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个笑话,但却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思索。身为父母,我们究竟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是万贯家产,还是良好的品质?有句老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留再多的钱给孩子也是没有用的,如果孩子不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超强的能力,他只会坐吃山空,成为十足的败家子。就算父母创造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最终会让它毁于一旦。所谓“富不过三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父母的潜移默化不是一句空话,孩子的很多品质都是从父母身上继承的,要想孩子长大之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的言行至关重要。“在校一小时,不如在家一分钟”,小老板们工作再忙,也千万不要忽略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
在公司里面,你是个好老板,员工们会把你当做榜样看待;在家里,你也要做个好父亲或者好母亲,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让他们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拥有真正的本事。这也为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免去了一大块心病,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18计经营友情,朋友多了路好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的小老板们,光靠自身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事业有成,每一步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朋友不但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排忧解难,更能让你的心灵得到慰藉,排遣你内心的压力。因此,小老板们必须学会用心去经营友情。
朋友多了好发展
你是否还在为创业的艰辛而苦恼?你是否觉得自己身陷困境时,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平日里,你除了工作是否没有其他朋友陪你娱乐消遣?如果是的话,你的内心肯定很纠结,事业发展得也会很不顺心,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呢?你有没有听说过,朋友多了路好走呢?其实,你现在心理上的彷徨,正是因为你的朋友少的缘故。
一个不甘于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贫困中度过一生的年轻人,在20年前创建了自己的糖果厂,有了一份事业。他本来只想要做个生产厂家,把甜美的糖果卖给那些想要一尝甘饴的人。但是,到了最后,他的厂却成了一个培训基地,授人以渔,教会了无数的人自己去制造甘饴;他本来还想,凭智慧和打拼,这辈子自己能做个百万富翁就足矣,但20年的时间他就培训出了好多个百万富翁。马绍春,一个淳朴的苏北男人,就这样在有心和无意中演绎着自己缔造富翁的商海传奇故事。
1964年,马绍春出生在苏北的小县城宿迁的一个贫寒农家里。作为家中的男孩,马绍春带着改变家族命运的梦想和重任,有了进学校受教育的机会。但连维持生计都困难的马家实在有心无力。无奈,马绍春只好含泪辍学,告别了他的“高中梦”。那一年,马绍春16岁。回到家里,他真的很不甘心,难道自己就这样沿着祖宗走过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过一辈子吗?为开拓人生新路,他进一个建筑队当小工,但年少的马绍春身体实在太单薄,扛不住建筑重活,于是转行跟人贩起了蔬菜,跟着又开了一间油盐小店,赚一点蝇头小利。
做了小老板的马绍春仍然未泯他心中的那个梦想。几年的教育下来,他的脑海中有了贫穷与富有的分水岭,做个富翁是他的毕生梦想,他要为此打拼。经常光顾马绍春小店的人中有个韩老师,在乡中心小学也开小店。马绍春的坚强不屈和远大志向深得韩老师赏识,两个人成了好朋友。韩老师除了经常教给马绍春一些经商之道外,还积极帮助马绍春寻找商机。经过市场供求行情分析,韩老师建议马绍春从事加工业,并愿意从资金方面扶持他。
信心大增的马绍春开始创业了。他从韩老师的乡中心小学弄到了3000元的高利贷。这3000元对当时的马绍春来说简直就是要命的钱了,连本带息一年下来就是6000元啊!搞不好真得连命都搭上了。出于谨慎,他采取了稳扎稳打的作坊式生产,经过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把糖果从单一品种扩展到各种风味的水果糖和花生酥糖,在当地小有名气了。这时马绍春才大胆地到工商部门申办了营业执照,于1983年成立了他的小岭糖果加工厂。创业的艰难自不必说,经过了几年的打拼,马绍春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个人方面还了高利贷、娶了美贤妻,在当地建起了一个很像样的小洋楼,小日子过得比他的糖果还甜美;工厂也扩大了生产规模,利税双丰收。
人怕出名猪怕壮,富有了的马绍春也不例外。熟悉的亲朋好友、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纷纷慕名前来,讨借的、求贷的什么都有。从穷困中走出来的马绍春深知贫穷的滋味,因此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予资助。但时间久了他又想到了一个古训:与其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他人再多的钱也有千金散尽时,但如果教给他人技术让其自我发展,岂不是更好?正所谓求助不如自助。这个念头让马绍春很是激动,如果说自己成为富翁已让他满足,那么此刻缔造一批富翁的雄心更让他激奋,他要帮助更多的人从穷困中走出来。经过多方细致筹划,马绍春开始了为无数人圆富翁梦的再次创业。
马绍春的培训赢得了广大学员的赞誉,几年间收到诸如“致富导师”、“救命恩人”、“诲人不倦、支持无限”、“信誉至上、热情服务”的感谢锦旗近百面,感谢信数千封。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省,落款几乎遍布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近万人成了手握马绍春糖果制作技术的学员,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年商旅走过,年届不惑的马绍春创业激情不减。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智慧和爱心铺就财路,帮助更多的人成为富翁,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获了一生的友情。
在朋友的帮助下,马绍春从一名小老板,一天天地成长,并最终事业有成。不但如此,他还帮助了更多的朋友创业,帮他们取得了成功。其实,这就是朋友的力量,朋友就是推动事业前进的助力器,朋友多了才好发展。
友情需要经营
除了家人,还有什么人能够在你最需要发泄的时候站在你的身旁?还有什么人能够倾听你不能对自己家人诉说的苦衷?又有什么人能够与你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答案就是:朋友!朋友不但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排忧解难,更能让你的心灵得到慰藉,排遣你内心的压力。但是,友情也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否则也是会褪色的。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一次,俞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章。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俞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
俞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俞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啊!好啊!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俞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纪念平生难得的知音。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已经不太习惯为一份友情付出太多了,世事的繁杂,生活的艰辛,让我们将太多的时间放在了以自己为圆心的工作与生活上了。
而实际上,如果你想跟一个人做朋友,不付出是不行的。经营友情就像经营爱情一样,如果只想让对方付出,而自己只是索取,那么久而久之,你的那些朋友就会知道你的“真面目”继而远离你,那么你终将孤独一人。
交朋友就跟做生意一样,需要努力经营,否则,总有一天会破产。只是,我们常常会忘记这一点,总以为朋友会越来越多,我们永远也不会一无所有。
作为老板,你每天的工作压力肯定很大,忙碌的生活可能使你无暇顾及经营友情,于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也可能因为疏于联系而疏远。殊不知,朋友恰恰是缓解压力的一剂良药。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相约好友品茗谈天、游山玩水,不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珍惜你的朋友
作为老板,你是不是时常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是不是总觉得自己和朋友,尤其是不太宽裕的朋友聊起来时,有种别扭的感觉?其实,这些感觉是完全不该有的,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就应该坦诚相待。不能因地位或境遇不同而产生心理上的隔膜,你应该珍惜你的每一位朋友。
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长达40年的合作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起草了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家境困难时,恩格斯经常给他寄钱。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花费了10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才使《资本论》二、三卷得以问世。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一个人,为何交友、怎样交友、交什么友,其基本原则和真谛仍没有改变。翻开人类历史,大凡成大事者,身边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正的朋友相助。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结下的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堪称楷模。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事实证明,共同目标是友谊的基石。人生最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追求,交友一定要以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基础。
当今世界,常常有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交上真正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朋友的难度之大。有些人交友的原则是趋炎附势。今天你大权在握,你的朋友就会遍布天下,老乡、同学、战友、老部下,凡是能和你搭上界的,似乎都是知心朋友,甚至压根儿就搭不上界的也找个由头去拉拢你,他们可以和你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甚至向你盟誓两肋插刀。但有朝一日你的权力不在,或是你遇了难、倒了霉,再看那些“朋友”,也早就“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了。正所谓得意时朋友认识了你;失意时你认识了朋友。朋友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炎凉、真善美丑。
有些人,交友的原则是金钱至上。在他们眼里,有钱的人都是朋友,没钱的人连理都不值得理。还有些人处世圆滑,左右逢源,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说什么:批评上级担心官位难保,批评同级担心关系难搞,批评自己纯粹自寻烦恼,批评下级又怕丢了选票。宋人欧阳修说得好,“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呢?英国诗人赫巴德说:“一个不对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真正的友情不依靠地位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
人于天地间似蝼蚁千万,既然有缘相聚,为何彼此不珍惜呢?否则等你蓦然回首时,一切都已晚了。来一次世间不容易,有一次相遇不容易,叫一声朋友不容易,为此让我们学会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