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为了满足我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设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由两颗卫星组成(FY-3A卫星、FY-3B卫星),1994年“风云三号”列入航天技术“九五”规划,风云三号气象卫星2000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
“风云三号”发射质量为2400千克,在轨飞行尺寸为4.46米10米3.79米,高度836.4千米,倾角98.753度,周期101.496分,使用寿命2年以上。
“风云三号”装载的探测仪器有:10通道扫描辐射计、20通道红外分光计、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臭氧垂直探测仪、臭氧总量探测仪、太阳辐照度监测仪、4通道微波温度探测辐射计、5通道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地球辐射探测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风云三号”配置的有效载荷多,研制起点高,技术难度大,卫星总体性能将接近或达到欧洲正在研制的METOP和美国即将研制的NPP极轨气象卫星水平。“风云三号”卫星研制成功将使我国在极轨气象卫星领域更进一步缩小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接近或赶上其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为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气象参数;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并为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所需的地球物理参数;为军事气象和航空,航海等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全球及地区的气象信息。
风云三号是新一代极轨卫星,其主要特点应该从三方面来讲。
第一,将实现对大气的三维探测。因为卫星上携带有先进的微波探测仪器和红外垂直探测仪,不光可以了解云和大气的表面特性,而且可以了解大气温度湿度的垂直结构分布,这对天气预报特别是对数值预报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二,实现全球高分辨率观测。对全球气候和自然灾害监测有重要价值。风云三号卫星有很强的的星上存储能力,可以存储全球观测到的数据。同时,中国气象局已经和瑞典进行合作,在北极地区建立了数据接收业务,可以获取全球观测资料,并传输到北京。
第三,实现了全天候和全天时工作。风云三号卫星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制,也不受各种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工作,提供24小时的观测服务。这对遥感科技工作而言,是一个福音。
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经过8年研制,在2008年5月27日11时2分29秒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