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也就能帮你到这里了,多的信息我也不知道了。关于这封信的信息,我当时并不在这里,所以晨哥也没有跟我说起过这件事情。”萧明看着信封说道。
“但是还是谢谢你能帮我到这。以后的事情就我自己去查查看吧。”萧晓边开车边说。“不过你还真是脑子好使啊,像我就不可能知道这么多。”
“请不要和我比较,我是博士,而你并不是。思考是我的强项。”
“是啊是啊,我还是差点。”萧晓无奈的说道。
“没错,不过以后我还是可以帮你,只要出现什么想不通的问题时都可以来。”
“会的会的。”以前就听清晨说过,萧明是个不好相处的人,说话基本上是想什么说什么,从来不顾及别人的面子。“今天算是领教了。”萧晓心里想道。
回到家里,萧晓对于萧明这个人充满了好奇,研究所里的博士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总会给人一种医生的的感觉,一般印象里都是死些跟世俗没什么关系的存在,高人一等,聪明过人,但是却又缺少了一点点人情味。虽然萧明也是很聪明,但是却很真诚,有一种孩子气,最主要的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博士,怎么会对,类似于推理的事情这么在行,这一点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打开电脑,萧晓人肉了萧明这个关键词,在网页的第五个词条中找到了萧明和李琪两个人的名字,这是一条老新闻,新闻里提到了李琪是那一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人,而萧明是李琪的关门弟子。萧晓发现,李琪是曾经是S&C.Brain的首席科学顾问,这个公司的名字对萧晓并不陌生,七年前,萧晓接受脑修改手术就是这个公司的医院。而且这个公司现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出名的,众人皆知的大型医学研究公司。从时间上看,李琪当时就任时,应该是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了没几年的时候。
“或许萧明也是接受了这个手术才变得既擅长自己的工作又擅长推理吧。”萧晓这样想着。
回到这封信上,或许找到当时寄信的邮局或者邮筒就能找到下一个线索,最有可能的地点就是大学时清晨家的位置,萧晓记得距离清晨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邮局,如果清晨要寄信,最有可能的就是那里。萧晓查到邮局还在那里开着,并决定明天一早就去那里问问。
“哦,不对,明天得去医院,怎么给忘记了。”萧晓拿起手机,关掉了备忘录的提醒。
萧晓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去卧室里找医院的病例卡。自从上次去天津,萧晓就一直很在意自己的头痛,由于是种奇怪的疼痛感,这让萧晓早早地就预约了医生,虽然如此,排队还是排了两周多。
在病历卡下面压着一张接种疫苗的记录,网上预约的客服建议萧晓把这张记录也带着,医生说不定会用到。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国外的一家公司研究出了一种几乎与万能的疫苗,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传染疾病几乎都可以预防,预防的概率达到了80%。这种疫苗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使用,但是由于费用过高,八万元的接种费用,让消费人群一下变得无法普及。由于这种疫苗的成分过于复杂,对于人体的影响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很多医院的医生都会要求自己的患者就诊时带着自己的接种记录,能够保证诊断时更加准确。
随着早上的闹铃响起,萧晓很迅速的清醒了过来,自从手术后,萧晓出现了很多的好习惯,赖床,磨叽这些毛病好像都自己消失了。起来的萧晓为自己烤了面包,热牛奶,煎鸡蛋,一切都自然娴熟,动作也非常的利索,然后就去卫生间洗漱,顺便解决问题。就这样吃过早餐的萧晓有朝气的出门了,几乎每天早上,除了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以外的早上,萧晓都是这样的利索,在旁人看来,真是个挑不出毛病的女人。
开车准备去医院,虽然是周末,但是街上的人一点也不比平时少,二号三环上的一路飘红,依旧是堵得不能再堵。
“这也没用啊,修这个反倒压抑的。”萧晓自言自语的说道。萧晓想起平时上班时走一号三环,抬头就是十层楼高的二号三环,饱受交通压力困扰的三环,现在有了自己的弟弟,远处看,在三环基础上的二层三环颇为壮观。每次上班都在老三环,基本看不见天,这个大家伙说是为了减缓交通压力修建的,其实也没见有多大的效果,萧晓抱怨道。在路上度过了两个小时,终于是到了医院。
刚进诊室前的楼道,就有一个护士再喊萧晓的名字,“还好赶上了。”萧晓呼了一口气。
“迟到了啊。”护士不耐烦的说到。
“实在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
“进去吧,大夫等着呢。”
进了诊室,大夫是一名年轻的女性,这科的医生都是年轻人,没有所谓的专家,是因为这个科室刚刚成立不过十年。
“萧晓是吧。”
“恩,是我。”
“躺下吧,外套和鞋子脱了,把这个喝了。接种过吗?”
“接种过。”
“记录带了吗?”
“带了带了。”
“行,记录放在桌子上就好,喝了这个躺好,就行了。”
“好的,谢谢您啊。”
“恩”
萧晓从包里拿出接种记录,放在医生的办公桌上,拿起那一杯白色的浑浊液体,闻了闻,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又好像淡淡的有一种牛肉的味道。萧晓一口喝了下去,走到床边躺好,医生在器械柜里摆弄这什么,没一会,萧晓就觉得困意来袭,“想睡就睡吧,一会就好。”医生冷冷的说道。
“哦,好。”萧晓闭上眼,还在想医生到底在拿些什么,模模糊糊的偷看到,医生手里的巨大的针筒,萧晓被吓了一跳,正想张嘴说话,就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