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空腹喝牛奶。喝牛奶时应吃些面包、糕点等,以延长牛奶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使其得到充分消化吸收。
婴儿喝牛奶需经过适当稀释。
肠胃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大量饮用牛奶。
喝牛奶时不要吃巧克力。
酸奶:有独特功能的营养品
酸奶是用鲜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其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专家称它是“21世纪的食品”,是一种“有独特功能的营养品”。
在发酵过程中,酸奶中可溶性蛋白、非蛋白态氮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所提高。据测算,酸奶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性能是牛乳中蛋白质的2倍。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使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同样,酸奶还使人体对钙和磷的利用率提高了,促进了人体对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
酸奶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某些乳酸菌能合成维生素C,所以酸奶里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同时,在发酵过程中,酸奶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含量也得到了提高。
酸奶中乳酸含量高。乳糖在发酵过程中大部分被分解为乳酸,可适合更多的人饮用。乳酸能提高食欲,增进消化。
酸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乳酸菌在酸奶中除产生有机酸外,还能产生抗菌物质,在肠道中能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减少腐败菌在肠中产生的毒素,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酸奶中的胆碱含量高,经常食用酸奶可降低血清的胆固醇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豆浆:植物奶
豆浆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
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此外,豆浆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钙,虽不及豆腐,但比其他任何乳类都高,非常适合于老人和婴儿。
鲜豆浆被我国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多喝鲜豆浆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饮用鲜豆浆可防治缺铁性贫血。豆浆对于贫血病人的调养,比牛奶作用要强。以喝熟豆浆的方式补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抗癌和保健作用。长期坚持饮用豆浆能防治气喘病。中老年妇女饮用豆浆,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减轻并改善更年期症状,促进体态健美和防止衰老。青年女性常喝豆浆,则能减少面部青春痘、暗疮的发生,使皮肤白皙润泽,容光焕发。
健康小贴士
适用于各年龄层次人群,特别是女性、老人和婴儿。
成年人每天饮1~2次即可,每次250~350毫升;儿童200~250毫升就足够。
不要用豆浆代替牛奶喂婴儿,因为它的营养不足以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
不要空腹饮豆浆,否则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
饮豆浆不要加红糖,白糖须煮熟离火后再加。
有些药物(如抗生素类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所以豆浆不能与药物同用。
不宜饮用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
豆浆性平、偏寒而滑利,平素胃寒,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不宜饮用豆浆。
不要饮未煮熟的豆浆。
不能用豆浆冲鸡蛋,否则鸡蛋的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啤酒:液体面包
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有健脾开胃等功效,有人把它当作日常软饮料,甚至誉为“液体面包”。更有些男士每餐必饮啤酒,以啤酒代替饮料、汤羹。
啤酒是由发酵的谷物制成的,因此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并具有一定的热量,“面包”之称虽有些过,但确实有类似之处。
啤酒特别是黑啤酒可使动脉硬化和白内障的发病率降低50%。
男性以及年轻女性经常饮用啤酒,可以减少年老时得骨质疏松症的几率。骨质的密度和硅的摄取量有密切关系,而啤酒中含有大量的硅,经常饮用有助于保持人体骨骼强健。
健康小贴士
健康成年人都可以饮用,以每天300毫升左右为宜,最多不应超过2升。
啤酒毕竟是酒,大量喝进胃肠,也会有损健康,所以饮啤酒不宜过量。
下午是饮酒的最佳时间。酒温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以5~10℃为宜,最高不超过20℃,最低不低于5℃。不宜与烈性酒同饮,以避免酒精被大量快速吸收。
大量喝啤酒会导致肥胖(啤酒肚),并对肝脏、生育等方面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癌症。
胃炎、肝病、痛风、糖尿病、心脏病、泌尿系结石和溃疡病患者不宜饮啤酒。
服药期间不要喝啤酒,用啤酒送药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啤酒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和吸收。
葡萄酒:保护心脏、防止中风
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为8%~20%,味道甘甜醇美,营养丰富,并能防治多种疾病,在法国最盛行。
葡萄酒是唯一的碱性酒精性饮品,可以中和现代人每天吃下的大鱼大肉及米面类的酸性食物,降低血中的不良胆固醇,促进消化。
葡萄酒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和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可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小板凝结,保护并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起到保护心脏、防止中风的作用。
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可预防蛀牙及防止辐射伤害。
饮用葡萄酒对女性有很好的美容养颜功效,可养气活血,使皮肤富有弹性。
红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能消除或对抗氧自由基,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经常饮用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葡萄皮中含有白藜芦醇,这种成分可以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并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抗癌性能非常好。红葡萄酒正是由葡萄全果酿制的,故是预防癌症的佳品。
健康小贴士
健康成年人都可饮用,女性更适宜。
每次以50~100毫升为宜,每天不宜超过200毫升。
在葡萄酒中掺入雪碧、可乐等碳酸类饮料是不正确的。这样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纯正果香,另一方面也会因大量糖分和气体的加入而影响原有的营养和功效。加冰块饮用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加冰之后葡萄酒被稀释,不太适合胃酸过多和患溃疡病者饮用。
红葡萄酒在室温下饮用即可,无须冰镇;白葡萄酒则冰镇后再饮用口味更佳。
糖尿病和严重溃疡病患者不宜饮葡萄酒。
料酒:调味佳品
料酒,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料酒在我国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日本、美国及欧洲的某些国家也有使用料酒的习惯。从理论上来说,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威士忌都可用作料酒。但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品尝后发现,不同的料酒所烹饪出来的菜肴风味相距甚远。经过反复试验,人们发现以黄酒烹饪为最佳。
黄酒在烹饪中的主要功效为去腥、解油腻。烹饪时还可通过其中所含芳香醇的挥发,把食物固有的香气诱导出来,使菜肴香气四溢。
黄酒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氨基酸含量很高,用于烹饪能增添鲜味,使菜肴的营养更加丰富。
在烹饪肉、禽、蛋等菜肴时,调入黄酒能渗透到食物组织内部,溶解微量有机物质,从而使菜肴质地松嫩。
饮黄酒,有助于血液循环,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预防感冒的功效。黄酒还可作为药引子食用。
健康小贴士
成年人均可享用,但夏季不宜饮用。
直接饮用时每次以30毫升左右为宜,每日最多不超过200毫升。
烹调菜肴时不要放得过多,以免料酒味太重而影响菜肴本身的滋味。
烫热喝可以使黄酒中极微量的甲醇及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挥发掉,同时使所含的脂类芳香物蒸腾掉,使酒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有利于健康。
茴香:健胃、行气
茴香分大、小两种,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
大茴香即大料,学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做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茴香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中国《药典》载有茴香制剂是常用的健胃、散寒、行气、止痛药。茴香烯能促进骨髓细胞成熟,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细胞,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健康小贴士
用茴香调料每次3~5克,用茴香做菜每次60~80克,多食容易伤目,导致长疮。
发霉的茴香不宜吃。
茴香菜做馅前应先用开水焯一下。
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茴香。
胡椒:解油腻、助消化
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它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淀粉及可溶性氮,具有去腥、解油腻、助消化作用,其芳香气味能令人们胃口大开。
胡椒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可促使发汗,治疗风寒感冒。有胡椒的菜肴不易变质,说明胡椒还有防腐抑菌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鱼虾肉毒。
白胡椒以药用价值为主,调味次之。黑胡椒(黑椒)与白胡椒同是藤本植物上的果实,果熟时变为黄中带红。将未成熟的绿色嫩胡椒摘下,放在滚水中浸泡5~8分钟,捞起晾干,再放在阳光下晾晒3~5天(或用火焙干,但以阳光晒干者为上品),将干后的嫩胡椒表皮搓开,就成了黑胡椒。
黑胡椒味道比白胡椒更为浓郁,厨师们别出心裁地把它应用于烹调菜肴上,使之达到香中带辣、美味醒胃的效果。
健康小贴士
无论黑、白胡椒皆不能高温油炸,应在菜肴或汤羹即将出锅时添加。
黑椒与肉食同煮的时间不宜太长,因黑椒含胡椒辣碱、胡椒脂碱、挥发油和脂肪油,烹饪太久会使辣味和香味挥发掉。
掌握调味浓度,保持热度,可使胡椒的香辣味更加浓郁。
粉状胡椒的辛香气味易挥发掉,因此保存时间不宜太长。
用胡椒调味,少许即可。用量过大或长期较大量食用胡椒,对胃肠黏膜刺激较大,可引起充血性炎症,并能诱发痔疮、血压升高以及心慌、烦躁等症状。消化道溃疡、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症、眼疾患者应慎食。
花椒:芳香健胃、除湿止痛
外国人认识中国菜是从麻婆豆腐开始的。麻婆豆腐中的重要调味料就是花椒。花椒是中国特有的香料,有“中国调料”之称。
花椒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为职业厨师和家庭主妇所青睐,尤以川菜中使用最为广泛,红烧、卤味、小菜、四川泡菜、鸡鸭鱼肉等菜肴均可用到它。花椒也可粗磨成粉和盐拌匀为椒盐,供蘸食用。
花椒气味芳香,可以除各种肉类的腥臊臭气,改变口感,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食花椒水能驱除寄生虫。中医认为,花椒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
健康小贴士
一般人皆能食用,每次以3~5克为宜。
炸花椒油时要注意油温,尽量不要把花椒炸煳。
花椒是热性香料,多食容易消耗肠道水分,造成便秘。孕妇及阴虚火旺的人忌食花椒。
孜然:醒脑通脉、降火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