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古代又称为陇山。六盘山山势起伏险峻,有不少关隘,又称为关山(西为大关山,东为小关山)。六盘山主体由两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狭长的山脉组成,全长204公里,宽30公里至60公里,总面积4781平方公里。六盘山南连崆峒山,直抵渭水,与终南山相对峙;北接崛吴山与长城连接,是陇东高原和陇中高原天然界限,也是泾水、渭水的分水岭。山脊海拔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唐代在六盘山上设有六盘关,是原州七关之一。宋代咸平三年(1000年)设置了六盘关寨。有牌坊曰:“陇干锁钥。”翰林庶吉士部铨、隆德知县潘龄皋为六盘关门楼撰写了楹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这副对联道出了六盘关及六盘山在关陇地区的重要地位。现在,西(安)兰(州)公路和银(川)平(凉)公路在六盘山东麓交会,“秦陇分山脉,开通走传车。”六盘山是甘肃和关中的军事分界线。《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先生在《塞上行》中说:“平凉虽属甘肃重镇,因西隔六盘山,其军事地理上的价值,与关中构成一单位,而不与兰州合为一区,左宗棠经营宁夏时,即以平凉为用兵根据地,总管陕甘宁三省,将来西北边防,亦当以此为重要交通枢纽点。”
蒙元时期,是六盘山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里是成吉思汗避暑和攻西夏、金的重要之地。蒙古的大汗多次驻跸六盘山,大量军队进入这些地方。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率军南下攻金,攻陷了临洮府、洮州、河州、西宁州和德顺州等。四月,成吉思汗驻夏于六盘山。六月,继续向南用兵,到秦州清水县。七月病死。成吉思汗病死前吩咐自己的属下:暂时秘不发丧,以免被敌人知道消息;等到西夏国主和居民在指定时刻出城时,立即把他们消灭。蒙古军队遵从成吉思汗的吩咐,将投降的西夏末主晛杀死。成吉思汗临终前还为后继者制定了联宋灭金的战略:“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今山西临汾)、邓(今河南邓县),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六盘山与一代天骄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遵从大汗的嘱咐,先后攻灭了西夏、金,南宋,他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
1252年,蒙哥汗派忽必烈率军南下进攻大理。计划在征服大理后,可以利用西南少数民族军队增强进攻南宋的兵力,又可以从背后包抄夹攻南宋的长江中游地区。同年秋天,忽必烈从蒙古率军南下。1253年夏,忽必烈驻跸六盘山,贺仁杰的父亲贺贲,“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等到各路军队到齐,粮饷、器械准备充足后,进军临洮,取道吐蕃向大理进发。为了取道方便,忽必烈在六盘山会见了吐蕃萨迦派首领八思巴(1235~1280年),利用他的藏传佛教首领影响,保证蒙古军穿越吐蕃地区的安全,并让沿途的藏族部落为蒙古军提供援助。1253年冬,蒙古军队攻陷了大理城。1254年,忽必烈由大理班师北归,于夏五月驻跸六盘山。九月,随征军4万,分3道入蜀。随着对南方战争的胜利,蒙古的军事指挥所也在向南推进。1258年二月,宪宗蒙哥汗“自将伐宋,由西蜀以入”,进兵线路仍由六盘山、宝鸡向南挺进。同年夏四月驻跸六盘山,直到秋七月统领中军方才离开六盘山,入大散关至汉中。在宪宗蒙哥汗驻跸六盘山期间,诸郡县守令来六盘山觐见蒙哥汗。蒙哥进入蜀地之前,“留辎重于六盘山”,六盘山成为蒙古军队进军南方的后方大本营和军事指挥中心。
忽必烈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安西王府就在六盘山下的开城。蒙古军队在六盘山地区进行屯田,忽必烈曾令陕西省督巩昌兵5000人屯田六盘山。后来又发六盘山屯田军770人,以补充刘恩的军队。蒙元时期在六盘山地区的屯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人为地破坏了自然生态资源,元代以后,牧场减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对以后的生态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陕甘驿道,分布着固原八景中的两景:瓦亭烟岚、六盘鸟道。
出固原城南行45公里,有一处拱卫在六盘山与三关口之间的形胜之地——瓦亭古关,自古以铁瓦亭相称。瓦亭之所以成为历代著名军事关隘,是得力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的。这里四面环山,深谷险峻,为易守难攻之地。历史上向以“九塞咽喉,七关襟带”著称。东汉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刘秀亲征天水隗嚣,隗嚣即以其大将牛邯驻守瓦亭雄关,扼守这一战略要地。汉、唐、宋、明、清历久不衰。
瓦亭关,是与西北的好多历史事件相连在一起的,它集古关隘与古战场于一身。清代光绪三年,陕甘总督魏光焘向朝廷“请币重修”,历时一年有余。重修后的瓦亭城,较旧城宽长都有增加,设“镇平”“巩固”“隆化”三座城门,城上有敌楼、雉堞、墩台等设施;城内原建有城隍庙,乾隆年间还铸有“瓦亭城隍庙铁碑”;城内设有驿站。这里群峰环拱,道路四达。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重要关口,向北,可走经原州的丝绸之路;向西,翻越六盘山,走经隆德的陕甘大道。历代驻军对所驻守的瓦亭地区进行了开发,特别是到了清代,对瓦亭周围的荒地进行了开垦,并种植以杨柳。葱郁的山峰、坚固的城池、依依杨柳、潺潺河水,相映成趣,是一幅多彩的山水画。每当雨后放晴之际,游人若登高俯视,只见“不断云根横雁齿,每当雨霁拥螺鬟”“绿杨青柳望中连,画断横流辟大阡”。整个瓦亭周围呈现出一幅云蒸霞蔚、烟岚轻妙的图画,由此产生了瓦亭烟岚这一美景。
现在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有瓦亭城遗址,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15米,南北宽130~330米。南墙有4个马面,残高5~10米,基宽9米,城墙用土夯筑。有护城河,宽3~6米,深1~2米。历史上的军事要塞淹没在村庄和农田中,只有对比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我们或许能够知道它过去的辉煌。
六盘鸟道,是古人对六盘山道路崎岖险阻,难以逾越的比喻性称呼,由于其险绝之外也奇秀清丽,非常吸引人。明代《固原州志》里已有六盘山的专门介绍,六盘鸟道是后人所称。六盘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古人曾以“绝巘排空扼秦陇”“东衔锁钥镇兰岷”来形容。贯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就从这里穿过,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的踪迹。清代《宣统固原州志》载:山上有庙儿坪,因庙得名;庙祭祀关帝,行人至此,可稍作小憩。前文中所说的林则徐过六盘山时,就在庙儿坪歇过脚。山雨欲来之际,山上云腾雾蔚;即便是晴天,山巅亦雾霭萦绕。行人翻越六盘山时,如在云里雾里行走,但闻车轮声、甩鞭声从云雾中传来。登山时,后人见前人鞋底,前人见后人头顶,这就是“鸟道识奇”,“六盘鸟道”大约是由此情此景而来的。
清末湖南湘乡人金希圣曾写下了《六盘鸟道》来咏颂六盘鸟道:
虎牙龙脊自嶙峋,绝巘排空扼陇秦。
堑道崎岖通一线,征车迢递转双轮。
云封远隔蚕丛月,风劲横飞马足尘。
汉史络盘搜旧迹,东冲锁钥镇山岷。
在诗人的笔下,六盘山的风景是迷人的,但在政治家的眼中,六盘山却表现了一种豪放的心情和征途即将胜利时的喜悦。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翻越了六盘山。毛泽东登上六盘山,触景生情,写下了《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峰高,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1942年曾在《淮海报》上刊登,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广为流传。1949年8月,毛泽东用《清平乐》的词牌对《长征谣》作了修改,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形成今日的《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望着南飞的大雁,回想起革命的征途,已经行走了两万多里;山上红旗猎猎,革命家激情满怀。六盘山与中国革命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是宁夏发展历史重彩的一章。
六盘山山势陡峭,道路比较曲折险恶。冬春时节,遇到雨雪天气,行人叫苦不迭。乾隆四十三年进士祁韵士在嘉庆初年因“局库亏铜案”而被充军戍守伊犁。在他的《万里行程记》中记录了过六盘山时的艰难情况:
自瓦亭行十余里,曰和尚坡(铺),为六盘之麓。余晨兴到此,微雨初零,土人以泥滑阻余莫前。仆者恃其勇不听,遂登。路曲折陡峻如壁,盘蹬而上,愈上愈高。始犹土石相错,虽泞尚可行。至半山,俗呼猫(庙)儿坪,有帝君庙,甚巍焕。新凿之路,皆土覆石上,遇雨淖甚。已而雨愈大,泥益深,胶粘阻辙,色紫黑。雨忽变为雪,济之以风,甚烈。仆马阻峻坂下,屡起屡仆,寸步不能前。余乃舍车而骑,鼓勇直上,雪花大如掌,风乃益狂,翻扑人面如织。身在风雪阵中,若腾云雾而起,目迷口噤,马亦股栗。望山巅有旧驿亭,驰往避。及下马入,亭朽被撼欲倒,岌岌不可留。乃复乘马陡下千丈坡,踏冰雪凿凿有声。迤逦至杨家店,路稍平,有茅屋数家可憩,解衣烘焉。少顷,雪复变为雨,回视山头,皆白气缭绕,不复辨。计此程五十里,上山下山只二十里,而仓皇狼狈,一至于此。次日,行李始度岭追至。
在20世纪初,国民政府就开始整修经过六盘山及隆德县的道路。1918年7月,甘肃省政府督令隆德县整修六盘山驿道车路,但因当时财力不济,地方政府督办不力,没有多少成效。1929年,西北大旱,为了赈济灾民,运送救灾物资,美国的“中国赈灾会”捐助35万元,国民政府拨款20万元,甘肃省政府寄来桥工赈灾款8000元,由西北军和“华详义赈会”共同负责,以工代赈,全面修建西兰公路,经过5年的修筑,1935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这样就把东大车道六盘山路段改造成公路。西兰公路起于西安,经过陕西的咸阳、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在窑店进入甘肃境内,经过泾川、平凉、隆德(隆德当时属甘肃省管辖);再进入甘肃境内,过静宁、定西等县到达兰州。全长700多公里。西兰公路的开通,对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西北地区的公路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兰公路是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
西兰公路是后来312国道重要组成段。312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是新疆伊宁,经过8个省(直辖市),全程4967公里。312国道在隆德的路段长43.1公里。312线从平凉向西行经过蒿店、三关口、清水沟、和尚铺,攀上六盘山腰,翻越六盘山,过杨家店,抵达隆德县城;再向西经过沙塘、神林、联财,从联财乡毛家沟进入甘肃静宁县。
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公路的建设。以前的西兰公路要翻越六盘山,山势陡峭,遇到雨雪大雾天气,行进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有事故发生。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交通部会同甘肃、宁夏等省区多次考察论证,决定筹集巨资开凿六盘山公路隧道。从1991年8月30日开始施工,承建隧道工程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二总队第五支队的数千名官兵,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97年3月18日,将高7米、宽10.5米、全长2385米的六盘山公路隧道全线打通。从此,312国道宁夏段的道路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缩短运距6公里,缩短行车时间约1小时,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穿越隧道。
1982年建立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