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它是人的相貌、举止、言谈、姿态、作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度。比如,有的人潇洒,有的人文静,有的人诙谐幽默,有的人雍容华贵,有的人热情似火……千差万别,各有特色。
风度是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美,这种美因人而异,但不是说与众不同就是美,风度所展现的美,应该是一种高贵和典雅的美。
风度是可以培养的,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培养出动人的风度。但好的风度,须是自然表现出来的,培养风度的结果,应是自然的风格,而不是做作与拘泥。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棘,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颇有大将风度。”后来,孙权想求关羽的女儿作儿媳,这本是巩固两国联盟的大好机会,谁知关羽不愿意也就罢了,反而对来使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话出口伤人,完全失去了大将的风度。可见性格与风度确实是密切相关的。
性格是表现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质,由于它是透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与风度密切相关。如性格孤傲的人,风度就显得傲慢、孤芳白赏、咄咄逼人;性格温文的人,风度就显得纤细、委婉、优柔;性格强悍的人,风度就显得大而化之、粗犷、叱咤风云的样子;性格文静的人,风度就显得淡雅、恬静、文质彬彬;性格活泼的人,风度就显得洒脱自如;性格刻板的人,风度就呆滞、沉郁、缄默无言……当然,也有一些伪君子,故作姿态,用伪装的风度迷惑人,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诚然,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谁能在性格上没有弱点呢?谁能在风度上没有缺陷呢?“坚强者易流于固执,果断者易流于粗率,活泼者易流于轻佻,严肃者易流于呆板,温柔者易流于怯懦,威猛者易流于凶残,自信者易流于刚愎自用,谨慎者易流于优柔寡断”,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然而,孔子说得好:“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品性,是后天教育和修养的结果,我们要使自己的风度得到别人的赞美,就应该像托尔斯泰要求的那样: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轻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做作,认真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在变化中寻找人生的突破口
无论谁都不能否认,有了变化才有事业转折的机遇,失去变化,差不能变好,好也不能变成更好。没有变化,贫的仍贫,富的不会更富。变化是永恒的,世界是个不断变化的万花筒。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个想实现自己梦想的男人,其实不应害怕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机会,真正要做的是顺应变化,创造变化,然后在变化中寻找人生的突破口,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1979年,李嘉诚成功收购英资集团和记黄埔,轰动香港,也引起国际注目。
和记黄埔是和记企业与黄埔船坞合并而成,合并之前,和记企业经历1973年股灾和1974年石油危机,业务一落千丈,李嘉诚终于由汇丰银行注资,成为和记的大股东。
1977年和记与黄埔合并,1979年汇丰银行不把和黄股份卖英资集团,而卖给华资的李嘉诚。固然由于长江实业发展蓬勃,李嘉诚的企业才华深受赞赏。但政治形势的奥妙变化,也是促成汇丰银行董事局决定的重要因素。
《李嘉诚成功之路》一书写道:
“这种现象决非偶然,仍是香港新的过渡时期的产物。汇丰银行此举进一步改善了它与华资集团甚至与中国的关系。汇丰银行董事局的主席沈弼……不会不注意到李嘉诚是北京中国政府所信赖的爱国者,可以在汇丰银行与中国政府的沟通中起着某种特殊作用。”
该书又引述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助理的话说:“香港目前的政治与经济因素是促使上海汇丰银行决定不将和记股权转让与其他英籍人士控制的公司。……银行方面是乐意见到该公司由华籍人士控制的。”
毋庸置疑,李嘉诚的这次成功就是变化的环境带来的,但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还需要你主动去把握,否则就算天上掉馅饼,也不会掉在你头上,所以为了获得成功,一个男人应当在变化的环境中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出手一定要出对,缘木求鱼是无结果的。在关键的历史变化时刻,如果选错方向,结果将不可想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革命风潮席卷神州大地。革命胜利的消息也传到偏僻的山乡,这使刘伯承回想起任贤书先生极力倡导武功的教诲,他第一次强烈地感到武力的神圣和强大。于是,辍学务工的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参加反对清政府的学生军,以自己的武力投入到打倒封建统治、拯救民族的伟大斗争中。
有朋友劝他去经商,他却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子汉大丈夫应仗剑拯民于水火,而不能只顾个人的富贵与安逸。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武力救亡的革命事业中去。
面对历史的巨变所产生的伟大机遇,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刘伯承则一眼看破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勇敢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从而把自己的命运与历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总之,作为一名怀有大志的男人,不要老是等待机会来临,要在变化中突破。
人生不如意时,与其整天哀怨,不如自己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外界变化之时,正是机会降临之时。这里所谓的“变化”,有时得靠自己创造,有时则是对方突然丢给你的变化球。
不论情形如何,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变化,也不要放弃努力的决心。
即使处境令你难堪,也要当作是“给你一次经验的机会,有益无害”,“这正是激发自己的潜能的好时机”。那么原以为是“祸”的事情必能化解为“福”了。如果你认为事业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实现而不仅是赚钱,那么对你来说选择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欢的工作,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在变化中寻找,在创造中发现,只要身为男人的你决心够大,眼光够准。人生关键的突破口总能找到,因为变化时时在你身边。
顺势而动的人生法则
形势所赋于我们的机遇往往是决定性的成功因素。一个男人纵有通天本领,如果处于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他也不可能有大的事业作为。好的形势则犹如东风,此时顺势而动就犹如顺风扬帆,可以事半功倍。所以,一个男人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关键要顺应形势、趋利避害,作把握时代脉搏的幸运儿。
很多年以前,美国国民银行免费送给顾客一本杜威的书《经济循环》。
这些顾客中有许多人都创造了财富。
他们学会和理解了商业循环和趋势的理论。
有些人虽然未能创造新的财富,也从这一经济循环理论中学会了如何保住老本。不管经济趋势如何变化,他们终于没有损失已经获得的财富。
担任经济循环研究基金会主任多年的杜威指出:每一种活的肌体,无论它是个人、事业或国家,都是逐渐成熟,逐渐发展,然后死亡。
与此同样重要的是,他指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由此,不管经济循环或趋势如何,身为男人的你作为一个个体,只要顺势而动是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
顺应形势的发展,你能够成功地对付变化的挑战。就你和你的利益而论,不管管理体制总的趋势怎样,你可以用新的生活、新的血液、新的想法和新的活动,改变局部的趋势。
在中国古代博大深邃的思想宝库中,曾有过“出世”与“入世”的争论。其核心议题是,有才能的人以何种方式对待其所面临的时代。
这些争论的重要结论之一,便是主张要“顺道而行”,根据时代的性质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就连以“知其不可而为之”而闻名的孔夫子也曾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当代中国名人在其成长经历中,虽然多数人都曾有过不幸的过去,但总体而言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历史再次恢复了它的理性和良知,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呼唤。面对时代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有识之士终于可以“天下有道则见”了。许多人的命运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由夜的底谷爬上了昼的顶峰,从而创造出一种辉煌灿烂的人生。
发展进步的时代就是一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时代,它使男人们能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旧的时代旧的利益格局下,一个男人的命运可能是固定的、卑贱的,永远无法得到某些东西,永远无法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新的时代,则会给你提供这种可能。
因此,一个好的时代并不一定意味着太平盛世,相反,它往往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甚至是动荡的时代,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又尚未确定,这是最需要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勇气的时刻。无疑,这就是一场最大的事业机遇,仿佛为你提供了一张白纸,让你去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图画。所以,在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那些关键时刻,总是人才辈出的时刻。
回顾当代名人的成长史,我们不能不深切地体会到:没有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赐予的“良机”,没有顺势而动的胆量和气魄,就不会有他们的人生辉煌和事业成就。
被称为“饲料大王”的希望集团老总刘永好这些年的历程很能说明问题。
1993年3月,在碘钨灯强光照射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台湾女记者问刘永好最关心什么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关心改革开放的政策。”
熟悉刘永好的人这样证实他的经营战略:每一步都符合共和国发展的逻辑。而刘本人则在“符合”之前加上“力求”二字,并且坦白地承认:“我摔过跤,交过一大笔学费。”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永好兄弟筹划着同生产队联办“奇异电子厂”。可是筹集好资金,拿出音响样品之后,却被公社干部“枪毙”了:开什么黑店?有这种“公私融合”的政策吗?尽管三中全会给中国的大政方针调了弦定了调,但经济改革之门尚未洞开。你急什么呢?国家的政策只承认“专业户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呀。
“那好,我们就先当这个‘代表’吧!”“此路不通”的路标,就这样把刘氏兄弟引进了养殖场。今天看来,此举收获不只是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让刘永好看到摸准政策的重要,“跌回跟头学了个乖”——所谓企业家抓住机遇,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乘时出击,顺势而动,善于抓住政策调整的契机。这才是能够成就大事的男人们的制胜之道,也是他们人生的成功法则。
把逆境当做锻炼意志的课堂
处在逆境时,有的男人会为了想脱离逆境而奋斗,有的男人却会为了无法克服逆境而坠落下去。当然,成功最后一定属于前者,自暴自弃毁灭自己的则是后者。
人可说是环境的动物,人的性格也并非天生就如此,而是看出生以后的环境如何而决定。有人说,能考上名牌大学的人都是因为教育环境好的缘故。不管环境如何,始终认为自己一定要成功的人最后一定会成功。凡事应该认真奋斗,否则会被环境压垮,而无法成功,尤其被环境压垮时,人的意志容易消沉。最重要的还是,愈处于逆境中愈要有想挣脱出来的这种强烈意志才好。因此,每一个想要获得事业成功的男人都要利用逆境来锻炼自己的坚定的意志。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曾说:“你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并非是成功那一天,而是能从悲叹和绝望中涌出对人生挑战的心情和干劲的日子。”
事业的成功并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能在逆境中,继续奋斗努力的精神。成功只是那些努力的一个成果而已。
被称为天才、留有九大交响曲以及很多不朽名曲的贝多芬,得了堪称音乐家致命伤的耳聋,但是他却能突破这个障碍,向音乐奉献了一生才华。贝多芬说:“勇气就是不管身体怎样衰弱,也想用精神来克服一切的力量。25岁是男人可决定一切的年龄,不要留下任何悔恨。”
人生有昼、夜、明、暗,顺境和逆境,但不管如何。人不可能一生都走在事业成功的明朗阳光下,总有一天会走在黑暗之地。到现在为止还因荣盛自夸的人,明天也许就会在深渊中挣扎。相反地,今日在深渊中挣扎的人,有时会突然有明亮光线射进来的。
黑夜过去必有白昼来临,白昼过去必有黑夜来临。可是身处于黑夜中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不可能会有白昼来临。
悲伤的心呀!请稳定下来,停止悔悟吧!将来会有阳光照耀的日子的。月亮一定会圆,乌云过后天空也一定是晴朗的,这是自然的道理。有些人却不了解这层道理,总是容易把自己关在黑暗里,因而老是为了事业上暂时出现的逆境而感叹。
冷静来看,夜晚的黑暗中也会有小小的光线,也有慢慢接近黎明的动态,不管怎样的逆境,都不会持续太久的,总有一天机遇会降临。夜晚之后一定会有朝阳,身为一个男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男人在挫折中激励自己复苏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当运动员发挥不佳,成绩不理想时,教练或队友会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轻声安慰几句,鼓励他稳住情绪,好好发挥。
为事业而奋斗的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困难会使他们受到挫折和打击,使他们产生失败感、自卑心,这不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只要他们善于激励自己就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从困难的阴影里走出来。
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事业的成功产生积极的影响。你不妨试试每天早上朝着镜子对自己说:
“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有极高的才能和天分,这必须要感谢上天,它使我有健康的身体与坚毅的精神、对他人富有同情心,我具备如此多优点,决不可能不获成功的。今天我一定会遭遇好运,因为清早起来我就感觉非常愉快,对于工作我一定积极去做。”
假若每天清晨醒来时,能够把以上的话重复3遍,那么你一天的精神就会格外充沛。这些话,你不妨在洗脸的时候。对着镜子说三遍:等到进入办公室时,再在落地镜前有力地重复,并且加上一点身体动作。
你越是重复说这样的话,一股无形的力量便会激发你心底的潜能,使它充满于你的全身,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作用。由于镜中呈现的是自己的具体形象,因此更可以感觉出自己的坚强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