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12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公约共有14条,它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当缔约国遭到“武装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应“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开始生效。根据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最主要的作战机构为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司令由美国将军担任,统率各成员国提交他指挥的军队。北约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它是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加。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加入,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1990弃7月,北约宣布冷战结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北约开始全面调整战略。1991年12月,北约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2年,北约允许他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1994年1月,北约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1997年5月,旨在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国家之间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1997年7月,北约东扩计划正式启动。1999年3月,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这是实现北约东扩计划的实质性一步。北约东扩后,其前沿地区向俄罗斯边境推进了650至750公里。北约的战术航空兵从波兰境内已能威胁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等重要城市。由于北约东扩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并对俄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然而,北约东扩已是大势所趋,俄罗斯与北约经过多次较量和妥协,1997年5月27日,双方签署了《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该文件承诺让俄罗斯对北约事务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以换取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默认。
华沙条约组织是根据华沙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的一员。由于它处于东西方对峙的最前沿,它加入北约对于苏联和东欧国家无疑是巨大的威胁。鉴于这种形势,苏联与东欧各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缔结了八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简称《华约》)。《华沙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并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条约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总司令和参谋长一直由苏联人担任。苏联在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驻军几十万。华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它的建立,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使两大阵营的对峙具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从而使“冷战”气氛达到了高潮。华约组织后来成为苏联控制东欧的工具。1968年8月,苏联以华沙条约组织名义,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同年9月阿尔巴尼亚退出该组织。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不复存在。1991年4月1日,华约组织宣布解散其军事机构,7月1日,华约6个成员国领导人在布拉格签署议定书,宣布华约结束。至此,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两大阵营的对峙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