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汉代华阴人,他出身名门,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不受私谒”,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
这一年,身为荆州刺史的杨震被改任莱州太守了,于是他准备悄悄离任。因为若是把消息宣传出去,那些地方乡绅、长老们必定要锣鼓喧天地带领着乡亲们来送行,肯定还会献上个“廉洁清正”之类的匾牌、荆州的特产,甚至会以盘缠之名赠送银两。杨震始终坚持,做官就该以民为本,为百姓办的好事再多,也是为官的本分,如若接受了名利,不就成了以官为本的贪官了吗?
于是,他和老仆人只雇了一辆两轮的篷车,装上他的书籍衣物后他们二人坐上去还空了很大的地方。来荆州上任的时候也是这些东西,离任时任何物品都没有添置,这让他很欣慰。他曾对老仆人说过,如果离开荆州的时候行李多了,那么他就不算是一个清官。
杨震本想轻装赶路,不惊扰任何人,可是到了昌邑县住进驿馆后,县令王密却来了。“学生不知先生何时到昌邑,未能远迎,真是罪过。”王密大汗淋漓地进屋便向杨震施礼。“可是你还是知道我到昌邑了啊。”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时,见王密是个人才,便举荐他做了昌邑县令,可现在再看,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少年才子已变得暮气沉沉,也学会了官场上虚与委蛇、溜须拍马的那一套,不禁流露出些许失望和厌恶。王密见了,便知趣地道:“先生才进驿站,定是舟车劳顿,您先好生歇息,学生晚些时候再来拜会。”
夜深了,王密又来了。他神色诡谲地在屋外张望片刻后关上了房门。杨震警觉地正欲责问他,却见他已从随身携带的布袋中取出了十斤黄金放在了桌上。“你这是做什么?”杨震喝道。“先生上任的路途遥远,花费颇巨,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你不知道我的为官之道吗?”“学生早就知道。但现在正值深夜,无人知晓,不会对先生的声望有所损伤的。”王密以为他只是做做样子,赔笑解释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是无人知晓呢?”杨震强压着怒火,他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声音都变得颤抖了。王密被唬得不敢再说半句话。
“王密啊,”杨震感慨道,“我当年举荐你为官,是因为认定你是个贤能之士,能为民解忧。可如今,我不知你,你也不再知我了。”王密听后,羞愧难当,收起桌上的黄金讪讪地离开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正是因为有了颗拒贪拒赂、遵纪守法的廉洁奉公之心,杨震才能抵挡得住名利的诱惑,使其清正之名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