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
摘要文章就甘宁两省区关于皇甫谧故里之争,谈一些看法,呼吁规范学术争鸣,建议宁夏加强皇甫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造皇甫谧纪念设施,以供后人凭吊。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人。据《晋书·皇甫谧传》载,他生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3年),享年68岁。但是,据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徐传武教授考证,皇甫谧卒于西晋元康三年,即公元293年,享年78岁。
一、皇甫谧研究
皇甫谧的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生于东汉末年,长于曹魏,逝于西晋。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转型时期,又因显赫的皇甫家族走向衰落,加之痹疾缠身,一生坎坷。唯“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奋志于学,苦读不辍,带经而农,耽玩典籍,手不释卷,时人称为“书淫”。经过刻苦努力,遂博通百家之言,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玄晏春秋》《列女传》《论寒食散方》《皇甫谧集》《年历》《韦氏家传》《黄帝三部针经》(又名《针灸甲乙经》)《皇甫谧说》《皇甫谧诗存》《达士传》《元晏遗书》《皇甫谧文存》等15种书籍。有各种版本近百种,大多散佚,现在所见到的都是明清人的辑本,内容涉猎文学、历史、医学、哲学等诸多领域。
在医学上,他创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成为医学经典著作,为后世针灸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之祖”;在文学上,他留下了《皇甫谧诗存》《皇甫谧文存》等文著,还帮助左思撰写《三都赋》并为之作序,创造了“洛阳纸贵”的典故;在史学方面,他撰写的《帝王世纪》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典籍,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对三皇五帝至曹魏数千年间的帝王世系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整理,把中国上古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使历史起源提前了数千年;在教育方面,他设馆授徒,有晋一代培养出了许多名臣,如京兆长安人挚虞、安定乌氏人张轨、安定人席纯,还有牛综等。所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伏俊琏教授说:皇甫谧汇聚前人成果,站在很多学科的前沿,在文学、医学、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科学创新,从中国学术发展史来看,他的成就达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高峰。
由于他成绩斐然,被誉为魏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思想教育家,也是现代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皇甫谧以其丰硕的学术创新成就,成为魏晋时期先进文化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一生留下的医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研习精神,不仅给后世平添了宝贵的学术财富,而且也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当今社会的医学和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针灸医学方面与故里之地的纷争及对史学的贡献等。
在医学方面,皇甫谧阅读魏晋之前的各种医书,效仿华佗的医学精识,追求仲景的医术定方,广泛吸收前人的医学精要,博采针灸学众家之长,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加以整理归纳,将古代著名的《素问》《针经》(《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学著作中有关针灸学部分,纂集起来加以研究,使其“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遵循人体经络理论,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明确了人体穴位的名称、位置及取穴方法,编撰成《黄帝三部针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为后代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历代研习针灸学的必读课本。
今人对其医学的研究主要围绕《针灸甲乙经》而展开,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张灿玾等校正注释的《针灸甲乙经校释》;1990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黄龙祥校注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校注》;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又出版了张灿玾等校注的《针灸甲乙经校注》;199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了贾成文的《针灸甲乙经诠释》等。与此同时,医学界和社科界的诸多专家、学者,尤以甘肃省为主,在《甘肃中医》《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皇甫谧进行全面研究。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他的针灸术也被推广到世界140多个国家的医学领域。甘肃省充分利用皇甫谧对医学的贡献和针灸在医学领域的独特作用,又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1983年8月在兰州举行了“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的全国学术纪念会”;2005年,召开“纪念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诞辰1790周年暨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医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对皇甫谧祖籍地进行了讨论。之后又成立了甘肃省针灸学会,设立了“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2006年1月8日,中共平凉市委、市政府、灵台县政府联合在兰州举行《中国皇甫谧研究全集》和皇甫谧纪念邮票首发式,并召开了皇甫谧学术研讨会,对皇甫谧籍贯、著述、思想、学术成就以及遗迹保护、文物收集、旅游文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目前国内研究皇甫谧较为全面的一本文集,内容分“人物述略”、“国外皇甫谧研究”、“考古史话”、“专家论坛”等17个篇章,共计84万字。全书以皇甫谧所处时代的历史变迁为经,以其人生历程、社会贡献为纬,探讨和再现了他各方面的贡献。甘肃省由于各级政府重视,专家学者努力,已经成为皇甫谧医学、医术研究的中心区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皇甫谧故里之地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甘肃、宁夏两省区学术界分歧较为严重。史载皇甫谧为安定朝那人,问题就出在对“安定朝那”地理位置的认识不一,仅甘肃省就出现了灵台县、平凉市崆峒区、华亭县三种说法,宁夏仅有彭阳县。由于达不到共识,引发了甘、宁两省区对皇甫谧故里的纷争。实际上,甘、宁两省区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现已取得了重大成就。
宁夏的专家学者吴忠礼、鲁人勇、徐庄、罗丰、薛正昌、佘贵孝、王恽、高万伟、张有堂等诸位先生曾撰文对皇甫谧家族及其故里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甘肃专家学者薛方煜、祝世林、马坤范、杜仲平、彭金山、郭明德、史星海、李并成、魏明安、李春茂等先生对其故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国内知名专家史念海、王树林、杨东晨、王北辰、王子今等先生对“安定朝那”的位置进行了研究。除甘肃的部分学者认为“安定朝那”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境内外,其余专家学者均认为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即彭阳县,加之彭阳县古城镇出土“朝那鼎”的佐证,在全国史地学界和学术界形成了不争的事实,国内学术界对古代朝那的地理位置也有了定论。《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大词典》《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权威大型工具书都把“朝那”注解为:“两汉县名,位于固原东南”,这不仅是全国学术界集体研究的结晶,也是对这个问题达成的共识与定论。可是甘肃的中医史学者随着对皇甫谧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利用历史上“朝那”的内迁,对皇甫谧故里地——朝那作出了在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的解释,这个解释混淆了国内部分医学书籍对皇甫谧故里地的注解,《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医学发展简史》《针灸甲乙经校注》和中医学院教材《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等均将其注为甘肃灵台县人。
另外,国内牵涉皇甫谧的相关研究还有史学方面,他的《帝王世纪》经刘晓东点校,1997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在《二十五别史》中出版、2000年由齐鲁书社再版;《高士传》经刘晓东点校,1998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甘肃灵台县成立了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创办了《中国皇甫谧》《皇甫谧研究》等刊物,申请注册了中国皇甫谧网,灵台县还紧紧围绕挖掘历史遗产,精心打造皇甫谧历史人文文化品牌,相继修建了皇甫谧公园、皇甫谧纪念馆、皇甫谧雕像、皇甫谧祠、皇甫谧陵园等人文景观。
二、皇甫谧研究带来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的相关研究将变得越来越宽泛。甘肃省平凉市凭借名人效应,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已经唱响“弘扬皇甫谧历史文化、打造皇甫谧文化品牌”的旋律,把历史文化名人效应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但是,在学术研究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皇甫谧研究要遵循学术规范
皇甫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在针灸医学方面的成就,是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葩,连同其他领域的成果,在今天均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他的故里之地却纷争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研究人员违背了学术规范,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