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
安全,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求。近年来,各种事故频繁发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对一些发达国家安全生产态势的分析,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区间时,是公共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以积极应对。
一、事故凸现安全问题
首先,安全生产年年抓,月月抓,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仍接连发生。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伤亡事故73万多起,死亡12万多人,与2003年相比虽下降了16.4%和0.3%,但大矿大难、小矿小难的格局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特别是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11·28”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2·14”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估计为214人。教训极其沉痛和深刻。
陈家山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在中国的煤矿中已属较高水平,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和75.5%。井下还安装了电子监测头,从地面的调度室就能直接了解到工作面的情况。在事故发生前5日即2004年11月23日,415工作面就着火了。有的工人不想下井,领导叫下去。就是这样工人下去后一边灭火一边干活。瓦斯检验员发现井下的瓦斯含量超标,最高的时候达10%。而按《煤矿安全规范》规定,采风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超过1.5%时,就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检验员的报告当天就报到了矿上。但矿长关心的是“今天的产量是多少”,始终未提及瓦斯超标之事。矿上也没有下达停产处理的通知,终于酿成大祸。
其次,我国煤矿安全同国外同行业比差距很大。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5.68人,是美国的100倍、印度的13.42倍,是全球产煤国百万吨死亡率总和的3倍。统计还显示,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公共安全问题,在我国每年夺走20多万人的生命。煤矿平均7天发生一起死亡10至29人的大事故,平均50天发生一起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交通事故中平均每天被车祸夺去的生命近300人。公共安全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计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其中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2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2.5%。
二、生产安全问题的背后
一是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主要是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行业承载了过重的生产任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消耗的重工业化时期,以高物耗和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压力。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牵动着经济发展的全局。一方面是煤炭供应偏紧,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是生产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超能力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矿难。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是在中长期范围内保障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着眼点。
二是有些企业管理者目中无人,只顾赚钱,安全意识淡薄。表现在日常管理中,就是在安全生产上喊得紧,抓得松,安全生产责任制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最突出的就是只讲完成产值利润、只讲管人、只讲服从、只讲所谓的执行,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置职工安全于不顾。并动不动以下岗为要挟,把一线职工视作是不会思考的机器人,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三是安全投入欠账太多,特别是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中国煤炭企业累计有500多亿元的安全欠账,这些安全欠账是历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积累下来的。特别是国有煤矿,一些矿务局其安全基础设施欠账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问题,有的矿务局甚至欠账上亿元。目前世界上美俄德等发达国家,煤矿安全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我国平均率为35%,且国家对煤矿安全投入监管方式不合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煤矿自身也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产量,对安全系统投入不足的现象。
四是发达国家的百万吨煤死亡率远远低于我国,当然与其科技水平有关,但与其工会组织的作用更有关系。这些国家并不认为如果工会真正强大,将影响生产、影响效率,增大“交易成本”,而恰恰说明,工会的缺席短期可能会“增产”“增效”,但却极易引发巨大灾难,最终使“交易成本”大大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处在弱势群体的工人来说,能代表其利益、维护其利益的工会组织显得更为重要。
五是有两个社会问题耐人深思:一是生命价值因素,中国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廉价人员素质低,煤矿死得起人;而发达国家煤矿出事,要高额赔偿,矿主会进监狱,企业会破产。二是我国法律对安全事故责任人惩治不严,法律责任伸缩性大,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
三、从教训中得到启示
启示一,构建安全管理平台。在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面前,构建安全管理平台,重要的是靠制度约束,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政府安全监管力度,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安全运行机制;二是强化煤矿安全的外部环境支持和内部科学管理;三是强化贯彻安全操作规程,抓习惯性违章根源,对症治疗,严查技术性含量高的违章;四是依法治安全,严格责任追究,对失误者不手软、不迁就,加大依法惩治力度。
启示二,研发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提高预警救灾能力。运用安全高效的综采机械,形成安全生产周期运作的良性循环。强化井下瓦斯突出煤层的分级管理,运用新技术减少跟踪预测工作量,运用瓦斯实时监测新技术,提高预测准确率和可靠性。突破煤层气难点,提高抽放和井下瓦斯治理水平;推进安全仪器的智能化进程,尤其是预警装备技术和矿井通风网络安全监测系统;针对中小型煤矿,研发简易适用的安全装备,普及高效通风装备移动式瓦斯抽放技术,应用喷雾爆破和防隔爆技术,推进单体液压支柱的应用,研造紧凑型采煤机和顺槽可拐弯刮板输送机等高效率装备,以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启示三,完善安全监督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发挥自己的组织的作用彼此监督、制约,互相协商、协调。在这种社会机制中,社会的不公平与弱势群体的疾苦可以得到缓解。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可以在理性、法制的秩序下通过协商、谈判得到解决。
启示四,培育煤矿安全生产的环境氛围。首先培育富有融化作用的安全生产亲情文化,使企业和家庭联保互动,增加安全效益;第二是培育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把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组活动中;第三是塑造形象文化,用典型引路,开展安全生产光荣、违章出事耻辱活动;第四是开展安全科普文化活动,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愉悦中获得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