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信任与放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管理者万不能怠于行使管理的权力。在工作中切忌对被授权者不管不问。要经常留意员工工作的状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也要防止工作中出现疏漏,这需要管理者给予员工的指示必须明确、严谨。当工作出现意外变动时,管理者必须承担起指导的重任,与其让员工竭尽全力,不如管理者凭借着自身的观察,以及认真阅读工作或部门状况的报告来判断,为员工指点迷津。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放任员工的后果是不但能把授权的成绩冲得一干二净,还会殃及整个企业,使管理陷入困局,企业陷入泥潭。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及时的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放任的发生。
第22天巧用权力好处大
【管理箴言】
愚蠢的人死抱权力,聪明的人运用权力。
【实务操作】
授权即管理者给予组织内的个体以主动行动权力的行为,这种行为必须是从整个企业的利益出发的。授权,能够将企业的公共事务细分到每位成员身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特定的人与特定的任务相对应,将为企业工作的观念转化成为自己工作和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工作的观念,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自主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授权所授予的不仅仅是权力,同时也是责任。权力和责任的下放和分化,意味着原来没有决定权和主动权的企业员工在接受权力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和决定,而不需要等到管理者作出指示就自主采取措施应付各种挑战。通过授权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灵活、更有适应力的组织结构,同时也可以节省开支、创造新的工作方法,甚至开拓新的市场。
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和潜能,是企业能否取得发展的关键。管理者应该通过授权减轻自己工作的压力,使自己集中精力用于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上,从而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要时刻牢记,愚蠢的人死抱权力,聪明的人运用权力。授权,就是运用权力最好的办法。
第23天授权如同放风筝
【管理箴言】
只有倚风顺势边放边牵,才能把风筝放得高,放得持久。
【实务操作】
中国台湾知名国际战略管理顾问林正大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授权就像放风筝,部署能力弱就要收一收,部署能力强了就要放一放。”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阐明了管理者的授权艺术,这句话的含义也非常明确,即管理者在授权的时候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去赋予权力。
有效授权就是要求管理者视员工能力的高低决定授予权力的大小。对能力强的人,就可以多授予一点权力,让他们多承担一点责任;而对能力弱的,就应该缩小对他们的授权范围,然后再逐步增加授权。因此,管理者要在授权前考察被授权的对象、准备授予的工作的难易程度,以便把适度的权力与责任赋予最合适的人选。
授权如同放风筝。风筝既要放线,又要有线牵制。光牵不放,飞不起来;光放不牵,风筝不是飞不起来,就是飞上天后失控,栽到地上。只有倚风顺势边放边牵,才能使手中的风筝放得高,放得持久。
第24天监察制度要学习
【管理箴言】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授权艺术的一个良好体现。
【实务操作】
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小国家,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就是这个小国家的小皇帝。小皇帝如何管好自己的文武百官呢,显然总是目不转睛地盯住他们是不现实的,如果不盯住他们,文武百官中难免出现害群之马,难免出现作奸犯科者,怎么办呢?西方人的办法是在企业中设立监事会、审计机构,通过制度来管好人。其实类似的做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设计中早已有之。
中国古代对地方官员管理的制度,充满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古代对地方官员管理主要是通过巡察方式。历代巡察职责主要有四大项。一是弹劾不法,考核官吏:弹劾的“弹”有批评、抨击之意,“劾”有揭发罪状、检举之意,“弹劾”多指御史或监察御史等向皇帝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二是审录复查案件,平反冤狱;三是广施恩惠,救济贫乏,考察政教民情,检查地方各种政务;四是荐举人才。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在整治吏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管理者好好学习这种监察制度,也一定会在授权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第25天带责授权防漏洞
【管理箴言】
带责授权就是明确地将权利与责任同时授予员工。
【实务操作】
授权要明确员工的责任,这就是带责授权。明确地将权与责同时授予员工,既可以促使员工完成工作,又可以堵塞有权不负责或滥用权力的漏洞。
带责授权,首先应交代权限的范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下级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更好地实现授权目的,领导带责授权时,要注意不授出最终权力和责任。作为领导当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凡是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涉及组织全局性问题的权力,比如管理全局的集中指挥权,总的经济预算审批权,决定组织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的权力等,绝不可轻易授权。也就是管理者常说的:“大事和小事由我处理。不大不小的事可以安排让别人做。”
此外,如果要把同一方面或系统的工作,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授权,记住,最终要把责任落在其中某个人身上,让其中领受较高权力的那个人承担后果责任。这样可使员工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负其责,避免发生争功诿过和扯皮。
第26天副职也要有任务
【管理箴言】
管理者拥有得力助手,路程等于走完了一半。
【实务操作】
副职是管理者的助手,是协助管理者考虑全盘工作而又负责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具体工作实施的管理者。副职处于重要、特殊而复杂的地位。它既受制于人,又制于人;既被动,又主动;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
副职一定要学会正确地用权,做到该请示汇报的必须请示汇报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职权范围内的事,一定要果断处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绝不等待、依赖。尤其是对一些难题或得罪人的事,更不能故意往管理者头上推,而要主动揽过来,大胆处理,这样即使处理错了,还可由管理者出面调解,主动权就大多了,管理者也会因副职主动为自己解围、承担责任而心生感激,从而有利于密切彼此的关系。
副职虽然主持某一方面或某几项工作,但这并不是说副职不能过问全局性的事情。相反,在管理者考虑问题不周到、不全面或管理者不在其位的情况下,副职不但要发挥替补作用,积极主动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且要敢于直言,善于提出自己的补充、修正意见,帮助正职作出正确决策。
第27天成败关键是权力
【管理箴言】
成也权力,败也权力。
【实务操作】
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特别是老板的权力普遍缺少自我约束机制。在这些企业,最危险的是老板,大家都恭维老板,老板决策往往会一意孤行,一不小心,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一个企业家或者经理人的成功,往往成也权力,败也权力。很多企业家并不缺乏战略眼光,也并不是没有好的理念,而是因为权力不受制约,随心所欲使用权力,最终导致经营失败。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多数国内企业家依然大权独揽,没有真正赋予团队权力。
古代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尚且知道要自我约束,并专门找人来批评自己,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人敢于批评管理者,管理者说什么,员工都唯唯诺诺,没有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个企业就非常危险了。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有效授权,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28天适当授权好办法
【管理箴言】
管理者对员工的授权要适当。
【实务操作】
授权要适当,管理者对员工的授权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就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太重,又会形成大权旁落的现象,局面难以收拾。员工的权力一旦超出了合理范围,制度法规就无法顺利贯彻执行。
一般来讲,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承受能力授权。授权者应该使被授权者明确所授事项的目标、任务、职责和范围。授予的工作量不要超过被授权者的能力、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授权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职责,被授权者在工作中就会找不着北,无所适从,整个组织就会失去战斗力,甚至出现混乱。有的权力尽管很轻,但也不能把许许多多权力一股脑儿全部下放,弄得员工顾此失彼,手足无措。
适当授权,还要视组织大小、任务轻重、业务性质授权。单位大、任务重、工作距离远、专业性强的多授权。反之,则少授权。
第29天一切归于简单化
【管理箴言】
先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实务操作】
企业的管理要归于简单,管理者要学会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一件事情也不做,而在于尽到做领导的职责。无为的人并不是引他不来,推他不去,而是说他能依从规律办事。我们必须理解“无为”和“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老子的理论不是平常人所说的清静无为的消极思想。老子的学问,就是领导学,就是指导、管理如何处上,怎样蓄下,如何保存自己,怎样做好管理工作。让人才各安其位、恪尽职守,就看管理者是不是“无为而无不为”了。这就是授权的艺术。
只有无为的管理者,才拥有大智慧、大眼界、大气度、大胆略。有大智慧,才能看得透彻;有大眼界,才能看得长远;有大气度,才能容纳万物;有大胆略,才能提得起,放得下。体道明理,要靠大智慧;知人善任,要靠大眼界;容人信人,要靠大气度;取舍得宜,要靠大胆略。
第30天企业大局要把握
【管理箴言】
真正的管理者不是要事必躬亲,而在于他要指出路来。
【实务操作】
孟子说:“起初的条理,是智者的事情;最后的条理,是圣人的事情。”荀子说:“圣人的语言虽千变万化,但把它们归纳起来,也就是要把握住大局。”提纲挈领,守要不繁。只要把握住大道,把握住政策,把握住原则,把握住方针,就能做个好的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应按官职去定位,依法度去办事。管理者有智而不逞智,则人尽其智;管理者有能而不逞能,则人尽其能;管理者有勇而不逞勇,则人尽其勇;管理者有才而不逞才,则人尽其才。我管理人,而不是我被管理,这就是管理的方法。
如果管理者事事躬亲入微,这样不但耗费精力,而且还得不偿失。
第31天定期考核很必要
【管理箴言】
定期考核是授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务操作】
授权,是事业成功的一条途径。它能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受重视、被信任,进而使员工们的责任心和参与感迸发出来。这样整个团队就能同心合作,人人都能发挥专长,组织才有新鲜的活力,事业方能蒸蒸日上。但是,管理者一定要记住:考核工作也很重要。
管理者在权力授出后,还要留心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员工的用权情况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与员工的各种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考核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求全责备,要看工作的质量,即工作是否扎扎实实、认真细致,是否有实效。考核既要看到近期的业绩,又要看远期的业绩;既要看整体,还要看局部。一些工作有失误,只要不是员工故意为之,就要耐心帮助员工纠正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