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
◆作品及作者简介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在爱尔兰,是一个英国牧师的遗腹子,由叔父抚养长大。他于1688年后前往英国,在托利党和辉格党的斗争中仕途不顺,1713年回到爱尔兰,以实际行动成为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文学家。在斯威夫特的传世之作中,《格列佛游记》流传最广。
《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创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比如1688年英国政变后,托利党和辉格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而实际上他们都代表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议会党派斗争的本质特点,创造了小人国的高跟党和低跟党。再如针对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和剥削,斯威夫特创造了飞岛上的人与地上的人民之间的斗争。这些虚构的情节就把现实中的矛盾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集中、更为典型,而且更具普遍性。
《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是杰出的,作者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以漫画式的夸张技巧无限扩大了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可恶和怪诞的形象,他还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斯威夫特还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反讽效果。
◆作品内容梗概
主人公格列佛是英国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时学医,后来在海轮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四次游历。下面便是他的游历见闻。
1699年5月4日,格列佛应“羚羊号”船长的雇请,乘船到太平洋一带航海,因遇风暴,“羚羊号”触礁沉没了。他和五个水手跳入救生艇中逃生,可是半途那只救生艇也翻了。格列佛只身被风浪刮到利立浦特岛上。上岸后,他由于过度疲乏,便躺在草地上酣睡了一觉。待他醒来时,他觉得全身都动弹不得,他的四肢、身体被紧紧地捆缚住了。这时,他听到四周有轻微的嘈杂声。同时,他感到他的左腿上有生物在爬动。格列佛略略把眼光朝下一看,只见一个不到六英寸的小人正在他腿上。格列佛大喊了一声,吓得他们拼命奔逃。有的从他身上滚落到地面,有的自相践踏负了伤。
过了一会儿,小人又围拢了过来。格列佛感到不耐烦了,把左手略微翻动了一下,便有几百支箭向他射来,他觉得被针刺一般。格列佛只好躺着不动。这时一位很体面的长官模样的人站在高台上,向他发布演说,意思是要他投降。格列佛别无选择,只好表示归顺。
接着小人用了一万五千匹御马把他拉进京城。皇帝带领他的大臣们站在一座高塔上瞻仰格列佛的风采。小人国的居民也络绎不绝地跑来观看,因为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巨人。皇帝召开大臣会议,讨论如何处置格列佛的问题。有人担心格列佛的食量太大,他一人的伙食,可供一千七百二十个小人食用;有人主张把格列佛弄死,但又担心他庞大的尸体发臭后,会造成京城的瘟疫。最后,皇帝决定暂时让格列佛活着。
小人国有两个政党。他们的区别是一党穿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低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由低跟党的人担任。两党仇恨很深。皇太子则两边讨好,为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这个国家常和邻近岛国不来夫斯古发生战争。战争起因是利立浦特岛国改变了吃鸡蛋的习惯,不先磕破大端,而是要人们先磕破小端。国内那些惯于遵循古制的人不服,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他们互相攻击对方是异端邪说。“大端派”在国内遭到镇压,他们便逃亡到不来夫斯古,引起了两个帝国的战争。不久前,不来夫斯古新造了一批战舰,准备再度和利立浦特国开战。格列佛为了表示对利立浦特的忠心,他跨过海面,用绳子把敌方的战舰全部拉了过来。为此,国王赐给他尊贵的爵位。接着,国王又命令他把不来夫斯古灭掉,使它沦为自己的一个行省。格列佛不同意,他对皇帝说:“我永远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国王和大臣便对他不满起来,要陷害他。
有一次,皇宫失火,由于运水困难,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大火。这使皇后十分反感。加上海军大臣嫉妒他的功劳,财政大臣又怀疑他的妻子和格列佛私通,于是国王召开了一次密谋会,要给格列佛定叛国罪,并把他的双眼刺瞎。格列佛得知后,慌忙逃到不来夫斯古国。再从那儿找到了一只船,便乘船离去。他在公海上遇到一只英国商船,便搭乘这只商船,于1702年回到伦敦。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游历。
格列佛第二次出游是在1702年6月20日。他乘坐“冒险号”往北美航海,于第二年6月到达布罗卜丁奈格岛。他和水手们到岛上找淡水,被一个巨人追赶,他的朋友都划船逃跑了,他却来不及逃走。格列佛躲在一块像森林一样的麦子地里。不一会儿,他看见有七个巨人向他走来,手执镰刀。这些巨人都比格列佛要高出十二倍,他们手中拿的镰刀有六把普通镰刀那么大。前边那个巨人是个富农,其余的都是为他割麦的农民。一个割麦巨人走近格列佛躲藏的麦地。格列佛想到自己危险的处境:不是在麦地被镰刀割死,便要被巨人踩死了。于是,他大声呼喊起来。
割麦巨人听见喊声,便向四面地里寻觅,好不容易他才发现了格列佛。那位富农把格列佛带回家去。交给他九岁女儿的葛兰达克利赤照管。格列佛在巨人床上睡了一觉。这里的老鼠大得吓人,有两只跑到床上来。格列佛不得不拔刀自卫,好不容易才把其中一只老鼠刺死了。村里的巨人们都把格列佛当作小怪兽,纷纷跑来看他。有人提议可以利用格列佛去赚钱。于是,主人便把他装在一个箱子里,带他到各城镇去展览。主人还让格列佛表演刀棒技艺,一时轰动了全国。后来,他被带进王宫,为王后和贵妇人演出。王后很高兴,便从富农那里把他买了下来。这时格列佛舍不得离开富农的女儿葛兰达克利赤,便向王后提出一个请求:要把富农的女儿留下当保姆。王后答应了。
大人国是个半岛,它的一边和大陆相连。全国有五十一座大城,人口十分稠密。国王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头脑清晰,判断也很精确”。他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建议他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大为反感,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他要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对人的评价是:“谁要是能使本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上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于是格列佛认为“这位君主具有种种令人尊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他具有卓越的才能,无穷的智慧,高深的学问,治理国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拥戴。”
格列佛在大人国住了两年。有一次,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了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于是他在1706年6月回到了伦敦。结束了他的大人国旅行。
格列佛第三次出游到了飞岛国。那是在1706年8月5日,他乘坐大商船“好望号”到印度支那和马来亚一带航海。因受到海盗袭击,他被海盗放逐到一条独木舟上,幸好海浪把他送上了陆地。登上岸后,他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空中飞来了一座住满了人的岛屿,把太阳遮蔽了六七分钟。然后,那飞岛降落到地面,格列佛便乘机爬了上去。飞岛上的人面貌和服饰都很奇特。“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他们的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他们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都很迟钝,要用一个吹胀了的尿脬拍击他的嘴和耳朵,他们才能说话和听话,否则他们会把刚刚发生的事忘记。
岛上的人总是惶惶不安,因为他们对天文很有研究。害怕太阳一天天接近地球,地球会被太阳吞食了。他们早上一遇见熟人,便首先问候太阳的健康。这个飞岛只有一万英亩左右,底层由金刚石层构成,靠一块磁石操纵能随意升降。飞岛上住着国王和他的贵族们,还有些工匠、妇女和儿童。国王统治着飞岛外的大片领土和属国。如果臣民们不服从他或进行叛乱,他便驾着飞岛飞临肇事地点的上空:轻则剥夺他们享受阳光与雨水的权利,重则用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压碎一切房屋建筑和人畜。
格列佛在飞岛上遭到冷遇。他没住多久,国王便把他发配到下界首都拉格多去。在这里,他结识了贵族孟诺第,参观了他的田庄,同时访问了国家科学院和学校。在这里科学家们正兴致勃勃地进行各种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头设计如何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有的想把粪便还原为食物;有的想用猪耕地;还有的想利用蜘蛛织网,用风箱打气法治病等等。在学校教育中,这里的人准备取消词汇,认为这样有益于健康。一位教授正在写一本关于如何侦破反政府阴谋的书。于是格列佛向他介绍了兰敦(暗指伦敦)关于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说:“那里的居民差不多都是侦探、见证人、告密者、上诉人、起诉人、证明人、发誓控告人和他们手下的爪牙……在这个王国里制造阴谋的人大都是企图抬高自己身份的政客,使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恢复元气,镇压或者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窃取没收来的财物填满自己的口袋,左右舆论使它能符合于个人利益。”教授听了很高兴,准备把它写进书里去。
格列佛离开拉格多后,到了飞岛的另一属地巫人岛。这里的长官精通魔术,能把死去的鬼魂召唤来。格列佛会见了亚历山大、愷撒、庞贝、荷马、亚里士多德等历史上的有名人物。他还将罗马的议会和现代议会作了一番比较,认为:“罗马的议会好像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会,而现代的议会却像是一群小贩、扒手、强盗和暴徒的聚会。”同时,他还要求会见了古代英国农民,认为“他们风俗淳朴,衣服饮食简单,一向公平交易,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勇敢爱国,他们的这些美德在过去都是很有名的”,而现在“都被他们的子孙为了几个钱给卖光了”。后来,格列佛又游历了拉格奈格王国,这里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国王把毒药撒在地板上杀死他不喜欢的大臣。在这里他还见到了长生不老的人,了解到长生不老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还乘船到了日本。1709年4月,他搭乘荷兰商船回到英国。这次航行历时五年六个月,是时间最长的一次。
格列佛第四次游历是在1710年9月,他担任商船“冒险家号”船长。当他航行到北美时,新招募来的水手劫夺了船只,他被扔到了一个荒岛上。格列佛上岸后,被一群类似猿猴的动物耶胡所包围。正在危急之际,来了一匹灰色的马,耶胡们害怕它,都跑散了。接着,又来了一匹栗色的马。它们“举动很有条理,很有理性”。马们把格列佛带回家去,并用一捆干草和燕麦来招待他。格列佛摇头表示他不吃这两样东西,马感到很奇怪。刚好,这时有一只乳牛经过,格列佛指了指乳牛的乳,于是马领会了,便用牛乳来款待他。
马的院子里有许多供它役使的耶胡。这些动物“脸又扁又宽,塌鼻子,厚嘴唇,咧着一张大嘴”,样子怪难看的。马比较了格列佛和耶胡的形状,也把他叫做耶胡。格列佛感到很羞愧。格列佛向马主人谈起,在英国马是被人们用来骑坐和拉车的,马们听了很是气愤。接着,格列佛又谈起百年来欧洲君主间发生的战争。马问战争的起因和动机是什么,格列佛说:“有时是因为君主野心勃勃,总认为统治的地面不够大,人口不够多;有时也因为大臣贪污腐化,唆使他们的主子进行战争,才好压制或者转移人民对于国内行政事务的不满情绪。”马批评说,这是缺乏理性的行为。
格列佛还谈起法律和金钱的用处。他说欧洲的耶胡们认为:“不管是用钱还是攒钱,钱总是越多越好,没有攒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就是这样,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马对这点感到很费解。因为在马的国家里,虽然按马的毛色不同分贵贱优劣,但它们都很友爱,仁慈和友谊是这个国家的两种美德。它们不懂什么叫罪恶,它们共同遵守的格言是发扬理性,并以理性来治理国家,教育下一代。在这里,年轻的马都要学习有关节制、勤劳、运动和清洁的功课。每四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现哪里有困难,大伙便踊跃捐助,互相支援。
格列佛感到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一对比,他扩大了眼界。他愿意和这些“可敬的‘慧马’在一起过一辈子,对各种美德加以研究和实践”。“慧马”们都很讨厌耶胡,认为他们生性恶劣,为了争夺一种闪光的石头(暗指财宝)彼此争吵不休,甚至引起内战。在马的代表大会上,“慧马”们发现灰色马养了格列佛这样的耶胡,它们责备灰色马,要它把格列佛放走。于是格列佛自制了一只小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马主人,离开了“慧马”国。在海上,他遇见了一艘葡萄牙商船,于1715年12月返回英国。
格列佛前后四次游历奇遇,历时十六年零七个月。他把这些亲身的见闻记载下来,“唯一目的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所以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可能感到失望”。
给孩子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借助格列佛的经历和见闻揭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因此孩子可以在童话般的世界里,初步认识到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小说的叙述手法及情节安排都比较接近孩子的心理特征,使孩子在极感兴趣的情况下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格列佛游记》中对小人国、大人国等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描写能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益于孩子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