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位推销员与厂长谈到业务后,厂长说:“你这笔业务虽然很好,但却根本没有什么利润可言,我如果接受这笔业务的话,基本上就等于白干。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业务很饱满,要完成你这笔业务还得加班,还得付给加班费啊,这样我们不仅不能赢利,而且还可能会亏损。”
很显然,这位厂长是在说谎话。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就立即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到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如果你们接受这笔业务的话,对你们而言的确没有多少赢利,不过正如您刚才所言,目前的企业又有多少能够赢利呢?资金能够正常地运转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至少在接受了这笔业务以后,你们厂上不了班的100多名员工可以上班了,也可以有工资和一部分奖金了,您意下如何呢?如无异议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听完之后,发现推销员对自己的公司底细已是非常了解。他为自己刚刚撒的谎很不自然,也来不及再争辩什么,就把手伸在了额前拍了拍,说:“好,好,我们就认了,为了这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结局很可能导致厂长的尴尬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在当时,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也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并没有直接指责对方在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性地暗示了对方,保全了对方的自尊,使对方心存感激。正是这种感激,才在最后就成了推销的突破口,从而使推销一举成功。
当你纠正自己某位朋友的错误,或牺牲他们以令你自己的想法“正确”时,他们可曾感谢过你?或者同意你的话吗?当然不会。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人都讨厌被纠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并能被他人所理解。
所以被倾听或聆听,是人类心灵的强大欲望之一。并且那些学会去倾听的人们,备受爱戴和尊敬。而那些习惯于纠正他人错误的人,常常会被讨厌或回避。
无论他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在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时,你就不会对现在的错误和谎言再感到吃惊。而抱怨却最容易毁掉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情绪低落,使我们心中充满了阴霾,使我们在痛苦中挣扎,备感生活的不快乐。因此,我们要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正确地对待他人出现的问题。指责并不能改变他人,也没有人愿意受到责备。
任何人做事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当初是作了正确的选择。过激者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认为自己非常谨慎,而守财奴则相信自己很节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即使他完全是错误的。
正如卡耐基所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他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不要责怪他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这就是告诫人们:在指出他人的错误或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要忽略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你之所以会当面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你没能够掌握这种技巧。
让别人得到作为正确方的喜悦,给别人这一荣誉,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平和,更可爱。别人将会更加欣赏和钦佩你,即便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你也将会亲眼目睹他人快乐的喜悦,这比自负的争斗更有价值。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和让步,让他人保持着“正确”的位置,就是人生最大的宽容!
7真诚地倾听他人的心声
能静坐聆听他人意见的人会是一个富于思想,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当中,开始时也许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后则是最受人尊敬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欢;因为他善于思维,所以为众人所信赖。
人们常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如果你能适时地做一个倾听者,包容他人在表现这些欲望时对你的侵害,理性地对待一些不中听的话,那么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益处。
勒顿在纽约的一家百货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可这套衣服穿上却很令人失望:上衣褪色,把他的衬衫领子都弄黑了。不得已他又来到该商店,找卖给他衣服的店员,告诉她事情的情形。勒顿想诉说此事的经过,却被店员打断了。店员一再声称:他们已经卖出了数千套这种服装,勒顿是第一个来挑剔的人。正在勒顿和店员激烈争论的时候,另一个店员也加入了,他说所有黑色衣服都要褪一点颜色,并强调这种价钱的衣服就是如此。
勒顿听到这些,简直气得冒火,店员不仅怀疑他的诚实,而且还暗示他买的是便宜货。勒顿正要骂他们,正好经理走过来。他懂得他的职责,正是他使勒顿改变了态度。
他先静静地听勒顿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当勒顿说完时,店员们又开始插话表明他们的意见。而此时经理却站在勒顿的立场与他们辩论。他不仅指出勒顿的衬衣领子明显的是被衣服所污染,并坚持说,不能使人满意的东西就不应在店里出售。他承认自己不知衣服褪色的原因,并请勒顿提出他的要求。
就在几分钟前,勒顿还预备要店员留下那套可恶的衣服,但现在却决定听取经理的意见:再试穿一周,如果到时仍不满意,就来换。勒顿非常满意地走出了那家商店,一周后这衣服没有毛病,勒顿发现那家商店还是可以信任的。
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他人多谈论自己。这样,不但能够让你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喜欢,还能够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对方,认清自己,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诚地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
人们都喜欢倾听者,有同情心的倾听者和亲密的朋友一样重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团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让人们感觉他们相当可靠、值得信赖。
倾听者会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前,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并且会支持和帮助他人。倾听者喜欢进入他人的心灵和头脑。他们乐于分享他人深层次的感受。人们倾向于向倾听者打开心扉,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关怀,而且真诚的倾听者也确实能做到这一点。
当他人受到伤害时,倾听者也同样有受伤的感觉,就如同他自己经历过一样,当他人心痛的时候,倾听者的心也真的痛了起来。为了帮助他人克服这种伤害,倾听者总是和他人更接近,所以倾听者愿意听更多人诉说以达到心灵的相通。
倾听者充满人性,并且极为忠诚。如果他们的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他们会更加努力,愿意倾听所有的声音,而不论其身份,他们对任何人都有同情心,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每个人都喜欢倾听者,倾听者是无法抗拒的,因为他们富于同情心,愿意分享人们的弱点,愿意听人们诉说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你想要其他人喜欢你,那么你就去做个倾听者,真诚地去倾听他人心里的声音。
当你面对着对方,要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说话,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他人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你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如果你在听他人倾诉时目光游移不定,注意力分散,甚至左顾右盼,你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当然,你可以在听的时候喝一杯咖啡或者抽一支烟。在倾听时,你还应该进行一些恰当的交流和引导,让对方在倾诉过程中,对于所面对的问题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鼓励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可以在谈话中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引导他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遍你所听到的。例如:“你认为……”一方面,你可以借此向他表示,你用心倾听了他讲的话;另一方面,你也给他一个机会,使他能够对他所说过的话,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在谈话的过程中,你应该适当地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你的角度评价对方的感情状态。
例如,“你这样生气,对……”你所说的,可能正是对方并未意识到的事情,你就有可能说中了问题的重点,同时也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样一来你就做到了真诚倾听、帮助他人排除了忧虑,你的人际关系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既了解了对方的内心世界,又赢得了对方的喜欢,解决了实际问题。倾听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你与他人得以互相容忍最终得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你看,倾听确实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
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中也有,但是,多数人往往忘记了“听”的艺术,这也是他们的业绩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8包容不同意见,成就事业辉煌
无论再优秀的领导,他的知识、经验、能力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多听取下属的意见,集思广益。同时给下属发表意见的机会,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表现,会使下属更积极地投入工作。
管理者在征求下属意见时,经常会有人提出反面意见,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能否正确对待反面意见,则是关系到能否让下属充分发表意见,进而真诚地从下属意见中吸取智慧。
高明的管理者绝不会忽视下属的参谋作用,他们会给下属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的环境,借助下属的力量,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有一次,武则天到洛阳附近的三阳宫避暑,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请武则天去观赏佛教圣物舍利子,笃信佛教的武则天很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当她准备出发时,狄仁杰却跪到了驾前,他振振有词地说:“佛不过是夷狄之神,不应凌驾于天下之主之上。再说,山路险狭,很不安全,陛下此行实在有所不宜。当时武则天只是一笑置之,仍然坚持上路。但是走到半路,她却越想越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于是又下令打道回府,一边还自我解嘲说:“这是为了成全我这位直臣的气节。”
武则天平时尊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直呼他的名字,这更是其他大臣望尘莫及的殊荣。狄仁杰晚年腿脚不便,武则天便让他在朝见的时候不用行跪拜之礼,并开玩笑说:“每次见到你跪,朕的身子也会痛起来。”
当时的大臣都必须在宫中宿值,考虑到狄仁杰年老体弱,武则天就免除了他的差使,并对其他大臣说:“你们尽量不要去麻烦狄公,除非是军国大事。”与其他许多在武则天手下或被杀或遭贬的重臣相比,狄仁杰这样一个并不曲意逢迎、明哲保身的人却能平安无事,实在是一个奇迹。
狄仁杰秉性耿直,喜欢据理力争,有时不免当面顶撞武则天,但对臣下一贯非常严苛的武则天对狄仁杰却十分敬重,不但不介意狄仁杰的顶撞,反而常常会爽快地接受他的意见。狄仁杰则对武则天忠心耿耿,断案处事非常严明,是难得的良臣,所以武则天才如此器重他。
所以,以包容他人为基础不仅成全了自己的良心,也会成就自己的大事业,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得到人们永久的赞赏和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