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员工欢迎的管理者还总是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充分地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通过尽可能公正地使用人才来激发员工为单位效劳的积极性。
用人上的不公正,会引起大家的不满,这是一个单位能否实现平稳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待人亲疏不一,则会在不知不觉中重用了某些不该得到重用的人,而冷落了一些单位的骨干力量,这样做的结果是严重打击了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全局发展。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受员工欢迎并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就应该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这样,不仅积极因素可以得到充分调动,一些消极因素也会转化为积极因素。
另外,管理者在日常事务中要公私分明,切不可假公济私。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很容易,只要看看他使用金钱的方式就可一目了然。有些人乍见气度相当大,可是一牵涉到钱,脑子里立刻盘算如何才能“报公账”。
综上所述,管理者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提高管理的效率。
第10天令出如山要谨慎
【管理箴言】
军令一出,如同山倒,不容改变。
【实务操作】
商场如战场,管企业也如同治军。治军讲究为将者一言九鼎,让士兵感到军令如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企业中,管理者也一定要拿出将军的威严与魄力去向员工传达自己的意思,做到下令不随便,令出要如山。
企业管理者作为号令的发布者,一定要明白号令的作用。该命令时不可犹豫,不该命令时也不能随便下令。作为一名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滥发命令。随意施令将会大大损害管理者的威信。这也命令,那也命令,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明暗是非,结果只会使员工感到反感,而起不到命令的作用。
命令常常被员工打折扣的管理者,除了本身缺乏应有的魄力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发布命令的技巧和方法。
给员工发布命令的技巧具体如下。
(1)命令要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命令讲得过于详细和冗长,只会制造误解和混乱。
(2)要强调结果,但不要强调方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采用任务式的命令。也就是说只需要告诉员工要做什么和什么时候做,而不需要告诉他如何去做。
(3)简洁而清楚。
当发布简洁而清楚的命令时,员工就会了解管理者的思想,他们也就会马上去做。如果希望别人丝毫不走样地执行命令,那么命令简单扼要是绝对必要的。
掌握了以上的三条技巧,下达命令时便会胸有成竹,除非员工故意冒犯,否则找不出任何不贯彻执行命令的理由了。
第11天权力威慑起作用
【管理箴言】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定能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威慑力。
【实务操作】
一般而言,低声说话更有威慑力。低声讲话容易使人信服,因为它能显示说话人坚定的信心,而且少了虚张声势之嫌疑。当你被员工冒犯时,别涨红了脸;假如觉得他想欺骗你,你就把有力的证据摆在后头。一个人的声音愈是大,他所表现出的力量就愈是小。记住,只有懦夫才又威胁又大叫。
还有不少管理者善于运用精心策划的技巧来威慑员工。
(1)居高临下。
把办公室布置得让来人只能坐在一个较低的位子上,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威慑的效果。
(2)目光直视。
直视对方的眼睛、手等某一身体部位,给对方以压迫感。
(3)占据背光位置,营造威慑效果。
站在背光的位置上,能给对方造成各种不同的心理影响,让对方无法认清你的表情,而对方的形象却被阳光照遍了各个角落,暴露了身体的每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其惶恐不安。同时,置光于后的形象,也能与光融合为一体,使对方对你产生比实物更大的印象,这种后光照射的状态,能使你在精神上压倒对方,确保自己处于优势。
当然,类似这种人为的、刻意的通过外界因素增强自己外表威慑力的做法,我们并不提倡,而是主张从自身的内在气质和修养方面去强化自身威慑力,从而由内而外起到威慑作用。这一点,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明白的。
第12天处世方圆要学会
【管理箴言】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实务操作】
方和圆是宇宙间最为矛盾而又十分和谐的图形,生活中这种和谐随处可见。方圆和谐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一个管理者如果过分有棱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要是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着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所以管理者必须要内方外圆。方,就是管理者做人要有正气,具备优秀品质,要内心方正,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圆,就是处事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圆是方法,是立身之术。待人圆,处处得心应手;方是实质,律己方,就会与人为善。
外圆内方并不是要你违背人格去圆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做人做事的艺术和方式,这样既可以有个好人缘,又可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让别人憎恨你。可谓一举三得。这一点,作为一个管理者,尤其身处中层的管理者必须牢记。
凯瑟琳是一家纺纱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才华横溢、雷厉风行,只是由于过于方正且脾气暴躁,经常与同事、员工发生争吵。吵过之后她忘了,别人心里却始终不痛快,私下里送了她一个绰号“怒吼的母狮子”,令凯瑟琳很委屈,也很苦恼。
于是她开始学着控制自己,不再轻易与别人争辩,哪怕明知自己是正确的。
“我现在深信,如果你直率地指出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很大损害。你指责别人无异于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只是在表达上进行了相应调整,便获得了别人的认同。由此可见外圆内方处世哲学的奥妙。
第13天说服员工有方法
【管理箴言】
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说服员工的目的。
【实务操作】
欲擒故纵是说服员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某报曾连载一篇以父子关系为主题的记事文章《我家的教育法》。内容叙述的是某社会名人的孩子在学校挨骂后非常怨恨他的老师,甚至想“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他父亲听了反而从旁附和道:“既然如此。不妨就给他点儿颜色看。”但是,妙在他接着又说:“不过,即使你达到了报复的目的,你也会因此触犯法律。我看还要三思才是。”父亲这么一说,儿子立刻打消了报复的念头。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解语说:“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也就是说: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员工的管理也是这样,想要说服员工,不妨先后退一步,然后以退为进,轻松地实现说服的目的。
第14天学会幽默关系好
【管理箴言】
幽默的管理者不但受员工爱戴,而且使企业形成轻松的氛围。
【实务操作】
幽默固然不错,但也要适时表现幽默,那才是真正的幽默。
现在再来研究一下,在何种情况下才可使幽默发生作用。
(1)员工疲劳时。
员工疲劳快进入睡眠状态时,管理者若能适时幽人一默,整个沉闷气氛都会为之改观。
(2)员工坐立不安时。
开会或聊天时,有人因口无遮拦伤害了他人,此时你不妨以幽默引人发笑的言语,设法转变话题,使大家脱离窘境。
(3)员工犯错时。
用幽默的语言责备做错事的员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也为他们所接受。
当然,光是说个笑话,逗人发笑,还不能真正算得上是幽默。高级的幽默不着痕迹,能使人变化心意、改变态度。
推行改革或对工作安排做出重大变更时,难免会引起员工的反感,此时若采用幽默作战方法更加有效。例如:引进新型机械,可能会剥夺上百位员工的工作,员工不免要反对。此时你不妨先由制造商那儿外借一台机械,对大家说:“制造商为了开拓新市场,在此摆设一台机械,这么庞大的机械看起来犹如大人的玩具,非常有趣。”这种说辞定会引起大伙儿的注意,职员们一定会说:“让我来试试看。”大伙儿兴致勃勃地学习操作,其他部门看了也会心动:“这机械看来很有意思,咱们部门也引用一台来试试如何?”大家定会七嘴八舌地如此议论。接着,员工肯定会一致认为这种机械性质优良,值得推广。这种顺利地达成目标的方法,也算是一种幽默的做法。
幽默必须发自平静的心。所以,管理者必须随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第15天敢作敢当真领导
【管理箴言】
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就要敢作敢当。
【实务操作】
格里·克洛纳里斯曾是西尔企业采购主管,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预估错误。零售采购商有一条至关重要的规则,就是不可以超支。如果账户上不再有钱,就不能购进新商品,直到能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个采购季。
当那个季度的正常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他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自己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这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好机会。
而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交易,而这笔交易肯定会为西尔企业带来可观利润;要么向企业的财务主管坦承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财务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了麻烦,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财务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但他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就设法拨来了所需的款项。果然,这款手提包一上市,就深受顾客的欢迎,销售得十分火暴。
格里也从此事中汲取了教训。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一点: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时,考虑怎样爬出来比懊悔是如何跌进去的更加重要。
很多管理者在犯了错误后千万百计地找借口推卸责任,诿过饰非。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却并不如此,他们敢于为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接受惩罚。因为他们知道生活原本就是由一连串的过失与错误组成,再仔细、再聪明的人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他们勇于反省过失,勇敢承担责任。
第16天戒骄戒躁好心态
【管理箴言】
戒骄戒躁,保持工作中的良好情绪是每位管理者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实务操作】
优秀的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层乃至全体员工的工作结果,甚至影响到组织运行的效果。如果管理者缺乏良好的心态,就可能使原本能够做好的事做不好。在这个层面上来讲,管理者要做到戒骄戒躁。这是一名管理者由幼稚变得成熟,由浮躁变得沉着,由痛苦变得愉悦,不断提升自己的必然过程,这也是管理者战胜自己的必然要求。
日本八佰伴集团前总裁和田一夫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八佰伴首次进入海外市场,企业的营业额达到100亿日元时,和田一夫变得自负起来。他在自己的自传《不死鸟》中写道:“在受到国际企业、大企业和旁人的表扬后,我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骄傲起来。毕竟我也是个凡人,也有受到表扬后变得轻飘飘的弱点。其实这是万万不行的,那种时候反而更需要谦虚。如果我能早些意识到这一点,尽早改革企业体制的话,也许结果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现在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没有付出就不会得到’这条黄金定律,它是容不得你有丝毫的骄傲自大的。”他在书中还深有体会地说道:“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日常生活中,谦虚是何等重要。”
人难免遭遇挫折,管理难免碰到瓶颈,但如果管理者能再坚持一下,克服浮躁的毛病,一步一个脚印,充满耐心与信心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第17天强加意见最不好
【管理箴言】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实务操作】
管理者要努力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依靠权力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尽相同的,没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想法。
管理者在说服别人时,第一要耐心,第二要耐心,第三还是要耐心。尤其是遇到不能说服别人,反而被对方唠叨一顿的时候,更要耐心,不要生气,也不要泄气。要把说服当成一座大山,管理者要有愚公移山的勇气,今天挖开一角,明天铲平一块,今天解释清楚一个细节,明天说明一个要点,日积月累,就终有使对方信服的一天。
还有时候,管理者所要面对的说服对象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他身后的力量。也许他已经被说服了,但是他身后的力量却没有被同样说服,他们会拉住他的手,或者扯住他的脚,来阻碍你开展工作。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就更需要有耐心,要细心,不放弃、不泄气,坚持下去,日复一日地去想方设法说服对方。在双方展开一场拉锯战时,只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放弃,就总会等到取得胜利的一天。
总而言之,管理者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从而达到说服效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时对方并不是真正的信服,也不可能心服口服。一旦形势逆转(如权力地位逆转),他的看法就很可能改变。管理者要凭借耐心和事实去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而不是仰仗权力去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第18天未雨绸缪要做到
【管理箴言】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把防范措施落实在问题发生之前。
【实务操作】
甘茂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纵横家,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想吞并诸侯国,便请教甘茂,甘茂提出了联魏攻韩的计策。秦武王采纳了他的计谋,并派大夫向寿作为副使,陪同他出使魏国。
甘茂很快完成了与魏结盟的任务,之后便派向寿返回秦国,转达秦武王已经和魏国结盟,但先不要攻打韩国的消息。秦武王收到此消息便亲自到秦邑息壤召见甘茂。
君臣相见,寒暄了一番后,秦武王便问:“为什么卿要求不急于攻打韩国?”
甘茂回答:“宜阳是韩国的一个大县,攻克它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臣恐怕那时还没取得最后的胜利,朝廷上下就散布着臣的流言,如果大王听信了这些流言,那臣可就要大吃苦头了。”
秦武王知他是担心别人进谗,便安抚他说:“先生尽管放心,寡人怎么会相信流言呢?”
甘茂继续说:“请大王恕臣直言,臣并不是不相信大王,只是这种事情太难预料了。臣听说张仪当年领兵,西面并吞了巴、蜀,北面攻取了西河,南面夺得了上庸,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国人都没有说他好,反而造出不少的谣言来诋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