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47000000007

第7章 秦始皇暴毙:皇上被人吓死了

说起秦始皇的死,先给你讲个《逮妖精》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周朝,周宣王四十年那会儿,流传了一个谣言,说周朝的天下将来得毁在一个女妖精手里。这周宣王也算个明君,可一听妖精要夺天下,也给吓蒙了。他派上大夫杜伯去捉妖精。这挺荒诞,若果真有妖精,是人能捉到的吗?

杜伯没办法,只能奉命去捉,捉到一些貌似嫌疑的妇女,给法办了。很有几个不幸的女人就这么给害了。

这事儿过了三年,周宣王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85 年,这位周宣王晚上做一梦,真梦见了妖精。谁亲眼见过妖精啊,也就是长期心理恐慌造成了幻象。周宣王醒来脉搏乱跳。次日临朝,他向上大夫杜伯问起逮妖精的事。杜伯是个老实人,既不信妖精一说,也不乐意滥杀无辜,就直言相告,说有嫌疑的妇女都杀了,再查下去,闹得鸡犬不宁,全国百姓不得安生,这事儿就没接着办。

周宣王大发脾气,心说鸡犬不宁有什么,关键是本王要安宁,难道本王不如鸡犬?说话就要将杜伯杀头。底下大臣脸儿都吓白了。下大夫左儒劝阻周宣王,说天王要是把杜伯杀了,天下还当真以为有了妖精,百姓一害怕,国家就乱套,列国诸侯准得把嘴藏在袖子里笑。

周宣王听不进去,认为左儒和杜伯是铁磁,私下穿一条裤子,所以帮着求情。左儒申明,自己公私分明,无论君王还是朋友,谁对就向着谁。大王既然非杀杜伯不可,索性连我也一块儿杀了。

左儒这份不怕死的劲儿还真把周宣王给镇住了,可最终也没放过杜伯,叫左儒退下,令武士砍了杜伯的头。

左儒叹息而去,郁闷不堪,当天晚上就自杀了。

周宣王一听这丧信儿,心里倒生出些悔恨,自个儿一时不爽,害死两个大臣,忒不值当了。

一晃又是三年。到了周宣王四十六年。有一天,周宣王和诸侯们一起出去打猎,感觉非常疲惫,胸口隐痛,头昏脑涨,就先回来了。

半道上,对面来了一辆小车,车上站俩人,着红衣戴红帽,手拿大红弓箭。周宣王揉眼仔细一瞅,哟嗬,一个是上大夫杜伯,一个是下大夫左儒,俩人举箭射来,周宣王避闪不及,胸口中了一箭,惊叫一声,梦中醒来。

至此,周宣王一病不起,病重时老瞧见杜伯和左儒俩人儿在跟前晃悠。没过多久,周宣王就死了,这妖精没逮着,自个儿倒给冤魂带走了。

一条流言真能从心理摧毁一个君王吗?

无独有偶,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秋,流传出一个预言,叫“今年祖龙死”。什么意思?祖,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

很明确,预言就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

大伙都知道,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 年。按秦朝历法以十月为新年的开始,后来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改成正月为每一年的开始。而那时不存在阳历,始皇三十六年秋,即公元前211 年的“秋”应该是公元前211 年秋七八月间,而不是公元前210 年岁初。因此,“今年祖龙死”的预言,显然是不准确的。如果是“明年祖龙死”,那就太诡异了。

可是,这条预言虽然不十分准确,但在当时却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预言最初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秋,一个出使关东的使者回咸阳复命。夜里,他路过华阴县平舒道时,忽然出现一个人,手拿玉璧拦住车驾,开口就说了句话:“今年祖龙死。”

使者吓坏了,正要询问,来人扔下玉璧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使者拾起玉璧回到咸阳,向秦始皇作了汇报。

秦始皇历来迷信鬼神,对自己的寿命尤为重视,今儿听到这个,异常忧虑。因为在此之前,诅咒他的信息有两条,一条是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童谣流传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百姓民夫修筑阿房宫,负担沉重。

另一条诅咒式的信息,是在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秦国东郡有一块陨石由天而降,石头竟然刻有六个大字:“始皇死而地分。”

很明显,一条是反动口号,一条是反动标语,都是人为的。反动口号,是民众间形成的顺口溜,比较简洁方便。而反动标语,就得费些事了。这陨石怎么可能刻好字再打天上掉下来?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搞鬼。那么,是谁干的呢?一种可能是平民百姓干的,那时候赋税繁多,刑罚严酷,人民群众难堪重负,因此怨恨,刻反动标语咒骂国家领导人确在情理之中——这是司马迁的看法。

另一种可能,是被吞并的六国贵族或者他们的后裔干的。他们在战争中饱受打击,对秦始皇已痛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们无力反抗,更谈不上复辟。只能泄泄私愤,刻个反动标语什么的,这事儿他们一准儿干得出来。

不管究竟是谁干的,都要查,都要予以打击。这行为不是扰乱社会治安吗?其背后的险恶用心是咒死国家领导人,推翻国家政权。问题极其严重,属于刑侦一号案。秦始皇派御史去调查。可调查来调查去,没有结果。谁会站出来承认啊?谁敢站出来承认啊?御史头疼,他既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查不出来又无法向秦始皇交代。想来想去,御史想出一个对策。

这个对策很简单,归结起来四个字“杀人烧石”。陨石所在地的群众倒霉了,全部被杀掉。从技术上说,在当时,杀人可比烧石头容易多了。

对于御史的处理,秦始皇既不褒也不贬。没办法啊,作案人查不到,只好滥杀。但秦始皇高兴吗?他不高兴,他很郁闷。他一直在找方士求不老之术,方士也满足他,可民间不买账。打这儿起,秦始皇心里充满惶恐。

这桩疑案发生没多久,华阴县平舒道又出现神秘人物,留下一句预言,留下一个玉璧。秦始皇精神受到严重打击,难道自己真的性命难保了?是人为还是上天预示?心存疑窦的秦始皇派官员检查玉璧,这一查,查出更叫秦始皇惊异的事情,这玉璧居然是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 年),他南巡时不留神遗落在江里的那块。这块玉璧非常小,居然能被打捞上来,莫非真是神仙所为?

可世间哪有神仙,只可能是人为。那么,华阴县平舒道事件就应该是一起精心设计的骗局。谁会设这个局呢?

姑且举出三类嫌疑对象。

第一嫌疑对象——平民百姓。从证物玉璧来分析,一般百姓作案的可能性很小,江中打捞玉璧,不是个简单的活,需要耗费巨大物力,民众的经济实力完全不可能达到。因此,第一嫌疑对象可排除在外。

第二嫌疑对象——原六国贵族及其后裔。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是,仍需要巨大的花费,先要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打捞玉璧,然后千里迢迢跑到华山脚下华阴县平舒道,等着使者,送上玉璧,就为了吓秦始皇一跳,这显然有些滑稽。何况,他们怎么知道秦始皇就一定会惶恐,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打击呢?

第三嫌疑对象——秦帝国统治集团高层人士。他们拥有财力人力。

而且,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只有他们才知道使者的动向,能够计算出使者到达华阴县平舒道的时辰;其二,对秦始皇的精神状况和身体近况,只有他们才能了如指掌。

这样看来,只有秦帝国统治集团高层人士,才具备作案条件。那么,这个高层人士究竟是谁呢?他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

事情发生于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秋,预言“今年祖龙死”,也就是说,作案者的目的就是要向秦始皇传达一个信息:不出几个月,你就得死。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如果预言不准,这个行动还有什么意义?也许反而会让秦始皇活得更滋润更自信。作案者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可以断定,作案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诅咒秦始皇,而是为了让他警惕,“今年祖龙死”的真正含义是——你时日已不多,该想想后事了。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当时的秦始皇只不过是一个奔五十的人,准确地说才四十九岁,怎么会时日不多呢?

原因在于他的身体状况。史书说,秦始皇“豺声”。就是说话时发出豺狼的声音,按当今的医学分析,很有可能是支气管病状。这病搁现在不算什么大病,那时却是顶厉害的顽症。而且,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 年)起,到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秦始皇的身体每况愈下。

作案者的动机清楚了,整个骗局,扔玉璧、留预言、说“今年祖龙死”,对秦始皇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提醒,提醒他及时安排身后事。要知道,秦始皇从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他为了成仙,变得很诡秘,一般的官员都难以知道他的行踪,只有最亲信的人才能了解他的状况。

因此,作案者可以锁定在秦始皇的亲信集团中。

这样看来,作案者该浮出水面了吧?不,他看似离我们很近,实质上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唯一的途径,还得从动机来分析,这个人要提醒秦始皇安排身后事,皇帝重要的身后事是什么?

当然是新君继位。而在这个问题上,秦始皇恰恰没有做出决断。

那么,在亲信集团中,要秦始皇早日确立嗣君之位的人会是谁呢?

你一定想到了李斯和赵高。这两个人既有作案时间,又有作案能力,并且对秦始皇精神、身体状况非常了解,具有很大的嫌疑。然而,他们却缺乏作案动机,因为这时候册立太子,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首先说嫌疑人赵高,这个人是赵国贵族的疏远族人,身世不好。

小时候,他的父亲犯法被处以宫刑,他的母亲受到株连当了奴婢,后与人野合,生下赵高和他的几个兄弟。因此,赵高一生下来就被阉割了,长大后当了宦官。由于他精通权谋,很会来事儿,且通晓刑法,深得秦始皇恩宠。并让他教小儿子胡亥学习律令,审理判决诉讼案。

胡亥也很喜欢赵高。可是,赵高后来犯了重罪,蒙氏家族的蒙毅削去了他的官职,并判处其死刑。幸亏秦始皇宠幸,才逃过一劫。至此,赵高和蒙氏结下了深深的仇怨。

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假诏逼死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时说:“扶苏与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边陲,已有十余年了。”

这句话非常重要,它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扶苏参与政事在秦始皇吞并六国前就开始了,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将扶苏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

第二,扶苏与蒙氏家族关系密切,一旦他即位,蒙氏的势力更强,赵高是死路一条。

由此可见,赵高是绝不会提醒秦始皇册立太子的,他宁可保持现状。另一个原因,这时候胡亥年龄尚小,从秦始皇这方面考虑,他虽喜爱小儿子胡亥,但他有一个前车之鉴——他十三岁时登基,就因为年龄太小,无法掌权,只能将国事交付于大臣,最终导致吕不韦、嫪毐专权,险些酿成大祸。所以,他不会贸然立胡亥为太子。确立接班人,扶苏中选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赵高的嫌疑排除了。那么嫌疑人李斯呢?

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李斯的档案很清晰,出生于战国末期,籍贯是楚国上蔡,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年轻时工作经历简单,当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吏。那时候,李斯到厕所方便,看到老鼠偷粪便吃,人一来,老鼠就惊慌逃窜了。过了一阵,李斯又在国库的粮仓里看到了老鼠,老鼠吃得白白胖胖,一副安然自若、大摇大摆的模样。

李斯心中感慨:人有没有能耐,好比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能耐的就做官仓里的老鼠,没能耐的就只能做厕所里的老鼠。

李斯本人当然渴望做官仓里的老鼠。他不是一般人,他不愿意过阴冷潮湿的小生活,他要过一种呼风唤雨的大生活。为了求得功名利禄,他辞去了小官吏的职务,前往齐国,拜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为师。

荀子虽继承孔子的儒学,但却对儒学进行了大改造,少了“仁政”

的主张,多了“法治”的理念。这很对李斯的胃口。他勤奋过人,和荀子一同研讨“帝王学科”。这个学科的内容包括: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对待帝王,以及为官之术等等。

李斯学成后,打算去往秦国。他把去秦国的原因告诉了荀子,那段话就像一个毕业求职意愿。李斯说:人生一世,贫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最大的悲哀。若要出人头地,就得成就一番事业。如今,齐王委靡不振,楚国无所作为,唯独秦王,试图吞并齐、楚而一统天下。

因此,在秦国能寻找他合适的个人机会。

荀子同意李斯的意愿,告诫他说,要注意节制,不要一味往前走,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李斯记在心里,不久,就来到了秦国。

秦国的丞相吕不韦器重李斯的才干,让他当了小官。对李斯来说,当官不是目的,而是机会,能够接近秦王,这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此时的李斯还是很尴尬的,他既不能以立军功而崭露头角,也不能以理政显现自己的才干。他只有一个方法引起秦王的重视,就是上书。

通过揣摩秦王的心理和分析当前的形式,李斯果决地给秦王上书。上书的内容是鼓舞秦王统一中国。书中,李斯用过去的秦穆公举例,说秦穆公时代强盛,但最终也未能统一中国,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周天子势力强大,也有威望,不容易推翻;二是诸侯国也比较强大,可与秦国抗衡。但是,从秦孝公以后,战争不断,周天子和诸侯国的力量急剧下降。现在秦国强盛,是建立帝业,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扫平六国如掸灰尘。

这番论述,对天下的实际情况分析得清晰透彻,而且,迎合、满足了秦王的心理,一下便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李斯被提拔为长史。

身为长史的李斯,进一步向秦王奉献统一中国的具体谋略——从瓦解诸侯国力量入手。具体实施方式是:以财物重重贿赂六国君臣。

目的是:让他们分崩离析,无法合力抗秦。然后,秦国各个击破。

这一谋略效果非常显著。秦王便封李斯为客卿。李斯这颗政治明星,终于在秦国的舞台上冉冉升起。

可就在一帆风顺之时,秦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运动,这个运动叫“反外国人运动”。起因是韩国派间谍以帮助秦国修渠为名,刺探情报。

这场运动的后果是,秦王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原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但是,李斯没有离开秦国,更没有因挫而颓丧。他在秦国边境蜗居,写了一道著名的《谏逐客书》上奏秦王。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说明历史上外国人对秦国的重要性,言辞非常恳切,令秦王动容。

受《谏逐客书》感动的秦王,撤销了“逐客令”,并请回李斯,封他为廷尉。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威胁正等着李斯,并且,这一次他还杀了人。

刚刚升任廷尉的李斯,刚看到光明前途的时候,他的同学韩非来到了秦国。韩非是韩国人,且与韩王同族。韩非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可是,他屡屡上书献策却不被韩王任用。韩非失望而愤怒。秦王很重视这样的人才,早就想见见韩非,将他收为己用。现在,秦国要攻打韩国,情势危急,韩王才起用韩非,派他出使秦国。

从能力上分析,李斯知道自己远不如韩非。如果秦王留下他,重用他,势必成为自己的对手和仕途上的绊脚石。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必须除掉韩非。

他首先给秦王分析说,韩非这个人不能任用,他是韩王的亲族,韩非爱韩而不爱秦,大王如果攻打韩国,他当然不会同意,这也是人之常情。

秦王一听言之有理,想韩非既然不能用,就放他回国吧。而李斯的根本意图是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他又说,如果放韩非回国,他就会为韩国出谋划策,对秦国十分不利,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他杀掉。

就这么短短一句话,同学韩非的生命就葬送在李斯的手里。

秦王示意李斯去除掉韩非,李斯便送了毒药给韩非。韩非知道李斯的为人,自己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于是服毒自尽。

从此,李斯再没有威胁,再没有对手。他辅佐秦王,于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统一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李斯认为,周朝采用分封制,诸侯各自为政,所以天下战乱不断。

如今天下统一,如果再分封诸侯国,又将回到以前的分裂局面,应当采用中央集权管理。

李斯的提议遭到博士淳于越的强烈反对。淳于越上奏秦始皇,说天下之大,如果宗室子弟没有封地,就和普通百姓一样,万一发生叛乱,谁来相救?比如齐国的田常,晋国的六卿,都发生过叛乱,如果秦始皇不采用分封制,不以古为师,国家就不能长久。

这一奏书激怒了秦始皇,他把淳于越交由李斯处理。李斯对淳于越进行审查,最后给淳于越定的罪状是泥古不化,厚古薄今。接着,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秦始皇也采纳了。

于是,大权在握的李斯,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处罚。总结起来,可称为“两个凡是”:凡是秦国以外的史书,一律烧掉;凡是博士收藏的《诗》、《书》一律烧掉。有谈论《诗》、《书》者,在闹市区处死,暴尸街头;有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包庇知情不报,同罪处置;得令后三十日之内不焚书者,面上刺字,发配去修长城。

次年,也就是焚书的第二年,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又下令,将咸阳的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活埋。这一“坑儒”事件和“焚书”事件,合起来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而著名的“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都是一次空前的大摧残。

在这一浩大的摧残中,秦始皇的暴政显而易见,而李斯的推波助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这样干的目的,一方面当然是迎合秦始皇的心理,另一方面,则完全是为了自己,他要从精神上彻底打垮和消灭异己和竞争对手。面对如此暴戾的摧残,有识之士和学者谁还敢来秦国呢。李斯也是学者出身,而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文化人残害文化,文化人背叛文化,古今罕见。

由此可见,李斯的一生,是追求荣华富贵的一生。秦帝国的命运和自己的仕途前程相比,李斯显然更在乎后者。因此,他也不可能提醒秦始皇。要知道,秦始皇最忌讳听到“死”,李斯是不会不献媚,反而费尽心机说出恐吓预言的。

赵高和李斯的嫌疑排除了,秦始皇的亲信集团中还有什么人呢?

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大臣蒙毅。

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会设置这个骗局吗?在案发当时似乎找不到他们没有嫌疑的证据。但是,在二世胡亥登基以后,这两个人劝谏胡亥,却被羞辱,之后二人自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在乎自己的名声,超过对秦帝国命运的关心。这样的人,也不会想尽办法去提醒秦始皇的。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派人在华阴县平舒道送玉璧留恐吓预言的人,是秦帝国忠臣中的忠臣。在秦始皇身体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又一味妄想成仙,企图长生不老,听不进任何谏言的时候,这个对秦帝国命运忧心忡忡的人,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种方式提醒秦始皇早立太子。

有时候,欺骗并不一定是恶行,骗局也不一定是害人。

那么,这个人会是蒙毅吗?

先说蒙氏家族,这个家族与秦帝国渊源颇深,蒙毅的祖父蒙骜早先是从齐国来到秦国,而后在秦国统兵作战。为秦国攻城略地,先后夺得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记》记载: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意思就是说,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蒙毅两兄弟,委派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威震匈奴;蒙毅则在内为上卿,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可见蒙氏家族的权势多么显赫,三世皆为重臣,朝中几乎无人敢与之争锋。

当然,蒙恬、蒙毅两兄弟也是忠臣。蒙毅长期在朝中,对秦始皇的一切状况了如指掌。他完全有可能设立骗局提醒秦始皇。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是蒙毅一手策划的。另外,还有一个疑点,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之时,蒙毅完全可以利用祭拜山川祈福的机会,把皇帝病重的消息通报给北方边陲的蒙恬和扶苏。但是,他没有任何行动。

试想,如果是他派人捞起玉璧,假扮使者制造这起骗局的话,那么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又怎么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这个骗局的所有嫌疑人似乎都不可能作案。“今年祖龙死”恐怖预言的制造者,终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我们能够知道,或者能够推测的,仅仅是这个幕后策划者,是秦帝国的忠臣,对秦始皇忠心不二。很遗憾。

更遗憾的是,这个忠心耿耿的人,只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让秦始皇对预言信以为真了。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如他所愿开始考虑身后事,安排册立太子什么的,反而让秦始皇对死亡更加恐惧,根本没心思考虑自己死后国家怎么办。恐慌之下,就占卜,得到的卦辞是出游、迁徙,二选一方可保住性命。一个皇帝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搬家。搬家就意味着迁都。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国由栎阳迁都于咸阳,莫非你要迁回去不成?显然不实际。只得选择出游,至于迁徙嘛,自己不行,就让别人代替,下令三万人家迁徙到毗邻匈奴的北河榆中。这些人长途跋涉,饱受风霜苦寒,秦始皇才不管呢,他已经迷信到家了,他很忙,他在筹备出游。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 年),冬,十月,癸丑,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游。此次出游的随行人员有李斯、蒙毅、小儿子胡亥,以及胡亥的老师赵高。路线是由咸阳出发,经武关,沿着渭水、汉水到云梦,再经长江东下,直到会稽。

就在北归咸阳之时,秦始皇身患重病,病死在沙丘。临终时,秦始皇留有遗诏,要他的长子扶苏送葬,让扶苏继承帝位。

面对这份遗诏,李斯和赵高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李斯怕秦始皇的猝死引发天下大乱,命人伪装秦始皇,表面上一切如常。而此时的赵高,企图将大权揽于自己手中,他扣留了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书信,他的打算是将胡亥扶上皇位,因为胡亥容易操纵。胡亥当然很高兴。

“别高兴得太早。”赵高对胡亥说,“此事如不和丞相李斯谋议,恐怕难以成功。”

胡亥赞同,就托赵高去游说李斯。

这一日,他与李斯悄悄会晤。

“皇上所赐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都在胡亥那里。”赵高开门见山,直接摊牌说,“立太子,全在你我二人的决定了。您意下如何呢?”

“怎可出此亡国的言论!”李斯拧眉咬牙拍案惊叫,“这不是身为臣子者该议论的事情。”

“您有才。”赵高阴郁地笑着说,“您谋略深、功劳大、德高望重,又深得扶苏信任,但您想过没有,就凭这些,您能和蒙恬相比吗?”

“我比不上蒙恬。”李斯叹气承认。

“所以,一旦扶苏即位,必定会让蒙恬做丞相。到时候,您就会失去官职,无法身怀列侯的印玺,归还乡里!如果立胡亥为嗣君就不同了,他仁慈厚道,仍会重用您。希望您深思熟虑,决断此事。”

赵高这话说得忒到位,刚柔并济,点中了李斯的死穴。前程啊,荣华啊,权力啊,李斯一辈子不就为这些东西忙活吗?如今秦始皇薨了,他在仕途上付出一生的心血很有可能也随之付诸东流。

李斯反复咀嚼赵高的话,心里反复合计,决定和赵高联手,谎称受始皇的昭命,立胡亥为太子。

不久,远在边疆的长子扶苏,收到这一消息,并且还收到李斯、赵高等人派使者送来的一封秦始皇的书信。

书信上说——你不能开辟疆土,建立功劳,使士兵损伤众多,反而屡次上书,直言毁谤,日夜怨恨,恨不能回来做太子;将军蒙恬对你的言行不加以矫正,应一并赐死,军队交由副将王离掌管。

读完书信,扶苏痛哭流涕冲进室内,企图自杀。

蒙恬劝阻说:“君上在外,并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人马镇守边境,公子监督,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看了一个使者拿来的信就想自杀,很荒唐!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阴谋呢?”

“那该如何办?”扶苏问。

“再上书请求。”蒙恬斩钉截铁地说,“如若不准,再自杀也不晚。”

扶苏听不进去,他已然心灰意冷,沮丧、失落、痛苦到极点。加上使者催促,扶苏还是自杀了。临死前,他给蒙恬留下一句悲哀的话:

“父亲赐儿子死,何需再请求。”

蒙恬和扶苏不同,扶苏情愿服输,他不!他坚决不肯自杀。使者也没辙,只能把他交给官吏,囚禁在阳周。

李斯、赵高这边,听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胡亥再无忧虑,有心想释放蒙恬。碰巧这时候,去替秦始皇祝祷山川的蒙毅回来了。赵高便对胡亥说:“先帝想举贤能者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而蒙毅却进谏说,这样不妥。不如杀掉他。”

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将蒙毅囚禁在代郡。

之后,出游回归的一行人,从井陉到九原。这时候,已经是炎热夏天了。辒辌车里发出一阵阵刺鼻的尸臭。李斯和赵高命随从的官员用车子运来鲍鱼,放进辒辌车中,以掩盖秦始皇尸首的臭味。直到回咸阳后,才宣布发丧,由太子胡亥继承皇位。

秦始皇真的死了。赵高、李斯都保全了自己的地位,而那个“今年祖龙死”的恐怖预言,始终是一个谜。

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年祖龙死”的神秘预言,加速了秦始皇的死亡。这显得有些荒唐,堪称暴君的秦始皇最终竟然是被忠于他的人所害,荆轲要知道有这一出,当初还会行刺吗?有些历史之谜永远解不开,但都无穷回味。

同类推荐
  • 四海一统

    四海一统

    不同于地球的另一个时空界面,生活着四大不同的种族,人族,精灵,蛮族,矮人。四大种族原本和平相处,相互扶持发展,但是,不免有厌倦这种宁静生活的人,近千年的和平生活终被打破。
  • 宋未央

    宋未央

    不种好田,是不能愉快的装逼的,不能愉快的装逼,是不能愉快的把妹的,既不能装逼又不能把妹,还玩穿越?你特么在逗我?
  • 这个三国有些不一样

    这个三国有些不一样

    洛宁来到东汉末年!因了解这个时代,洛宁想要拯救那些他所在乎的人,他想要改变这个时代。可是……当最终的黑暗降临时!他才发现,人力是多么的渺小,或许只有站到世间最高点才能与之对抗!!!(先停,但会写完。)
  • 三国之烈风飞扬

    三国之烈风飞扬

    重回汉末,雄烈儿振烈烈雄风。金戈铁马起于西凉,争雄天下,霸业未休!
  • 那一年,我们出川抗战(全二册)

    那一年,我们出川抗战(全二册)

    “无川不成军”,抗战期间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伤亡占全国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在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300余万川军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他们在刘湘、邓锡侯、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等将领率领下,凭着简陋的装备、贫瘠的补给,奋勇抗战,为国战喋血。他们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娘子关战役、滕县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正面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大会战,真正地把“一寸河山一寸血”演绎到了极致。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激昂而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川军在正面抗日战场上的悲壮征程。不仅有全局性的视野,也有基层官兵、外国记者等的微观视角,对川军的战力、战法、高中层将领与基层士兵、与蒋介石嫡系及共产党武装的关系、正面抗日战场的真实情况都有着细节丰富的刻画和解读。句句是抗战意志的坚定,字字是为国舍身的决然。
热门推荐
  • 网游——死灵骑士

    网游——死灵骑士

    谢谢大家这么久以来的支持。本书的完结是因为有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支持我的新书1806681《妖路圣途》
  • 大虚无天魔主

    大虚无天魔主

    什么是佛?慈悲为怀,虚情假意,为了所谓的仁义道德连爱的人都不能守护就是佛吗?我吴青誓不成佛!只因我无心无情,我只想默默守护着将心带给我的人,即使与诸天神佛为敌,堕落成魔,为天地所不容又如何,因为……我是只为你而存在的啊…什么是佛?慈悲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匪为将

    匪为将

    各国征战不休,庙堂尔虞我诈。抚养赵御长大的师傅临终前让他此生不进天盛国都,逍遥山林也算快活,可赵御去了,天下最繁华也最肮脏的盛都。善与恶,好与坏,成与败,生与死。赵御要去寻找当年的真相,要去讨一个公道,纵然屠尽天下人,也要讨一个公道。赵御本为逍遥山匪,山间盗贼,奈何乱世,想逍遥洒脱却不得。世上文字千千万,唯有情字能杀人。
  • 如何拒绝做魔王

    如何拒绝做魔王

    他是喀斯特王国的骄傲,却兵败于黑暗生物,成为了召唤魔王的祭品。他是光明的圣骑士,被主教出卖,沦为死灵法师的阶下囚,献给魔王苏醒的第一餐。他是精灵族的守护者,在魔族的包围之下苦战至一人也未投降,他见证了新的魔王的诞生。他是黑暗世界诞生的新一任的“魔王”,成为魔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手中的书,走进关押魔王敌人的大牢:「请问,黑暗世界出口怎么走?」「???」这是一个守护者莫名穿越到异界、莫名成为世界级大boss、然后组队出逃再被教廷追杀的悲惨故事。想想你身边还有一个啰嗦至极的剑士,不像圣骑士的骑士,万年面瘫的精灵,被教廷追杀似乎也不太惨。——by不太像精灵族的精灵悬铃魔王大人,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离开以上四位人士赶紧回到黑暗世界。——by神烦级忠犬八爪鱼你就在这条逃跑路线的尽头接应我们。——by保姆剑士亚奥特身为主角你不应该在一线而不是随时准备跑路!——by快疯掉的圣骑士玛索哼,黑暗世界的生物只知道逃跑吗?——by面瘫精灵桧柏……——by不太想说话的某位主角
  • 贫僧唐三葬

    贫僧唐三葬

    【搞怪爆笑爽文】贫僧唐三葬,送汝入黄土。贫僧秃了,但贫僧格外强大。一掌碎五行,带着猴儿去取经。仙神道佛论西游,吾自一力破之。PS:前几章略微平淡,后面直接起飞,请君看完十章,再决定是否弃书!
  • 三嫁惹君心

    三嫁惹君心

    一个是聪慧如兰的盲女,一个是爱财如命的公子。他屡次戏弄,她数次反击;她设计进取,他步步为营;他兴致勃勃地恶作剧,她只轻轻笑叹他的孩子气。别扭傲娇公子出奇招,淡定腹黑盲女弯弯绕。唉,小气男人惹不起,欢喜冤家宜结不宜解,姑娘一日不低头,公子一日不罢休。一盏清茶,开始了她与他的缘。一段琴曲,撩起拨动了他的心弦。他虽不懂她的琴,他却懂她的情,她虽无明亮的眼,却有明澈的心。徵羽宫商间,案情扑朔迷离,而他们彼此的心,却日渐明晰。一嫁搞笑斗气,二嫁互猜心意,三嫁齐心协力。盲女三嫁,只嫁一人。三娶三嫁,生死不离。
  • 无上至尊

    无上至尊

    “嗯?我这是在哪里?”自己貌似是倒霉的被别人干掉了。想起自己的真实身份,想起自己背负的使命,巫神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放弃,哪怕是真身已死!马少良,你设计我,害我真身被毁,夺我官印,待我重生,看我如何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定要完成我的使命!
  • 始源之魂

    始源之魂

    当一个厌倦了世间挣分的世家公子穿越到始源大陆,他是否会挑起战火征战天下,是否能谱写一段传奇,这一切尽在本书中,欢迎欣赏。
  • 起源之科技帝国

    起源之科技帝国

    星际探索,高速铁路,移动支付地球的科技日益繁荣,可是地球的科技其实已经很久没有重大突破了。我们似乎进入了空气稀薄的科技高原。而从高科技文明返回地球的楚风似乎给这个高原注入了氧气从加速器到人工智能从手机vr到虚拟现实从磁悬浮到宇宙战舰从一家小小的IT公司发展到庞大的科技帝国一起见证一个名叫起源的时代诞生。新建立交流群623592113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