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与他随行的一个内史为他出了一个脱险的计谋。内史对齐王刘肥说:“吕太后就仅仅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和鲁元公主这个亲女儿。如今您作为齐国的诸侯王,拥有大小七十多座城池,而鲁元公主仅只享有几座城的食俸。您如果献上一座郡城给吕太后,作为赠给公主的汤沐邑,太后就一定会转怒为喜,那您就不必担心了。”
刘肥采用了这个计谋,马上派人告诉吕太后,他想把自己的城阳郡送给公主,并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得知后,果然非常高兴地应允了,并在齐国驻京城的官邸里置酒款待了齐王一行。齐王也因此而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关键时刻弃城保命,当然是值得的。
不计个人得失的西汉名将
大凡杰出的军事将领,都具有优秀的品德。对于宽厚仁爱型将领,更具有善待士卒,体察下情,让功诸将,不居功自傲等高尚品德,因而深受世人的崇敬。
能推功让赏固然不易,要做到揽过自责,就更加困难。
西汉名将李广,戎马四十余年,战功卓著,但他却从不以功高自居而看重赏赐。更为难得的是他那替人揽过而勇于自责的品格,使人赞叹不已。
在一次与匈奴的作战中,因援军未按时赶赴,使李广部被围。李广指挥若定,并与士兵一起浴血奋战,虽然损失不小,却最终带领余部突围成功。未完成任务的援军首领被依法治罪。李广虽杀敌有功,却因损兵折将、功过相抵,未能获赏。旁人多抱不平,而李广却不以为意。
李广一生因战功获赏不少,但他都让给部将。每次从朝廷得到赏赐,他都全部分给自己的部下,以至他为官四十余年,而家无余财。
李广拙于言辞,却有揽过自责的勇气。一次随大将卫青出兵北击匈奴,请求打先锋而未准,受命作左翼进攻。因无向导而迷了路,未能如期参加会战。回朝后,卫青上书天子,对李广部穷追责任。李广因不善辞令,加上因此战无功而窝火,因此缄口不言。于是,朝廷命令审问他的部下。此时李广却挺身而出:“诸校尉都无罪,是我自失道。吾今自上薄。”李广到幕府后,因不忍刀笔吏侮辱,拔剑自刎。李广死讯传出,部下无不痛哭流涕,百姓也都悲伤落泪。
竭心尽力为国家服务,不计个人得失的李广受到人们深切的怀念。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成为我国北方边陲安危所系的一员虎将。他那种推功让赏、揽过自责的优秀品德,使其美名远扬,流传永久。
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在荣誉与过错面前,不争功而揽过,这样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致力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
卡耐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
卡耐基早在33岁的那一年,就在日记上写了下面的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耐基已经功成名就,他踌躇满志,决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这一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隐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耐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耐基协会”,由美国国务卿约翰任会长,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该协会曾建造一艘“卡耐基号”海洋调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图。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对这个协会,卡耐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7300万美元。与此同时,卡耐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耐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耐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对在突发事件中为救助他人而牺牲或负伤的英雄及其家属予以奖励或救济。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耐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耐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
看轻金钱和名声的科学家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自己的心力,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才是值得追求的人生。
翻遍了人类史册,像爱因斯坦这样“平地一声雷”般著名于世界的,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值得惊异的是,以一个“数学教授”的地位,竟能如此“走红”,成为全球报章刊物的重要资料;以“科学家”身份,竟能像拳王乔路易般闻名遐迩。
但对大多数人所急切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他都看得非常轻淡。据说有一次,某艘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地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谁想到竟被他严词拒绝了。他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而情愿睡在最下等的舱里。
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他平常总是穿着一套不整齐的旧衣服,不常戴帽子,在浴室里常吹着口哨或哼着歌。他虽然打算解决繁复的“宇宙之谜”,但他认为不能将人生的享用弄得过分的复杂,所以,他在洗澡后刮胡子时,不用刮面肥皂而用洗澡肥皂。他认为用两种肥皂真是浪费。
在对待物质生活上,爱因斯坦说:“我强烈地向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一次,德国一家杂志的编辑找到爱因斯坦,要重新发表他的一篇重要讲话,付给一千马克稿费,他摇头拒绝。那位编辑多少知道点爱因斯坦的脾气,便改口说:“您重新发表这个讲稿是对科学尽了义务啊。”爱因斯坦一听“义务”二字,二话不说,频频点头。但是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稿费必须减少到六百马克,才同意发表。”他还拒绝了电台每分钟一千美元的电台演说的聘请,却同意将1905年发表的30页《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重抄一遍拍卖,将所得的二百多万美元全部捐献,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寄寓在柏林的两间小房子里,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如同清教徒一般。这里没有接待过任何客人,除了他的助手和秘书之外,爱因斯坦很少让别人来这里。他过着完全隐居的独立生活。
他什么佣人也没有,他自己烧火做饭,自己给自己的生日燃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自己给自己唱起了生日祝福歌,他是多么的快活,他全然不管这一天全世界的报纸都在发表有关他的文章,也全然不管这一天全世界有多少人在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爱因斯坦的声望并没有使他的本质的人性发生扭曲或异化。他一直都在逃避这种声誉所能带来的一切荣华和危险。这种声誉,一直是他所厌恶着的。
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切不可把他的住房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他在研究院的办公室一定要让别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