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华
摘要文中探析了皇甫谧坚忍不拔,拼搏不止;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不务虚名;冲破世俗,敢为人先的五大品质和精神。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人),一生淡泊名利,不事权贵,潜心致学,著述等身,其贡献不仅在医学方面,在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致力研究,蕴含博大,是我国历史文化苑囿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研究皇甫谧精神,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坚韧不拔的毅力,拼搏不止的精神
据《晋书·皇甫谧传》记载,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后经其叔母教育,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即拜乡人席怛刻苦攻读,发奋学习,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史书说:皇甫谧“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时人谓之“书淫”。在他42岁时,患风痹症,也就是风湿性关节炎,“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饱尝病痛之苦,但仍“犹手不辍卷”。有感于“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遂钻研医学,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学书籍“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编写《针灸甲乙经》。到47岁时,又错服寒石药,“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以温疫,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使病情加重,致使全身生疮,肌肉溃烂,痛苦不已。令我们惊叹的是,皇甫谧并未因此消沉下去,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根据自身实践,继续完成《针灸甲乙经》。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努力,终于使《针灸甲乙经》问世,开创了世界针灸医学的先河,为世界针灸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医学领域立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努力探索的拼搏精神,皇甫谧可能早被病痛折磨而死,哪有巨著问世。
二、敢于创新的魄力,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帝王世纪》等著作中窥见一斑。《帝王世纪》之前的所有历史著作,都没有对三皇五帝的世系作过系统的研究,司马迁的《史记》也只将黄帝作为史前史的开端。而《帝王世纪》以三皇五帝为开端,系统考证整理了从三皇五帝到曹魏时历代帝王的世系及活动,突破了史前史的研究领域,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帝王世纪》说:“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或冬穴夏巢,或食鸟兽之肉。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同时对五帝时期的帝王世系的排列顺序与《史记》有所不同。其次序是:少昊帝青阳氏(又称金天氏)、颛琐帝高阳氏、喾帝高辛氏、尧帝陶唐氏、舜帝姚虞氏。又对“皇”、“帝”、“王”的内涵进行了简单概括和总结。他说:“天子,至尊之定名也。应神受命,为天所子,故谓之天子。故孔子曰‘天子之德,感天地,洞八方,是以功合神者称皇,结合天地称帝,仁义和者称王’。”此说虽有浓郁的“天命观”印证,但也客观反映了氏族社会的政治状况,表达了先民对人类先祖的顶礼崇拜,对研究史前史仍有一定的参考。
司马迁在《史记》中虽作了《五帝本纪》,但对黄帝以前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情况记载较少。然而皇甫谧知难而进,广采百纳,在史前领域进行艰苦的探索。《史记·五帝本纪》在记黄帝时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崩,葬桥山”。而《帝王世纪》则叙述的更为具体:“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之末,少昊氏又取附宝”,“生黄帝于寿邱,长于姬水,因以为姓。以土承火,位在中央,故曰黄帝。有圣德,受国于熊,居轩辕之上,故以此为名,又以为号”。“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矣”,葬于上郡阳周之桥山。子青阳代立,是为少昊。
在黄帝的婚姻状况上,《史记》云:“黄帝居轩辕之上,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皇甫谧则补充为:“有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对大禹、周成王、周庄王、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东汉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等7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和土地数字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反映了社会的治乱与兴衰。通过对比,凡战事多的年份,加之统治阶级的暴政,人口就锐减;相反,凡是祥和、安定的年份,人口就剧增。鲜明的观点,表达了他渴望和平、安定和社会进步的强烈思想感情。
三、安贫乐道的实力,淡泊名利的精神
皇甫谧一生著述丰硕,在史学、文学、医学等方面皆有建树。一生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上至帝王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也有亲自教授的学子,其中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
张轨与皇甫谧同为安定郡人,皇甫谧是朝那县人(即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张轨则是乌氏县人(即今宁夏泾源瓦亭附近)。乌氏县和朝那县地域毗邻。因此,皇甫谧与张轨有着因地缘而产生的同乡情谊。张轨,是十六国中前凉政权的奠基者,他劝农桑、复币制、立学校,重用凉州(今甘肃武威)士人,河西经济、文化于时独盛。皇甫谧对张轨的才华是很赏识的,俩人曾经一度隐居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东)女几山上,促膝谈心,纵论时世,切磋学术。《晋书·张轨传》这样写道:“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资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从这里不难看出,张轨作为皇甫谧的得意门生,师生情谊是十分真挚的。皇甫谧的另一高徒挚虞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批评家,《晋书》中这样记载:“虞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
皇甫谧结交朋友是有标准的。当有人劝他修名广交时,他认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再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进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作《玄守论》,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表达了他不与世俗流趣,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思想。因此,在三国魏元帝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国相司马昭下诏征皇甫谧等37人做官,谧不仕。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晋朝,晋武帝继续诏仕,唯谧托病不出。晋太始八年(公元267年),晋武帝频下诏敦逼,谧以病上疏,因言辞恳切,晋武帝准其所奏。太始九年(公元268年),谧又被“举贤良方正”,不起。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帝又征谧为太子中庶子、议郎、著作郎等,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谧皆不应。
皇甫谧生于东汉,长于曹魏,没于西晋。期间,皇甫谧经历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杀伐攘夺、天下离乱、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在血风腥雨、病饿交加中度过了一生。因此,皇甫谧看到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旋涡的险恶,不愿意跻身权贵、踏入仕途,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而是一心一意追求和实践着自己的事业。史书中说:“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以著述为务”,把认真做学问当作最大愿望的追求。
四、严谨治学的能力,不务虚名的精神
皇甫谧不恋仕途,尽心于学术研究,“耽玩典籍,忘寝与食”。他“博综典籍百家之言,唯以著述为务”,就是在身染风痹疾后,“犹手不辍卷”。在治学上,他涉及面广,在多学科领域都有建树,写了大量学术著作。《皇甫谧传》说:“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尽管今已十不存一二,但有篇目可考的仍有史学:《帝王世纪》(十卷)、《高士传》(六卷)、《逸士传》(一卷)、《列女传》(六卷),文集:《皇甫谧集》(二卷)、《玄晏春秋》(三卷),注述:《鬼谷子注》,历法:《年历》(六卷),医学:《黄帝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依诸文撰》(一卷)、《论寒食散方》,又有《让征聘书》《玄守论》《释劝论》《等终论》《高士传序》《三都赋序》等。从其治学道路来看,其早年同当时的很多著名历史人物一样,也是有一定政治抱负的。但中年患病之后,朝廷屡征不起,埋头医学,编写《针灸甲乙经》。隋唐以来,《针灸甲乙经》被医学界视为秘宝,为学者准绳,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公元7世纪就流传海外,在国际医学史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五、冲破世俗的阻力,敢为人先的精神
西晋统治阶级生活奢侈,大肆铺张浪费。士族地主为代表的官僚贵族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他们的人死亡埋葬时,以随葬品多寡论富豪。
皇甫谧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他认为“人之死也,精歇形散”,批驳了人死为鬼的荒谬说法;批判了那种大办丧葬,“空夺生用,损之无异,而启奸心,是招露形之祸,增亡者之毒”的错误做法。大力提倡丧事简办。他在《笃终论》一文中对自己死后的丧事作了具体、周详而不失简朴的安排。他说:“吾欲朝死夕葬,夕死朝葬,不设棺椁,不加缠敛,不修沐浴,不造新服,殡含之物,一皆决之。吾本欲露形入坑,以身亲土,惑恐人情染俗之久,顿革理难,今故粗为之制。奢不石椁,俭不露形。气绝之后,便即时服,幅巾故衣,以籧篨裹尸,麻约二头,置尸床上。择不毛之地,穿坑深十尺,长一丈五尺,广六尺,坑讫,举床就坑,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遽篨之外,便以亲土。土与地平,还其故草,使生其上,无种树木、削除,使生迹无处,自求不知。”
皇甫谧逝世后,其子“童灵、方回等遵其遗命”。皇甫谧的这种力倡薄葬、敢为人先,从我做起的献身精神,直至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