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诺·鲍洛奇是美国商界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寒微,白手起家,从卖豆芽菜到经营超级食品公司,在20年间,就成为具有亿万资产的巨富。
他的别号极多,有“推销怪杰”、“市场专家”、“公关大师”等美名,充分展示出他的“鲍氏企业经营之道”。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必须依赖其自身特有的才能,这个才能是照亮其前途的闪光点,也是其事业的第一块基石,没有这特殊的才能,事业就没有应有的基础,就谈不上有什么更大的发展。吉诺·鲍洛奇有着与生俱来的生意眼光,他能发现商机,并充满热情,从而感染顾客。正是这一点让他很早就显得出类拔萃,也给他创造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机遇和前途。每一个人的成功,看起来好像是偶然和机遇所致,其实如果没有特有的才能,就不会有机遇,正是因为有着特有的才能,偶然之中也就包含着必然。人生与事业,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我们所说的特有的才能,还离不开正确的抉择。少走弯路,也就不必浪费自身的才能。大多数人的能力都相差不远,只要能扬长避短,取舍得当,历经数载,都能有所建树。现实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有的之所以相差千里之遥,除了有先天的差别,更多的则是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一个又一个选择面前,又未能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得很多人好像机遇总是不如他人好,必然没有巨大的成就,也就登不上辉煌的人生之巅。
吉诺·鲍洛奇生于1918年,爸爸是铁矿矿工,世居意大利比索,也许是淘金梦的驱使,他和妻子来到了美国。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乐园,而是生活的艰辛,迎接鲍洛奇来到人世的,也只是贫困和饥饿。
◇人小主意多
不知是出于天赋,还是迫于生计,抑或两者兼而有之,12岁那年,鲍洛奇做了一桩极为出色的生意。当时,有不少游客到矿区参观,并且希望能带回点纪念品。鲍洛奇发现后,便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铁矿片,向游客兜售,游客居然对此颇感兴趣,纷纷购买。
不久,其他孩子也争相效仿,抢他的生意。鲍洛奇决心压过对手,经过精心思索,他把精选的矿苗,放在一个玻璃瓶里,阳光下,五颜六色的矿苗发出色彩斑斓的光泽,简直就像精美的工艺品。游客争相抢购,他乘机将价格提高4倍,尽管这段做生意的日子极短暂,但童年的鲍洛奇却从中获益匪浅。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鲍洛奇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食品店找了一份差事。起初,他只是食品店里的一个送货员兼搬运工,由于他善于向顾客推销商品,食品店经理不久便派他担任食品售货员。他的业绩最好,经理将其工资由过去价值3美元的水果改为5美元现金。
这个食品店是杜鲁茨食品商的连锁店之一,贝沙所拥有。贝沙是位颇有影响力的食品专家,听说鲍洛奇是个做生意的好手,便亲自来考察。结论是:鲍洛奇能以自己的热情感染顾客,这是一个难得的推销人才。他一再嘱咐食品店经理,要对其重用和加以培养。
鲍洛奇成了贝沙连锁店的推销专家,许多销售上的难题,他都能迎刃而解。由于他出色的表现,贝沙将其调到杜鲁茨总店。毫无疑问,这是对鲍洛奇走向未来的一次难得的表现。开始,让他卖水果,他的摊位处于繁华的闹市,水果摊一个连一个,买卖非常难做。
他摊位的对面是这里的霸主“大个子”,摊位大,品种多,他的生意就更面临竞争。然而,鲍洛奇凭其肯卖力气和拼命叫卖的童音,吸引了许多顾客,与“大个子”形成尔霸吾雄之势。有一天店里起火,18箱香蕉被大火烤得有点发黄,香蕉皮上还沾有许多小黑点。贝沙让他降价出售,可是他无论怎样鼓动如簧之舌,顾客也不愿买。
怎么办?鲍洛奇又检查一遍香蕉,并未变质,大概经火烤过的缘故,吃起来反倒别有风味,灵机一动,他有了好主意。
第二天,一到市场,他就高声叫卖:“快来买呀,快来买!最新进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香味,全城独此一家。”很快就围了很多人。鲍洛奇极尽鼓吹之能事,弄得大家都觉得不买这香蕉简直是一大憾事,18箱香蕉很快就销售一空,而且价格高出市场1倍。鲍洛奇从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意识到了自己推销的才能,也激发了他对商业的兴趣。
不过,鲍洛奇也曾承受过心理矛盾的痛苦。他对推销很有兴趣,却不想做个商人,而想当个律师,并在有了一定积蓄后,选择法学,开始大学生活。他经常自问:“我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呢?是金钱还是地位?”
当他意识到自己对律师的职业只是敬重,而对推销这一行才有真正的热情时,他选择了后者,放弃法学,决意经商。这时,颇有名气的尼尔逊公司因其无法打入北部地区,想要物色一个优秀的推销员,鲍洛奇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鲍洛奇同意担任此职,但他提出:他的报酬,由公司采用提成方式支付,提成比例是利润的50%。这样高的提成比例从未有过,尼尔逊公司觉得难以接受,但是,为了打入北部地区,尼尔逊公司还是被迫答应了。当时,鲍洛奇只有19岁。
鲍洛奇一直研究推销的艺术,在他看来,只有将自己的热情传给顾客,才能说服顾客,使顾客产生购买欲。他常用的推销手法,即他自称的“激励式推销”——站在顾客的角度为其出谋划策,使其了解产品的优点,生意大多可成交。
如果说这是感情战术的话,那么对于心理战术他更是得心应手。于是,涨价通知和其他客户的订单——当然都是假的,就成了他手中的两张王牌。尚在犹豫的客户,一听这产品马上要涨价,其他客户又争相认购,便急忙将产品购进。
一次,鲍洛奇奉命推销缘巨人牌豌豆罐头。这种产品市场销路很糟,公司让他尽快脱手。他知道按照常规去做很难办到,便决定做一次集体推销。他把所有的老客户都请到自己的住处,大家一进门,见地上堆满了缘巨人牌豌豆罐头,似乎正准备运出去。
鲍洛奇忙得不可开交,说:“今天请各位来,主要是向你们推荐一下这种新产品,销路非常好,简直把我忙坏了,我想你们也许会对它感兴趣。”
这时,有几个人进来开始搬货了。鲍洛奇说:“你们现在不买,等这批货运走,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杂货商开始还举棋不定,这下却急不可耐了。结果,不足一天,300箱销售一空;公司让他卖35美分一打即可,他却卖到1美元25美分。
他为公司在北部打开了局面,同时他的经济收入也大幅度上升,居然超过了公司老板。于是,公司决定付给鲍洛奇固定薪水,取消分成的支付方式。鲍洛奇一气之下,便离开了尼尔逊公司。
◇创业的开始
鲍洛奇回到杜鲁茨,贝沙发现他经过几年磨炼已经成熟了许多。不久,二次大战爆发,由于运输陷于停顿,食品供应非常困难,有些地方居然买不到新鲜蔬菜。
一天,鲍洛奇听说,有些日本侨民在花园里生产古老的东方蔬菜——豆芽,鲍洛奇敏感地对此产生了兴趣,他亲临现场,详细询问了豆芽菜的制作方法,并且亲手操作一番,回来后跟贝沙说,他决心要做豆芽生意。
贝沙表示反对:“你想想,卖豆芽菜能挣多少钱呢?况且,这种东方食品能否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尚未可知,你何必把全部心血都用在这上面呢?”鲍洛奇固执地说:“我觉得豆芽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说不定它能带来几百万的收入呢?”
他分析道:现在正值战争时期,食品匮乏,新鲜蔬菜尤为短缺,豆芽菜很有营养,成本又低,而且生产简单方便,是最为理想的替代品;再说,美国人喜欢猎奇,具有东方色彩的豆芽菜,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若能再拓宽路子,在口味和原料上加以变化,还可形成一个系列,很可能推出一个东方食品家族来。
贝沙一听,惊奇不已,他原本以为鲍洛奇只在推销上颇具才干,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非同常人的见地。鲍洛奇终于说服了贝沙,做起豆芽生意。就是从这儿出发,鲍洛奇开始奔向他一生辉煌事业的大目标。
鲍洛奇设想的东方食品家族,使贝沙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商业家产生了兴趣,当鲍洛奇邀他合办公司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卖掉了自己的连锁商店。鲍洛奇不能让贝沙一人出钱,尽管他是个穷光蛋,向银行贷款又被拒绝,但他几经周折,还是借到了足够的资金。充满东方色彩的公司诞生了,但如何开展经营呢?
鲍洛奇认为,必须面向整个美国这个大市场,因此,必须以第一流的包装、产品的品质和新颖的广告开拓市场,与其它的食品公司竞争。发展之初,不妨多花一些钱用于扩大影响,将来才能赚大钱,贝沙表示完全赞同。
贝沙负责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鲍洛奇则全力开拓市场。别看贝沙已经快50岁了,工作的热情并不比鲍洛奇差多少。每天早晨5点钟,他们就来到办公室了,然而,工作人员吃不消,他们还没遇到这样拼命三郎式的老板,全都辞职不干了,鲍洛奇和贝沙只好让另外一家公司为其种豆芽。
他们在报纸上大量登广告,促使消费者接受黄豆芽:黄豆芽既有神奇的历史,又有丰富的营养,且物美价廉,是第一流的新型蔬菜。在他们的大力推崇下,不仅食品的加工商产生了兴趣,就近零售商和餐馆也来订货了,短短的时间内,东方食品公司就在食品市场上颇有些影响力了。
他们的产品,除部分由他们批发零售外,大部分要给加工厂装罐出售。加工商经常寻找借口压价,而实际销售价则不减。这样一来,他们费尽气力推销,但经济利益却几乎都装进了加工商的腰包。鲍洛奇突发奇想:假如不经过食品加工商这一关,直接面对顾客,岂不可以大幅度增加收入吗?
大战期间,锡罐属军需物资,很难搞到,鲍洛奇想要自行加工,困难重重,几经思索,他到华盛顿,闯进国防部生产委员会,声称有一项与战争至关重要的发现需要得到支持。于是,负责人很快便接待了他。
他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先绕圈子,大谈特谈美国在大战中的美好前景,表示他对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以此赢得了负责人的好感后,他才把话转入正题。
他说,现在食品供应紧张,有一种叫豆芽菜的东西却最具实用性。他在这位官员面前极尽美化渲染之能事,把豆芽菜吹得天花乱坠,又宣称杜鲁茨已经成立了豆芽菜生产协会,想裨益全国;最后才提出了要求:急需一批锡罐,希望能给予支持。
他终于说服了这位官员,得到了500万只锡罐,在当时的情况下,居然能从国防部弄到一大批军用物资,简直是个奇迹!
鲍洛奇和贝沙决定建立自己的加工厂,他们花5000美元买下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稍加改装,建成了豆芽菜加工厂。然而,他俩对包装加工都不内行,只好请人。费了不少周折,总算找到了一位加工包装业的行家,对方提出了苛刻要求,由他负责经营这家工厂,即使是鲍洛奇,也要付包装费。鲍洛奇满心不愿意,但急于用人,也就只好答应。
生意越做越好,鲍洛奇认为可以实施“东方食品家族”计划了。他把芹菜和其它蔬菜混在一起装罐出售,并起了个颇具东方色彩的名字——芙蓉。还专门生产了冷冻专用豆芽,经销商们对此赞不绝口,他们的公司在食品市场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就在这生意蒸蒸日上之时,鲍洛奇犯了一个几乎是致命的错误,鲍洛奇和包装商有个协约,规定产品的价格每箱为3美元60美分,其中付给包装商是每箱1美元70美分。不过,鲍洛奇并未将这个协约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包装商不过是雇来的工作人员而已,无权干涉公司业务。一次,他来到波士顿推销,发现3美元60美分的定价太低,便将价格提高到4美元40美分,涨价后销路仍然看好,便将此价作为售价了。
但是,他未将新价格通知包装商,给其包装费仍为原价。包装商获悉后,上诉于法院,要求公司赔偿他的损失。收到法院的通知,鲍洛奇和贝沙都难免大吃一惊,不过,贝沙毕竟经验丰富,他主张和平解决,否则可能会金钱、声誉双受损;而鲍洛奇年轻气盛,则主张与其把官司打到底,否则咽不下这口气,无论贝沙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
结果,他们败诉,被判罚款8.2万美元,在当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鲍洛奇刚刚结婚,他变卖了所有能够变卖的东西,作为新娘的路易斯,只保留了一只结婚戒指,这场纠纷尚未完结,包装加工厂又被一场大火烧掉了。挫折连连,鲍洛奇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跟贝沙发脾气。
贝沙实在忍受不了,决定不再合作。于是,鲍洛奇买下了贝沙的股份,成为公司的唯一老板。可以说,这是鲍洛奇从商生涯中最艰苦的年头。
欠包装商的债尚未还清,新的债台又筑起;因为员工的工作时间,联邦政府也来找麻烦;罐头销量停滞不前,不仅缺少购买原材料的资金,甚至连职工的薪水也发不出去了;求助银行贷款,银行则根本不予考虑;由于变卖了所有的东西,鲍洛奇的家庭生活也相当窘迫,鲍洛奇时刻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挑战逆境
鲍洛奇面对逆境,并没有垮下去,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他几乎跑遍了全州的银行,总算从一家小银行获得了贷款,这对鲍洛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鲍洛奇精神大振,他的企业也获得了新的活力。那座毁灭于火灾的加工厂又生机勃勃了。他的芙蓉罐头重振精神,又在食品市场上销路看好,他所欠的债务也在逐渐减少。
面对这一转机,鲍洛奇更加拼命地工作。每天4点起床,一直忙到夜间8点才能回家。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顾及新婚的妻子路易斯。一天上午,路易斯首次来到鲍洛奇的办公室。她发现,丈夫正戴着一顶黑礼帽在破旧的办公室里忙着。一问才知,这是鲍洛奇应付债主的绝招,一旦有不速之客前来,黑礼帽可以证明他正准备出门,以逃避债主的纠缠。
路易斯告诉他,她从医院来,他就要当爸爸了。鲍洛奇既惊喜,又惶恐。他意识到:他的成败已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单单关系到路易斯,而是关系到将要出世的孩子的终生幸福了。于是,他工作得更加卖力了。
不久,传来一个坏消息:他的产品已被食品联售会取消了展销资格。食品联售会是一个总部设在费城的全国性食品展销场,声望颇高,若被拒之门外,失去大量订单不说,其产品信誉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他急忙找到负责此事的人员了解情况,联售会一个星期后才会开会,或许有补救机会。他立即给联售会负责人普里斯汀打电话,请求给他一个机会,证明他的产品优良。最后商定,在普里斯汀的办公室进行一次现场品尝。鲍洛奇急忙带着他的产品坐飞机赶去。
一下飞机,他就会见了他在当地的经纪人,让其随同前往,见到普里斯汀后,鲍洛奇详细介绍了东方食品加工的过程和特色,尤其强调因其口味与众不同而备受大众欢迎。当他看出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后,便请对方品尝。当他拿起刀子,切开罐头,揭开罐头盖后,糟糕!在青菜上面,伏着一只蚱蜢。
他绝望地抬起头来,见普里斯汀还是那样笑呵呵的,暗想:莫非抓起的罐头盖挡住了他的视线?鲍洛奇急忙抢先抄起一只匙子,笑着说:“看起来实在太棒了!我先尝一口。”说着,以最快的速度将那只蚱蜢送进嘴里,若无其事地嚼着。随后普里斯汀品尝的结果,认为其产品具有独特风味,并表示:“看来,取消食品联售会向你们订货是不公平的。”
蚱蜢险些让鲍洛奇前功尽弃,鲍洛奇则出奇制胜,使产品送进了食品联售会,从而扩大了销路,为了更能体现自己宏伟的抱负,他决定将公司改名为“重庆”。这个名字读起来响亮,象征着公司的气势。
尽管产品销路看好,但鲍洛奇不断地思考潜在的问题点:东方食品过于清淡,想要吸引口味较重的美国人,必须增加食品味道的刺激性;再有,全靠蔬菜罐头,是不能在市场上形成强大冲击力的,必须生产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的产品。
鲍洛奇选择了炒面,几经调试,一种新型炒面终于成功了,这种炒面兼有东方口味与意大利口味,而且面条松软,口感很好,炒面一上市,就赢得了好评。鲍洛奇又采取了极为慎重的生产方法:有多少订货就生产多少,既能减少损失,又能保证产品的绝对新鲜,以求在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力。直到时机成熟,他才改为大批生产。
鲍洛奇总算摆脱了困境。如果他在逆境中服输,如果他没有一种竞争精神,恐怕这位未来的商业巨子早就夭折了。
在鲍洛奇债台高筑、极度困难的时候,他曾找到冤家对头——那个几乎让他倾家荡产的包装商。包装商正做肉馅生意,他跟包装商商议,他替包装商总经销,扩大肉馅销路;这样,包装商可以增加收益,他也会有钱还清他的欠款。如此,一举两得,包装商同意了。鲍洛奇推销肉馅的生意相当可观,不仅获得公司正常运转的资金,也为包装商赚了不少钱,但包装商嫌鲍洛奇还款太慢,便扣下了他卖肉馅的所有收入。
鲍洛奇屡次催款,只收到了微乎其微的500美元。鲍洛奇气愤至极,但当时并未表示什么。翌日,鲍洛奇给包装商打电话,说他找到了一个大主顾,让他立即送来9000美元钱的肉馅。
包装商不胜欢喜,派人火速送到。这时,鲍洛奇又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肉馅已收到,请速寄来5000美元,否则就廉价拍卖你的肉馅。”包装商当然不敢怠慢,钱很快就到了鲍洛奇的手里,随后,包装商打电话斥责鲍洛奇,鲍洛奇寸步不让:“我要做你的竞争对手,专门与你作对,拼个你死我活!”
鲍洛奇因而成立一个公司经营肉馅,几年之后,那个包装商被迫退出了商界。像这类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竞争,鲍洛奇用尽心机,非将对方击垮不行。他这个人,似乎生来就是为竞争而活着的。
每逢中国的春节,便是重庆公司的黄金季节,同类行业的竞争也加剧,但是,重庆公司总是鹤立鸡群。有一年,有家制造中国食品的小公司,将一批过期产品销入市场,鲍洛奇居然买下了全部的劣质产品。
鲍洛奇自有他的想法:重庆公司是经营中国食品最大的一家公司,劣质的中国食品上市,不仅会损伤那家小公司的声誉,而且也会给中国食品行业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避免出现那种局面,鲍洛奇只好如此,虽然有一些经济损失,但可以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或许是鲍洛奇竞争性太强的缘故,很多公司都不愿与他合作,曾与他合作过的广告商更是如此。他曾向对方提出:他可以付出前所未有的酬金,但对方必须保证,它的广告作用能使他的获利保持15%的成长率。谁敢打这样的包票?
鲍洛奇还对制作广告的人总是不断提出要求,对其设计一改再改,直到他满意为止。既然他如此苛刻,为什么还有广告商与其合作呢?因为,与其合作的公司发现,经其再三提出要求,广告效果多半会提高,尽管鲍洛奇的产品主要是靠其优良的质量,但是出色的广告宣传也是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要素。鲍洛奇在这方面也总是舍得花成本的。
1950年后,重庆公司的炒面开始风靡全美,进而打入国际市场。1951年,重庆公司现代化办公大楼拔地而起。《纽约人杂志》惊叹道:“重庆公司正如它所经营的豆芽菜,在一夜之间成了一个巨人。至此,鲍洛奇闯过了艰苦创业的时期。
◇企业管理的信条
鲍洛奇的重庆公司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如果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采取了重视宣传、掌握市场的新经营思想,那么他在内部管理上却有着封建色彩甚浓的保守思想。
公司的重要职位,几乎全被鲍洛奇的亲属和老友所包揽。作为公司的总裁,鲍洛奇更是大权独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不仅经营上的重大问题需要他做决策,而且连一些规模稍大的经销活动他都要亲自出马。
亲友包揽要职,他独揽大权,公司成了他家的天下。尽管是私人企业,但这种现象也实属罕见。从而,不难看出,鲍洛奇这个人既过于自负,又疑心太重。在他看来,只有他才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至于其他人,他无论如何是无法放心的,不相信他们会处理得很好。所以,他总要事必躬亲。
可能是败诉于包装商一案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阴影,使他对陌生的面孔很难信任,总是充满了疑虑,只有多年交往的亲友才会使他放心。在用人上,鲍洛奇因而极为重视“忠诚”二字,在他看来,能力固然重要,忠诚更为重要。
不过,他在用人上首先考虑亲友不能说没有他的道理,在鲍洛奇最艰苦的那段日子里,几乎无人愿意为他工作,是他的亲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的姐姐、姐夫、妻子路易斯的亲戚等,主动为他工作,把他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既不计较报酬,工作效率又很高。
可以说,是在亲友的大力帮助下,鲍洛奇才得以渡过难关的。而鲍洛奇花重金聘请的包装商,却险些让他一败涂地,相比之下,鲍洛奇不能不更相信亲友,更重视亲友的作用。
为了保持对公司的这种绝对控制权,他始终保持独资经营,拒不接受任何外来资金,就其规模、声誉和良好的经营状况而言,如果将它的股票上市,肯定会获得大量资金,很快就会跻身于大公司之林,甚至可能登上全美食品业的王座。然而,鲍洛奇对股份公司的总裁不感兴趣,他只愿为自己工作。
在他公司总部会议室的墙上,贴着一张1961年9月3日版《华尔街日报》的剪报,报道的是CFN公司每年一度的股东代表大会情况。
CFN公司是一家很有活力的公司,当年的销售成长率是20%。在这次股东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股东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奇怪问题,搅得那位精明强干的总裁焦头烂额。有的股东质问:“为什么公司要用这么多裸麦制面包?”在当时,用裸麦制面包是最经济的选择,显然那位股东是位外行。
更有甚者,有的股东抱怨公司生产的咖啡最后有沉淀,这些原因是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搬到股东大会上来讨论,鲍洛奇对此深以为戒,一想到股东们那古怪的质询就毛骨悚然,所以每当有人提出股票上市的建议,他就不耐烦。
鲍洛奇常说,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是虎和猫的混合体。意即:在事业的开拓中,要有猛虎下山般的气势;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必须时刻保持猫的谨慎。
鲍洛奇的确如此,他非常喜欢冒险,争强好胜,信奉竞争,从不妥协,真有股猛虎下山般的咄咄逼人之势,也确实采取过出人意料的措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然而,像他这样一个看似大刀阔斧之人,却有着难以想像的猫般的谨慎。即便是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处理得相当谨慎。
对于部属,他也决不允许有一点疏忽。有一次,他准备建一座新的加工厂,派一个得力的助手作为负责人对于新厂址进行勘察。过了一段时间,他前去视察,发现这位负责人忽略了新厂的用水问题,既不了解新厂用水的费用,亦未弄清白行钻井取水的权利问题。
在返程的飞机上,他对那位负责人表示了不满,那位负责人很委屈:“我把其它问题都处理得非常妥当啊!”他声色俱厉道:“设想你是这架飞机上的驾驶员,你招徕了很多顾客,却没有排除飞机上的一个隐患,最后你会把大家扔到海里喂鱼的。”飞机降落之后,那位负责人立即返回工地,彻底解决了用水隐患。
鲍洛奇常常告诫部属:食品工业是一项本小利薄的产业,一点点疏忽也会给公司造成致命的损失,他也无时无刻地这样告诫自己。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凡他在办公室,每隔两小时,他都要亲自去品尝产品,他不允许任何人在产品质量上打折扣。
对会计工作,他尤为重视,他曾研究过许多大公司突然破产的实例,得出的结论是:对公司真实情况的不完全了解,是公司首脑的致命错误。在他看来,了解公司的现状,最简单也最科学的方法莫过于通过会计的账目了,所以,鲍洛奇经常亲自进行会计分析。
每星期一上午,无论他在何处,他都要求公司的会计人员寄给他一份详细的统计表,列出本周内各项收支的明细账目。他将一周来的材料费、人事费等等以及产品数统算到一起,核算出产品成本,由此决定产品价格,并从中了解公司的资金现状,以及对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策略应如何调整。
鲍洛奇还有一个习惯:检查垃圾桶,在他看来,垃圾桶是反应损耗多少的一面镜子。他甚至认为,公司的利益都是从垃圾桶里找回来的。减少损耗,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其间的收获往往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所有这些,无不表现出鲍洛奇对事业那种谨慎的态度。鲍洛奇不仅有猛虎般的开拓精神,而且还有猫般的谨慎,给他飞向成功的目标插上了两个翅膀。
鲍洛奇奉行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放式管理。他从来不重视形式,也决不墨守成规,而是自己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简明、公正,便是他管理企业的信条。
管理重庆公司这样一家大型企业,不处理好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不行的。鲍洛奇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作风成为公司的文化,并卓有成效,公司上下洋溢着忠诚、和谐的气息,员工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挥创造性。
他的公司的人事费用所占百分比很低,比其它公司都低;而员工的薪水普遍很高,比其它公司要多出许多,足见公司的工作效率之高。职工的高效益,是企业管理手法高妙的-个折射。
鲍洛奇认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对员工的评价标准往往会直接地影响企业的风气。所以,他总是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员工的工作,依据工作实绩给予相对的待遇。久而久之,员工们都知道投其所好的唯一方法只有努力工作,这就形成员工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的气氛,没有人把精力用在拍马屁等歪门邪道上。
鲍洛奇在企业管理上有几条原则,可称之为鲍氏企业管理方法:①讲求工作效率。鲍洛奇是帕金森定律的忠实信徒,他深信对员工的充分利用和适度压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他还深信,一个公司的经理应该少于25人,以后每增加一个,效率就会降低1%。②不要讲面子。员工间坦诚相待,开诚布公。③量才录用。鲍洛奇雇用的人员,都要先将其安排到基层,考察他的人品和能力,然后才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岗位。④实行薪水弹性制。在公司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员工的业绩支付薪水,多干多得,没有上下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⑤不做许诺。鲍洛奇发现,期望值过高往往会导致失望,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而意外之喜往往会产生戏剧性效果。所以,他从不做任何许诺,常常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前提下通知对方晋升或加薪。⑥不倡导不必要的福利。
鲍洛奇认为,薪水是员工的第一需要,而郊游娱乐则属私人生活,公司没有必要包揽,与其在这方面下工夫,莫如多给员工工资,使其有更多的钱自己去休闲,这才是根本;反之强行把大家召集到一块儿娱乐,反而会吃力不讨好,彼此不痛快。鲍洛奇这六条原则,即抓住问题的要害,也体现了他的性格。
◇产品定价的艺术
鲍洛奇颇为讲究货品定价的艺术。他清楚,定价与销售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制订出合理的价格,才能大力促进销售。鲍洛奇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降价促销,是许多商人惯用的招法。然而,鲍洛奇从不使用廉价竞销的方式拓展市场,他讨厌“薄利多销”,而希望自己的每件产品都能带来大笔利润。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厚利多销”之策,而且做得极为巧妙。
鲍洛奇非常清楚,优良产品所带来的利润是低档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只有高质高价的产品才能给他带来财富。所以,鲍洛奇绞尽脑汁,在一般怎样才能使顾客对其产品建立高级产品的形象上大做文章。
对于产品本身,他在口味上大下工夫,以浓烈的意大利调味品将炒面调得非常刺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结合的口味,生产出了优质的中国炒面。同时,使用第一流的包装和新颖的广告,展开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使中国炒面成了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鲍洛奇认为,对于一种商品,顾客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评定的价格,即所谓的心理价格。要提高产品的心理价格,产品上市的最初阶段最为重要。因为,顾客对这种新产品没有心理准备,无法对其价格做判断,同时出于好奇又充满了购买欲。这样,企业就占据了主动地位,它的定价往往会成为以后消费者制订同类产品心理价格的基础。
所以,新产品上市之初,鲍洛奇向来爱把价格定得偏高。在杂碎罐头刚上市的时候,按惯例每罐的价格不应超过50美分。负责经销的经理李万提议将价格定在47~49美分之间,多数人也表示赞同,鲍洛奇却将价格提到59美分。
鲍洛奇向李万解释了自己定价的原因:49美分的价格在市场上已被用得太滥,顾客早已感到厌烦,甚至将它视作一种欺骗行为;另外,在一般顾客的心中,50美分以下的商品都被人视为低级品,50美分以上的才被视为高级品。一般家庭都避免买90美分以下的廉价品,以免被人笑话。将价格定在59美分,并不显得太贵,又易于被人视作便宜的高级品,销路必然会好。终于说服李万同意了这个价格。
为达目的,鲍洛奇还掀起子一场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口号是“让一分利给顾客”,似乎他的炒面应卖60美分,之所以卖59美分,是出于给顾客让一分利的考虑,果不出鲍洛奇所料,59美分的高价非但没在顾客心理上造成任何障碍,反倒诱惑了顾客选购的欲望,李万这才心服口服。
不过,市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新产品很快就会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老产品;另外,伴随鲍洛奇经营中国食品的成功,效仿者日益增多,对鲍洛奇的高价策略形成了严重威胁。即使这样,鲍洛奇也决不降低产品的价格。他有一个原则,他的产品价格只能升不能降,以保持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对于库存太多时的问题,他就采取赠送奖券、发放纪念品等形式,将产品堂而皇之地馈赠顾客。这样,既吸引了顾客,又保护了产品的定价。鲍洛奇的这种做法维护了自己产品的声誉,并为公司以后的发展留下了空间,是似拙实巧的一步妙棋。
鲍洛奇十分清楚,产品的价值才是充分发挥价格艺术才能的基础,才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而要保证产品的价值,作为企业领导者,就必须具备非凡的企业管理水平。
◇整体的行销与纳贤
鲍洛奇曾被誉为“推销怪杰”。创建重庆公司后,他运用自己在推销艺术上的造诣,建立了一整套高效率的市场营销体系,使其在推销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特的程序和原则,鲍洛奇称之为“整体的行销”。
在鲍洛奇的苦心经营下,重庆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合理的营销程序。鲍洛奇在销售中的核心环节是经销商,经销商是产品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中间人,所以,鲍洛奇对经销商的选择非常慎重,对于每一个经销商,他都要亲自查清他们的底细。重庆公司总共有700多位经销商,都是重庆公司在多年的营销工作中找到的值得信赖的伙伴,他们构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行销体系。他们都非常负责任,不仅为公司销售产品,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鲍洛奇清楚,经销商所注意的并不是单一产品的销量,而是他所卖的商品的总销量?为此,鲍洛奇别出心裁,设计了“神奇的食物市场”。那是一种造型别致的货物架,有的像人力车,有的像一座塔,看起来非常有趣。
更有意思的是,货架上摆的不光是鲍洛奇的产品,还有其它公司的东方食品,几乎有名的东方食品应有尽有。结果,“神奇的食品市场”不仅增加了中国食品的销量,也提高了经销商的营业额。鲍洛奇将“神奇的食品市场”赠给他的经销商,不仅是一件有助销售的礼物,更是一份关怀。经销商也以关怀作为回报,增加了鲍洛奇产品的销量。
鲍洛奇如此注重经销商,表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风范。同样的,鲍洛奇在内部用人上,也显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特点。鲍洛奇不仅是个识才的伯乐,更有用人的气度,不用则已,用则不疑。他吸收了一大批勤勤恳恳而又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才促成了重庆公司的高速发展。
鲍洛奇在人才的选择上,有他自己的原则。首要的原则就是必须忠诚可靠,值得他信赖,这一点在创业之初尤为明显。当时为其工作者大多是其亲朋好友,这些人能干而又忠诚,在待遇上又不要求什么,有了他们的支持,鲍洛奇才能专心于市场营销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将公司发展成一家大公司。
鲍洛奇是从实务中闯出一片天下的,他的公司也是在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对学院理论抱有固执的偏见。他曾选送员工去哈佛学院学习企业管理,结果,当这些年轻人从哈佛毕业后,除了满口他听不懂的术语之外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在实际工作中毫无用处,这就加剧了鲍洛奇对某些书本知识的不信任感。
因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到重庆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基层。鲍洛奇越是认为有出息的年轻人,就越把他们安排在艰苦的岗位上,以使其适应公司务实的传统。
在重庆公司这样一个重视市场的企业里,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营销。因而行销部门是公司管理人才的摇篮。鲍洛奇认为,只有从推销员干起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市场开拓对公司的绝对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公司的一切工作都以市场为核心运行,这是“重庆风格”的最重要部分。
不过,优秀的推销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鲍洛奇本人是这样一个强者,但他却很难在自己的家族中发现这样的人才。创业之初,急需一名巡回推销员来接替他的工作,可是挑来挑去,竟无一个合适的人选。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杰姆·李。
杰姆·李曾当过海军飞行员,退役后开始进入商界,在推销上颇有经验。他与鲍洛奇一见面,就获得了鲍洛奇的好感。他的幽默感,他的不慌不忙的语调,都使鲍洛奇感到这是一个老练的推销员。于是,鲍洛奇毫没犹豫地录用了他。
杰姆拿了一千磅的样品,便开始了他的四处展销。“有了好消息,我会打电话告诉你的。”临行前,杰姆对鲍洛奇这样说。
然而,以后的几个星期里,杰姆始终没有音信,鲍洛奇不禁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35天过去了,鲍洛奇对杰姆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就在这时,杰姆回来了。鲍洛奇发现杰姆满脸疲惫的神色,心事沉重地问:“怎么,情况不妙吗?”杰姆皱着眉头打开了他的旅行包:“我跑了整整一个月,才弄回来这么一大袋订单。”说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鲍洛奇大喜过望,情不自禁地给了杰姆一拳:“好小子!去了这么久,也不给我打个电话,害得我成天提心吊胆。”话音未落,大笑起来。然后,他好奇地问杰姆,“你这家伙是怎么弄到这么多订单的?”
“我接受了你的建议,去拜访各地的经销商,”杰姆说,“我告诉他们,我对食品生意完全是外行,不管炒面还是杂碎,里面是什么东西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请他们帮帮忙带我去见那些零售商。我说,我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成败全靠他们决定了,被我这么一恭维,他们心里高兴了,很快带我去见零售商,还拼命帮我推销。这些订单全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我几乎连一句话都没说。”
从此,杰姆成了重庆公司推销部的“独立主任”,他帮助鲍洛奇建立了全美最富有效率的行销部门。他与鲍洛奇合作了20多年,为重庆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负责营销的经理李万也是鲍洛奇慧眼识其才,“挖墙脚”挖来的,李万原是明尼苏达州地区性促销组织“箭头协会”的负责人,工作相当出色,但他并不满足,希望能有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个偶然的机会,“箭头协会”与重庆公司有了业务上的往来,重庆公司蓬勃向上的态势令李万惊叹不已,鲍洛奇知晓了这些情况后,便邀李万来他的办公室。
“我对你了解甚深,”鲍洛奇说,“举个例子吧,我知道你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想到更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里去。”接着,鲍洛奇如数家珍地谈起李万的经历,令李万异常吃惊:他怎么会这么了解我的过去呢?他哪里知道,鲍洛奇对他注意已久,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留意他了。
两人谈了很久,越谈越投机,最后,鲍洛奇邀请李万到重庆公司工作,负责公司的公关和推销。这之后,公司形成了鲍洛奇、李万、杰姆三人组成的核心,对重庆公司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挖墙脚”是鲍洛奇广招人才的拿手好戏,但他决不轻易行事,而是采取极为慎重的态度,经过长时间观察才决定“挖墙脚”的候选人。
◇重视广告宣传
创业之初,鲍洛奇热衷于用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随着生意的逐渐扩大,他觉得单靠广告宣传已无法适应需要。他希望从整体上介绍重庆公司,要让全社会都了解重庆公司的精神、思想和特色。为此,他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的作用。
每逢重大的推销活动,鲍洛奇总要挑选一位有商业表现天才的人作为公司发言人,具体主持这种特殊的集会或庆祝活动。不过,鲍洛奇并不放任自流,随主持人个人想法去做,而是采取稳健的方法。在付诸实施之前,鲍洛奇总要与主持人进行一番长谈,增加彼此的了解。这样,一则相互心中有数,临场不至于出现混乱;二则有助于增强双方感情,在此基础上,主持人会更加努力工作,也会更富效果。
新闻界是鲍洛奇进行公关的最主要对象。每逢新产品上市,鲍洛奇都要举行一次报刊编辑人员的招待会,把全国各地有关的编辑人员请来,对于有影响的报刊,鲍洛奇更是悉心接待。这些公关活动有时花费惊人,但记者们的生花妙笔往往能给他带来10倍的利润。
一次,鲍洛奇翻阅报刊时发现,巴鲁斯计算机公司刊登了一连串广告,说客户用了他们的计算机之后,不但降低了成本,业绩也有了迅速增加,他依稀记得自己与这家公司打过交道,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公司做一次免费广告呢?
他马上给那家公司广告部的负责人打电话。“在你的广告中,把我们公司的名字加进去如何?”他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说:“利用我们公司的声望可以为你们的广告增辉不少。我们公司是不反对做公开宣传的,我很乐意为你提供你们感兴趣的广告素材。”遭到对方拒绝后,他仍不死心,继续与对方交涉,最终还是使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巴鲁斯公司的新广告同时出现在四本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它把重庆公司购买了他们的设备之后,在经营上产生的优良效果大肆渲染一番,鲍洛奇没花一分钱。
随着鲍洛育事业的发展和他收入的剧增,却产生了不少麻烦事。首当其冲的便是无休止的慈善募捐,对鲍洛奇而言,他对慈善捐款毫无兴趣。他认为自己的钱都是一分一角辛苦挣来的,没有理由用血汗钱为自己买一个“仁慈长者”的形象。
鲍洛奇自有他的原则,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帮助那些“不该贫穷的人”致富,决不理睬吃闲饭的懒人。鲍洛奇深信,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度中,找一个谋生的工作是绝对可能的事情,对那些有勇气向众境挑战的人,他都想方设法予以帮助。
有一次,一位女士写信给他,说她的母亲是一位画家,创作了许多富有东方色彩的画,也许他会感兴趣收藏一部分,因为她相信这些作品将来会很值钱。
鲍洛奇登门拜访时发现,这位年过六旬的艺术家工作非常努力,而她的生活条件却特别艰苦,鲍洛奇对这位女性非常敬佩,当即决定买下她的三幅作品,尽管他对作品本身一无所知,他认为,用直接给钱的方式帮助别人是对其人格的轻蔑,买对方的画,要比直接给钱更有意义。
鲍洛奇又认为,慈善事业是有意义的,企业的捐赠改善了某些人的生活,繁荣了整个社会,而社会繁荣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企业本身。但是,作为企业,必须关注自己捐赠资金的流向,这些钱应该用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地方,保证企业不至于花钱为自己找麻烦。
为此,他成立了“鲍洛奇家庭基金”,用于社会救助和文化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他的福利基金,保证这笔资金的运用有利于公司的生存。
鲍洛奇对自己的这种福利思想解释说:“我相信,当一个人为某个地区做有益的事情时,同时也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这是一个好现象。”
作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鲍洛奇的经营原则与人生哲学,洗礼了他的企业,而他成功的事业生涯,又处处表现出他的个性与人生原则,也许这种和谐的统一性,正是他成功的要诀所在。
鲍洛奇的事业成功,与他的“两重个性”密不可分。他推销商品的技巧——“火烤香蕉”而涨价,定价心理的把握、卖不动的积压商品的馈赠,积极抢购的假象,新产品的市场调研以及别人作广告他主动加入的方式等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手段,充分展示了他在推销商品中的高超技巧和智慧。他管理企业的六大原则说明了他是按照价值型思想来管理企业。从垃圾堆里每节约一分钱,就能使企业增加一分的利润,而在日后的发展中,就能有更多的投入。这些典型事例和技巧,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管理和商品推销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