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在中国江苏省金坛县有一个小镇,叫做金坛镇。这个小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岸边一片平坦的土地上。虽然只有几百户人家,但是由于地处运河岸边,还是比较兴隆的,在运河边上也算是一个较大的码头。运河上航船的船夫们时常把船停靠在码头上,到镇上来喝点酒,吃点饭,喝点茶,再买些日用品带回船上。也有的船夫把南北特产带到镇上来卖,市场上就整天有操着不同口音的叫卖声,粗声粗气,南腔北调,不时也有些争吵打架。小镇的茶馆是南来北往客商船夫经常光顾的地方,人们一边喝着劣质的茶叶水,一边天南海北的地闲聊,谈论些奇闻异事,总是那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在小镇的西端,有一架横跨运河的大桥,叫做金坛大桥。这是一座用大石块砌成的单孔石桥,跨度足有二三十米。据说是明朝后期修建的,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石块的棱角已经被风化,底部被河水侵蚀,长满了深绿色的厚厚的苔藓,看起来就好像深深地扎根于河底,与水面和两岸浑然一体。这座桥的特别之处就是特别高,拱度相当大,因为下面要通过高大的航船。虽然历经几百年,但还是那么坚固。站在桥上,既可俯视穿梭而过的大小航船,又可眺望两岸的秀丽风光。
桥的两岸是一片平原,常年绿色一片。桥的东岸就是金坛镇,一座座房屋清一色是白色墙壁,青色的瓦片覆盖着房顶。看上去黑白相间,煞是醒目。在一片平房中间,也可以看到有几处二层小楼,那是大户人家的宅子。小镇的街道大体都是沿着运河河岸南北走向,在石子和石板路上,人流熙熙攘攘,厚底布鞋踏在上面□□作响。再往远看,小镇的背后是一片连绵不断的小山,小山上绿树葱茏,那多是柞树。柞树的叶子是蚕的食物,农家多养蚕,不愁没有饲料。每两山之间或山脚边缘,则是一块一块的平地,种着各色农作物,而最多的则是棉花。从桥上向东望去,地势渐次升高,白墙、黑顶、绿树,层次分明,一片兴隆繁忙的景象尽收眼底,一派祥和宁静的气息令人神往。然而,这里土地稀少,人口稠密,蚕丝和棉花又值不了多少钱,靠劳动维持生计的人们都是过着贫穷或勉强度日的生活。
走下金坛大桥,就是南北一条街道。这街道是金坛镇的主要街道。在朝向运河的一面,有五家小店。从北向南数,第一家是窖货店,专卖瓦盆、碗碟、水缸、瓷罐之类的生活日用品;第二家是水果店,专卖苹果、鸭梨、柑橘、葡萄等四季时鲜水果;接着是个叫做“乾生泰”的杂货店,除了卖一些棉线、香烟、火柴、蜡烛、香之类的小东西之外,主要是经销棉花和蚕丝,实际上是个代销店;再接下来是个米行,专卖高粱米、小米、大米和各种豆类,而销量最大的是杂合面,一种由玉米面和豆面混合而成的粗粮,这也是金坛镇的老百姓日常食用的粮食;最南边是一个烟店,专卖各种香烟和旱烟。这五个小店,在当年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金坛镇,就足以满足人们的家常日用了。
这“乾生泰”小店的店主叫华瑞栋,金坛镇的人们都称他作华老祥。旧中国对做买卖的人大多数不称原名,约定俗成都要在名字中加上一个“老”字,如叫吕巨丰的买卖人,人称“吕老巨”,叫张济堂的买卖人,人称“张老济”。可能是把华瑞栋叫“华老瑞”或“华老栋”不太顺嘴,瑞与祥相近,就把华瑞栋称作“华老祥”了。这种加“老”字的称呼,是为了区别于种地和做工的人,显示身份不一般。因为在那个年代,经济不发达,除了种地做工的人之外,就算买卖人是高人一等的了。人们都认为做买卖的人能赚钱,是有两下子的人,所以在称呼上也要加个“老”字。
这华老祥就是华罗庚的父亲,他原是江苏省丹阳县访仙桥人,后来搬迁到金坛定居。华老祥是个健壮的小个子,头脑灵活,精明能干。他从13岁起就在买卖人家做学徒,学做生意。长时间在生意场中混,逐渐对做买卖熟习起来,成年后就自己筹资开了一个小店。由于他精于计算,又肯付辛苦,所以小店的生意越做越好。赚了一些钱后,他又开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店,同样红火。最后则开了一个大店,在金坛镇屈指可数。华老祥白手起家,讲究信誉,人缘很好,所以买卖越做越活,商店不断扩大。在金坛镇,华老祥也算是个人物了。他走在街面上,向他点头哈腰的人多了,华老祥的名字也越喊越响亮了。有了钱之后,华老祥就不像从前那样刻苦了,逐渐讲究起吃喝玩乐来了。今天去拜客,明天设牌局,后天又请人吃酒。时常还约几个生意场上的人去到大都市玩几天。家里盖了新房子,室内还刻意装修了一番。华老祥在金坛风光起来了。
商店里则雇了一个管家,一个账房先生,几个伙计。所有经营的事,都交给管家去办,他不再过问店里的事,当上了悠闲自在的老爷子。几个管家伙计哪里能像干自家的事那样精心营业,商店收入逐渐减少。天有不测风云,终于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中店也倒闭了,只剩下了一个小店。华老祥着急上火,得了一场大病。在病中,他痛定思痛,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务正业,老天给的惩罚。看来自己是没有发大财的命了,俗话说“刻薄成家不久长”,今天就应到自己身上来了。病愈后,他彻底改变了吃喝玩乐的习惯,实际上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了,他又重新开始辛勤经营他的小店“乾生泰”了。
这时,华老祥眼看就是四十岁的人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华莲青。华老祥有一个严重的心病,像大石头一样压着他,那就是没有儿子,就要断了华家烟火了。华老祥也认为这是他不务正业的报应,心里非常着急,盼着能有一个儿子。旧中国人们都非常迷信,把传宗接代看得很重。华老祥念过几天书,知道孔老夫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的意思就是人不孝敬祖宗和父母的事有三件,而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后代。华老祥求子心切,特地请当地的老巫婆,请来“送子娘娘”的牌位,供奉在堂屋里,每天三叩九拜,香烟不断,祈求上苍赐给他一个儿子。华老祥的妻子是一位贤惠能干的女人,人长得高大健壮,性格温顺,善于理家。她深为没有给华家生个儿子而内疚,盼儿子的心情更是急切。她每天早晚两次叩拜“送子娘娘”,比她丈夫更要心诚。她还时常找年老的妇女,讨些能生男孩的偏方来吃。
华老祥夫妻俩自从大店被烧之后,大笔财产化为乌有,只能经营一个小店来维持生计。二人夫唱妇随,苦心经营,买卖倒是过得去。金坛镇的人们生活都很清苦,买香烟的人大都很穷,常常每次只买一支烟,还要用店里的香火点一下火。小店收入并不多,但是倒还顺当舒心,日子反倒过得充实起来。
1910年春节一过,华老祥就四十岁了。这时,他终于得到一个天大的喜讯,妻子怀孕了。虽然还不可能知道是男是女,但这毕竟是有了一线的希望,华家有后的前景光明了。华老祥那个高兴就不用说了,他让妻子什么活都不要干,保养身体。还时常请来金坛镇有接生经验的老妇人,看妻子胎位是否正常,总要问接生婆,妻子怀的孩子是男是女,心里盼着从接生婆口中能吐出“小子”两个字。接生婆当然明白华老祥的心思,也说不上是凭经验看准了,还是为迎合华老祥的心理,看了一看,总是肯定地说:“小子,是小子!没有错,你华老祥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得个儿子是板上钉钉了!”把华老祥乐得合不拢嘴,他妻子的眼里也闪出点点高兴的泪花。
1910年11月12日,刚吃完早饭,华老祥的妻子正在收拾碗筷,突然腹部阵阵作痛。她知道这是要生孩子的征兆。华老祥立即扶她躺在床上,叫过女儿华莲青照顾母亲,自己三步并作两步,急三火四地去请接生婆。不一会儿,华老祥满头大汗地奔进家门,后面跟着金坛镇资格最老,最有经验,几乎万无一失的接生婆。接生婆看了看床上的产妇,安慰地说:
“会顺当的,会顺当的!不要着急,看样子要到深夜才能生下来。”
“正常吗?是正常的吗?”华老祥赔着笑脸,着急地问接生婆。
接生婆转过头来,看着满脸焦急神色的华老祥,指着华老祥的鼻子,半笑半嗔地说:
“正常,正常!看把你急的这个样子。人家都说你华老祥是个见过世面,有能耐的人物,怎么这么没主见,连老婆生个孩子都急成这个样子,真是的。”
“您老人家也别见怪,生孩子那么容易吗?有个三长两短可不是闹着玩的,怎么不着急?”华老祥虽然口里这样说,但听接生婆说一切正常,焦急的神情似乎放松了许多。
接生婆心中有数,凭她的经验和手法,倒也不太急着准备各样东西,坐在堂屋里继续和华老祥谈话。
“看起来你华老祥还是个知疼知热的人,其实你根本不用着急,女人生孩子,那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跟熟透的瓜一样,摘下来就完事。几十年来,你见过我给女人接生小孩子,出过事么?万无一失,保准万无一失!”
“是,那是,您老人家的确十分老到,那就全仗您老人家啦!母子平安必有重谢!”华老祥笑嘻嘻地说着,双手抱拳给老太婆做了一个揖。
太阳落山的时候,华老祥的妻子腹痛加剧。接生婆认为快要到时候了,就让华老祥快去准备一应用具,然后到外屋去等候。华老祥满跑满颠,很快办完。华老祥走到堂屋,看见“送子娘娘”牌位,奔过去就叩头,嘴里反复祷告:“娘娘大发慈悲,给我一个儿子吧!……”妻子每一声呻吟,都揪着华老祥的心。约摸到了半夜时分,里屋平静下来了。这平静让华老祥比听到喊叫声更心急。忽然一声响亮的哭声传了出来。听那声音又粗又大,华老祥顿时精神一振,定是男孩无疑!接着就听到接生婆的叫声:“大胖小子,好个大胖小子!”华老祥奔到里屋门口,正好接生婆抱着婴儿出来,险些撞个满怀。华老祥张着大嘴,乐哈哈地看了一眼渴盼已久的儿子,马上转过身去,三步两步奔到“送子娘娘”牌位前面,跪在地上就叩了三个响头。
华老祥接过婴儿,看了又看。真是个可爱的大胖小子。虽然眼睛还闭着,但从轮廓看,眼睛是很大的;张着嘴用劲地哭,显得嘴也很大;鼻翼一起一合,高鼻梁是十分明显的;那头上的胎毛足有二寸来长,油黑发亮。在那个年代,四五十岁就算老年了。华老祥老年得子,喜得心花怒放。但与此同时,一丝闪念袭上心头:可别让这宝贝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他转念一想,就叫女儿莲青:“小青,小青,快去拿两只箩筐来!”小莲青还不明白父亲的用意,站在那里不动。华老祥喊了起来:“快去,快点去!两只箩筐,两只箩筐!”还是接生婆有经验,知道华老祥要干什么,就对小莲青说:“你爹是要用箩筐把你弟弟扣住。”原来,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医疗条件实在太差,哪里有医院,婴儿生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不治而死更是常有的事。女人生孩子保证母子平安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落后迷信的人们只有想些荒诞的办法,祈求孩子平安。比如给孩子起名字,叫什么“狗剩儿”、“扣住儿”、“拴住儿”等等,其实是希望孩子好养活。华老祥要用箩筐把孩子扣起来,就是要把孩子扣住,千万别跑了。
小莲青拿来两只箩筐,放在堂屋避风的地方。接生婆把孩子包好,按华老祥的意思,平放在一个箩筐里,上面又盖上另一个箩筐。原来还是断断续续啼哭的婴儿,一放到箩筐里,反而平静下来,不哭不叫了。华老祥嘴里不住地说:“扣住了,真的扣住了!”接生婆洗完了手,就过来要揭开箩筐,抱出孩子,送给他妈妈。华老祥马上制止,非要多扣一会儿,至少要一个时辰。接生婆心想,这也就是应个景,走一下过场就行了。可华老祥却不那么想,他认为扣的时间越长越能扣得牢,以保孩子长命百岁。约摸过了一袋烟工夫,孩子在箩筐里哭了起来,华老祥这才让接生婆把孩子抱出来。
婴儿刚生下来,脸上和身上沾满了白色的液体。接生婆为了向华老祥报喜,就急着抱了出来,并没有去擦掉孩子身上的东西。这时,她才开始忙活起来。华老祥则不离左右,不动眼珠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他见接生婆麻利得很,手法似乎又快又重,心里着急,生怕弄坏了孩子白晳的皮肤,也不顾接生婆愿不愿意听,不断地说:“轻一点,轻一点!”接生婆的手动作还是那么快,不耐烦地说:“怕什么?这孩子结实着呢?信不过我么?我什么时候出过差错?你把心就放在肚子里吧!”华老祥连忙说:“那是,那是,有您老人家这样细心,我感激还来不及呢。”
不一会儿工夫,接生婆就把婴儿擦洗干净。这一来,婴儿面部的轮廓就更加鲜明了,皮肤更加鲜嫩了。虽然还微微有些发红,但在华老祥看来,那是白里透红。华老祥轻轻抱起婴儿,缓步走到妻子床前,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妻子。那眼神饱含的意思在夫妻之间,比用语言表达出来更清楚,更明白。妻子立了大功一件,为华家生了一个命根子。华老祥握住妻子的手,一切幸福,快乐、感激之情都在不言之中。
孩子闭着眼睛,哭了几声,华老祥就“宝贝儿,宝贝儿”地叫着哄着。妻子看了看孩子,轻轻地对华老祥说:“别宝贝儿的了,你给孩子起个吉利的名字吧!”是啊,孩子该有个名字了,叫什么好呢?华老祥想来想去,突然来了灵感,他对妻子说:“咱们小门小户人家,也别起什么有文词儿的名了。箩筐扣住能避邪,同庚百岁能长寿,干脆就叫罗庚吧!”
一颗科学巨星,在落后的中国,在迷信的小镇,在父母的祈盼之中,降临到了人间。这颗明亮的星,划破黑暗漫长的夜空,照亮了运河边上的小镇,为这个小镇增添了光彩;这颗明亮的星,开辟了中国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为世界数学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