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机会要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倍~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冠心病。
·盐摄入量过多:盐摄入量越多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越高。我国南方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人的饮食较清淡。
·高脂血症: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
·吸烟饮酒: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饮酒量越多,人的血压水平就越高,长期过量饮酒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烟酒均可使病人对高血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心理因素: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和抑郁都可引起高血压。
·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如久坐的室内工作等,易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限盐: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钠盐的摄入量呈正相关,与钾和钙的摄入量呈负相关,即降低钠盐、增加钾和钙的摄人量可降低血压。目前主张每人每日摄盐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1.5克~3克。钾摄入量不低于3克,钙摄人量不少于800毫克。
·减肥:降低体重可减少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同时减轻体重也可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
·运动:经常坚持运动或体力活动可以降低休息时的血压,减少劳动时的血压和心率上升的幅度,但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运动方式以散步、骑自行车和慢跑较为适宜,运动量由运动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来决定,一般不大于健康人运动量的75%为宜。
·合理膳食:总原则是低糖、低脂、正常蛋白质、高纤维素,在减少食物中总脂肪量的同时,增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少食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进食植物油。蛋白质的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注意清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大便通畅,睡眠良好。
·松弛疗法: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等方式以达到心静、气和、体松的目的,发挥人体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作用。具体可采用气功、太极拳、静养等方法。
怎样治疗高血压?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你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首先要查明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待原发病治疗痊愈,血压会恢复正常水平;如果是原发性的高血压,那么就要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观察血压变化,以便明确诊断
老年人血压波动性大,切不可只凭一次测得的血压升高而采取药物治疗。有条件的应在患者情绪平稳、充分休息时连续多次测血压,以便确定是否需用降压药物,防止因用药不当而引起低血压及晕厥现象。
2.合理用药,降低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应变细,血流量减少,此时应选用小剂量、较缓和的降压药物,并在1周内每日观察药后血压变化的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有效的维持量。避免选用较强作用的降压药物急促降压,使血压降得过低,造成大脑及心脏的供血不足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或一过性体位性低血压等。一般老年人的降压指标是140mm/90mmHg以下。
另外,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忌服含麻黄素类的药物,如川贝精片、止咳定喘丸等。这是由于麻黄素可使血压升高。
3.坚持服药,不可骤停
目标血压达到后,就应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下去。要注意随时观察血压变化,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这样会出现反跳性高血压,甚至会较以往血压更高,出现心脑血管急症。如需减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此外,人的血压在夜间最低,清晨醒后开始有生理活动时,血压便渐渐上升。曾有报导高血压患者在晨起刷牙、如厕时发生脑中风,故有专家提出高血压患者晨起的第一件事是先服降压药;由于夜间血压最低,血流缓慢,而不主张睡前服降压药,以免发生脑血栓。以上问题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中应注意的。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老年人患高血压病者为数不少,但通过检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值。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硬化程度增加,血管弹性减低而致。
临床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收缩压超过140mmHg(18.7千帕),而舒张压小于90mmHg(12千帕)的高血压称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过去认为这种高血压不必给予降压药治疗,但研究证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比老年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更为有害。因为无论舒张压如何,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引起的死亡率随收缩压升高而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群中一个最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予以治疗,其治疗措施与一般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类同,分非药物治疗法及药物治疗法两种。但切记血压要慢慢降,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对并存疾病的影响,以免血压下降过快,血压过低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诱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致命性并发症。
高血压病的预防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此病往往会在各种不良的诱因下并发各种严重的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如脑出血等。所以怎样预防高血压病应该引起中老年人的重视。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就是说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胖,而体重增加有害健康。在临床上常见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肥胖者较多,故预防高血压病必须减轻体重。
减轻体重除控制饮食外,还应注意多进行步行及适当的运动锻炼。因人体的活动能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对保护心脑血管有益。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高血压病患病率。
另外,预防高血压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造成动脉硬化。其促使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直接使血管内壁受损害,吸烟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烟中尼古丁可提高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尼古丁能抑制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由于动脉硬化促使血压升高,天长日久会导致高血压病,可见吸烟对人体危害是很大的。
预防高血压病还要从预防高脂血症着手,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动物脂肪、高糖饮食、高盐饮食、过度饮酒等,也就是说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讲究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
日常生活中遇到吵架、生气、兴奋、情绪激动时血压会突然升高,这说明情绪的变化对血压波动影响极大,为使血压平稳,就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因此希望中老年人都能牢记四项原则: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保健。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防治高血压病,提出下面建议:
·血压正常者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临界高血压病人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
·高血压病人应每月测量血压。
谈谈高脂血症
临床化验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五项,常用的是前四项。
胆固醇:属脂类中的类脂质,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物质。胆固醇正常值为2.9mmol/L—6mmol/L(110mg/dl~230mg/dl),血中胆固醇升高时,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故胆固醇与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甘油三酯:是人体脂肪中的主要成分,它在贮存机体能量方面起重要的作用。甘油三酯正常值为0.22mmol/L—1.65mmol/L(20mg/dl—150mg/dl),其值升高为高脂血症。甘油三酯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故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常需测定其血中含量。
极低密度脂蛋白:为颗粒较大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高浓度可使血清混浊,正常值为8mg/dl一30mg/dl,其值升高亦为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较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小的脂蛋白,与胆固醇分解运转有关,也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值为1.56mmol/L~5.72mmol/L(60mg/dl~220mg/dl),其值升高亦为高脂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是颗粒很小的脂蛋白,它可把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而后排出体外,故又称为“抗动脉硬化性脂蛋白”。其正常值为0.78mmol/L~2.20mmol/L(30mg/dl~80mg/dl),其值降低,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就增高。
从以上可看出,除高密度脂蛋白外,任何一项增高及各项都增高,均提示患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分类,从临床上可简单分为四类: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和继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症、胰腺炎、肝内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化、酒精中毒等。
高脂血症是可以防治的,它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节,既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生活方式的调节包括运动锻炼和戒烟。
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各种降血脂药物。但希望老年朋友最好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合理饮食来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不要等出现高脂血症后再来治疗。
低血压及其防治
临床上中老年低血压患者并不少见,一般认为中老年人血压低于12KPa/8KPa(90mm/60mmHg),可认为是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常见于精神过度激动、颈动脉窦综合症、严重外伤、感染、烧伤、出血、过度体力劳动、大量体液丢失、心梗等所致的休克及重症心脏传导阻滞、心包积液、服用血管扩张剂等。慢性低血压常见于结核、肝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发大动脉炎、重症二尖瓣狭窄有时也会发生低血压。常用的一些降压药物有的也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副作用。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的低血压。
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其直接原因是心脏输出血量减少或外围血管阻力减低,循环血容量减少,致使心脏等脏器供血不足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低血压不像高血压病人那样多,而且往往不被重视,其实它的危害也不小,病人常出现精神疲倦、失眠健忘、头痛、头晕、心悸、心前区不适等,有时突然晕厥倒地,易招致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对于低血压应当积极进行防治,主要是检查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原发疾病,其次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升压药物。
以下的验方疗效较好,可在医生指导下参考试用。
·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共泡开水当茶饮。舌质红、口干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服后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血压恢复后应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麦冬10克~15克,五味子10克~12克,甘草15克一30克,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用。
·甘草、五味子各6克~12克,茯苓15克,泡水或煎服,每日1剂。
心动过缓——警惕老年人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即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在一些健康的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当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以下,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肾脏发生血流灌注不足,因而发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此种心动过缓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简称病窦综合症)。
病窦综合症多见于60—70岁老年人,由于窦房结的退行性改变,或患有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使窦房结的血流供应减少,炎症、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影响窦房结的传导功能,这些病变常可累及房室结、房室束等传导系统。
患者的心率多以缓慢为主,但也有的患者出现快速心率失常,心律时快时慢,因此也叫快一慢综合症。
病窦综合症起病多缓慢,长者可达数年,各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心率缓慢、心脏搏出的血液不能充分灌注到身体的重要脏器,进而出现眩晕、头痛、健忘、失眠、性格改变、易激动,严重的出现轻度瘫痪、言语模糊不清或抽搐(阿斯氏综合症)。如心肌缺血严重,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造成心脏骤停,引起猝死。
心电图检查表现为心动过慢,心率40~50次/分,有的患者心率为20一30次/分,也可见窦性静止、窦房阻滞,快速心律为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动态心电图可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特征。
病窦综合症的诊断根据病史、病状及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有的还须做阿托品实验、异丙肾上腺试验才能确诊。
病窦综合症的治疗应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原发病,注意观察心动过缓的无症状者,对于经常发作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既可加快心率,又可避免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发生,是慢性病窦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应定期去医院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功能。
老年人常见的早搏
心脏像泵一样,通过心肌有节律的收缩,日夜不停地工作,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每个人的心脏都有四个腔室,在上面的称左心房、右心房,在下面的称左心室、右心室,房室间的瓣膜使血液按正常生理通道流向身体的各个器官,而不会流错方向。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心脏周而复始地运做呢?是心脏特有的一套完整的神经传导系统,即从窦房结发出的兴奋经过房室结、房室束、浦倾野氏纤维到达心肌,来完成心脏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当兴奋不是从窦房结传出时,那么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就会被破坏,这样就会形成早搏。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如因精神紧张、青少年发育期、喝浓茶、过度吸烟、饮酒、喝咖啡等引起的早搏为功能性早搏。但发生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时,则为器质性早搏。
早搏分房性、结性与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多见。早搏发生时,患者常感心慌、头晕、心烦,有突然心脏停跳感,自己摸脉搏会发现脉律不齐、漏跳的现象。
功能性早搏不需治疗,只要将可能引起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也就消失。但是,器质性早搏,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后出现的房性或室性早搏,必须积极治疗,否则会诱发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致命的心室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