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魏裔介删除原三卷本中已被诸书引作嵇康《高士传》的十人,即被衣、王倪、齿缺、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蒲衣子、弘高、曾参、颜回、挚恂、补入逢萌、高凤、陈留老父,企以接近皇甫谧《高士传》原貌,但古人著述,抄录他人之书是常有的事,而曾参、蒲衣等在诸书称引中也有被引作皇甫谧《高士传》的,所以实难定皇甫谧之收就确实没有这些人。
近人罗振玉抛开各种传本,据《御览》等书重新辑录,得一卷七十三人,收录在《雪堂丛刻》中。罗氏所辑颇与李石“七十二人”之说相合,窃以为是,既然皇甫谧原书已不可能,则只有据确证而定之另外,我以为今所见三卷本,皇甫谧《高士传》不仅羼入了嵇康等人之书,亦羼入了皇甫谧《逸士传》《达士传》之文,明显的一例子是,三卷本中“巢父”条之文字,在《文选》李注中多次被引作《逸士传》,如卷二二、三四、五五、五七、五八中引巢父事均作皇甫谧《逸士传》,李善注《文选》去晋未远,其引注应较为可信。
(四)《逸士传》
《旧唐志》无著录,《隋志》《新唐志》著录同,均言“《逸士传》一卷,皇甫谧撰”。《晋书》本传亦称皇甫谧著有《逸士传》一书。此书早佚,今散见于《世说》刘注、《三国志》裴注、《文选》李注及《御览》等书中,《元晏遗书》及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有辑存,但未作细致校订,现据诸书校录如下。
[巢父](《文选》卷二二、三四、五五、五七、五八、《世文》卷九、《世说·排调》刘注均引)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常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止其上,故时人好曰巢父。(以上据《文选》卷二二、三四、《世说·排调》)及尧让位于许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责由曰:“汝何不隐汝光,何故见若身,扬若名令闻,若汝非友也”。乃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以上据《文选》卷五五)。由乃过清泠之水,洗耳试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以上据《世说·排调》刘注,又《艺文》卷九引作“尧让天子于许由,许由逃,巢父闻之,而洗耳于池。”)。
[许由](《蒙求》上自注引) 许由隐箕山,无杯器,以手捧水饮之,人遗一瓢,得以操饮,饮讫,挂于森上,风吹,沥沥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樊竖](《御览》卷九○○、《事类赋注》卷七引) 尧让天下于许由,由逃之,巢父闻而洗耳于池滨。樊竖,字仲父,牵牛饮之,见巢父洗耳,乃驱牛而去还,耻令牛饮其下流。(据《御览》引,《事类赋注》作“饮其洗耳之下流”)
[壤父](《御览》卷五七二、七五五、《事灯赋注》卷一、八、一一均引,从《御览》卷七五五,校以它引) 尧时,有壤父五十人(《御览》卷五七二作“有九十老人”),击壤于康衢,或有观者曰:“大哉!尧之为君。”壤父作色曰(《御览》卷五七二、《事类赋注》卷一、八一一以上仅作“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呼于我哉!”
[公仪潜](《御览》卷四七五引) 公仪潜,鲁人也,少而厉行乐道,不事诸侯,与子思友。鲁穆公闻其贤,因子思而致命,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寡人将三分鲁国而与之。”
[高凤](《御览》卷四一九、四九六、五一七引) 高凤邻里有争财头者,兵刃相加。凤脱衣巾为叩头曰:“仁义逊让不可废也。”发财者投兵谢之而罢(以上从《御览》卷四九六,卷四一九引无“无财者投兵谢之而罢”)。高凤为太守所召,恐不得免,自言不应为吏,乃与寡嫂伪争田,遂免仕(以上据《御览》卷一五七引)。
[管宁](《御览》卷四九六引) 管宁所怙屯落,会有汲者,或男女杂错,或争井斗阋,宁患之,乃买器,分轩进旁,汲以待之,各自相责,不复头斗也。
[荀靖](《三国志》卷十裴注、《世说·品藻》刘注、《御览》卷三八○引;《世说》引较详,从之)(荀)靖字叔慈,颖川人,有俊才,以孝著名。兄弟八人,号“八龙”。隐身修学,动止合礼,弟爽,亦有才学,显有当世。或问汝南许章:“爽与靖孰贤?”章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太尉辟,不就,年五十终。时人惜之,号“玄行先生”(《三国志》及《御览》引仅云“或问许子将,‘靖与爽孰贤?’子将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
[王俊](《三国志》卷一引) 汝南王俊,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至善。公之为布衣,特爱俊,俊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俊与公会之,会者三成人。公于外密语俊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俊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面笑。俊为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公车征,不到,避地居武陵,归俊者一百余家。帝之都许,复征为尚书,又不就,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俊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表不从,俊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也
[罗威](《白孔六帖》卷九七引) 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也。母没,尽哀墓侧,白鹿乃驯扰其墓也。
(五)《达士传》
《隋志》、新旧《唐志》及其他书目均未见著录,《晋书》本传亦不言皇甫谧著有此书,唯《御览》卷四九六引缪斐事,题作“皇甫谧《达士传》”,其文如下:“缪斐,字文雅,代修儒学,继踵六博士,以经行修明,学士称之,故人谓之语曰:‘素车白马缪文雅’”。
丁国钧将此条题作《达士传》,录入他的《补晋书艺文志》中,《元晏遗书》等将此条并入《逸士传》。虽然各种书目均无著录,但从皇甫谧所撰“高士”、“逸士”和“列女”系列人物传而言,其有《达士传》一书,也不是没有可能,故单列于此。
(六)《玄晏春秋》
《隋志》、新旧《唐志》均有著录。《隋志》作三卷,新旧《唐志》作二卷。《晋书》本传称皇甫谧号玄晏先生,《玄晏春秋》即以其号名之,宋避讳,改“玄”曰“元”,故著书称引又或曰《元晏春秋》。章宗源《隋志考证》卷十三说:“此书体例,似用编年法,如后世年谱之类。”此书久佚,散见于《艺文》《书抄》《初学记》《御览》等书中。《说郛》(宛委山堂本)存四节,现据诸书注引校辑如下。
(《御览》卷四六四引) 予朴讷,不好戏弄,口不能谈。
(《御览》卷三五一、六○七、七五五,《书抄》卷一二一,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五九均引,《御览》卷与《说郛》同,从之。校以它引) 十七年(六○七《御览》卷三五一作“七年春”),壬正月乙酉(此据《御览》卷六○七补),予长七尺四寸,未通史书,与从姑子梁柳等,或编荆为楯,执杖(《御览》卷三五一)“杖”作“荻”,《书抄》卷一二一作“枝”)为戈,分陈相刺,有若习兵(《御览》卷三五一作“习兵为乐”),母数谴予。予出得瓜果,归以进母,母投诸地曰:“《孝经》称‘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何孝者莫大于欣亲,今尔年近乎二十,志不存教,心不入道,曾无怵惕,小慰我心。修身笃学,尔自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予流涕,予心少感,遂伏史书(《御览》卷七五五此段仅作“十七年,与从姑子梁柳等击壤于路。”)
(《御览》卷七四三引)夏四月,予虐于河南,归于新安不廖。
(《御览》卷七六三引) 邻人亡斧及鸡,意予窃之,居三日,鸡还,斧又自得,邻人大愧。
(《御览》卷八四三引) 好农桑种藏之事,且养鸡骛,园圊之事,勤不舍力焉。
(《御览》卷六一四、《书抄》卷九七、《说郛》卷五九引。从《御览》,校以它引) 余家素贫窘,昼则务作于劳,夜则甘疲寐。及二时之务,书卷生尘,箧不解缄,叭季冬裁得一旬学,或兼夜寐。或戏独否,或对(《书抄》作“临”)食忘餐,或不觉日夕。是以(《说郛》是以作“居家”)游出之事,吉凶略绝,富阳男数公身之道诲予,方之好色,号予为书帙(《说郛》作“怢”,《书抄》作“淫”)。
(《御览》卷四○○引)十二月乙丑,又梦至京师,自庙出,见车骑甚众,以物呈庙,云:“为诛大将军曹爽。”寐以告梁析,析曰:“群欲曹人之梦乎?朝无公孙强。”予曰:“爽无叔振之请,荀失老天机,则何街于强。”
(《御览》卷八八五引) 新安寺有槐而鹊巢之,雄鸡夺而栖焉。永安令繁琏,予之族姑子也,主簿以知予,予曰:“鸡栖野,人必奖寄次于野,县其空乎?”夏五月丙中,琏卒,丧次于县,空县送之。
(《御览》卷八七○、《艺文》卷八○、《史记索引·匈奴传》引,《艺文》与《索引》同,从之)计君又授予《司马相如传》,遂涉《汉书》。(《御览》引无前二句,此有“予”字)读《匈奴传》,不识棠(《御览》作“撑”)黎孤法之字,有胡奴执烛,顾而问之,奴曰:“棠”(《御览》作“撑”)黎,天子也,言匈奴之号单于,犹汉人有天子也。”予于是乎旷然发寤。
(《御览》卷八六○、八六五、九六八、九七○、《书抄》卷一四七、《艺文》卷八七、《初学记》卷二六引,以《艺文》校它引)卫伦以郎应会京师(此句据《初学记》卷二六补),卫伦过予,言及于味,称:“魏故侍中刘子阳(《初学记》及《御览》作“扬”,余同),食饼知盐生精,味之至也”。予曰:“师旷识劳薪,易牙别淄渑,子阳,今之妙也,定之何难。”(此名《御览》卷八六○及《说郛》之作“子阳之妙抑末乎?伦曰:‘晋师旷、齐牙,古之精也,为之子阳,今之妙也,子何间焉’”)伦因命仆取粮糗以进,予尝之曰:“麦也,有杏、李、柰味,三果之熟也不同,子焉并兼之。”伦笑而不方,退告人曰:“士安迷识过刘氏,吾将来家实金工,故杏时将发,糅之以杏汁,李时将发,又糅之李汁柰时将发,又糅以柰汁,故兼三味”(“退告人曰”后从《御览》卷九六八)。
(《书抄》卷九七引) 予常恨不能请命于天,延年累百,博及群书也。
(七)《列女传》
《隋志》、新旧《唐志》均著录,并言《列女传》六卷。《晋书》本传亦言皇甫谧著有《列女传》一书。此书早佚,散见于《三国志》裴注及《御览》等书,时或引作“皇甫谧《列女后传》”,《说郛》卷五八有题皇甫谧《列女传》者,共十节,《旧小说甲集》录二人之事,不出《说郛》之处。今有黄爽《汉学堂知足斋丛书》本和《元晏遗书》本两种辑本。
各种书目所录,有刘向、项原、高氏、綦母邃、皇甫谧数家《列女传》,且大多已散佚,诸书引用,相互羼杂,难以甄别,黄爽所辑及《元晏遗书》本均有误辑入者,今据诸书征引,将系于皇甫谧《列女传》或《列女后传》者,条列如下,未明确指称者不录。计有曹文叔妻令女、庞子夏妻庞娥亲、姜叙母、赵昂妻异、卫农妻、赵嵩妻(安礼修)、罗静、景奇妻(字贡罗)、冯季宰珥(字进娥)、王辅妻非、刘长卿妻、夏文生妻娥、留子直妻、陈悝妻、陈南妻丹、义姬、任延寿妻友娣、京师节女、齐孤逐女、齐宿留女、梁鸿妻孟光、鲁漆室女、汤妃、有虞二妃(娥皇、女英)、杞梁妻、楚江乙母、默娄妻、汝敦妻汝归、孟轲之母。
(八)《韦氏家传》
《隋志》著录,不署撰人,作一卷。《旧唐书》著录,题“《韦氏家传》三卷皇甫谧撰”,《新唐志》著录,与《旧唐志》同。姚振宗《隋志考证》卷二十云:“案两《唐志》皆以为皇甫谧撰,又多出二卷,疑此一卷非其全也。”
(九)《鬼谷子注》
《隋志》著录云:“《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新旧《唐志》无录。《册府元龟》云:“皇甫谧累征不起,注《鬼谷子》三卷。”陈氏《书录解题》著录“《鬼谷子》三卷”,并案云:“《隋志》有皇甫谧注,今本称陶弘景注。”《四库提要》称《鬼谷子》,“《隋志》称皇甫谧注,则为魏晋以来书,故无疑耳……”此注今亡佚不得见。
(十)《黄帝三部针经》
《隋志》无著录,新旧《唐志》并载,唯卷相异。《旧唐志》作“十三卷”,《新唐志》作“十二卷”。《御览》卷七二二引臧荣绪《晋书》说:“士安幼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鉴经方,物不辍卷,遂尽其妙。”由此可知,皇甫谧亦通医术,其撰此书,当为可信。
(十一)《朔气长历》
《隋志》著录,云:“梁有《朔气长历》三卷,皇甫谧撰……亡。”则此书梁时尚存,至唐时已亡佚不得见。
(十二)《皇甫谧集》
《隋志》、新旧《唐志》并录“《皇甫谧集》二卷,”《隋志》又载“录一卷。《晋书》本传称皇甫谧以“著述为务”,“所著诗赋诔颂讼难甚多”。惜已散佚,明冯唯讷辑得其《女怨诗》残文一条,录于《诗经·晋》卷三。丁福保《全晋诗》卷二、《元晏遗书》、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亦录此诗,与冯氏同,逯钦立。又据《书抄》卷八四录《诗》残文一条,按云“《书抄》此诗在婚礼部,次前诗之后,当亦《女怨诗》逸句”。严可均据传注及类书采得皇甫谧所作表、书、论、序等文凡十三篇,录于《全晋文》卷七十一。《元晏遗书》亦辑其文,与严氏所辑互有说略,严氏所采如《帝王世纪序》《焦先论》《庞娥亲论》等,《元晏遗书》所录《帝王世纪序》《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等文,严氏又失采。王仁俊又据《姓解》卷一注采录一条,题《皇甫谧说》,录于《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中。
除此而外,清代书目中又录有数部皇甫谧著作,现整理如下。
《周易解》 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卷一、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卷一著录。《周易正义》有皇甫谧解《易》之语,丁氏据此著录,但丁辰在《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刊误》中认为:“士安解易,未必有专书,当入附录。”
《地书》 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卷二、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卷二著录。《隋书·崔赜传》引崔赜语云:“臣按皇甫士安撰《地书》”。
《易义》《补注》《周易精微》 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卷一著录。《通志》卷三六《艺文》录有皇甫佖《易义》八卷、《补注》三卷、《周易精微》三卷。秦氏据此著录,按云“佖疑谧之讹”。
《国都城记》、《郡国记》 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卷二著录。《初学记》卷八:“皇甫谧《国都城记》曰褒国故城在县东二百步”。《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三:“按皇甫谧《郡国记》云汉武遣贰师将军伐大宛,得天马三,感西风思归,遂顿裂羁绊,骧首而驰,服发就城,食时至敦煌”。秦氏据此著录。
又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卷四录皇甫谧《南都赋注》一部,云出《文选注》。考《文选注》无此引,吴氏误。
(原文载《文献》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