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是决策的主人,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各种备选方案送交领导者手中,面临拍板决策的关键时刻,领导者应怎样进行科学选择呢。要审查各种方案达到目标的程度实现既定目标是决策的根本目的。择优决策就是从各种方案中选出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如果偏离目标,任何方案都是不可取的,没有意义的。
所以,目标是决策的依据,也是检验各个备选方案的标准。
要综观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优选方案时,领导者一定要有全局观点,正确处理方案的各种矛盾,平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例如,在估计达到目标的结果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在权衡方案的利弊得失时,既要考虑到有利无害、有利有害和有害无利三种情况,也要考虑到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于害、利害相当、利小于害三种状况,以及在有害无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在决策权衡中,利大于害当然可取,但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是害中取小即为大利。在考虑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时,要有整体观念,要做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
对不同类型的决策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则决策按所处的条件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和竞争型四种,决策者在优选方案时,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则,区别对待,作不同的考虑和处置。
①对于确定型决策,既然结果是确有把握的,决策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选择最佳方案。对此,领导者要果断下决心,竭尽全力去获得最佳的结果。决心不大、措施不力,就会贻误时机,纵然是决定了最佳方案,也会因时过境迁而最后得不到最佳效果,这是确定型决策失误的常见原因。
②对于风险型决策,应着重考虑的是,选择最有希望的行动方案,准备相关必要的应变方案,当不测事情发生时,能应变自如或进行补救。留有余地,如作战要有预备队,投资建设要有后备金。通过试点实验和追踪反馈等途径,使风险型决策增加确定性因素,使风险型决策转化为确定型决策。
③对于不确定型决策,领导者应该注意的是:一要"摸着石头过河",步子不要太快。切忌刚愎自用,轻率莽撞。二要在试点实验时多方案并进。
每个方案都要有原则差异,这样不仅成功的希望大了几倍,而且即使失败,也可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础。三要把力量集中在信息反馈上。
注意收集资料,及时总结经验,以便随机应变。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失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发现失误,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纠正失误。
④对于竞争型决策,应该注意三点:一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在自己的工作中,要扬其长避其短。对手之长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否认和消灭,但可以学习其长处,使其充分发挥效益。二是要清醒认识对手之短,巧妙地加以避免。三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优势。以己之长,克对手之短,是竞争型决策取胜的基本条件。竞争的关键在于及时变换对策,谁抢前一步,谁就取得了主动权。
那么,什么样的决策程序才是科学的呢?科学的决策程序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七个环节,这七个环节是依次衔接,互相联系,不可缺少的。简化和忽略其中任何一环节,决策都将受到影响。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领导工作的起点,也是领导者的职责。所谓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预想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情报,发现差距、确认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构成决策的起点。决策是为了解决现实所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问题,则不需要决策;问题不明,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应当看到,问题的存在和问题的发现有时并不一致,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发现问题并不容易。即使看到了问题,进而确认它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同一事物,有的人认为是问题,有的人却认为不是问题。有的事物,利弊参半,也为我们确认问题增加了难度。
确定目标问题发现以后,就要确定目标。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在预测的基础上所期望的结果。目标是决策的基础,没有目标,就无所谓决策;而目标选择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
但是,目标不是随心所欲确立的。一般来讲,目标具有四个特征:
①单一性。目标是单一的,只能作一种理解。
②定量性。目标的成果或程度是可以计量的。
③明确性。设立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目标应当是可以计量出成果、规定出时间、确立出责任的。
④目标必须区分主次。当需要决策的目标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的时候,领导者就要权衡轻重,列出先后次序,分为"必须达到的"和"希望达到的"。
拟订方案拟订方案就是寻找达到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途径有效与否,要经过比较才能鉴别,因此,必须拟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且多个方案之间必须要有原则的区别,而不只是细节上的差异。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应广泛采用各种智囊技术,例如"头脑风暴法"、 "哥顿法"、 "对演法"等。
这些方法尽管各有特点,总的要求是尽可能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鼓励和推动新观念和创造性见解的涌现。
分析评估制订出各种可行性方案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对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一个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案。对所拟订的各个方案,都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评估。定性分析主要是直接利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对决策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对一些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所含因素错综复杂多变,综合性较强的战略决策,定性分析尤为重要。但这类方法往往主观成分较多,论证不很严密,需要用定量分析方法作补充,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权衡、对比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并将各种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提出取舍意见,送交最高领导进行决策。
方案选优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决定性的一环节。这个工作应当由决策者来完成。在这里,决策者通常依据经验、实验和分析,做最后的选择。在对各种备选方案的权衡中,并不一定各个指标都优的就是最好的方案,往往是主要指标较好而能兼顾其他指标的方案是领导者所要选择的方案。此外,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领导者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包括一些尖锐的反对意见。因为,不少好的方案是根据对立的观点提出的。高明的领导者往往不是在众多方案中选取一个方案、舍弃其余方案,而是善于提取各种方案的优点和长处,综合出一个最佳方案。
方案实施制定决策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贯彻实施,实现预定目标。所以,决策制订以后,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当方案选定以后,必须进行局部性试验,以验证其可行性与可靠性。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普遍实施。在普遍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
①编制具体实施计划,把决策方案具体化;②组织动员群众力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落实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④建立检查监督制度。
追踪决策在决策的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情况的急剧变化,或者由于决策本身的错误,导致原有决策方案在实施中已被证明脱离实际,甚至危及决策目标的实现,这时,就必须对原有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正,对此称之为追踪决策。
因为,决策是人作的,人的错误总是难免的,再高明的领导者,也有失误的可能。因此,在进行追踪决策时,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勇气,敢于承认现实、正视现实,克服阻力,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弥补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违反了科学决策的程序,就要犯错误,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