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一场雨,把街上的人赶走了一半多,这时候,街边的每一家小店都是满的,美食不再如往昔那样占据绝对的诱惑力,人与人皆在落荒中饥不择食,其实,这时候,吃,已经失去了意义,躲避才是真正的目的。
我不喜欢这时候的小店,这时候的店面桌边都被人盘踞着,桌子成了他们的山头,任何外来的人也插不进去,甚至有时候,门板还被挤得嘎吱作响。
我喜欢雨后的小店,这时候的店里清静自在,没有人和你抢位子,你大可放开膀子,端坐在条凳上,老板娘亲手烹制了几道精致的小菜,全是些往日里不往外拿的,只在闲下来的时候伺候那些常来的主顾们。你还真别不信,平日里不烧菜的老板娘一旦掂起大勺来,还真有些指点千军万马的气势,或烧、或炖、或炒、或炸、或调,总能抓住你的胃口,让你下次还来。
今年7月,我刚刚搬了新居,楼下就有一家面馆。面馆收拾得很雅静,经营面馆的两口是福建人,他们总能把面做得很精致,让你吃了这顿,仍意犹未尽,所以想着下顿,完全不像北方的面那般泼辣,那般酣畅,一次就让你过了瘾,哪还有下次呢?
我是个喜欢吃面食的人,女友曾经一度嘲笑我,说我可能是上辈子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今生今世特爱吃面和蔬菜,我喜欢沉浸在这样的嘲笑里,然后抄起一筷子非常劲道的面放在嘴里,嚼啊嚼,万千的细胞在这样的咀嚼中得到满足。
我通常都是下班一个小时后才去光顾这家小店的,为的还是那份清静。看过一则关于李宗盛的电视访谈,李宗盛说,他平常也特爱吃面,甚至在等面的过程中陷入深思,他的《阴天》就是在面馆里草就的,当时,面已经下了锅,只是还没有熟,他的灵感一下子来了,但是没有笔和纸,于是向老板娘要了一支记账的笔,匆匆在面馆里的一张废旧的香烟纸上写下了“感情不就是你情我愿,最好爱恨扯平两不相欠,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捡……”这般精美的句子。
曾经去过重庆一座名叫磁器口的古镇,早已经忘记看了哪些风景,然而,那里的小店里的鸡杂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磁器口小店里的鸡杂全是被红椒泼过的,每一根丝丝缕缕里都透着辣,透着香,吃着小店里的鸡杂,看着店里古香古色的装饰,店外形形色色的游人和小镇的摊主,这生活,真叫一个惬意!现在想想,那天的我确实累了,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累了,路的拐角处有家小店恰巧供你歇歇脚,这就是幸福,何况是还有这般美味呢?
一个喜欢光顾小店的人应该是个不失情趣的人了,试想,普天下的大酒店不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吗?它们都是犯了城市化的通病,铺排、花哨、高价位,除此之外,味道也好像是一个大师傅烹调出来的,毫无新意。所以,真正幸福的人,并不是每天总在大酒店之间穿梭,而是喜欢钻进小店把一碗米线吃出甜美的人。
小店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地方的胎记了。它是区别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最好的标志。小店虽小,却囊括了有关城市风土民情、饮食起居等所有的细胞,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小店多像给城市开的一扇窗,一座展台,本地人在窗口里搔首弄姿,在展台上轮番献唱,外来的人则多是看得出神,或者动情处,吆喝几嗓子,这就是小店的作用,它迎来送往,目睹着,也同时凝结着每一个来人对生活的所有浓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