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趣的是,如果你让别人做你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你一定会大受欢迎,尤其当他们具有英雄的品质时,你最好让你的朋友替代你的角色,否则别人至少会认为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
男人交友要谨慎
麦迪先生指出:“只有极少数的男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友谊。”原因就始之于男人交友的认真态度。稳重的男人不像一些女人那样,对所有的朋友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根据麦迪先生的分析,稳重的男人之所以交友少而精,是因为男人对同性的知己朋友就像谈恋爱一样认真。
男人获得真正的友谊并非轻而易举,而是要经过漫长艰苦而又充满考验的磨砺。在男人的朋友圈中,酒肉朋友并不算什么朋友能吹善侃的更和“朋友”二字无缘,只有在关键时刻能够同生死、共患难的肝胆相照者,才是真正的朋友。
男人结交知己朋友,主要需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萌发阶段、结伴阶段、友好阶段,最后才是莫逆之交阶段。
萌发阶段可说是友谊的初级阶段。这时期男人的“朋友”比较杂,也比较泛,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生意关系等,均可算作萌发阶段的朋友。男人在“朋友”圈中互相寻找共同点,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别人,慢慢地,男人有了和自己“谈得来”的人,于是进入了“结伴阶段”。
友谊发展到可以结伴的时候,“朋友”圈便开始缩小了。在男人结伴阶段,通常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话可谈,仅仅是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罢了。在结伴阶段的男人若有了较多的共同语言,又有共同的志趣,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彼此产生“共勉效应”,这种“共勉效应”便是友好阶段。
男人的关系发展到友好阶段。就不乏其信任度了。这种信任度主要表现在彼此为对方出主意,说话比较投机,不用请客送礼,也不用“侃大山”,心有灵犀一点通,还能共同对付共同的对手。有人说,男人结伴是为了互相考验,结伴时间长了,友谊才能升华,才有牢靠的信任度,这话说得不无道理。
男人一旦将对方视作知己,彼此间便没有什么秘密可以保留的了。但男人对真正的友情考验是非常认真的,所以,男人交友少而精。男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分彼此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难就是你的难”。这种境界,女人是无法做到的。这也充分地表示男人对“友谊”二字认真的程度。
所谓莫逆之交,是男人一生当中最难求的人。并非每个男人一生当中都能得到莫逆之交的朋友,一旦有了莫逆之交,彼此情感的投入并不亚于谈恋爱,也不逊于亲兄弟的关系。应该说,莫逆之交是男人交友全过程发展到的巅峰。
【男人成功资本分析】
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年1月9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奥林奇县的约巴林达。
1930年9月尼克松自公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惠蒂尔学院,主修历史。1934年毕业时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北卡罗米纳州的杜克大学法学院,1937年6月毕业,得法学士学位。尼克松在大学时学习努力,生活艰苦,学生时代的尼克松就热衷于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当了全校学生团体的主席。他能言善辩,十分机灵,在辩论中体现出他好斗的性格。
尼克松白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去纽约觅职末成,决定返回老家惠蒂尔当律师。他在旧金山通过了参加律师业的考试,成为当地律师业的成员,然后回到惠蒂尔开业。在惠蒂尔当律师的四年期间,他还担任惠蒂尔学院校友会主席和主日学的教员,并参加一个小剧团的演出。正是在业余剧团的演出机会促成了尼克松和西尔马·瑞安的结识。后来他们于1940年6月结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克松于1942年初离开律师事务所到华盛顿参加联邦政府部门工作。他在物价管理署工作过一个短暂的时间。同年8月参加海军,当中尉。不久被派往南太平洋空运队服务,1943年10月晋升为上尉,1945年10月又升为少校。1946年3月退役。
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国会议员改选。该州第十二选区的共和党人为了击败民主党对手杰里·沃勒斯,正在物色一名新的众议员人选。在惠蒂尔学院院长的推荐下,以惠蒂尔美洲银行经理佩里为代表的权势集团看上了尼克松(尼克松的父母都是共和党人,尼克松本人1938年6月登记成为共和党员)。当佩里打电话给当时还在海军中服役的尼克松,征询他是否有意回乡参加竞选时,尼克松欣然同意。1946年初,尼克松脱了戎装,回到加利福尼亚州准备在即将来临的这场斗争中显露身手。
在国会中,他以“反共斗士”著称,1947年他建议对美国共产党领袖以“集体藐视政府法令罪”起诉,并参与对好莱坞进步人士的迫害。1948年,他与议员蒙特起草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的提案,并主持调查所谓的“希斯间谍案”,其时尼克松已被任命为臭名昭著的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小组委员会主席。希斯是美国务院的一名官员,由于尼克松的一手操纵,最后以所谓的“亲共”罪被判入狱。
1948年11月尼克松再度当选为众议员:
1950年尼克松在竞选参议员时又采取以往手法,攻击对手海伦·道格拉斯夫人是“共产党分子”,并获胜当选为参议员。由于在竞选中惯常采用诬陷手段,尼克松得了个绰号“诡计多端的狄克”。尼克松在参议院仍然以反共著称,他攻击杜鲁门政府对共产党国家斗争不力,主张对中国和苏联持强硬态度。
1952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在芝加哥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名艾森豪威尔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为副总统候选人。在副总统任内尼克松倍受艾森豪威尔的重用,经常让他在外交事务中担任重要角色,出席所有的决策会议,并参与国防、外贸、外援和金融等方面的工作。1955年、1956年、1957年艾森豪威尔三次卧病期间,均由尼克松代行总统职权,主持白宫事务和国家安全会议。他还以美总统特使身份出访过50余个国家,足迹几乎遍及全球。1959年曾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美国展览馆厨房用具部就美苏的社会制度进行了一场舌战。西方新闻记者把这场交锋称为“厨房辩论”。
1960年总统选举,尼克松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与民主党的肯尼迪争夺总统职位。肯尼迪家族实力雄厚。共和党执政已八年,在内外政策上为民主党提供了不少攻击的口实。竞选进入紧张阶段后,尼克松与肯尼迪曾四次在电视上进行公开辩论,其中以第一次辩论最引人注目。据估计,全国约有7000万人收看了这场辩论实况。自电视问世以来,两党总统候选人利用电视进行竞选在美国历史上还属首次。事后调查表明,尼克松在辩论中输于肯尼迪。11月选举结果揭晓,尼克松以相差不多的票数败北,这是尼克松从政以来在重大政治斗争中遇到的第一次挫折。
1968年是美国大选年,参加竞选的候选人有共和党尼克松、民主党的汉弗莱和独立党的华莱士。尼克松利用在野党的有利地位参加竞选。他对外提出要“结束越南战争”,“与中国对话”,对内强调维护“法律和秩序”以平息社会的不满。结果。尼克松于1969年1月20日当选为第三十七任美国总统,四年后,又蝉联总统职位。
尼克松是个有战略头脑的政治家,在对外政策方面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他就任总统后,即“强烈感到”美国的对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他提出了以“实力”、“伙伴”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对外政策,后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他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经济上,他推行“新经济政策”,搞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政策使通货膨胀暂时缓和,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在内政方面,他提出一些改革计划,有的成功(如州和地方政府分享联邦政府税收计划),有的搁浅(如改革全国福利制度计划)。在取消学校种族隔离问题上,他的观点较为保守。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作为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抵达北京。先后与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进行了多次会谈。2月27日晚,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即将结束,中美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上海公报的发表成为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转折,结束了长期以来处于相互隔绝甚至非常敌对的状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尼克松对这一重大的外交成就十分重视,宣称这是“世界为之变化的一周”。尼克松回到华盛顿受到了迎接英雄一样的欢迎。
美苏两国首脑会晤自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后已中断十余年。尼克松出于内外政策的需要,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后,又于5月22日前往莫斯科进行访问,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首次出访苏联。双方签订了关于限制战略武器、限制反弹道导弹、利用外层空间等协定和条约。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美,两国首脑再度会晤。1974年6月尼克松再次访苏。美苏首脑三次会谈后,冷战僵局一定程度上被松动,关系较为缓和。
1972美国总统选举期间,设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于6月17日发生了一桩“政治间谍”案件。共和党为尼克松筹划竞选策略和活动,派人潜入水门大厦,进行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等活动。
1974年7月底,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相继通过了三项对尼克松的弹劾案,指控尼克松在水门事件进行掩盖的活动中阻挠司法工作等等。尼克松此时面临严酷的抉择,是引咎辞职还是遭国会弹劾。他终于在8月9日宣布辞职。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任总统中途宣布引退。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宣布赦免尼克松在其任期内的一切罪行。
尼克松在辞去总统职务后的一段时间里,情绪极度低落,身体状况一度恶化。1975年后身体情况好转,此后没有再从事政治活动,而是一心致力著书立说,发表了大量作品。1978年4月在完成了他的《回忆录》后,又陆续撰写了《真正的战争》、《真正的和平》、《领导人》、《不战而胜》和《竞技场上》等书,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