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讲客套话也是减少求人办事“摩擦”或者“阻力”的润滑剂。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办完事后说一声“让您费心了”,都能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生活中学会必要的客套,就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正如培根所说:得体的客套同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远的推荐书。
当然,客套要自然、真诚,言必由衷,富有艺术性。
香港一家大酒店的门厅服务员就是这么做的。当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张先生第一次到达该酒店,这位服务员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第二次他再来到这家饭店,这位服务员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张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引张先生上了楼。时隔数月,当张先生第三次踏入酒店时,那位服务员脱口而出:“欢迎您再一次光临。”张先生十分高兴地称赞这位服务员:“有礼有节,自然真诚。”
作为宾馆酒店的服务员,不是只知道按照口令喊号子的机器,而是一位有情感、有思想的大活人。如果能根据情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客套语,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性化的服务,才更容易受到顾客的好评。
着装礼仪很重要
良好的着装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尊重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良好的着装还能给对方留下极好的印象。如果你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意味着你已成功了一半。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曾经有一位非常节俭的大学教授去香港讲学,因为是第一次去香港,所以临走前特意买了一双凉鞋,而且又花百元买了一套灰色的西服,觉得自己挺像样子了。可是到了香港,朋友非要拉着他去商店看看。他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兜里就1000港币,去商店干啥?”可是朋友提出来了,又不好意思驳他这个面子,就勉强和朋友去了商店。一进商店朋友就拿过标价数千港币的西服,无论如何让他得试试;接着又走到卖鞋的柜台前让他试鞋。他再一看皮鞋的标价是一千多港币,就连连说太贵了、太贵了。朋友也不吱声只是笑。后来回到宾馆还不到二十分钟,商店就派人把西服和皮鞋都送来了,另外,还拿来一瓶香水。这时朋友让他把衣服换上,还说:“今天晚上有很多香港老板,前来听你讲学,人家还不知道你有没有水平,但是看你这套衣服就知道你是什么层次的人物。”最后这位教授的形象和讲课内容都得到了所有听众的一致好评。
可见,与人接触,只有学术水平还不行,还必须要讲礼仪。良好的着装礼仪容易促使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具体来说,我们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着装,进而穿出男人的高雅、穿出女人的风韵,最终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切不可自己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具体应注意以下两点:
着装要区分场合
作为一名男士,如果你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对方在公共的场合见面,不管天气多热也应穿西装。西装表示郑重其事;但如果是周末,去农贸市场买菜,一般人不会穿西装,穿西装打领带去买菜的唯一作用可能是使菜价因此对你上涨80%。
小李分配到报社后,接受的第一个采访任务是采访某工厂的一名模范职工。早在几天前,小李就开始精心准备提问大纲,决心好好地在大家面前露一手。这一天终于到了,小李特地从衣柜里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西服,郑重地打好领带,确认没有任何疏漏后,搭车赶往工厂去完成自己的第一个采访任务。一走进机器轰鸣的工厂,小李就感到不大对劲,等满身油污的采访对象站在他面前时,小李自己都觉得这一身穿着不合时宜,他只觉手脚没地方搁,话也说得结结巴巴的。采访对象受到他情绪的感染,话也就少多了,采访只得草草结束。
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境,它向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要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因场合而不同。从礼仪的角度讲,工作场合的着装一般强调在重保守。大公司、大企业出来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天气不管热不热,上班时都会穿套装、套裙,制式皮鞋。男士制式皮鞋一般是黑色皮鞋;女士制式皮鞋,一般是高跟或者半高跟的船形皮鞋。这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那是规矩。
其次,如果你与对方是处在宴会、舞会、音乐会、社交聚会等社交场合,由于这些场合强调时尚个性,因此你穿时装、穿礼服是最为得体的。假如你在宴会上穿着制服就不大合适了,有点儿煞有介事。
最后一个场合是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指的是个人自由活动的场合,如逛大街、遛公园,外出旅游诸如此类。休闲场合着装要求舒适自然,只要不触犯法律,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就好。
着装要注意扬长避短
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其最终的目的是办事有成。因此,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给对方留下好感,在着装上一定要学会扬长避短。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脖子比较短的人,就不要穿高领衫,否则显得没脖子了。可穿U领或者V领的服装,显得脖子较长。穿服装,要使对方从你的着装看出你的内涵;同时,使对方有想与你交往的意识。比如,对于腰部比较粗的女士来说,就不要穿露肌肤的服装,否则会露出一些赘肉。对于腿长得比较粗短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穿紧身装、超短裙。
总之,着装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尊重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形式。无论是自己办事,还是求人办事,着装礼仪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办事的过程中,自己的着装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千万不可随意而为,自作主张,以免穿着不合适,闹出笑话。千万不要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把事办砸。
培养亲和力
作为一个人,无论你的性格多么内向,多么喜欢独处,你都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与周围的一切断绝任何来往。你总是在不知不觉地与人们打着交道,而人们的思想、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时还是要依靠他人的帮助。荀子曾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之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在同严酷自然条件的斗争中,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为了求得生存,人类凭借亲和力,使自己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一。
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儿童依恋父母,老人眷念儿女,兄弟姐妹互帮互助,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亲相偎的关系中,培养才智,增长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成绩,最终走完一代一代的人生旅程的。这种亲和力,既是促使情感归依的起因,又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人类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时,将会招致自然或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界的干扰或侵害的,此时必须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这种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没有多少财富时,希望能够获得好的职业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当人们有了大笔钱财时,又希望社会各项措施到位,为自己提供财产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使人们自愿融入群体之中,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战胜对不安全的恐惧。人的这种安全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二。
人类有七情六欲,情感有喜怒哀乐,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类产生归属动机。当人们有了喜悦与悲伤,往往急于找人倾吐,以求得到理解与宽慰,让情感有所寄托。归属的需要,使人们自愿地亲和,融入集体之中。人的这种归属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三。
具有亲和力的人在与人谈话时总是用友善的口吻,脸上也总是保持着微笑,这样能有效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的人更容易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玫琳·凯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公司。为了扩大自己公司产品的影响,玫琳·凯女士自己用的化妆品都是公司所生产。她也不建议公司职员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妆品,因为她不能理解凯迪拉克轿车的推销员开着福特轿车四处游说、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自己不参加保险。那么,她是如何同职员交流这一想法的呢?
有一次,她发现一位经理正在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生产的粉盒及唇膏。她借机走到那位经理桌旁,微笑地说道:“老天爷,你在干吗?你不会是在公司里使用别的公司的产品吧?”她的口气十分轻松,脸上洋溢着微笑。那位经理的脸微微地红了。几天后,玫琳·凯送给那位经理一套公司的口红和眼影膏并对她说:“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觉得有什么不适,欢迎你及时地告诉我。先谢谢你了。”再后来,公司所有的新老员工都有了一整套本公司生产的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玫琳·凯女士亲自做了详细的使用示范。她还告诉员工,以后员工在购买公司的化妆品时可以打折。
玫琳·凯亲和的态度,友善的口语表达,使她自然地与员工打成一片,成功地灌输了她正确的经营理念。
亲和力就是这样,它是人们求人办事时可采取的一种不错的态度。这种态度的优点易于削减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而使传达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被传达者,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