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泛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
一、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是希腊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阶段,这是希腊神话的形成阶段,同时也是古希腊造型艺术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的希腊美术,多是一些几何纹样的陶瓶等器皿,线条优雅、活泼,并呈现出一种简洁、抽象、质朴、和谐的几何风格。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几何时期”。
二、古风时期
古风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瓶画与建筑上。公元前8世纪末到公元前7世纪初,由于贸易的发展沟通了古希腊和东方的联系,因此,美术作品呈现出了东方艺术的影响——丰富的想像、强烈的色彩和强烈的装饰效果。
因此,也有人称此期间为“东方风格时期”。
作为最普遍的器皿,陶瓶是这一时期古希腊人主要的生活用品,爱美的希腊人用自己精巧的技艺将这个生活中最密切的“伴侣”装点得十分美丽。这些陶瓶上被绘以精细的花纹,被称为“瓶画”。此期间的瓶画从风格上,可以分为“红绘风格”、“黑绘风格”和“东方风格”三种。红绘风格,是在黑色的背景下,用陶土的本色——赭石色来显示主体部分,用精密的线条来描绘人物的细部;而黑绘的色调则与之恰恰相反,画面的底色保持陶土原来的赭石色,人物主体涂成黑色,构成剪影一般的效果。东方风格,是因画面内容受埃及、两河地区的文化影响,表现了一些充满东方想像力的人兽同形的形象,因而得名。这些瓶画的内容,较之从前陶器上装饰的几何纹样,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多选择叙事性场面作为题材,既有细腻的感情,又有戏剧性的情节。
此阶段的雕塑,受埃及雕塑的程式影响的痕迹比较重,无论是体态还是面容,都保持着一种呆板、僵硬的直立、正面姿态。但可贵的是,此阶段的雕塑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人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嘴唇微微上翘的微笑式表情,这种表情虽然千篇一律,僵硬而表面化,但它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它标志着艺术家的视野开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了。这种微笑,被人们称之为“古风式的微笑”。
三、古典时期
这是希腊历史上一段辉煌的岁月——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
美术在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这一阶段的雕塑,从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古代埃及雕塑的程式化影响,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写实主义风格。此阶段的雕刻代表了古希腊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品,在对人物形体和外貌进行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超越现实的升华,达到了一种理想化境界,充分体现了人体和谐、优雅、刚柔并济的美,将人类对于美的理解推到了一个浪漫的高度。
古典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是米隆,他的作品,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造型精准,将人体肌肉、骨骼在运动过程中微妙的转变表达得极为传神。其代表作品就是《掷铁饼者》,它表现了一名铁饼运动员在将铁饼掷出前的刹那,从情绪到力量都具有的爆发前的张力,而这一典型化的瞬间,又代表了整个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在作品中,铁饼和人的头部形成遥相呼应的两个圆,又以落地的右腿为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了稳定,将人体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姿态的运动和静止中,找到了和谐与统一。
菲迪亚斯,是古典时期最伟大的雕刻家,他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风格,带有一种典雅、静穆的气质。其最着名的作品,莫过于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这个作品,高达12米,既有感性的阴柔之美,又有一种理性的阳刚之美,伟岸中流露出抒情的意味。《命运三女神》是菲迪亚斯的另一件代表作,虽然作品已在18世纪的炮火中被摧残得支离破碎,现在只留下来一些片段,但仅仅是这些片段,已经足以令人感受到作品的精美绝伦。三女神的形象,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于命运三女神的理解,一改以往对她们鹰鼻鹞眼的刻画,而用三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的形象来表达艺术家对三女神的理解。三女神,像三个闺中密友一样依偎在一起,温柔、娇憨,纤细而繁密的衣褶下,隐约而含蓄地表达出少女躯体优美的线条。这一作品,使人忘记了石头的冰冷,而醉心于织物的轻盈和生命的温暖。
波留克列特斯,是与菲迪亚斯同时代的雕刻家,他一边在创作中进行探索与实践,一边将这些实践凝练成精辟的理论,着就了一本叫作《法则》的书,对艺术的法则进行了集中的阐释。他认为,人体的理想比例,应该是“身高∶头长=7∶1”,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他创作了《持长矛者》。这一作品,人物的姿态虽然较《掷铁饼者》简单、平静,但是却显示出更加微妙的对于人物重心的处理:人体的全部重量,由他的右脚来承担,左脚微微抬起,身体在这一细微的动作中显示出准确的弯曲和变化,从而引发了整个身体各部分间精微而复杂的联系。整个作品稳健、质朴,厚重有力。
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娴静、优雅,带有一种纤秀、妩媚的阴柔气质,是古典时期雕塑作品中唯美主义的典范。在普拉克西特列斯之前,对人体美的表现往往通过男性来完成,女性的人体之美则是靠衣纹的波动隐约地暗示出来。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的《尼多斯的阿芙洛狄特》开启了人体艺术新的篇章,从此之后,人体艺术出现了一个以女性人体为主的新视野。阿芙洛狄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维纳斯,她的神职是掌管着爱与美。维纳斯是罗马人对她的称谓,而希腊人则称她为阿芙洛狄特,在传说里,她诞生在大海之中,在泡沫的托举下冉冉升起,出生时即已成年,象征着其天赐的完美无瑕。到后来,她的名字,就象征着女性之美。《尼多斯的阿芙洛狄特》最初是受伯提尼亚国王尼康特斯的委托创作的,但当国王看到女神被雕成了一尊裸体女像的时候,十分不满,他拒绝接受这个有伤风化的作品,然而,尼多斯的人不以为然,他们虔诚地将这一雕像请到了自己的家乡——那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在那里,阿芙洛狄特是他们最崇拜的神明,而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的这尊女神的雕像,恰巧吻合了他们对于女神的想像,于是,她被虔诚地供奉在一座神庙之中。
周围地方的许多居民为了瞻仰这尊雕像,乘风破浪,远航至此,膜拜这位女神,比西尼亚的国王曾试图用半壁江山的财富来换取这尊雕像,遭到了尼多斯人的拒绝。这一作品,用光洁、细腻的手法,表现出女性优美的线条和细节。女神左脚微微欠起,重心由右脚承担,身体形成了右边松弛和左边紧张的呼应,而肩线与髋线的作用力又构成了体态上一波三折的韵律,具有婀娜、妩媚的气质。后来,这一“三曲式”的体态成了一种经典,被后人称为“普拉克西特列斯曲线”。另外,这尊女神之美,还在于她气质中的内敛、含蓄与羞涩。
女神正褪去长袍,将入水中沐浴,她神态安详而娇羞,右手下意识地遮挡住下身,体现出艺术家的内敛与节制,显示出感性美与理性美的同在,将肉体之美升华到了精神之美的层面。
《赫尔墨斯和小酒神》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另一个代表作。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母亲是地母该亚的女儿塞墨勒,四处留情的宙斯与她偷欢,孕育了狄俄尼索斯。善妒的天后赫拉为此设计害死了塞墨勒,宙斯将塞墨勒腹中尚未足月的狄俄尼索斯取出,缝在自己的大腿里,将他孕育成熟,使其顺利降生。为了躲避赫拉的加害,宙斯托工匠之神赫尔墨斯送小酒神到森林女神那里去抚养。作品刻画的就是赫尔墨斯送小酒神的路上,在林间小憩时的情景。赫尔墨斯悠闲地靠在树上,右手举着一串葡萄逗弄天真的小酒神,小酒神攀附在他的左臂上,迫不及待地要抓取那串葡萄,作品中洋溢着一股快乐、温馨的气息。赫尔墨斯左脚微微抬起,身体形成像手风琴一样的曲折,在男性阳刚的体魄中,流淌出梦幻般柔和、温润的气息,显得刚中带柔。
史珂玻斯的风格与普拉克西特列斯恰巧相反,他的作品不似后者的作品那样恬和、宁静,而是动荡着一股惨烈的悲剧美。他的作品一改古希腊雕塑安详、静穆的气质,通过具有强烈对比的五官、激动不安的线条和阴影的效果,表现出人物激动、不安,甚至是痛苦的内在情绪。其代表作是《尼奥贝》。《尼奥贝》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的王后,她有10个聪明、美丽的儿女,因此她常常四处炫耀,这就惹怒了善妒的赫拉——因为她只有一子一女——于是,赫拉派儿子阿波罗和女儿狄安娜用利箭将尼奥贝的儿女一一射杀。尼奥贝眼看着自己的骨肉一个一个在自己面前毙命,却无力护佑,痛不欲生,最后化成了一块石头,而石头都在不住地流泪。作品《尼奥贝》表现的就是女主人公面对这一灾难时的奋力抗争和无望的挣扎,绝望、悲愤,而又不甘屈服,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