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仪式一结束,宗庆后亲自带队,10多位干部、员工背着行囊开赴涪陵。搞基建,装设备,培训员工,天天干到深更半夜。1、2月份的涪陵正值隆冬,天气阴冷、潮湿,洗出的衣服半个月也干不了,员工们都不习惯。但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一个月果奶上市,3个月分公司开始赢利。
至今,涪陵公司成立9年,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15强,两度被国务院授予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江泽民、李鹏、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都曾莅临视察。娃哈哈也从此迈出了跨省经营的新路子。
1996年2月2日在香港,宗庆后总经理与外方代表谈判。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虽然此前双方已多次接触,并就大部分细节达成协议,偏偏就剩下关键的几点,谁也不愿让步。
几小时前,宗庆后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原则”:第一,“娃哈哈”牌子不能变;第二,经营管理全权委托娃哈哈;第三,45岁以上的职工一个不辞退;第四,公司原定的退休职工待遇不变。
外方代表也同时亮了底牌:同意保留“娃哈哈”牌子,但合资公司的生产经营外方要参与,不承担退休工人劳保,45岁以上职工可以不要。
接受了这一条件,无异于把娃哈哈拱手相让。
袅袅烟雾中,宗庆后看到了几千双充满期盼的眼睛,这都是与自己同甘共苦了9年的员工啊!
“娃哈哈是中国人的娃哈哈,与其接受对方的苛刻条件,不如分道扬镳。”宗庆后发出了最后通牒。
外方终于让步了。
3月28日,娃哈哈集团公司、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达能集团合资组建5家分公司。开业典礼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4300万美元一步到位。合资公司继续打“娃哈哈”牌子。外方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合资不合品牌,娃哈哈利用外资壮大了中国品牌。
搞品牌输出,自然要找一些强者;实施强强联合,才是上上之策。而娃哈哈却将眼光盯住了那些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地区,并全力向那些贫穷地区倾斜。
涪陵,只是娃哈哈走出浙江、走向全国的第一站。
首战告捷。从此娃哈哈西进北上的脚步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三峡宜昌库区、革命老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东北吉林、甘肃天水、广西桂林、河南新乡等地投资建厂。娃哈哈已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40多家分公司。今年,公司又在江苏徐州、江西南昌、四川广元、吉林等地新建扩建生产基地。预计二至三年内,娃哈哈将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立基地。
对外办厂,娃哈哈始终坚持“双不”原则:不把投资地作为试验田;不把经营风险转嫁给投资地。正因为这样,娃哈哈始终坚持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输出和充足的资金投放,决不让当地吃一点亏。现在,许多分公司已成为地方产业支柱,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娃哈哈更把目光投向了区域性产业拉动,尤其是能有效拉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投资新领域。在支援全国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娃哈哈自身。目前,外地分公司产值、利税已分别占到了整个集团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
非常定位创造非常产品
1998年,正当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杀得难解难分、“两乐”的广告铺天盖地之时,谁也没料到,中央电视台直播球赛前的黄金时段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铿锵的京戏锣鼓、传统的剪纸醒狮、大红大黑的背景,……这一蕴含深厚中国文化背景的广告告诉世人: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横空出世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洋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长驱直入,抢滩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国产可乐黯然退出市场。
“外国人做到的,中国人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正是在这样一个信念下,娃哈哈毅然推出了自己的非常可乐,打响了中华民族可乐的“第一枪”。而且,取名“非常(future)”,既表明了这是未来的可乐,也表明了这是不平常的可乐。
推出民族可乐,并不是娃哈哈人一时的冲动,而是一项理性举措。为了推出“非常可乐”,娃哈哈“卧薪尝胆”了2年,投资了亿元,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制瓶和灌装设备。其配方也根据国人的口味,经过几千次的中试、改进。
非常可乐一经推出,迅速走红。全国各地的订货单如雪片一般飞来,产品一度脱销。
同时这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民族豪情。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刊登文章,为非常可乐叫好喝彩。
青岛还有一位消费者特地拿出6000元,到当地电视台,要求自费为非常可乐做广告。
最初那些“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
的荒唐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这仿佛宣告着一场中国两个重量级饮料厂商的世界杯大赛就此开锣,同样是惊心动魄,同样是胜负难料。至今,这场游戏尚未终局,但无论如何,都注定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以小搏大、逆势而为的经典商战。
宗庆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产品定位在民族品牌上。
从一开始突破洋可乐的壁垒,响亮地喊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就深深地烙上了民族工业的鲜明印记。对此,指责、非议或不同看法似乎占了上风。据粗略统计,在非常可乐诞生后一年中,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多达2000篇以上,转载再转载的还不包括在内,其中对非常可乐高举民族大旗持商榷态度及否定看法的文章约占70%,有的言辞甚至相当尖刻。
近10余年来,民族工业的口号越喊越响亮,例如:海尔的“海尔,中国造”;长虹的“以高科技支撑民族工业”;创维的“创维情,中国心”;正林的“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正林瓜子”;奥尼洗发水的“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石家庄制药集团的“做好药,为中国”;星星冰柜的“中国星星,中国人的信心”,等等。
事实上,高举民族工业大旗也并非中国企业的特产。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后,美国人在各大电视传媒上很快看到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则广告。一个浑厚的男中音说:“谁都会经历黑暗。不要彷徨,团结起来,为了美利坚合众国。”末了,屏幕上闪出一行黑体字:通用汽车,让美国的车轮继续飞驰。
细细研究后可以发现,高举民族大旗的行销策略在不同的企业成效大相径庭,有的成功,有的无人喝彩。“国货”的牌子谁可以打、谁不可以打、什么时候打是一门学问。总结各家成败得失,大体上有这样两条规律:
第一是“国货”的利益点只能建立在坚实的产品基本利益点之上。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著名的“人的需求五层次论”中这样阐述:人必须首先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后,才能提升到自我价值需求乃至社会价值的需求。很明显,“国货”这一主题属于社会价值范畴。当消费者对品牌所能带来的基本利益尚未认可之前,即使你将“国货”喊得再响,也如同没有面包的爱情一样难以为继。只有当你的品牌知名度、认可度都和外来品牌相差无几时,“国货”的理念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必须清楚,“国货”
这一理念只会给企业、产品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第二是只有当本行业遭受外来品牌严重冲击或本国经济遭受强大的外来压力时,“国货”理念才会生效。而且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非常可乐面对的现实是,经过10年打造,娃哈哈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为“国货”理念的渗透解除了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横扫天下,中国原有的碳酸饮料企业或战死或被“招安”,中国人的悲凉和抑郁积淀已久。同时,可口可乐所代表的,从来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饮料产品,而是蕴含着浓厚美国文化和强烈的美国精神。美国《纽约时报》曾极度兴奋地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今天全球最流行的三个词是——上帝、性、可口可乐。由此可见,当非常可乐树起民族大旗,必然会与可口可乐在精神层面上发生冲撞,引起极大地关注和共鸣。事实上,无论是拍手称快还是质疑,数以千计、观点相左的报道,已经在为非常可乐的问世吸引了无数注意力,其影响之广泛、传播之深远,绝不是一般的广告投放可以比拟的。
行销大师李斯和屈特著名的“定位论”认为,现代社会物质产品已高度丰富,同时,对有关商品信息的传递也已经处于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引起足够的注意,并进而发生购买行为?答案是,商家必须让自己生产的商品准确定位。换句话说,商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我是谁?李斯和屈特列举的以下比喻,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定位的含义:第一个独自飞越大西洋的人是谁?众所皆知是林白。第二个独自飞越大西洋的是谁?没有人能说出辛克勒的名字。但第三个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埃尔哈特(Amelia%Earhart)却如林白一样名垂青史,因为她是第一个完成这个壮举的女性,她的定位十分清晰。
反观中国可乐市场生态圈,与李斯和屈特描述的有所区别的是,可乐品牌不是过多,而是已有的外来品牌过于强大。对碳酸饮料有所了解的消费者往往会认为,可乐就是可口可乐,顶多加上百事可乐,其他任何品牌都极可能像一颗颗小星星,在洋可乐的耀眼光芒下变得黯淡无光。宗庆后明白这一点,他选择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寥寥一句大白话,就为非常可乐定出了再清楚不过的市场定位。有意思的是,民族性为非常可乐定了位,也顺便为两位强大的竞争对手定了位:你是非“中国的”。
经商要有良知
从2003年初广东发生“非典”疫情以来,“非典”相继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均被发现,累计报告“非典”病例6700多例。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全球卫生组织包括联合国有关组织也在全力以赴地开展对非典病原体的研究,试图剥开“非典”的真面目,还世界以安宁,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被研制出来。
在这场人与天灾的抗争中,“非典”成为一面镜子,一场对企业商业良心的考验也悄然开始,许多企业靠信誉和责任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尊重。同样在杭州,各家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娃哈哈集团公司就毅然向全国29个省市捐赠了价值达900万元的为捍卫健康而专项研制的“康有利”电解质饮品,为全国各行各业抗击非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总裁宗庆后早在广东发生疫情时就敏感的察觉到这一危机对人民健康的不利影响,他当即要求公司科研部门积极跟国外有关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研制出能够捍卫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健康饮料。
特别是2003年4月中旬,杭州也首次发现“非典”患者。
作为家乡的知名企业,娃哈哈立即组织了对收治非典病人专科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慰问活动。但总裁宗庆后始终觉得,这只是一种人之常情,但社会对于企业的期盼不只是这样,关键是要能为民众的健康做点什么。这更加坚定了他要以最快速度研制出能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健康饮品的决心。
在与国外研究机构的联系中,宗庆后敏锐地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美国尽管也发生了非典疫情,但至今没有发生一例死亡的病例。美国的治疗水准可能会更进步一些,但这是否就是问题的全部和关键呢?
美国一位医学博士的一番话给了宗庆后一个启示:美国患者输液时并不常挂盐水,但日常十分注重电解质的补充,认为体液的平衡是人的机体免疫能力的重要指标。宗庆后据此判断,日常的电解质的补养让美国民众机体抵抗力的普遍提高,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发出这样一种电解质的健康饮品出来呢?基于这个认识,着手研制开发“补充人体养分、调节体液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健康饮品,正式纳入了娃哈哈集团的重点研究项目。
其实,中草药的走俏也反衬了人体平衡的重要性。正像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长朱寿民教授所说的那样,人体各部位体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其内的水与电解质也处于动态平衡。人体在出汗后,随着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体内的电解质因此而失去平衡,机体的抗体调节能力也随之降低,如果单纯补充水分,会事与愿违,既达不到补水的目的,甚至会导致体温升高,小腿肌肉痉挛等“水中毒”症状的发生。一旦失衡,意味着人体免疫系统出现了漏洞,机体免疫力就会下降,病毒自然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给传染性病毒以可乘之机。众所周知,中药的机理就是扶正祛邪,保持人体的平衡。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能经常服用。
开发有补充特定营养成分的饮品,正是娃哈哈的强项!娃哈哈科研中心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尽全力潜心研发电解质平衡饮品,在著名营养专家朱寿民教授等许多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康有利”电解质饮品的主要配方是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果汁,以及钠、钾、镁、钙等,长期饮用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肌肉神经兴奋性及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补充机体能量,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预防因体液失衡而导致的抵抗力下降。
2003年5月8日开始,娃哈哈集团首批生产的价值900万元的“康有利”陆续捐赠给全国29个省市“抗典”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及被隔离的居民,杭州市红十字会和建兰中学分别获得了3500箱和250箱的捐赠。对这一义举,娃哈哈总裁宗庆后一如往常的坦然,他认为:在社会发生危机的紧要关头,往往是企业主动肩负社会责任的关键时候,而恰恰也是在这个时候,危机正是对企业良知的一种考验,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是对企业运营状况的一种测试,娃哈哈作为一个能够持续性赢利、有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的现代化企业,完全有能力兑现自己对社会的承诺。
眼光长远,才能做大生意
2003年7月,中国饮料大王宗庆后再度出击,一种新型健康果汁饮料——娃哈哈高钙果C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横空出世了,并迅速成为市场时尚饮品。
2003年初,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曾经预言,2003年注定是果汁饮料大展宏图的一年,更是果汁市场升级洗牌的一年。而高钙果C选择在盛夏高调出世,娃哈哈的意图非常明显——力图借全新的附加营养功能的高钙果C,将果汁产业从饮料产业升级为健康产业,从而一举完成市场洗牌,实现娃哈哈在纯净水和可乐等领域中一样的霸业。
宗庆后明确表示,中国果汁产业迫切需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