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3.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七)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
当然,角色学习也有它的弊端:一些教师太依恋于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即现在所使用的教学法、所采用的教材、所例行的程序而不愿尝试新的方法,接受新的思想。事实上,他们是害怕如果放弃已经证明可行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也许效率不高),他们会再一次体验曾体验过的焦虑。如果学校领导强行执行新的教学手法,教师很有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无奈、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
2.个别或集体讨论
与其他众多的教师进行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办法。人们甚至教师自己往往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许多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情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也不愿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们害怕(有时这种害怕也不是全无道理)承认自己在教学中有困难,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就等于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或教学失败。
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同事交流讨论不仅是解决问题、增加工作经验的好方法,而且也是获得所需支持的重要途径。
3.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能提高教师的理解力,使他们和学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杰西德(Jersi1d,1962)等曾对来自小学、中学和大学的111名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心理治疗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95%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学生;89%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使他们有更大心理承受力去接受那些有敌对、愠怒、反叛情绪的学生,并能更好地教育他们;73%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提高了他们走近那些畏缩、难以接近的学生的能力;89%的教师指出,心理治疗使他们在帮助学生处理个人问题时能更好地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接受调查的教师还说心理治疗使他们更喜欢自己的同事和伙伴,更喜欢本职工作。
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
4.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
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5.调换环境
这当然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走的最后一步棋。教师如果真的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一无是处,给自己的只有困扰,或许最好的方法就只有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了。恶劣的环境的确使人无法忍受,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伤害极大。在这种情况下,调到另一个学校、另一个地区或是干脆换一种工作是明智的而不是怯懦的表现。这不仅帮教师解决了问题,对他所教的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二、优化教师个体的周围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不仅需要教师本人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学校的协同支持。社会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也应充分利用自己制定的政策和行为的作用,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1)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教育和教师的政策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从经济上对教师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
(2)政府还应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媒体,如电影、电视、杂志、报刊等,更好地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无疑有利于维护、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2.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在现实生活中,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引起公众对教师的误解。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不符合,这样就会出现角色认同上的偏差,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我们必须重塑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改变公众对教师的不良印象。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更新观念,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极力减少、甚至杜绝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不得不做出的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促使教师能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的制度,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新闻媒体要对教师多进行正面的、良好事迹的宣传报道,通过新闻舆论来引导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正确认识,以促进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社会地位,重塑教师的职业形象。良好的形象能够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又能减轻教师的各种压力,从而更好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职业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全社会都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发展。社会支持应是一个网络或系统,教师能够从中得到即使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强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努力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重视和加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既是新时期教师管理的新要求,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所以,学校领导要将这项工作切实列入议事日程,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正确合理地实行改革,保障教师的职业安全感,维护稳定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端正办学思想,不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加班加点。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保持教师的权威性。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学校要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使辅导工作能科学地进行。学校领导要建立家、校沟通的交流机制。努力帮助教师消除家庭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更轻松、更专心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