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08500000029

第29章 忧患意识

儒学的人生智慧是一种平易纯正的智慧,是简易平实的中正之道和生活之理。

忧患意识起源于远古时代。《周易》提出“三不忘”的主张,认为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儒学二圣孔子和孟子都曾对忧患意识有过深刻的论述。儒学的忧患,不是外感的忧(物质的忧),而是内发的忧(内圣外王之忧)。

忠恕之道概括起来讲,就是人们常说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责己宽人就是对自己应要求严格,对别人则宽容大度。孔子认为,责己的前提是不断地反省和自察,能责己宽人就能远离怨恨。

隐忍谦让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孔子有言:“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告诉人们: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逞匹夫之勇,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谨言慎行不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全身远祸的人生忠告。

持经达变是指遇事要从实际出发,全面地看问题,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权衡利害,分轻重、缓急,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恰如其分地处理问题,使事情办好、办成功。

“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重要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辨。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根源所在。

“中庸”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但其中道的思想渊源则是古已有之。儒学中庸的主要含义:一是“执中”;二是“用中”;三是“时中”;四是“中和”。

“人生三戒”是孔子针对人在少年、壮年和老年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儒学认为,要能够做到“人生三戒”,关键在于克服贪欲。

儒学智慧有以下特点:第一,智力与道德相统一;第二,崇尚以和为贵;第三,有大智和小知之分。

儒学的人生智慧是一种平易纯正、精到圆熟的智慧。它否定诡异怪诞的所谓“怪力乱神”的人类生存的反常、异常状态,十分关注人类生存的恒常和自然状态,贴近人们的伦常日用本身,是“伦常日用之正理”。儒学所要寻求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生之正道、正理,是简易平实的中正之道和生活之理。

忧患,指忧虑患难。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忧患。人类总是在迎接来自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挑战,经受千难万险的考验,才赢得发展和进步,没有忧患,没有危机感,就没有追求,没有前进的动力。

忧患意识起源于远古时代,它首先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忧患。所谓“忧患”,乃是指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所遭遇的苦难而产生的忧虑与思索。它作为人们直面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儒学的忧患意识,既是对历史的沉思,更是对现实的感受,它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民族、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怀与忧虑。

在先秦时代,儒学就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思想。“居安思危”一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指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周易》就是忧患之作,富有浓重的生命忧患意识,它懂得“物极则反”,提出了“三不忘”的主张。“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传·系辞下》)就是说,安于其位,则招来倾危;保持现状,则招来灭亡;自恃国家已经得到治理,结果却招来祸乱。因此,要三不忘,即:处于安、存、治的局面,不能忘记危、亡、乱的可能,永远持有一种忧患意识,这才是身安、家齐、国治的保证。

相传,商代末年,大臣箕子发现商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箕子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有危机意识,用现代人的话说,也就是要防止所谓“青蛙”的误区。温水中的青蛙会感到舒适惬意、怡然自得,对于慢慢上升的温度浑然不觉、若无其事、麻木不仁而待着不动,及至水温达到一定程度,青蛙意识到危险时,它已无力从温水中跳出,因为它的体能已不知不觉地在温水中消耗殆尽了。

《周易》和上古时期的人们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对于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二圣——孔子和孟子都曾对忧患意识有过深刻的论述。孔子对忧患意识的论述主要是讲人生,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着儒学的仁义原则,把忧患的对象、内容放在关注他人、社会和国家上,追求安邦定国,匡济天下的社会理想,把个人的愁苦患难放在次要地位,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如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意即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即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意即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孔子的忧患还表现在对现实政治的忧患,即对所谓“天下无道”的忧患,对礼崩乐坏文明危机的忧患,主张继承和发扬周代以来的古代文明,并提出“礼治”的治理方案,这是孔子的忧患意识。

孟子对忧患意识的论述也极为深刻。孟子认为,“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所以“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意即有的人之所以有很高的德行、智慧、本领、知识等,乃是因为他经常有灾患的伴随。由此,孟子深刻地认识到了忧患对一个人乃至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而认为,要忧患以生、自强不息。他举例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白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意即古代的舜、传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溪等贤达人士最初都是生活在艰辛困苦之中,正是这种艰辛困苦,磨难了人生,砥砺了人生,锻炼了人生,丰富了人生,从而使他们能在以后大有作为。接着,孟子讲了一段千古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说,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件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就能明白忧患中能获得生存、安乐中会遭致灭亡的道理了。这段话是孟子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深刻认识,无论是讲逆境对人的成才作用,还是国家的兴亡,都是一样的道理。即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而安乐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则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就会走向颓废乃至灭亡。

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说得好:“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意即以前周文王被纣王囚在羑里时,曾推演出《周易》的卦爻;孔子在陈、蔡二国遭到了厄困,就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著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编纂了《国语》;孙膑的脚受了重刑,自作《兵法》;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而作《吕氏春秋》;韩非子被秦国囚禁,才有《说难》《孤愤》等名篇的问世;《诗经》三百篇,大多都是先圣先贤抒发自己的悲愤而创作出来的。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

综上可见,儒学的忧患论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忧,或因困难挫折而遭致的忧,或因物欲难以满足之忧;一类为内忧,即为了欲实现理想而产生的忧,亦即善性力图扩充之忧。前者如孔子在陈绝粮,如颜回箪食瓢饮,这类外忧是平常人心目中的忧,也是君子做平淡之想时的忧。而一旦君子自觉其为君子时,或能达性命之情时,这一类的忧便不足为忧或不复为忧;所以有“仁者不忧”“君子不忧不惧”“乐以忘忧”等否拒和排除忧的说法和办法。因为这类外忧都是“命”的安排,是“莫之致而至者”,自己无可奈其何,也无所负其责,因而也就无需动其情、用其忧。既来之,则安之,视同天理自然。不仅此也,既然这类外忧乃命的安排,“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一》),何不据性之善秉,视外忧为“天将降大任”的征兆,化外忧为成贤希圣的动力?一念及此,乐之唯恐不及,更何忧之有!

君子所真正当忧的是内忧。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意即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道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再如,“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孟子·离娄下》)意即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思“出民于水火而登之衽席”之忧(《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总之,是种种内圣外王之忧。这类内忧,觉之则有,迷之则无,是良心善性之见于感情者,也是为学修身之结果,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情感所在。

综上所述,儒学认为,外忧是物质的忧,起于欲,内忧是精神的忧,生于性;前者是外感的忧,非我所致,后者是内发的忧,乃我所求。物质上的不足谓之“贫”,精神上的追求谓之“道”。外感的忧叫做“患”,应该不动乎心,内发的忧才是“忧”,必须念兹在兹,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孟子·离娄下》)这就是儒学的忧患论。

儒学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处兴思亡的辩证理性精神。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成长乃至民族、国家发展的一种特定规律;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关怀的博大情怀和面临危难、困境而不屈服、不畏难的积极参与、敢负责任的精神。应该说,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忧患精神和自强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深深地渗透在中国的文化精英、政治精英的血脉中,并扩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显著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同类推荐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持续农业初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持续农业初探

    持续农业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提出的,它概括了当代农业的一系列先进思想,代表着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思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接受的理想发展模式。然而,由于各国或不同地区自然的、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差异,以及持续农业发展本身内涵的广泛性,不同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者对持续农业的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巅峰杀手

    都市之巅峰杀手

    一个恐怖的地方出来了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男人,在都市过着逍遥无比的保镖,却没想到,一场越狱风波让他重新成为一头凶猛残暴的野兽……
  • 傍观

    傍观

    傍观:1.在近处观看。2.指局外人从旁观察。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我的同学,朋友们认为的。虽然我的母亲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是她对我和亲生的孩子一样,这是我认为的。11岁那年,她带着一个男孩子来到了我们家,那个男孩大概15.6岁。他们让我叫他哥哥,我叫了,他很开心但是又不是那么开心。后来我们就一起生活了。13岁的时候,我没有哥哥了。他自杀了。那年他高三,人们说他压力太大了,可是我知道他不是。 因为我看到过。我看到过他在房间里穿女孩子的衣服,我看到过妈妈歇斯底里的骂他变态,我看到过爸爸跪下来求他,求他不要这样。我也听到过,我听到他在我耳边说他不想这样,听到他问我自己做错了什么,听到他告诉我,他想当一个女孩子。后来,我的哥哥又恢复正常了,家里也恢复正常了,我很开心,因为我的家又回来了。再后来,我没有哥哥了。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 兽灵为妃

    兽灵为妃

    他是洹国第四子,传闻容貌极其艳丽然性情残暴,乃洹舜帝与一狼妖之子。她是宰相府幺女,在八岁的一场溺水事故后失去了言语的能力,却能与万兽为友。一遇宫闱内,二救树林中,三嫁天家里“命有须尽有,命无得问求。”“我是否,已经求得了你的心呢?”
  • 少女福尔摩斯2:丧钟馆杀人事件

    少女福尔摩斯2:丧钟馆杀人事件

    临近A市的海岸一带发现了一具女性尸体,陈尸地附近的山崖上留有死者的身份证件和一张写有“我走了”的字条……一则不起眼的新闻消息,却引起了夏落的注意,一桩诡奇的杀人案件能否逃过少女侦探的法眼?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府邸城

    府邸城

    女主陈苏和白哲娜被想要打破禁忌成为人类梦魇楚禾盯上,三人被卷入了噩梦之地:府邸城。想要离开这个噩梦之地,必须收集此地的所有噩梦石以及孕灵珠。梦魇因想打破禁忌而遭到反噬,所有记忆都被重置,混入了陈苏和白哲娜收集噩梦石的队伍,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诡异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巅峰大扣杀

    巅峰大扣杀

    凌潇,一位身高184cm的高中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篮球的魅力!不热血,如何蹂躏篮筐;不激情,如何驰骋球场?不嚣张,如何唯吾独尊;不兄弟,如何同梦篮球?有我凌潇,高中篮坛注定风起云涌;有我凌潇,巅峰之路必将扣杀到底!来者小心!这里没有阴谋,没有仇恨,更没有杀戮!有的,是热血的激情对抗和校园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