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问题广如你是学生物的,为什么不去做生物和医药?”思路: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迫使你不得不暴露自己在专业上的弱点,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虽然学的是生物专业,但我更喜欢计算机,在校期间,我经常自学这方面的知识,而且两年前,就拿到高级程序员证书。这次又通过职业测评,咨询诊断结果我作销售比较合适,而且我性格开朗,亲和力强,所以,我认为我完全胜任贵公司计算机市场开发工作。”这样,既没有说到对生物不感兴趣,没有学好专业等缺欠,又把咨询师给的合理建议端出,使面试官引起重视。
(十八)为什么不谈谈你自己
思路:这是个开放性问题。从哪里谈起都行,但是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两个小时可不是雇主所希望的。这样的问题是测验你是否能选择重点并且把它清楚、流畅地表达出来。显然,提问者想让你把你的背景和想要得到的位置联系起来。
回答对策:有几个基本的方法。
(1)直接简要回答所提的问题。
(2)在回答前要求把问题问得更明确。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你都要很快地把你的答案转到你的技能、经验和你为得到目前这份工作接受的培训上来。
如:“我来自一个小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都还在工作。中学毕业后,我攻读市场营销学士。日间在一家商业机构担任行销执行员,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知识。我全权负责一个批发销售公司的业务,销售总额一年为200万美元。在那里我学习到怎么管理人事,在压力下解决问题。我希望能更好地运用我的技能。我相信我的经验和学历将让我面向未来更大的挑战。”
回答这类问题,只简单的介绍个人历史,很快地将重点话题转到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经验上来。
(十九)有关成就、成绩的问题
思路:这类问题主要是想用最简洁、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通过你把哪类事情当作成就/成绩以及你评判成就/成绩的尺度,可以判断你的价值观和认识水平。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不足挂齿,否则将显得你不够成熟,对于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
(2)通过你对取得成就/成绩过程的描述,可以分析出你是如何努力来获取成就/成绩的。同时也能通过自述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了解你的工作表现。如果你的成绩完全来源于大树底下好乘凉(父母的威慑力、知名度和关系网等等),而且换作任何一个人都能干出这番“成绩”,那么这样的“成绩”就不能证明你有什么优秀的技能,招聘经理也不会信服。
(3)在你的回答中,面试官可以把你的资质与其他应聘者的资质进行一番横向比较。
类似的问题有:你有哪些主要的优点?
思路:像前面问题一样,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直接。
(1)你的回答应当首先强调你已具有的技能,并与所求工作联系上,如“我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很强”“人际关系很好”等都是可提出的优点,但尽可能要提供与工作相关的证据,这会使你与众不同。
(2)雇用你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技能,你可以在后面详细介绍你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回答时,一定要简单扼要。
例如我具有朝着目标努力工作的能力。一旦我下定决心做某事,我就要把它做好。”“我的志愿是成为一个出色的公关经理,我喜欢接触不同的人,服务人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目前正在修读有关课程。”
(二十)有关职业生涯计划的问题
有时候招聘经理会比较严肃地问你:“三五年后你打算做什么?”“你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同类型的公司希望员工有不同的抱负。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都有“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职业规划。频繁跳槽,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令招聘方更加关注。
回答这个问题时,思路:
(1)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和专长,在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求职目标、求职方向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方向。
(2)要明确自己努力的位置。要具体,不要抽象。如:一年后,争取做到部门经理;三年后,努力争取做到一名称职的总监。
(3)求职者把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和社会需要、社会就业机会不断协调,以进行自身行为的包装,力求实现个人的目标。
美国一位环保专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同样的道理:世界上没有庸才,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从礼仪角度来说,一个连以后该干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是对应聘单位的不负责和不尊重;同样的道理,应聘单位也没有必要选择你。
类似的问题,如:你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这是个常见的问题,因为它包含了几层有用的信息:成熟度、前瞻性和现实性,对职业发展的准备程度,以及对公司和职业的投入程度。在面试准备中,你应该已经知道招聘职位的发展方向,你也应该已经与其他从事相同工作的人交谈过。在回答问题时,要侧重你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愿望和能力。
(二十一)你对工资有什么期望
工资诚可贵,机会价更高。很多人在招聘会上第一句话就询问工资是多少。一般外企是不会在招聘会上就说出具体工资数字。因为这时还没到谈工资细节的阶段,谈这种敏感问题是不恰当的,而且外企也不喜欢完全冲着工资而来的人。所以,如果上来就问工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妥。个别外企主动说出详细数目,那是他们的选择,作为求职者不要主动询问。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应由毕业分配办的老师分类归纳总结,向同学们通报。也可以通过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了解他们所在行业的大致工资幅度。在面试的前几轮中,只要招聘经理不主动提起,同学们千万不要问工资的情况,因为对方还没有要聘用你的意图。就好像谈恋爱,总不能两个人还没约会就进人谈婚论嫁的话题,那会把人吓着。到最后一轮招聘经理要雇用时,他会主动提出工资问题,或者有些行业的工资大家都很知道,到时候聘书上统一写上多少就是多少。
思路:
(1)有些招聘经理会追问你到底需要多少钱,以便了解你的胃口以及你的抢手程度。如果针对小企业,你不妨说出你的真实预期,反正你的首要目的是拿到聘书,又不是一定要去上班,只要你的预期有助于你拿到聘书就可以了。经常在校园招聘的公司或者较大型的公司,通常是在面试的最后一轮才问你这个问题,这时你的回答不要超高,只要让他感到你能真心接受根据历年新员工入行工资以及市场行情制定的标准工资就可以了。
(2)自己应该如何出价呢?若没有把握,可以给出一个幅度,下限可以低些,上限不要太高,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3)在工资问题上,以上回答并不算挑战,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有些同学恨不得在面试第一轮就先知道对方能支付多少工资及福利待遇如何。这可是你被拒的致命误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以为工资谈判是面试中的重要部分,其实招聘公司录取你的前提是对你各方面都满意,此前无需过早谈论工资。
(4)如果你对薪水的要求太低,那显然贬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对薪酬的要求太高,那又会显得你分量过重,公司受用不起。一些雇主通常都事先对应聘的职位定下开支预算,因而他们第一次提出的价钱往往是他们所能给予的最高价钱。他们问你只不过想证实一下这笔钱是否足以引起你对该工作的兴趣。
(5)如果你已经调查了解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合理的市场价值,在与对方商谈时,不妨尽可能插人“合理的和市场价值”语汇。记得,商谈时降低原来的开价轻而易举,但一旦开出低价后想再提上去就难乎其难。
(6)因此,在说到工资时,是否可以这样表述:“我对工资没有硬性要求。我相信贵公司在处理我的问题上会友善合理。我注重的是工作机会,所以只要条件公平,我则不会计较太多。
(二十二)你和其他求职者有什么不同思路:
(1)有些人想从这个问题中判断你如何评价别人,你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或者团队精神较差。
(2)也有的招聘者想走捷径,想发现你们班上谁是最优秀的人才,谁不适合被录取。
(3)无论对比着谈你自己还是说别人,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信息没有必要泄漏太多,你好心好意贡献了大量信息,别人却认为你这个人缺心眼儿、城府不够、是个大漏勺,而且爱说别人坏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十三)基础的工作你也会愿意千么
思路:
(1)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还画蛇添足地补充说自己级别低也干不了什么大活,这无疑暴露出如果给你这份工作,你明显不会心甘情愿地贡献,只是在应付差事。
(2)倒不如承认自己有弱项,如果不在压力的环境中得到锤炼,也就不可能往上提升。有些基本功不够扎实,如果没有经过单调、枯燥的工作磨炼的人,将来在挑战性很大的工作中,很难有毅力去征服困难。某种程度上,早期的单调工作对长远的更大成功是一种难得的磨练机会。
(二十四)你认为你适合干什么
一般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选择,是从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这两个方面着手考虑的,这两点都得到满足才是最佳选择。但现实中不可能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细致的审计工作并非每个人都真正喜欢,有些人去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要长时间加班加点,工作简单枯燥,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做十几年,还能升到合伙人的位置?这说明这些人有现实追求,不好高骛远,做每件事不论喜欢不喜欢只要不厌恶都能做出一流质量。这种人也不是没想过去应聘工资更高、名头更响的公司,但他们一直被认为能力和特长与这些公司不是最佳对接,有的也是没有机会去就索性不强求了。这种人的心态是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可有些人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甚至也做不来。抱着这种心态,能拿到的聘书有限,即使拿到了,也会觉得哪个都不满意。
许多同学只从表面上了解工作性质,甚至对自身的了解也流于表面,认为善于交流的人就适合做营销,沉稳的人只适合搞研究。其实,善于交流的人如果不能踏实工作,而且过于自傲、不善于察言观色,也做不好营销工作。反而是那些被认为只配埋首研究的人由于爰动脑筋反而更受客户的尊重。面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观察谈一些看法,但也要认识到自己涉世不深、阅历尚浅,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有待完善。
(二十五)你对公司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思路:通常在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招聘者都会给你提问题的机会。这也暗示着面试即将结束。
(1)这时候最忌讳的是你一言不发。如果你一言不发,“没的说”,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长长吐一口气,心想:“终于结束了!”那样你就犯了一个大错误。
(2)面试人员会觉得你不做回答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你对你正在应聘的企业没有多大兴趣、了解得不多,所以提不出问题;二是你没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不善言辞、不会应酬。这两个理由对你都非常不利,会使你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3)提问题的数量可以是1--3个左右,千万不要太多,尤其是在最初的筛选面试中,要记住你是应聘者,不是考官。
(4)问题一定要问,但是工资万万不能问。有些同学还爱问公司给新员工提供了什么培训机会,以显示自己虚心好学。在大家都问的情况下你问一问当然不会显得你的提问水平特别低。但这实在不是最好的问题,所以还是不要一上来就问,不能把它当作重点问题来提出。
很多常在校园招聘的大公司都会在招聘会上透露新员工培训计划,同时你也可以从师兄师妲的口中获悉相关程序,像这种常识性的问题应该在面试前就搞清楚,因此已经不属于面试中的高质量提问。尤其如果大公司在招聘会上已经介绍过,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在不打自招地说:“我没去参加招聘会,我对你们公司根本不了解,我不懂行业规范。”
建议同学们可以向几年前加入有关公司的师兄师姐们多加洵问,他们公司的员工发展机会、工作挑战、职业生涯路径是怎样的,这些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也是你最关心的。
假如你在面试前做了很好的相关研究分析,不妨就公司发展战略问一个微观、具体问题,但不能一无所知地问,而是要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
六、电话、手机礼仪
电话、手机是现代通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简单、方便及快捷,在职业交往与社会交往中,已深人百姓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它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顺风耳”。电话中的交往不需要面对面,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电话中体会到通话人的文明程度和礼仪修养。既然电话如此重要,我们在职业生活中就必须注意打电话的礼仪和技巧了。
现代社会乃是一个消息社会,而对于求职者,消息就是资源,消息就是财富,消息就是生命。越在未见面的情况下,人们通过你接电话的方式及在电话中的表现,对你的形象、性格、素质进行了无限的描述、想象。面试结束之后的两个星期左右,当我们还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就可以给负责招聘的人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