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顾客就是爱自己,只有一心想着顾客,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顾客就是上帝。”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赢得顾客,谁就赢得市场,谁的企业就能够有所发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所形成的吸引力、向心力,能化做财源和取之不竭的无形资本。顾客都希望买到称心如意、货真价实的消费品。所以说,小老板只要以诚心投入,就会赢得顾客的信任,进而顺利将货物销售出去。
程放曾经是一名油漆工,后来经过多年的积攒,终于组建了一个装修工程队,在人们痛斥装修“游击队”种种不是的时候,他所承接的工程却从没有停断过,常常装修完一家,便接连几家在等着他。有时,工人出了小小的差错,外行人未必看得出,可程放发现后没有马虎,叫工人重新返修,自己赔上材料费。他相信自己的质量,所以对客户有约在先,装修后负责保修,有时间题并不出在质量上,可只要有客户向他打声招呼,他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而且他的收费比较公道,更不会漫天要价。他在与客户闲聊时坦率地说,自己是小本生意,不可能花钱做广告,全靠客户推荐,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口碑。
就是凭借着这种“诚心”,几年之后,程放渐渐成立了一家规模颇大的装修公司,在业界和客户里有相当的知名度,自然生意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
服务就是市场,而要真正占有市场,就要投入诚心去服务。有服务诚心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顾客青睐你,你还用担心市场销路吗?
有一位日本少年,13岁时离家,到一家小商店做店员。同时,他还替一家机器公司作推销。业务进展很顺利,他半个月内就与30位顾客签订了协约。
然而,有一次,他发现自己出售的机器,比其他公司出售的同等性能的机器昂贵。这时他想,如果这件事被客户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十分后悔,更谈不上日后的生意了。于是,这位少年就给签订合同的客户打电话,并约定时间亲自上门为客户解决实质问题。
过了几天,少年带着合同和签约书,按照约定的时间与客户会面,并逐家逐户地向客户解释说明,请客户解除合约。他的这种举措,使客户十分感动,他们将这位少年又介绍给亲友和邻居,人们加深了对少年的敬佩与信赖。
这位少年,就是创立日本证券公司的人——小池国山,同时他还是小池银行和东京瓦斯公司的董事长。
由此可见,小池国山最初的成功,是与他独具的人格魅力——诚信分不开的。诚信如同树根,如果没有根,树就失去了生命。许多的小老板,往往会忽略“诚信是成功的法宝”这一经营原则,那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经营范围不断缩小,最终滑向失败的边缘。
美国的冰淇淋大王卡维尔,从小本生意做起,经过50多年的辛苦经营,他所属的卡维尔冰淇淋店已有上千家分店了。这些店铺分布在世界各地,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然而有一天,卡维尔的一家分店将他告上了法庭。卡维尔被指控为“暴君”。因为他对所有连锁分店严格规定烦琐的质量标准,一旦有人违犯条例就会给予处罚。但卡维尔在被告席上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自己没犯什么错,他说:“我管理他们是为顾客负责,只要有一个孩子吃了我们的冰淇淋中毒,我们50多年苦心经营的买卖就会毁于一旦。一个蛋卷应放上3.5盎司的冰淇淋,然而有的分店主为了多赚钱,只放3盎司,一旦买冰淇淋的孩子知道你的分量不够,你就会无形中失去一批顾客。吃惯了我们冰淇淋的孩子们,只要尝一口,就能辨别出冰淇淋中含有的分量是否充足。”
最后,卡维尔干脆地说:“我如果一味地欺骗顾客,我的生意就维持不了50年!”这场官司整打了9年,最后法院判卡维尔无罪。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小老板可以缺资金、缺关系、缺人才……唯独不能缺“德”,不能缺乏对顾客的忠诚。心诚不是一时的,售前心诚,售后心更诚,诚心的服务应该贯彻始终。
顾客就是上帝
“王三多”,从小个矮,体弱多病,父母怕他干不了重体力活,于是就让他学了一门修补手艺,修钟表、修打火机,旁边再摆一个凉水摊,好补贴一家人的生活。
就这样“王三多”开始了自己的小本经营。在20世纪80年代,这样的工作每天收入虽然不多,但也能勉强维持三口之家的温饱。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一个新打火机只需8角钱,买一个电子手表也只需5一20元,自然他的维修手艺也就无市场了。于是“王三多”盯准了市场动向,将生意转向了卖金鱼、乌龟、鸟笼、渔竿等小本生意,经营10年来,前景十分的好。而他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对顾客非常热情。“王三多”明白,做生意成功与否关键是人们的认可度,当人们接受了你这个人和你的服务项目,那么你的产品就有客户,就有市场。
因此,在经营过程中,“王三多”很注重与顾客的交流和感情培养。不管顾客年龄是大是小,熟悉与否,当你来到他的摊点,他总会热情主动地问你需要买什么?买金鱼、乌龟、鸟笼、渔竿的目的是干啥?是自己所需,还是送他人?他都能根据顾客年龄的大小、需求推荐买什么更适宜。
与此同时,在“王三多”的摊点旁还有一家水果摊,一家福彩售票点,来往的人特别多。闲暇的时候“王三多”总能根据时令、年龄为顾客推荐哪种水果更适合你,参谋如何提高福彩中奖率……时间一长“王三多”自然成了顾客的大哥哥、知心朋友和参谋。随着人际关系的横、纵发展,他的小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钱袋子一天天见鼓。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观念至今已成为许多商家的信条和经营“法宝”。开本日立公司广告课长和田可一曾说过:“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就是至高无上的王,没有一个企业敢蔑视消费者的意志。蔑视消费者,一切产品就会卖不出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顾客的确是商家命运的主宰。
然而,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仅把顾客视为上帝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顾客既是商家的“主宰”,也是商家的朋友。
与顾客交朋友,首先要考虑顾客的利益,以诚恳的态度赢得顾客的赞赏,了解顾客的需要,赢得顾客的信任。与顾客交朋友,还要体现在关心和体贴顾客方面,使买卖双方不局限于一种商业关系,还要有“人情味”,使顾客感到亲切,购物时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有一位顾客,曾讲述过她的一次购货经历与感受。她当时想买一辆小轿车,来到第一家车店中,竟遭到了冷遇。她转身便离去了。进入第二家车店,店员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向她仔细介绍了各种型号轿车的功能和价格,使她感到特别满意。当她偶然谈到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时,这位店员马上为她送来一束鲜花,并祝她生日快乐。当时,这一举动使她深受感动。于是,她便果断购买了那位店员向她推荐的黄色轿车。
这位店员是成功者,一束鲜花打通了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车店里充满了温馨,使顾客产生了信任感,买卖自然马到成功。
美国肯德基能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于它独具一格的服务手段。肯德基只卖炸好不久且热乎酥脆的鸡,不合要求的鸡宁可扔掉,也绝不向顾客兜售。有一次,一位女士买了一只鸡腿,她并没在意鸡腿是凉的,然而服务员小姐却主动为她换了一份热的,并向她赔礼道歉。这位女士事后说:“只吃这服务也很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