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情拨动人的心弦
用人不如用情,托人不如托情,求人不如求情。以真情打动对方,那对方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网开一面,答应所求。
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人心也都是肉长的,所以人总是会心软。再坚固的堡垒也有被攻破的时候,关键看你怎样去攻;再冷面的人也有感动的时候,关键看你怎样去感动。
想用真情打动人,就要根据各人不同的性格及当时的形势、事态的急缓来决定对策。当面对的是感性的人时,就应该多谈论一些富于人情味的话,多叙说一点人之常情。
在很多时候,用感情来打动人,比一味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更有效果。
一家面临倒闭的工厂,为摆脱困境,要求工人每天都必须销售一定数量的积压产品,但是,当主管在全车间进行动员时,几位老工人对此都十分抵触。
在再三请求无效后,主管把几位老工人送到门口,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今天我只讲最后一句话,你们知道,我现在十分为难——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咱们好歹是在一条船上十几年了,拜托了,请大伙儿拉兄弟一把吧!”
这番话说得言真情切,工人们全被感动了,最后都答应了主管的要求。
请求别人的时候,语气一般是谦恭、客气的,但有时候,为使自己的请求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和重视,常使用一种富于感情色彩或比较特殊的语调去请求。
此外,在请求别人的时候,以彼人彼事去类比此人此事,有时候能收到心声共鸣的效果,使双方的心理相容,也就更有可能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请求。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失败后,他们投降的头领罗伯特·李将军为使跟随自己的官兵能受到较好的安置,趁举行受降仪式时,向北方军队的格兰特将军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那天,李将军接过了格兰特将军递来的受降文件,用平和的口吻向对方说:“将军真宏量!不过,我想提出一个请求,可以吗?”
格兰特将军友善地说:“若能办到的话,我深感荣幸。”
李将军说:“您已经极其宽厚地把我军官们的马给了他们,不过,我们士兵的马匹也是他们自己的。”
格兰特将军一听,立即明白过来,说:“我懂了。他们今后种地还需要马,那么,他们当然应该有自己的马匹了。”
李将军巧妙地以“军官们的马”来与“士兵们的马”作类比,从而提出了自己合乎情理的请求。
以情感人的效力是有目共睹的,运用这种求人方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起被求者的情感共鸣。
一般情况下,求助者都善于从相似处寻求情感共鸣。人们都乐于与自己有相似点的人交往,相似因素既能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恐惧和不安,解除戒备,对人对事有相似的理解,产生相同相近的情绪体验,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经历相似可产生情感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身为江州司马,与地位低下的琵琶女邂逅相逢,却能很快地倾心交谈,并为之泪湿青衫,就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经历、遭遇上的相似,使他们暂时排除了地位上的差别,有了共同语言。
相同的兴趣爱好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共同的兴趣爱好,最能促进双方接近,成为进一步交流的桥梁,从而在情感上进行很好的沟通。
通过表白内心的方式,也可引起情感共鸣。有时候,人们无法与戒备心强的人沟通感情,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对方抱着“我俩根本处于不同的世界”的想法。
可以设想,两个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思想背景或者生活习惯等完全不同的人,初次见面,当然会有格格不入之感。为了突破此种障碍,必须让对方相信,彼此隶属于同一世界,确实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嗜好和需要。
如要想规劝吸毒或酗酒者除掉这一恶习,最具说服力的往往是曾经遭受过吸毒之害,或尝过酒精中毒之苦的“过来人”。共同的经历,足以消释彼此的警戒心理,使其愿意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善意的劝导。
眼泪是有效的武器
运用哭的手段最容易达到求人目的。搜寻古今历史,善哭的男人女人倒也不少,哭得妙的哭倒了天下,次一点的也哭出个官运亨通。
政治家们是最善于利用眼泪作为武器的,他们有的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让人们同情他,有的对某种灾难表示悲痛,表现他的心情和人们一样悲伤。
宋太宗年间,曹翰因罪被罚判汝州。曹翰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宫里派了个使者到汝州办事,曹翰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想办法见到了使者,流着泪对他说:“我的罪恶深重,就是死也赎不清,真不知怎样才能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现在只有在这里认真悔过,来日有机会一定誓死报效朝廷。只是我在这里伏罪,家里人口太多,缺少食物生活不下去了,我这里有几件衣服,请你帮我抵押一万文钱,交给我家里换点粮食,好使家中老小暂且糊口。”
说到伤心之处越发泪流不止。
使者回官后如实向宋太宗汇报这件事。太宗拿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幅画,画题为《下江南田》,画的是当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任先锋攻打南唐的情景。
太宗看到此图想起曹翰当年功勋,心里很难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决定把曹翰召回京城。曹翰打动人心的手法奏效了。
西方许多参加竞选、徘徊在落选边缘的候选人,最后使出的撒手锏,除采取“银弹”攻势外,通常采取哀求战术,动员太太、小孩向选民们苦苦哀求,据说这可以一下子把选票拉到较高的数字上。
哭的方法千奇百怪,哭的效果奇妙无穷,巧于用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就是精于此道的高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备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与他善哭、爱哭有莫大关系。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由此可见,“哭”的确是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是一些人手中的“秘密武器”。
李宗吾说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倚曹操,倚吕布,倚刘表,倚孙权,倚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
有人说女人告状比男人强,因为女人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听者就是铁石心肠,也免不了会起恻隐之心。这话颇有一定道理。
一天,一位老妇人向正在律师事务所办公的林肯律师哭诉她的不幸遭遇。原来,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独立战争中为国捐躯,她靠抚恤金维持生活。前不久,抚恤金出纳员勒索她,要她交一笔手续费才可领取抚恤金,而这笔手续费是抚恤金的一半。林肯听后十分气愤,决定免费为老妇人打官司。
法庭开庭。由于出纳员原来是口头勒索的,没有留下任何凭据,因而指责原告无中生有,形势对林肯极为不利。但他十分沉着、坚定,他眼含着泪花,沉重地回顾了英国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爱国志士如何奋起反抗,如何忍饥挨饿地在冰雪中战斗,为了美国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最后,他说:“现在,一切都成为过去。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又可怜的夫人,就在我们面前,要求申诉。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与丈夫有过幸福的生活。不过,现在她已失去了一切,变得贫困无靠。然而,享受着烈士们争取来的自由幸福的某些人,还要勒索她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抚恤金,有良心吗?她无依无靠,不得不向我们请求保护时,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法庭里充满哭泣声,法官的眼圈也发红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唤醒,再也不矢口否认了。法庭最后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没有证据的官司很难打赢,然而林肯成功了。因为他驾驭了听众及被告的心理,达到了理智与情绪的有机统一,收到了征服人心的效果。
请将不如激将
在办事求人的过程中,有时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不能解决问题,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使用激将法反倒有可能生出奇效,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很了解请将不如激将的道理。他在江东先后使用激将法,从而使得孙权和周瑜答应联吴抗曹,进而在赤壁一战,击败曹操,奠定了孙、刘、曹三分天下的局势。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连连失利,最后逃奔夏口。势单力孤、连战连败的刘备,要想独自与曹操大军对抗完全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依照当时的形势来看,除了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出路。
但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且刚刚击破荆州,兵强马壮,气势正盛,如何才能让作壁上观的孙权答应跟刘备合作,共同对抗曹操,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诸葛亮挺身而出,只身赶赴东吴,说动了孙权和周瑜,让孙刘两家结盟,击败了曹操。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的呢?
诸葛亮到了江东之后,看见孙权碧眼紫髯,仪表堂堂,认为温言说服可能达不到目的,决定用言语相激。于是诸葛亮就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收复江南,准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然而曹操兵强马壮,打败了很多人,最近又得到了荆州,威震天下,如果只有英雄气概,是奈何不了他的,这也是刘备逃奔到这里的原因。您应该早作打算,仔细斟酌,如果凭借自己的势力能够与曹操抗衡,就早点儿与他断交;如果无力对抗,那就听从众谋士的话,解除武装,俯首投降。如果将军假装服从,内心却犹豫不决,在紧急关头不能迅速做出决断,那么灾祸马上就要来临了。”
孙权没有回答诸葛亮的话,反问道:“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说:“以前齐国有个叫做田横的壮士,他因为道义,宁死都不肯投降汉高祖。何况刘备本为汉室的后裔,是盖世英才,即使目前景况不佳,仍然有很多人仰慕他而纷纷前来投奔。事情的成功与否,是老天决定的,刘备是一代英杰,怎么能向曹操投降,甘愿位居别人的下面呢?”
孙权听完这话勃然大怒,说道:“我拥有东吴十万大军,继承父亲和哥哥的心血,岂能将这些基业轻易拱手让给别人?”
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但是光有这还不够。诸葛亮接着又为孙权仔细分析双方的局势之后,罗列了曹操多个不利的地方,然后去说服东吴的最高军事统帅周瑜。
诸葛亮见了周瑜之后,寒暄了一番,就说道:“我有一个办法,不但不用向曹操供奉粮草土地,连曹操的面都不用见。只要派遣一个使者,坐上一艘小船,带着两个人去见曹操,曹操自然退兵。”
周瑜也为曹操大军南下而发愁,闻听诸葛亮这番话自然好奇,就问诸葛亮哪两个人有如此本事,能退得曹操百万大军。
诸葛亮故意卖关子,说:“江东失去了这两个人,就好像大树掉了一片叶子,米仓里少了一粒米,根本不足挂齿,而曹操获得了这两个人,则肯定大喜过望,引军北还。”看见周瑜不耐烦,诸葛亮又接着说,“我在隆中的时候,听说曹操修建了一座铜雀台,非常华丽壮观。又听说江东的乔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大乔,小女儿叫小乔,长得国色天香,非常漂亮。曹操本是一个好色之徒,曾经说他的志愿其一是横扫天下,成就帝业;其二是得到江东乔氏姐妹,放在铜雀台里,用以晚年享乐。如今曹操带着百万大军,看上去是为了横扫江东,而真实目的是为了得到这两个美女。所以将军应该去找乔公,用重金买这两个美女,再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必然称心满意,这样一来自然能让曹操退兵。”
周瑜听了诸葛亮的话半信半疑,问诸葛亮说:“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
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有文采。曹操建成铜雀台之后,曾经让曹植做了一篇赋叫《铜雀台赋》,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我常常阅读,还能记得,可背诵与你听。”
说完诸葛亮就背了一遍《铜雀台赋》,说道:“其中有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周瑜听了以后勃然大怒,离开座位指着北方大骂曹操。诸葛亮急忙起身制止,说:“汉朝的时候,匈奴屡屡侵犯边疆,汉朝皇帝为了和亲把公主都给了人家,现在只不过是民间两个女子,都督大可不必如此惋惜?”
周瑜听了说道:“大乔是孙伯符(孙策)的妻子,小乔是我的老婆。”
诸葛亮听了假装道歉,周瑜说道:“我得到孙伯符的重托,怎么可能去投降曹操呢?刚才只不过是为了试一下您的诚意。希望您能够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打败曹军。”
说服了孙权和周瑜之后,孙刘联盟自然形成,并在赤壁之战中击溃了曹操。
在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固然有孙权和周瑜不甘屈服曹操的因素在里面,可是如果不是诸葛亮巧妙地使用了激将法,促使东吴早下决心,恐怕两家的联盟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形势危急的刘备早就被曹操拿下了。
在办事的时候,如果办事人觉得软语哀求不成,不妨试试激将法,也许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学会策动人心
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有的人喜欢用“策动人心”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一般会制造一种假象,使对方产生“错觉”,便在这种错觉中一步步行事,却不知,自己已被“牵了鼻子”。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允诺什么,而对方就会做出各种有利于你的事情。
犹太商人一般都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不仅会说多种语言,而且还善于雄辩。这里就有一则犹太人运用语言能力说服对方的经典事例:
穷销售员菲尔南托在星期五傍晚到达一座小镇。他没有钱吃饭,更没有钱住旅馆,只好到犹太教会堂找管事的人,请他介绍一个能提供安息日食宿的家庭。管事的人打开记事本,看了一下,对他说:“这个星期五,经过本镇的穷人很多,每家都安排了客人,只有开首饰店的希梅耳家例外,因为他一向不肯收留客人。”
“他会接纳我的。”菲尔南托很自信地说,然后转身走向希梅耳家。希梅耳一开门,菲尔南托便很神秘地把他拉到一旁,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包,小声地对希梅耳说:“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呀?”
首饰店老板希梅耳一听黄金二字,眼前一亮,可是,今天是安息日,按犹太教规,不可以再谈生意了,但是他又舍不得让这宗送上门的大买卖落到别人的手中。他连忙挽留菲尔南托在他家住上一宿,等到明天安息日一过再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