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与生命的重要关系。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在保障人体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合理调配
中医视点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就全面概述了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几个方面,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出了它们在体内起补益精气的主要作用,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
中医解码 合理调配饮食不生病
中医认为,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老年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
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
中医VS现代医学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往多看重营养不良的危害,认为营养不足可致体弱多病,会影响人体健康。这就要求老人要合理搭配饮食。因为,老年人吃单一食物是不能维持身体健康的,因为有些必需的营养素,如一些必需脂肪酸、氨基酸和某些维生素等,不能由其他物质在体内合成,只能直接从食物中取得。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同时,营养物质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缺则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严重时可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和生化活动异常,甚至发生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影响人体健康;过了也会引起机体异常改变,或体内积聚过多,或干扰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使代谢异常,有时甚至可产生中毒现象,而对人体的危害也绝不能低估。
近年来被人们称为现代文明的疾病,其中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在内,就同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有关。老年时期这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对健康的危害就更大。总之,合理膳食能促进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营养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健康第一大基石。
饮食有节
中医视点 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中医认为,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中医解码 饮食应适量
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中医VS现代医学
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具体地说,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一是饮食要适量。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若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消化食物量,就会产生许多疾病。二是饮食应定时。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这是正确的。一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便会作好消化食物的准备。
因时调补
中医视点 四时调摄
因时配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不同,对人体有不同影响。古代养生家强调“四时调摄”就是根据四时气候之变化,选择对人体有益的配膳,以养生保健。《内经》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有矣”。因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有太阴。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善于养生的人,在春夏摄养阳气、秋冬蓄养阴气的原因是用以顺从四时阴阳的根本规律,所以能与万物共同升降出入于生长收藏四时阴阳变化之中。若违反这个根本规律,就会伤伐生命之本,破坏人体的真气了。
中医解码 四时调摄应注意的问题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萌生,辛温之品可发散以助春阳。春为肝气当令,肝气过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故应食健脾之饮食,使不受外邪侵袭。《千金要方》云:春日宜“省酸增甘”。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于体表,形成阳气主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减弱。因此,饮食的调配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以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少食油腻之品为宜。《千金要方》云:夏日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秋气多燥,易伤津液,故药膳当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如用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所配制的药膳均能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气候较寒冷,为药膳调养的最佳时机,其原则为:保阴潜阳,内含一定量的脂类。《饮膳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食品,可温补肾阳。所以,四时药膳的调配原则,《饮膳正要》谓:“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燥气,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中医VS现代医学
因时调补已为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所证实。如在寒冷的冬季,人体基础代谢增加10%~15%,总热量的需要最高,故冬季应多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及鱼类、乳类及豆制品。冬季气候干燥,易发生唇炎、口角炎和皮肤干燥,因此冬令进食富含维生素B 2的食物如猪肝、蛋类、豆类等大有必要。相反,人在高温的夏季,大量出汗,使钾、钠大量丢失,产生无机盐代谢紊乱和血清钾深度下降,水溶性维生素大量丧失,所以夏天宜多食含钾丰富的黄豆、绿豆、黑豆、黄瓜和土豆等,并常食绿豆粥、酸梅汤、西瓜等消暑生津的食物。
因人调补
中医视点 因人调补利健康
老年期各种功能逐渐衰退,形体趋于懈惰。老年人脏腑衰气血虚少,特别是肾气、肾精不足更为明显。脏腑衰弱,又以脾胃为关键。因肠胃功能日渐衰弱,胃肠容纳量减少,其蠕动功能也相应地迟缓。“年长者肠胃日弱,容纳少而转化迟。”《清·黄元御》由于脾胃弱,水谷之精气不足,不能滋补先天,故肾气、肾精会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故而气血虚少。
同时,因人调补在年老身体虚弱的老人身上作用明显。《素问·热论》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说明患病时的不当饮食,对疾病的转归、预后以及复发等都有影响。疾病后期及多种慢性病程因正气不足,机体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而表现出虚弱、不足、衰退等现象。如果不注意从饮食调养入手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其机体病理变化难以痊愈。即使一时治好,又会复发。此时进补食疗之品,既是治标,更为治本,标本兼治,药食化一。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中医解码 分清体质好调补
因人调补就是要采用谷肉果菜之品补虚复损法以调胃气,助胃气恢复以祛除余邪,肠胃洁,脾土新,则胃气生。不同体质对各种不同属性饮食物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体质虚弱或慢性虚证老人,可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滋补。如鸡汤可用于虚劳,胎盘粉用于补肾强身,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动物脏器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如阳虚畏寒者,宜食韭菜、煨姜炖狗肉等温补壮阳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宜食木耳、龙眼肉炖甲鱼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并且,老年人的进补要做到五脏同补。同时又要根据肾气不足,脾胃功能虚弱的情况,侧重补养脾肾,以增强脏腑功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也可多食核桃仁、黑芝麻、大豆、桂圆、莲子、栗子、木耳、香菇、大枣、山药、百合、玉米等。同时可以选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进行补益。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也认为补充营养要因人而异。以老年女性为例,就需要补充铁和钙质。因为,大多数老年女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包括胃容量减小,胃酸及胃的内因子、对铁的吸收能力、造血机能、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的不足等都可能有关。但在一般情况下,铁的质量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动物肌肉和血液提供的铁的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这是必须注意的。老年女性易有骨质软化,骨密度减少以致出现骨质疏松症,这不仅与激素、维生素D有关,也与钙的供给有关。乳及乳制品的钙较植物性食物中的钙有更好的吸收率。钙的供给总量不宜低于成年人的标准,老年女性每天摄入的钙不应少于8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