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进贵
西晋左思写成《三都赋》,一时不为世人所重。皇甫谧为之作序后,《三都赋》声名鹊起,时人竞相传抄,遂成“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皇甫谧学识渊博,研究和著述颇丰,在文学、哲学、史学、医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皇甫谧,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亮了1700多年的名字。
一个响亮了1700多年的名字
行走在彭阳县皇甫谧曾经走过的故道上,如同行走在岁月长河里。
皇甫谧,这个响亮了1700多年的名字背后蕴含着很高的文化价值,“皇甫谧文化”这一“金字招牌”对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知名度有巨大作用。
提起皇甫谧,人们首先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等书。皇甫谧生于汉末,长于魏晋,逝于西晋。一生经历3朝7帝,无数次拒绝魏元帝、晋武帝亲自下诏的做官机会,终生安贫乐道、傲视权贵、布衣不仕。他的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奠定了其“针灸鼻祖”的地位。一生以著述为业,在针灸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负有盛名的皇甫谧,与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并列为“华夏古代十大名医”。他的铜像被陈列在俄罗斯莫斯科博物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膜拜;《针灸甲乙经》名列“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之中,成为世界医学界的经典。
皇甫谧名列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录,也是固原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固原,文化灿烂,史不绝书,战国置县,西汉设郡,以后各朝各代设州建郡沿为常制,史称这里“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首先提出宁夏“南史”概念的方志学者徐兴亚呼吁:数典未敢忘祖,不要再让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零散地尘封在史册、典故、文物、遗迹、口碑里,要让它站出来说话、做事,造福子孙后代。
彭阳的天空飘着一朵云
朝那古城是彭阳天空上飘着的一朵云,一朵历史的彩云。从青彭公路进入土地贫瘠的彭阳县境,必然要经过茹河川,河川里的良好植被使这里的山村显得富足而殷实,古城镇就坐落在茹河川里。“古城”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且是一座地面遗存丰富、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池遗迹。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本汉朝那县地,故城在今县西四十五里”。百泉县即今彭阳县,州即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故城即今彭阳古城镇之古城遗址。这与现在的里程基本吻合。据《水经注》记载:“朝那故城在今平凉县西北与固原州东南接壤地也。”我国历史地理权威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秦·西汉·东汉分册)也将朝那城址标在今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之间的地方。《宁夏通史》《西海固史》《固原地区志》《固原县志》《彭阳县志》等一致考证认为今彭阳县古城遗址,就是汉朝那县址所在,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彭阳县全境和周边邻县部分地区。
祖祖代代传承下来的东西不易改变,彭阳古城是古朝那县址早已是史学界无争议之定论。
现在,古城镇的村村落落里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都知道这里是古代的朝那县,他们把“朝那”两字读作“朱诺”,正符合了史书上的注解。提起皇甫谧,老百姓会七嘴八舌地讲一些故事,比如: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40岁又回到咱彭阳。比如: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到了19岁还整天东游西荡。比如:皇甫谧30多岁得病,右半身麻木瘫痪,差点轻生,以后发奋研习医学,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比如:皇甫谧临死前给孩子们叮咛,不要厚葬他,除了随身埋一本《孝经》外不要任何陪葬品等等。在许多当地群众的口碑里,辈辈传说的皇甫谧好像就是邻家的亲戚、村里的熟人。
古城镇有一条沟名叫“海口”,顺沟进去10多公里有一潭水,当地人称“东海子”。《史记集解》说:“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元代的《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中有:“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今古城镇挂马沟村有个村庄叫“黄寺”,还有黄堡、黄家河等地名,而这里无一户黄姓人居住。《汉书·郊祀志》记载:“湫渊祠朝那”。“东海子”修水库时,挖出了距今数千年的古木,岸边发现大量汉代大板瓦和汉以后的蓝琉璃瓦片,说明这里正是古湫渊祠的遗址。黄寺北山坡上多处有直径10米以上的汉墓,地表砖瓦、琉璃碎片等文化堆层,显示出这里是贵族墓地。古城镇的西南有一个叫“黄堡湾”的村庄,村中山上有三道城壕的古城堡遗址。当地村民说,这里的砖瓦碎片特别多,还有人捡到过铜器、玉器、铁器等。古城堡遗址对面有一座古墓,古墓上残存着一个断成两截的石柱,石柱外露1米多,柱上刻有云纹和条纹花饰,据说原先这里有多根石柱,后来被人拉走盖房了。彭阳县政协主席杨忠说:“黄堡湾”就是“皇甫湾”,当地口音把“皇甫”说成“黄堡”。
《晋书》说:“皇甫谧,安定朝那人”;《辞海》对“朝那”的释文为“治今宁夏固原东南”。笔者手中搜集到的几十本历史典籍和有关西北、宁夏、皇甫家族的史学著作中都这样注解:“朝那,今固原东南”。而固原东南的古城遗址只有彭阳县古城镇遗址。1977年,在古城出土西汉初年的铜鼎一尊,鼎上清晰铸有“朝那”等铭文,被考古界定名为“朝那鼎”。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古城遗址发掘文化层深达4米、下层为汉代砖瓦的堆积层,这是古城即汉朝那县城址的考古印证和实物佐证。198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树林到古城实地考察后,结合史料记载与考古实证,确认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安定郡朝那县城的故址,这一结论早被我国史学界所公认。
原甘肃平凉行署离休干部方志学者祝世林在生前的论文《朝那皇甫氏家族的迁移变化——兼论皇甫谧故里》中开篇即说道:“关于朝那地,以前我写了《古朝那初考》一文,认为古朝那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古城乡的古城,以后迁至今镇原西南、泾川西北。这一论点,经过10年修志中的讨论,看来问题不大,可以成立”。
我区文史专家张怀武说:“皇甫谧,在《晋书》里有明确记载,他的出生地——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也早是史学界的定论了。煌煌史书中记载的‘朝那湫’、‘朝那湫祠’、‘朝那塞’等都在彭阳县古城镇有遗迹、遗址,古城里出土的‘朝那鼎’对史书、遗迹、遗址提供了不容置疑的佐证。至于朝那县迁至今甘肃灵台那是皇甫谧去世后200多年的事了。”
甘肃静宁人邹荣《六盘山传统文化探究》一书涵盖甘肃、宁夏两省区14个县,该书“历史文化资源”一章“名人文化”一节中,把“皇甫氏”家族作为宁夏固原的名人文化重要内容,介绍了家族皇甫棱、皇甫旗、皇甫规、皇甫谧等人。在“人文名胜资源”一章“城堡”一节中,有“朝那古城”:朝那是西汉安定郡21县之一,位于彭阳县古城镇古城村……
祖先把一份福荫留给我们
前几日,报纸、网络上刊发了一篇新华社电稿,标题是:甘宁“争夺”皇甫谧。在这之前,两地媒体已“争夺”过一阵,宁夏的一些媒体称:“皇甫谧出生地被‘移植’”,而甘肃一些媒体称“宁夏要‘抢走’皇甫谧”。网上更是炒作得厉害,甘肃的博客在网上发贴子:不要让别人“抢走”皇甫谧;宁夏网友忧心忡忡呼吁: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在媒体上公开说:宁夏争论皇甫谧祖籍问题的主要目的是想把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请到自己的地盘上来,以带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一时间,皇甫谧这一“世界品牌”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凤凰卫视、阳光卫视也表现出参与报道的兴趣。
宁夏文史专家吴忠礼说:依据《汉书》《后汉书》《晋书》等正史有关记载,皇甫谧出生地是今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无疑,甘肃省文史界权威人士也认同这一观点。宁夏文史专家张怀武说:从《史记》《汉书》《晋书》等正史记载及《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等当代权威书籍注解看,皇甫谧出生在彭阳县,其先人皇甫规、皇甫嵩等籍贯为今彭阳县,是史学家有公认、权威典籍有定论的史实。
彭阳县政协主席杨忠说:彭阳县有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朝那古城遗址;有出土的“朝那鼎”;当地人读朝那为“朱诺”,正合史书注解;距古城10公里许,有朝那湫祠遗迹;古城外有汉代建筑风格的“黄寺”、“黄堡”,山坡有古墓群,有石柱、汉瓦等文物。这些,灵台县一样都没有。灵台县皇甫谧墓显然“越制”,封建王朝对墓葬规制有严格等级制度,作为一介布衣的皇甫谧不可能享有与王侯一般的墓制。“朝那”县的具体位置,自明清以来就发生过涉及彭阳、灵台、崇信、华亭、平凉、镇原、西峰等多地的争议,但是1977年彭阳县古城镇出土的“朝那鼎”一鼎定乾坤。
据考证,灵台说肇始于一些医史书籍和一些医学历史教科书的注解,最早出现在1955年赵青玉在《祖国晋代伟大的针灸学家皇甫谧》中的注解:“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即今甘肃灵台县”。以后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国医学发展简史》《针灸甲乙经校注》等书沿用此注解。
祖先确实把一份荫福留给了我们,皇甫谧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皇甫谧是全国的,甚至是全世界的。皇甫族是个大家族,后人离开故里,分居于各地是非常正常的事;迁移、分居后,为了纪念祖先,表达思乡的情结,在新居地立祠、修坟、建庙,甚至把新居地的地名改成家乡故里的老名,也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宁夏彭阳县和甘肃灵台县都把皇甫谧视为乡贤人物,其实是好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念祖思贤、数典而不忘祖。
(原文载《宁夏日报》200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