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创业失败后,亨利认真进行了反思,彻底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的思路开始回归到他最初的设想上,那就是制造出民用载人汽车。谁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失败在所难免,关键是能不能认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儿,怎样去改正。亨利没有被两次创业的失败打倒,他还要努力站起来,既然已经接受了失败,找出了问题的关键,他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然而,他面临的还是资金问题。底特律的有钱人听说他两次的失败以及他的一意孤行、固执己见,都不敢和他有任何经济往来。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投资,很难把产品投入生产,更不要说占领市场了。
这时候,汽车业也正进行着激烈的重组。仅在1900年和1901年,就有104家公司诞生,有一些公司中途退出了。1903年,27家公司破产;1904年,37家公司倒闭。
在这里,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别克公司。别克公司的创始人大卫·别克比亨利·福特年长10岁,他生活在底特律,是苏格兰移民,天生具备发明家的潜质,只是这个潜质直到他中年时才得以发挥。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经营一家水管供应公司,他发明的搪瓷浴缸使得自己的公司生意兴隆。但是马拉平板车送货的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考虑生产一种交通工具,来代替马匹帮他送货。1901年,别克制造了一部不用马匹作为动力的机器,并以225美元的价格出售。1903年,在布里斯柯兄弟的资助下,别克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不久,第一辆别克牌汽车出厂,首批37辆汽车上市销售。在当时,这个成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由于大卫·别克不善经营,工厂负债累累,技术人员纷纷辞职。
别克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就被原来生产马车的生产商威廉·杜兰特买下,杜兰特以别克为中心,合并了其他几家公司,成立了通用汽车公司。
而亨利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公司,投资者真的抛弃他了吗?没有。那是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时代,很多有头脑的人都看好这个行业,也有很多人看好亨利的能力,于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给他提供资金,并且把他拉上了成功的轨道,这就是底特律的煤炭商人亚历山大·马尔科姆森。
亚历山大·马尔科姆森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1865年生于苏格兰,1880年来到底特律,从小杂货店的小职员做起,靠着聪明加勤奋,很快干到了杂货店老板。90年代,他看准了动力资源领域,毅然进入煤炭业,几年的时间里,他收购了几家竞争对手的企业,成为底特律城首屈一指的煤炭大亨。他曾经说,他的煤炭“比太阳还热烈”,他很注重广告效应,把这句话涂在他的每一辆送货马车的侧板上。他为轮船、铁路、工厂和州立机构供应煤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马尔科姆森不仅是一个发了财的精明的企业家,也是一个不顾一切的投机者。他把钱投到很多领域,损失过大笔钱财,不过这都丝毫不能降低他投资新兴行业的热情。不管是商人还是赌徒,他身上的这两种特质,对于亨利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早在1902年的夏天,亨利和马尔科姆森就开始认真讨论联手办公司了。此时,马尔科姆森对汽车有着极大的兴趣,对亨利的想法报以理解和支持,他也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他们会在汽车业获得一笔不小的利润。很快,两人初步达成协议,亨利把他的所有图纸、机器、模具和专利提供给公司,马尔科姆森则为生产一部样车提供资金。当车制造出来以后,他们的合伙公司将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暂定名为福特—马尔科姆森合营公司。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生产民用车,那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个目标最后把他们引向了成功。
他们在麦克大道建立了一家工厂。1902年的整个秋天,亨利和哈罗德·威利斯等人都在规划民用车生产。亨利的老朋友,如工程师奥利弗·巴塞尔、模具工迪克·施特劳斯、机械师约翰·万德西等都加入了他的队伍,在感恩节到来时,他们已经把实验车型的双缸发动机准备好了,圣诞节到来时,连车身也做好了。
马尔科姆森对他的合伙人的开发和研制工作非常满意。“祝愿你在工厂一切顺利,希望我们的事业能够尽快发展,”1902年10月30日,他写信给亨利时说,“下一季度如果我们能将车子很快制造出来并投放市场,那就太好了。”老马尔科姆森很懂得激励他那倔脾气的合作者。
1903年春末,项目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装配工人在4月1日正式进厂。亨利的新样车也出炉了。亨利和他的伙伴们把新车定名为“A型车”。
这一次,亨利的工作很顺利,他第一次感觉离自己的目标真的很近了,一切都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就在亨利和他的伙伴们夜以继日地研制样车的时候,马尔科姆森也在积极地寻找投资人,以便正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人都找了,但进展缓慢。亨利曾经找到他在爱迪生照明公司的上司亚历山大·道尔,但道尔礼貌地拒绝了。道尔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不经脑子的简单拒绝,使自己错失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以至于多年以后,他还为自己当初的拒绝后悔不已。
马尔科姆森虽然是底特律的大煤商,但是以他当时所拥有的家产来看,让他拿出那么一大笔钱来还是困难不小,何况他还有其他的生意要占用大笔资金。亨利和马尔科姆森反复核算,最终认为公司至少要发行面值为10万美元的股票,才能成立并且运转。马尔科姆森核算了自己的财产,最多只能拿出两万美元。不过,马尔科姆森在商场上已经征战多年,这点困难还吓不倒他,既然靠自身的财力无法满足,那就从外部寻找援助吧。有这么好的发财机会,总会有人愿意出钱去做的。
马尔科姆森找到的第一个投资者是底特律银行家约翰·格雷。这个人身材魁梧,衣着讲究,和马尔科姆森不仅是朋友,还有亲属关系,他是马尔科姆森的舅公。当时,马尔科姆森还欠着格雷一笔不大不小的款子,不过,他不用担心,他找到了格雷,向他描述汽车业的美好前景以及亨利·福特的天才。总之,新成立的公司只能带来巨大的利益,而不可能使他这位舅公有任何损失。格雷当初并不看好汽车业,经过马尔科姆森的极力劝说,也仿佛看到了滚滚红利,于是答应出一笔资金,条件是由他担任公司的总裁和董事会的董事长,马尔科姆森当然答应了。这时候,资金是最重要的,有了钱才能使产品从设计投入生产,也才有可能赚到大笔的钱。至于以后的事那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就是钱。
第二个投资者则是自动上门的。这个人是马尔科姆森的一个小客户,他在底特律城的麦克大街有一座二层楼结构的木工厂,他的名字叫阿伯特·斯特莱罗。他来找马尔科姆森商量生意上的事情,马尔科姆森抓住机会向他描述新公司的美好前景,小厂主立即怦然心动,满怀欣喜地主动要求以自己的工厂入股,他的工厂将成为新公司的厂房。这样,厂房问题顺利地解决了。
第三家投资者是当时底特律著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道奇兄弟,即约翰·道奇(1864—1920)和霍姆斯·道奇(1868—1920)。道奇兄弟是美国早期汽车业很有名气的人物,在汽车工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他们脾气暴躁,善于精打细算,是很难对付的商人,也是两个容易酗酒闹事的家伙。有一次,两人在底特律的酒店喝醉了酒,与别人吵起架来,竟然掏出手枪威胁对方,一时成为底特律城尽人皆知的轰动新闻。当然,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他们拥有超大规模的厂房,生产出来的汽车零部件精益求精,并受到汽车业界的广泛好评。此次,道奇兄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福特—马尔科姆森公司的生产,主要任务是为其提供零部件。兄弟俩分别拥有新公司5%的股权,哥哥约翰·道奇甚至进入了福特—马尔科姆森公司的董事会。
为了使公司在未来的运营中最大限度地对自己有利,马尔科姆森还把底特律市两位著名的律师列入董事会,并且分别授予他们各自5%的股权,全权负责新成立的公司在法律上的一切事宜。这两名律师都是马尔科姆森的死党,亨利知道这是马尔科姆森的把戏。但是,他并没有和马尔科姆森计较,他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他汲取了以前的所有教训,只要能把产品顺利投入生产,那么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在后面。“以后的事情就以后再说吧。”他对自己说。这一次,他学会了抓主要,放次要。亨利按照最初的构想,先生产产品,对于以后出现的所有的问题,他都靠自己的铁腕解决了,而且完全有利于他自己。
马尔科姆森对汽车技术一窍不通,在煤炭业里还有很大的投入,而且收益稳定,致使他根本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新汽车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为此,他特意把自己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詹姆斯·库兹恩斯派到新公司。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次做出的安排很快就证明他是多么失策,因为库兹恩斯很快就和亨利结成牢固的联盟,最后联手把他这个最热心的创始者踢出了公司。
库兹恩斯是加拿大人,个子不高,一张胖脸总是满面红光,一双小眼睛闪着锐气,即便一件微小的事情也逃不过他那双小眼睛。他整天阴沉着脸,几乎见不到一丝笑容。曾有人说,他的笑难得一见,就像五大湖上的冰层融化一样。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事实上却是个难得的管理天才。1903年,库兹恩斯被马尔科姆森任命为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并参与组建了福特汽车公司。但库兹恩斯有自己的主意,他从一开始就相信,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会产生惊人的利润,所以他不顾一切地进行了个人投资,把自己所能筹到的所有的钱全部用于购买公司的股票。最让马尔科姆森想不到的是,库兹恩斯不久就成为亨利最坚定的支持者,把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福特汽车的发展上。当马尔科姆森从福特汽车愤然离职以后,库兹恩斯还成为密歇根州议员,在汽车业德高望重。
1903年6月13日,第一届股东大会召开,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亨利第三次开始创业。中国有句古话,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这第三次创业终于成就了亨利·福特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