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自2岁起他父母就教他背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这小家伙进步很快,家长也常表扬他,但慢慢地,厌烦感开始流露在他可爱的脸上和眼神里。那天,去幼儿园报名他能当场背诵许多首诗。令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称赞不已。
然而开学不久,老师就发现他虽有一定的记忆力,却少了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在智力发展和活动能力方面,比其他同龄儿童大为逊色。对游戏活动和上课没兴趣。发给玩具,只是胡乱拨弄一番就兴致索然了。现在,由于孩子的心理阴影太重,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冬冬的综合素质仍很低。
像这样的孩子很普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被父母“灌输知识”,让他们早读书,早识字,从小就懂得许多知识。常常可以看到,有一些父母对于刚刚学讲话或二三岁的孩子就成天叫他们识字、数数、强迫他们长时间学习那些他们并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书本知识。
孩子记不住,或一时学不来,就骂他们笨,甚至进行恐吓和体罚。弄得孩子担惊受怕,无所适从,畏畏缩缩;有一些父母只要孩子读“正经书”,连漫画也禁止孩子看,弄得孩子哭哭啼啼,好不伤心;有一些父母担心“贪玩”的孩子难以成才,就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读书,不许他们嬉笑玩耍和外出活动,弄得孩子坐立不安。
上述做法,虽然出自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非但激发不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反而使他们产生为难情绪、抵触情绪和自卑情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厌恶读书求知的不良种子,成功的智力开发成为泡影。殊不知,孩子的生性就是好动、好奇、好玩、好胜,他们的思维只是具体形象,动作思维。他们需要的是游戏、玩耍、交往活动、表扬和有趣的故事,甚至争吵和打闹。
父母不懂得这些,只一味强制灌输知识,必然行不通。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其次,强迫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如盲信音乐和操练乐器、书法等能开发智力,便刻意要求孩子参加这样的系统训练。
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一些父母鼓励孩子学画画,学乐器,学唱歌,学舞蹈,不惜重金购买钢琴,交纳学费,聘请名师,只为拥有一技之长,以后孩子在升学。就业、工作会好办一些。
日本儿科学会会长内藤寿六郎认为,儿童大脑发育在5-6岁前是以情绪和感情为主,以后才以知识为主。儿童初期阶段实际上是打心理基础的阶段,此时如果心理安定孩子会有丰富的心理世界,从而奠定一生的基础。当然,在5-6岁之前,如果给孩子适当的刺激,其知识领域也会得到正常。这个阶段,孩子知识的扩展适宜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进行。蒙台梭利教学法主张让孩子决定他学习的时机,他想学习,父母跟进,他不愿意,不能强迫,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成长得最快最好。
二、不要用父母之命代替孩子兴趣
天才就是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而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觉,幼儿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他门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幼儿天然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产生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地或她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热情之火刚刚燃烧起米时,就把它吹灭,甚至用水将其浇透。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发展,他们就会成为天才。
但是,他们的这种兴趣和热情却很少有得到顺利发展的环境,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刚刚出土时就一脚将其踩掉,再冒出来时就再伸出脚将其踩掉,使其很少有顺利发展的机会。其结果,天才便寥如辰星。但是,威特、塞德兹、巴尔等的培养过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诚然,自古以来,像威特、斯特娜夫人等那样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并不多,尽管如此,在人类历史上还是产生了很多天才。对这些天才的研究表明,这不仅是由于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踩掉,并得到了顺利发展的结果。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不知道天才产生的秘密在于保护和激发孩子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热情,一般认为天才犹如抽签,几千万人当中只能有一人被抽中。因而,孩子多被丢开不管,这不仅使他们在肉体上放任自流,而且在精神上放荡不羁。努力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的父母几乎没有。然而,在良好的教育下,天才是可以大量涌现的,而好的教育,关键就在于助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有人说,天才人物在努力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做游戏,意思是说,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兴趣驱使所激发的热情。只有这种游戏式的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只有游戏才能使能力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的天才的创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劳动来实现的。劳动的再辛苦,也不能使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一些工厂里,工人每天劳动18个小时,但他们每天仍然在从事着纯机械性的劳动,所以她们的能力是不能得到发展的。因此,做父母的如果要想使孩子有出息,就应让他们多做游戏。在人类历史上,尽管许多天才在他们的热情之火刚刚燃烧起来时就被他们的父母给吹灭,或浇灭了,但是,人类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些幸运的种子,这些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种子因为他们的热情之火未被扑灭,而熊熊地燃烧了起米。孩子的热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以后就再也扑不灭了,熊熊之火势可燎原。天才就是在这时产生的。
音乐家亨德尔的父亲本来想把他培养成一名法学家,但是亨德尔从5岁开始却对音乐入了迷。他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心想:“这还了得!”于是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甚至因为小学有音乐课,他父亲居然不让他上学。但是,由于亨德尔幼年时期的热情之火已经旺盛地燃烧起来,想扑灭也已经来不及了。尽管父亲竭力阻挠,但亨德尔仍然瞒着父亲弄到一架古钢琴,趁家里人熟睡之时从床上悄悄地溜出来,爬上屋顶阁楼,在那里苦练。
巴赫的故事也与之类似,他的哥哥也是音乐家,由于他嫉妒弟弟的才能,不给他乐谱。但是,那时巴赫的热情之火已经燃烧起来,用任何办法也已经扑灭不了了。于是他在深夜输了哥哥藏起来的乐谱,在月光下抄写下来。正因为这样,巴赫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巴赫。
看来,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认识到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而且还必须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兴趣的幼芽可能会一再遭到践踏,这样,他们年龄越大,兴趣和热情被践踏和泯灭的将越厉害。
因此,实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孩子越大,不仅在性格上越难具有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他们的潜在能力——天赋,得以发挥的余地也会越小。早期教育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欠缺。
三、培养孩子不要急于求成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极度催逼自己的孩子,引起孩子逆反,于是,父母感叹“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越来越严厉,形成恶性循环。
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他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
“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够,非要次次一百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
“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计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使劲地点了点头。
从此,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书: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现象:我们生活的地球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灾难,地震、水灾、火灾、风灾,数不胜数,可万物依然生机勃勃!靠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生命的力量吗?从此一种信念深深根植于他的思想,那就是干任何一件事都不能缺少生命力!
接着他到德国留学,跟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成了好朋友,直接了解到爱因斯坦博士不仅物理学的造诣达到了最高峰,而且人品高尚,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尽管物理同音乐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一般认为,这是显示博士天才的一个插曲。而铃木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他认为:“掌握某个领域最高能力的人,同样也可以在其他领域达到相同的高度。”
回国后,铃木在教孩子们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小时候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可上学之后,就慢慢地变得暗淡无光了。他感到日本的教育缺少人情味,缺乏生命力,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求知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世界上有没有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呢?他思索着,寻找着。
不久,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可口才好得不得了。应该说口语是很难掌握的,可为什么小孩子的口语都学得那么好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奥秘,他想。
于是,他向孩子们请教:“爸爸妈妈是怎么教你们的?”孩子们回答不出来。他就去找孩子们的父母,询问孩子能说会道的原因,一个个正为孩子发愁的家长气得差点没把地当精神病患者送进医院。
而铃木先生则欣喜若狂地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的方法恰恰就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好到什么程度?好得连你们自己都不知道了!”他认为;“真理就平凡得像阳光、在气和水。我们找不到它的时候,它是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我们找到它的时候,它又变得那么亲切,那么自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铃木先生领悟到了孩子说话这种方法和奥秘之后,用它来教授小提琴,结果培养出700多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他的追随者仅美国就有200多万。
他在联合国大会上作演讲,建议“把全世界的扩军国策变为育儿国策,让最优秀的科学家不是去研制毁灭人类的武器,而是用来教育孩子。从0岁开始,30年后,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认为这是一场文质彬彬的革命,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苦难。
铃木经常给日本的母亲们做家教报告。他把日本的母亲称为“半狼母亲”。因为他觉得从物质生活和生理生活上讲,日本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她们为了孩子节衣缩食,为了孩子可以献出一切。
可从孩子的精神生活上说,她们是“狼”,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就好像农民不知道庄稼需要什么,往地里浇硫酸、盐酸,庄稼能不死吗?
他举了大量的“半狼母亲”的例子,说得日本的妈妈们一个个泪流满面。日本妇女研究会的会长含着眼泪说:“铃木先生,我们这些‘半狼’母亲该反思了!”
所以父母最好注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统一行为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和始终如一的好习惯。每位父母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专心在某一领域开拓,刻苦钻研。在这过程中父母们一定要注意:
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对成绩灰心失望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循序渐进才能使他们树起自信心。例如孩子的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差,就让他先做语文,后做数学。做数学的时候,首先让他做些简易的题目,增加信心后,再去做那些较难的。有些孩子会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还有些孩子踢得一脚好足球。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来鼓励他、督促他、推动他,让他不停地去学习,发展他的长处。
欲速则不达。强迫孩子学习,逼得太紧,会使孩子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变得健忘。
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孩子学习有进步了就要给予赞美,这样能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分批评他的错处,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的情绪,而导致更大的错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很多孩子成了这些规则的牺牲品。他们一生下来,就受到成人的影响,成人所欣赏、追求的东西,如美貌、聪明和金钱,时常挂在嘴边。有时家长在不经意的闲聊中,会不知不觉伤害孩子。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应当受到尊重。但在这些有意无意的不良影响下,怎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呢?
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感到脸上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