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老祥夫妇老来得子,天随人愿,两口子整天乐得合不拢嘴。把小罗庚当成心肝宝贝,母亲的奶水很足,婴儿能吃能睡,从不闹人,渐渐长得又胖又大,活泼可爱。
华老祥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就要盯住小罗庚看上一阵子,轻轻地亲亲那胖乎乎的小脸蛋,这才下地洗脸吃饭。吃完了饭,又要轻轻地走到床前,看看宝贝儿子,再亲上一口,这才到前面去料理他的小店。平时小店生意清淡,来买东西的并不多,一有空闲,华老祥就踱到后屋,从妻子怀里抱过儿子,亲几口,逗一会儿。
光阴迅速,转眼孩子就满月了。华老祥夫妇按照当地的习惯,拿出少许积蓄,办了几桌像样的酒席,请来亲戚本家,街坊邻居,生意常客吃满月酒。客人们都为华老祥喜得贵子而高兴。虽然都不宽裕,但是都备了些礼物前来祝贺。有的送一件小夹袄,有的拿来一双小鞋子,有的给孩子挂上一团棉线,还有的拎来二斤白糖或一包点心。礼物显然很轻,但华老祥还是满心欢喜,就是图个吉利。席间,华老祥满面春风,频频向客人敬酒,客人们则说些祝福的话。这个说,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定是大富大贵;那个说,这孩子方面大耳,鼻直口方,将来定然能做大事。华老祥听着大家的赞美,心里自然高兴,但是他倒是很清醒,含着笑意对客人们说:“小门小户人家的孩子,还能指望他干什么大事,平平安安,旺旺相相,将来学做买卖,当个能写会算的生意人,我华老祥就心满意足了。”
华老祥夫妇整天围着这个宝贝儿子转,过着快乐的日子,家里充满了笑声。小罗庚长到三四个月,就非常爱笑。无论是父母姐姐,还是街坊邻居,只要拍拍手,招呼一声,给一个玩具,做个鬼脸,小罗庚就会张开小嘴笑起来,两只小手不停地摇晃。小罗庚笑起来就更加可爱了,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变成了两个弯弯的月牙儿,小鼻子被鼓起的脸蛋儿挤成一堆,两个嘴角向上弯起来,恰似一个小元宝儿,双下颌则在脖子上挤成一条深深的圆弧。如果在他的大腿根上或前胸脯上咯吱几下,那他就会发出又粗又响亮的笑声,这时大人们也都笑了起来。屋子里时常传出笑声,真是少有的天伦之乐。人们都说爱笑的孩子聪明,华老祥一看到小罗庚笑起来,心里的滋味就别提有多美了。由于他总是一有空就笑嘻嘻地逗儿子发笑,他妻子时常半笑半嗔地说:“你看你也没个当爹的样儿,总逗孩子笑什么,笑来笑去笑傻了,你就没地方买后悔药了!”华老祥头也不抬,仍然逗着孩子笑,口里似乎自言自语:“老太婆懂什么,孩子越笑越聪明,将来做买卖一定胜过他爹。是不是,我的胖小子!”
在小罗庚一百天的时候,家里像过一个重要节日一样,着实庆贺了一番。华老祥准备了一桌酒席,请来了好朋友大吃大喝一顿。母亲给小罗庚做了一套新衣服,脖子上又挂了一团棉线,据说是用线套住就跑不了了。吃完饭,华老祥让妻子找出尺子,他又去前屋拿来钩子称。先把小罗庚放床上,用尺量有多高,然后用毯子把小罗庚包起来,用钩子称像称小肥猪一样称称有多重。华老祥是多么希望小罗庚比别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壮,长得胖啊。以后每隔一个月,就量一次身高,称一次体重。华老祥时常向到店里买东西的顾客说:“我儿子3个月就13斤了,4个月就15斤了,6个月就19斤了。二尺多长,像他妈妈,将来准是个大个子!”顾客们也点头含笑:“你华老祥精得很,儿子指定错不了。”“常言说三岁带吃老相,这小罗庚长得一点都不缺彩儿,定是大富大贵,你华老祥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得了这样一个好儿子!”每当听到这些话,华老祥就乐得睡不着觉。
小罗庚的母亲把看护孩子当作第一位的任务,这是华老祥的严格要求。母亲时常一边唱着儿歌,一边教小罗庚摇一摇头啦,手指挠一挠啦,两手合起来作个揖啦,鼓鼓掌啦,眨眨眼啦。小罗庚倒是真的聪明得很,教什么会什么,还能记住不忘,大人叫做什么动作,就高兴地做起来。六七个月的时候,已学会了许多事儿。到了晚上,华老祥就指着自己用毛笔写的大字,什么“上、大、人、小、乙、口”等教小罗庚认字。一个多月以后,当华老祥把几个字挂在墙上,念出某个字音的时候,小罗庚就抬头看看某个字。一周岁的时候,就能辨认十来个字了。华老祥倒不是为了把小罗庚培养成神童,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比别人的孩子强,让金坛镇的人们羡慕。这是由华老祥争强好胜,什么也不甘落后的性格决定的。华老祥在金坛地面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要保持他的地位和名望,他信仰“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他要让自己的儿子做大买卖,成为金坛的大生意人。
光阴似箭,小罗庚在和谐与欢乐的环境里生活,在爱护和关怀的条件下成长,长得又胖又大,聪明伶俐,同时也非常顽皮好动。转眼就到了六岁了,整天在屋里屋外东跑西颠,没有一刻消停的时候。夏天天气炎热,各家各户都在院子树荫下放上饭桌,坐着小板凳吃饭。小罗庚坐在小板凳上也不安稳,一会儿顺着坐,一会儿横着坐,把小板凳当马骑。这下子他可找到了好玩的方式,整天骑着小板凳,口里学着大人的吆喝声,咯噔咯噔地在院子里骑他的小马。母亲一眼顾不到,就蹦到街面上去骑他的小马。小板凳四条腿在石板路上噔噔作响,母亲就坐在当街的石板上,一边做些针线活,一边看着孩子在面前蹦来蹦去。
小小的华罗庚这时就有了一些观察力,他看到大人骑马都拉着缰绳,而他的小马却没有那个玩意儿,就嚷着让父亲给他的小马配上缰绳。华老祥对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他就在小板凳上打了一个洞,再穿上一根绳子,这就算是马缰绳子。小罗庚双手拉着这根绳子,骑在小板凳上,快乐极了。他还学着大人骑在马上一踮一踮的样子,在他的小马上一踮一踮地往前蹦。
小罗庚骑他的小马有些腻了,就到父亲的店里去闹。一会儿要玩货架上的香烟,一会儿把蜡烛点起来玩,一会儿拿起算盘哗哗啦啦地摇晃一阵子,一会儿又拿起扫帚当武器挥舞起来。害得华老祥又要招呼顾客,又要哄着儿子玩。当然儿子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有时竟怠慢了顾客。
华老祥的店面是当街完全敞开的大门,对面是一排货架子,货架前面是一个曲尺形的柜台。在一侧墙边放着一条长板凳,是为顾客来坐坐,歇脚的。有时阴天下雨,街坊邻居没事可干,也就踱到店里来,坐在板凳上,抽着旱烟,天南海北地闲聊。有的顾客买完东西,算完了账,也要在长条板凳上坐一会儿,拉拉家常。小罗庚看着大人们坐的长条板凳,他似乎又来了灵感:如果把这条长凳当马骑,那可算是高头大马了,因为他看到大人们骑的马都是那么大。他就再也不要他的小板凳了。这回他要骑这条大板凳了。于是,他嚷着让父亲把绳子拴在大板凳上,他就骑在那上面玩。有时还要把大板凳搬到街面上,在那里呼三喊四地骑马。这时铺里就没有板凳为顾客坐了。华老祥想换个玩具给小罗庚玩,偏爱骑马的小罗庚说什么也不干,华老祥只好依了儿子。这下子可怠慢了顾客,只能站着说话了。
有一天,正值收蚕丝的时节,一位与华老祥有多年买卖蚕丝交情的人来到店里,商谈今年收购蚕丝的数量和价格。这时,小罗庚正把那条唯一的大板凳当做高头大马在当街骑着玩。华老祥和客人站在店里,着实有些不自在。若把客人让到内室,当时很封建,客人还不能和女人见面,再说店铺还要照应,就只好这样站着说话,华老祥着实觉得是慢待了客人。这个主顾要是因为没地方坐,招呼不热情而使买卖不能成交,可是大损失。华老祥是个精明人,处事考虑周到,特别是面子上的事,绝不会让它出漏洞。于是,他就快步走出店门,去找骑着板凳的小罗庚,要回板凳,让客人落座。哪知这时小罗庚正玩得兴起,骑马骑在兴头上,哪里愿意放走他的大马。华老祥心疼儿子,只得空手而归。进得店来,红着脸向客人致歉。这客人知道是华老祥的儿子把板凳当马骑后,反而为华老祥高兴,没有任何不快的神色。还连连说:“华老祥,你客气什么,咱们又不是一天半天的交情,孩子玩就由他去吧,咱们在这里站着喝茶不是也挺好吗?常言说‘淘小子出好的’,小子贪玩,这是好事,将来一定聪明,会成为你的好帮手的!”华老祥心里这才踏实了一些。
再大一些,小罗庚就能够蹬梯上高了,这时他又不满足他那板凳大马了。他时常把长条凳子拉到柜台前,爬上凳子,再爬到柜台上,把柜台当马骑。整天店里都不时传出小罗庚吆喝马的叫喊声。华老祥由着儿子的性子玩,从不打骂。有时顾客来买东西,柜台上还骑着个七八岁的胖小子。顾客买的货物一放在柜台上,小罗庚就拿过这个摆弄一会儿,再拿那个往柜台上砸一砸,弄得华老祥和顾客手忙脚乱。好在客人都是当街的熟人,都很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胖小子,当然也不会在意,反而总是收拾完了东西,又逗小罗庚玩一会儿。华老祥看着心里高兴,嘴里却连连道歉:“老哥千万别见笑,我把这个小儿子惯得不成样子了。就这么一个儿子,也真舍不得管他。”顾客们也都笑着说:“不碍事,不碍事!小男孩哪有不淘气的。”
柜台上经常摆放着墨水、砚台、毛笔、账本、算盘、茶壶、茶碗。华老祥有时一眼照顾不到,小罗庚不是把算盘碰到地上,就是把茶碗弄翻弄湿了柜台,也弄湿了裤子。光是茶碗就弄到地上摔碎了十几个。半月二十天,就得换上一茬新的。小罗庚就是这样淘气,华老祥夫妇俩也不舍得打一下骂一句,总是由着小罗庚的性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金坛镇在方圆三五十里地面上是个比较大的市镇,人来人往十分兴隆。每到农历的几个重要节日,如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都要请来一伙戏班子来唱几天戏,由镇上的买卖人家合起来出钱。在离华老祥的店铺不远处的一个旧祠堂前面,人们用木头搭起一个台子,铺上木板,四周用席子围起来,摆上演戏的桌子凳子,挂上五颜六色的旗帜,就算是戏台子了。当然,这个戏台是相当简陋的。戏剧讲究虚拟,几个简单的道具,就算是马车、城墙、衙门了。当然不能像现在的电影电视剧环境那样真实,但是人们还是非常喜欢地方戏剧的唱腔的。人们看戏主要是听唱腔,看表演、戏台如何,倒是不怎么在意。有名角,唱得好,大家就喝彩。
每当唱戏的时候,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板凳,在人群里找个地方一坐。台上演的不外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戏文。大多是敲敲打打一阵之后,穿着花花绿绿戏装的人物就登场亮相了,无论是男是女,通常是比划好一阵子,再慢慢地来几句道白,接着就大段大段地慢慢地唱了起来。台下有的老年人,跷着二郎腿,微闭双目,随着唱腔的节奏,一边点着头,一边用手指在膝盖上击着节拍。每到高潮精彩处,还不时地轻轻地拍几下巴掌。人们知道,这样的老人才是内行,能听出门道来。几个小伙计在卖香烟,卖点心,卖糖果。他们把一个小方木盘钉上一条宽带子,挎在脖子上,盘子里装着各色物事,在人群里窜着空地轻声叫卖。跟着大人们来的孩子,他们才不管唱的是什么,只要热闹就行,直嚷着要好东西吃。这时节是金坛镇最热闹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快乐的时候。
华老祥也是戏迷,看得多了,著名的段子也能哼上几口。每次唱戏,他必要早早到场拣个最前面最正面的位置坐好。这一年的端午节唱戏,他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必要带着他的宝贝儿子来看戏。小罗庚一听说看戏,一听到开唱前的锣鼓声,就乐得又蹦又跳,直嚷着要父亲快点带他去。他的姐姐华莲青也是愿意凑热闹的,当然也要跟着去。家里只有妈妈看家了,她虽然不太情愿,但为了让两个儿女能去乐一乐,也就安心在家做针线活了。小罗庚一到戏台前,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吵不闹,也不要吃的,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像一个大人一样在那里向台上看。他好像能看明白似的,什么都愿意看,看得那么全神贯注。当演到武打戏的时候,只见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每当上演“桃园三结义”、“挑滑车”、“三岔口”、“打渔杀家”等剧目,他就会不自觉地站立起来,生怕看不全,看不真。有时两只小手还会拍打几下。特别是看到红脸长须的关公老爷手拿青龙偃月刀在台上舞动起来的时候,小罗庚简直乐得哈哈大笑,在地上乱蹦。看完了戏,就快小半夜了,回到家来,小罗庚丝毫没有睡意,拉着父亲问那红脸的威风凛凛的人是谁,那个黑脸的愣头愣脑的人又是谁。华老祥总是细细地给儿子讲那戏文里的故事,不管小罗庚能不能听得懂。小罗庚听完以后,似懂非懂,但是他就是喜欢那个红脸的大将军,就是喜欢他那柄精美的大砍刀。他也略微明白了红脸大将军手里拿着的那根带穗子的小棍子就是红脸将军的赤兔马。
第二天早上,小罗庚一睁开眼睛,就嚷着让父亲给他买一把大刀。当年哪有卖现成的玩具大刀的,华老祥只好给儿子做。他找了一块薄木片,用菜刀削成刀的形状,又安上一根二尺多长的圆木棍,这大刀就算做成了。小罗庚拿在手里看来看去,并没有现出高兴的样子。华老祥正在纳闷,只听小罗庚说:“还有个红穗子,红穗子。快给我安上一个。”原来他在看戏的时候,细心地观察到,关公那把大刀的背上还有一个红缨。华老祥只好找来一缕线麻,用细线捆好,找来记账用的红墨水,染成红色,再拴在那刀的背上。这下子小罗庚可乐开了,一把夺过来大刀,就学着戏台上的红脸大将军的样子抡了起来,险些碰到华老祥的脸。华老祥立即告诉儿子,千万要小心,别碰了自己,也别碰伤了一起玩的小朋友。小罗庚一边点头,一边跑到院子里去了。小罗庚又在院子里翻来翻去,终于找出一根四尺多长的竹竿,这就是他的马了。只见他一手拖着竹竿儿,顺在两腿中间,一手拿着大刀,蹦到街面上,装起红脸大将军的样子,在街上比划起来。街坊邻居家的小孩子也都愿意来和小罗庚玩耍,各自拿着喜爱的玩意儿,热热闹闹地在街上跑来跑去。
戏班在金坛镇唱了五天大戏,就要到邻近的镇上去了。这一天下午,戏班子收拾了道具,装上马车,就要出发了。小罗庚也混在人群里来凑热闹。看着马车越过金坛大桥,小罗庚也就舞着他的大刀,骑着他的骏马,跟着戏班子走。七八岁的小孩子,哪里跟得上马车和大人的脚步,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朝着人群的方向走。小罗庚边走边玩,渐渐落得远了。走了一段路,他有些走累了,也玩累了,一头躺在路边的草丛中就睡着了。
再说华老祥是金坛镇上的头面人物,这天下午欢送戏班子,自然得到场应酬。忙来忙去,就忘记了小罗庚。开始小罗庚还是跟在父亲的身后,不一会儿就自己玩去了。等他跟着戏班子走的时候,华老祥早就回家了。金坛大桥上人来人往,也没人注意到有个小孩子过桥去了。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华老祥才想起儿子来。他在街上喊了几声,不见踪影。回到家里,和老伴一说,老伴立时眼里就湿润了,心里害怕起来。孩子这么小,让坏人拐走可不得了;离运河边这样近,掉到河里更是不堪设想。华老祥的宝贝儿子不见了,街坊邻居一听说,马上撂下饭碗来到华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猜想小罗庚能到哪里去。华老祥也顾不得客套了,恳切地请大家赶快分头去找一找。十几个人立即响应,有的到河边,有的到各家店铺,有的到祠堂,有的到山脚下,分头去找。约摸过了两个时辰,在家盼望儿子回来的母亲迎回了各路人马,都说没看见,她立时大哭起来。华老祥也在地上直跺脚,但他不愧是见过世面有点主见的精明人,他突然想起小罗庚那么愿意看戏,那么喜欢关公,能不能跟着戏班子去了呢?他把想法跟大家一说,几个年轻人说很有可能,应该去找一找。他们知道戏班子是过桥到距金坛25里的另一个镇上去了。华老祥马上到邻居家借了一匹马,央求一位青年人赶快骑马追。
那青年人骑上马顺路跑去,这时小罗庚还在路上草丛中酣睡,一阵马蹄声把他惊醒了。这时太阳就快落山了,在广阔的田野上一个人影都没有,那匹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小罗庚揉揉眼睛,还没有忘记他的刀和马。等他走到路上的时候,他才有些着慌,往哪边走是回家的路呢?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往东走一段看不到村子,又往西走,同样没有人烟,眼看天就黑了下来,心里着实害怕了。他想哭,但是他似乎也明白,怎么哭,大人也听不到,还是白哭,他就忍着不哭,在大路上来回走着。
再说那青年人快马找到戏班子,问了几个人都说没看见有个小孩子跟着来。青年人怕华老祥着急,就猛加几鞭,飞快地往回赶。半路上,那马一声嘶叫,青年人定睛一看,前面影影绰绰有个小人在走动。他放慢了坐骑,到了跟前一看,正是小罗庚在那里徘徊,眼泪在眼圈里转。小罗庚一看到叔叔来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青年人这下放心了,也不用着急了,哄了几句,给小罗庚擦干了眼泪,这才把小罗庚抱到马背上,他也骑上马,慢慢地往回走。青年人嘴里哼着戏文,小罗庚在马背上耍他的大刀。这次是骑在真马上练大刀了,心里很高兴,他哪里知道华老祥他们在着急呢!过了金坛大桥,只见华家“乾生泰”店门前站了一大堆人,翘首望着大桥方向。华老祥看见过来一个骑马人,知道是那青年回来了。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他看不清马上坐着两个人,顿时心里凉了半截。不顾跟前有那么多人,失态地踱来踱去,长吁短叹,抓耳挠腮,这时他是真的没了主意,大家也都跟着着急。等到这匹马走到跟前时,这才发现小罗庚也骑在上面,顿时华老祥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精神起来,奔过去抱下儿子亲了又亲,邻居们这才跟着松了一口气。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奶奶走过来,拍着小罗庚的胖屁股,爱抚地说:“这个淘小子,真像一匹小野马,东跑西颠,可真吓死人啦!”华老祥谢了众人,诚恳地邀请他们进屋喝了茶再走,邻居们婉辞谢绝,纷纷回家去了。
华老祥把小罗庚领到里屋来,妻子着急和担心的泪水还没有干,见到儿子出现在面前,不禁高兴和放心的泪水又流了下来,她一把接过小罗庚,紧紧抱在怀里,亲着小罗庚的前额和脸蛋儿。华老祥是个有点脾气的人,小罗庚这一乱跑,差点把他急得昏了过去。他下狠心想非要狠狠地教训小罗庚一下不可。但是,当他看到心爱的儿子那天真活泼的样子,看到妻子疼爱儿子的情景,心里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了。他实在是舍不得打儿子一下、骂儿子一句。心平气和的华老祥,点着了一袋烟,对妻子说:“你快去热一热饭菜,孩子指定是饿坏了。我来给他换换衣服。”
小罗庚在野地里跑了大半天,在草丛中又滚了好一阵子,弄得满身泥土。裤子划开了一条三寸长的口子,衣服上还粘着几片草叶,头发乱蓬蓬的,脸上一层灰土,两只小手又黑又脏。华老祥一边给儿子整理衣服,洗手洗脸,一边对儿子说:“你在野地里乱跑,天黑了,不害怕吗?不怕来了狼把你吃了吗?以后好好在家里玩,爸爸给你买更好的玩具。”小罗庚摇着头,大声地嚷:“不怕,不怕,我有大刀!”接着小罗庚又高兴地说:“今天我骑上真马了,那真有意思。爸爸,咱们家也买一个大马吧,好天天骑着马玩!”
吃饭的时候,华老祥夫妇又对小罗庚说了些今后别再乱跑的话。妻子心急得很,对小罗庚说:“往后你要再乱跑,就把你关在家里,哪儿也不让你去?”其实她是想吓唬一下孩子。小罗庚真的饿极了,狼吞虎咽地低头吃饭,根本就像没有听见父母的话,华老祥看着孩子的样子,心里说,这孩子有主意,轻飘飘地说几句还真不当事儿。看来还真得动点真格的了,要不然真跑丢了,后悔可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