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问鸟:“你想怎么样呢?”鸟说:“我想变成大海里的一条鱼,海里没有老鹰,没有毒蛇,我们才能安心地过日子。”上帝又把鸟变成了鱼。可是,鱼的处境似乎更糟,因为大海里到处都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斗争。过了几天,鱼又要求上帝把它变成人。鱼说:“人是万物之灵,他们住在坚固的钢筋水泥屋子里,使用着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任什么凶猛的动物也不能伤害他们。相反,那些在山林里威风十足的狮虎,全被他们关在笼子里,供他们观赏取乐,那些蛇呀鹰呀,都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
上帝把鱼变成了人,心想,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可是,过了不久,人照样来向上帝诉苦:“太可怕了!到处都在流血,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废墟……我们再也没法活了!”原来人类发生了战争,数以万计的士兵在互相残杀,无数的平民流离失所,死于饥饿和寒冷。上帝问人:“你想怎么样呢?”人说:“我想到另一个世界去,你把我变成上帝吧!”上帝没有答应人的这个要求,他说:“上帝只有一个,上帝多了也会打架。”
张海迪曾说过:“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
史铁生也曾说:“生命的磨难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每个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圣诞节到了,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赞歌,橱窗里装饰着彩灯,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来,宝宝,看,多漂亮的圣诞夜景啊!”母亲对儿子说道,然而儿子却紧拽着她的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老人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我……我的鞋带开了……”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华丽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出现在孩子视野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鞋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街上互相摩擦、碰撞、摇曳……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观察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刻起身把儿子抱了起来……从此这位母亲牢记,再也不要把自己以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母亲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
其实,不仅一位好母亲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每个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在生活中,我们决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喜好、逻辑强加到他人身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各有各的感受,冷暖自知。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为他人着想的人,总是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其实,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有一次,戴尔·卡耐基在报上刊登了聘请一位秘书的广告。大约有三百封求职信涌来,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我看到周日早报上的广告,我希望应征这个职位,我今年二十几岁……”只有一位女士特别聪明,她并没有谈到她所想争取的,她谈的是卡耐基需要什么条件。她的信函是这样的:“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可能已引来两三百封回函,而我相信您一定很忙碌,没有时间一一阅读,因此,您只需拨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忙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我有15年的秘书经验……”
卡耐基一收到这封信,真是欣喜若狂。他立即打电话请她前来。卡耐基说,像她那样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找工作。
真诚地从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就是一个人遇事要先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思考问题,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体察和认知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这里所讲的“他人”,可以包括任何与你相处、打交道的人,如你的父母、领导、同事、朋友、顾客等。有个超级富豪,年轻的时候却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这个青年随着淘金大军来到了西部一个偏僻小镇,得到了镇长的热情接待。这时候正是春雨绵绵的时候,镇长门前的小路一片泥泞。路过的人们为了图方便,都从镇长门前的花圃里穿过,花圃里的花草被踩得乱七八糟。青年非常生气,正要上前去劝阻人们别走花圃。这时候只见镇长挑了一担煤渣过来,马上就把泥泞不堪的路铺好。于是人们都自觉地从更干净方便的大路上行走,没人再从花圃绕行了。
这时候,镇长拍了拍青年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看到了吧,年轻人,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啊!”
青年顿然醒悟,他铭记着镇长的话,凡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终于成为一代石油大王。这个流浪汉,就是伟大的洛克菲勒。所以,当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为什么不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呢?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不断向美洲移民。为了得到足够的食物,欧洲人在美洲大量种植苹果树。但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苹果大面积减产,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害虫——苹果蛆蝇。刚开始,人们以为害虫是被从欧洲带过来的。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苹果蛆蝇是由当地一种叫山楂蝇的变化而来。由于苹果树的大量种植,许多本地的山楂树被砍掉了,以山楂为生的山楂蝇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开始以苹果为食物。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山楂蝇进化成了一种新害虫。
山楂蝇为了适应环境,竟不惜改变自己的习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令人可敬可叹,那么人又该如何适应环境呢?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边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世上最好和最坏的食物
有道是,人言可敬,人言可畏。这全在于三寸不烂之舌。难怪乎这位大臣把它看作是最好而又最坏的食物。
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定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果真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没有必要让那个消息困扰你我呀。”
一位国王因为要招待一位贵宾,于是,他命令大臣,去集市上给他买来最好的食物。食物买回来了,国王与客人一看,原来是猪舌头,十分奇怪,就问原因。
大臣说:“陛下,因为舌头能讲出最美的语言,说出最华丽的词语,因而,它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
接着,国王让大臣去买世界上最坏的食物,结果大臣买来的,仍然是猪舌头。他向国王解释:“尊敬的陛下,舌头是世上最可怕的东西。它挑拨是非,颠倒黑白,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所以最坏。”——让我们铭记这位大臣的智谏。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
如果你想出人头地,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寂寞的背后。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师徒间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师父,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师?”又寿郎问道。
“你的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么久。”又寿郎解释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你的忠诚仆人,需要多久?”“哦,那样也许要十年。”武藏缓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寿郎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学习,需要多久?”
“嗯,也许三十年。”武藏答道。
“怎么会这样呢?”又寿郎问道,“你先说十年而现在又说三十年。那么,我决心不惜任何苦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嗯,”武藏说道,“那样的话,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则不达。”
“好吧,”又寿郎这才明白自己太过心急,“我同意好啦。”开始训练后,武藏给又寿郎的要求是:不但不许谈论剑术,连剑也不准他碰一下。只要他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对于剑术只字不提。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又寿郎仍是做着这些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凄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从他背后溜过去,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又寿郎忙着煮饭的当儿,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对他袭击。自此以后,无论日夜,又寿郎都得随时随地预防突如其来的袭击;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品尝遭受剑击的滋味,但他总算悟出了剑道的奥妙。通过辛勤的练习之后,又寿郎终于成了全日本剑术最精湛的剑手。
可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欲速则不达,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苦练,才能达到你的目标。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耐得住寂寞,无论处于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这句话都是对人生的最佳忠告。刘墉曾经说过:“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司马迁受宫刑后,潜心努力19年,方有传世佳作《史记》;李时珍历时四十年的辛苦著述,才造就了医学圣经《本草纲目》;诺贝尔多次死里逃生,废寝忘食数年,终于研制成功TNT炸药;爱迪生失败了无数次,才发明了电灯泡。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小孩子会受到糖果的诱惑,学生会受到游戏的诱惑,官员会受到贿赂的诱惑,减肥者会受到食物的诱惑,而每个成年人都会受到风花雪月、锦衣玉食、黄金美元、名誉地位的诱惑。在诱惑和欲望面前,人不是做欲望的奴隶,就是做欲望的主人。做奴隶还是主人,这取决于你是否耐得住寂寞。否则,你早晚会被这些诱惑所俘虏,丧失了自我。
经常流传一些创业故事,人们传来传去,最后只剩下了他(她)在成功的那一刻拥有几家公司、几处房、几辆车……其实,一夜之间就大获成功的故事,即使有也很少见。让他人艳羡不已的成功,其实是许多年的设计、经营和努力。想一想这漫漫的奋斗征程,克服寂寞,抵御诱惑,清除障碍,解决问题……这一切,需要非凡的执著和定力。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想出人头地,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寂寞的背后。”在革命尚未成功之前,我们必须耐得住寂寞。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寂寞,很难不为寂寞所困,不在寂寞中消沉。学会走出寂寞,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一定是个幸福的人。对平常人而言,郁郁寡欢时与心境开朗时,世界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寂寞只是一种心境,像一层薄薄的雾,撩开了就会发现,外面仍然很热闹很精彩,只需走进去,投入其中,生活便会变得情趣盎然。
用宽阔的胸怀面对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尊之心,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常常感到难堪、紧张,丢掉自己的风度,自我保护的本能会下意识地让自己采取防御性措施以保护自己。
别人对你提出批评的时候,兴许是因为你自己真的有缺点,对这种批评,应该认真地听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国历史上的周厉王和唐太宗,便是反、正两个方面的典型代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正是通过他人的批评来了解自己的过错,校正自己的行为。当别人诚心诚意地提出批评时,自己如果不虚心接受,而盲目地反驳批评,往往挫伤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和积极性,甚至在两人之间筑起心理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