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越
晋代著名学者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的全国学术纪念会,于1983年8月在兰州举行,因为甘肃是皇甫谧的故乡。作为甘肃人士,我们是非常自豪的。然而,皇甫谧的籍贯——东汉安定郡朝那县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学者们存在分歧意见。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中医史家认为是“甘肃灵台县”,或进一步指实为“灵台县朝那镇”。代表性书籍有《中国医学史》(陈邦贤)《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史》(现行大专统编教材)《中国医学史略》(贾得道)等。因陈邦贤先生较早提出灵台说,先生名望影响又大,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各中医史家多依从之。灵台说在中医界,尤其是针灸学界,遂成定论。甘肃人民政府依据中医史家当时的定论和地方志的记载以及民间传闻,于1956年将灵台县的“皇甫古冢”宣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历史学家和古史地学家却有传统的结论:以《辞源》1979年修订版为代表,考订汉之朝那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北;以《辞海》(1979年修订版)为代表,考订汉之朝那治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但《辞海》在皇甫谧、皇甫嵩等三处人物介绍中,却又将安定郡朝那注为“今甘肃平凉西北”。《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1982年版)应为权威著作,其中所标汉之朝那位置在固原东南。至于灵台县得名为朝那,是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这时东汉灭亡已经316年,皇甫谧逝世也已253年了。所以灵台县是西魏朝那,而不是皇甫谧的籍贯东汉朝那。至此问题本当自明:大约是陈邦贤先生或其助手、弟子当年将两个朝那偶然混误而失察。然30年来中医界习焉而不察,中医的各种教材、工具书至今沿用灵台说,又加史地学家们将汉之朝那的位置一说平凉西北,一云固原东南,尚需定准,故本文以正史所载为准,作一考辨。
一、东汉时期灵台县叫做鹑觚
西汉时,北地郡辖下有鹑孤县,东汉时改名为鹑觚县,并改辖于安定郡。直到唐朝时方改名灵台县,其故址在今灵台县东北。故东汉时期,安定郡所辖县同时有朝那和鹑觚。若以今平凉县为中心,朝那在平凉西北45公里(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算出,下同),鹑觚在平凉东南100多公里,不仅方位大相径庭,且相距150公里之遥。皇甫家族为东汉显赫望族,谧先祖数代皆为高官名将,史书有传,世居安定郡朝那县。既然古今都确认皇甫谧的籍贯是安定郡朝那,那么150公里外的安定郡鹑觚就不可能同时成为皇甫谧的籍贯。
二、灵台县的朝那镇从固原侨迁而来
据《太平寰宇记》,灵台县的朝那城是“后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县徙朝那县于此。”《甘肃新通志》有同样记载:灵台县朝那城“在县西九十里,后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县徙治于此。”原州,即今固原市原州区。百泉县为隋置,辖属于原州,百泉县址含有汉之朝那县旧址。所以,今灵台县的朝那镇,是当年百泉县以“朝那县”的名义侨迁到那里的。这时已距皇甫谧逝世253年,皇甫谧的籍贯当然不是这里。如果说灵台县朝那镇同皇甫谧有关系的话,也仅仅是袭用了皇甫谧籍贯的县名罢了,岂有他哉!同时,从上述侨迁县城的记载中也可以证明,汉之朝那本来就在固原附近。
三、灵台等地方县志互有争议
名人一出,各处争夺不已。灵台县志、镇原县志、华亭县志及固原县志都将皇甫谧作为本县人物立传记载,独平凉县志未载。故在考核皇甫谧籍贯时,某一家县志就不便作为主要依据,而应以正史所载为据。
四、从汉到晋安定郡朝那县皆在固原东南
据《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安定郡所辖的县数虽多少不等,然其中皆含朝那县。此朝那县在史地学家们并未弄错过,即《辞海》《辞源》中共同说到的汉置朝那县。平凉西北就是固原东南,换言之,固原、朝那、平凉处在由西北到东南的一条近似直线上。固原到平凉相距65公里,朝那就在两县之间。那么,朝那更靠近谁呢?
朝那作为地名,首先见于《史记》。《史记·孝文本纪》云:“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又,《史记·匈奴传》云:“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人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掳人民财产甚多。”两处记载对同一个“北地都尉卬”的地点,或单说“朝那塞”,或“朝那塞和萧关”并列,说明朝那和萧关为相连之地。朝那塞和萧关均为秦汉际军事要塞、关隘。不过后来萧关在抗击匈奴的军事记载上出现更多,名气更大,因此自古以来萧关的地望不曾有过差错,同它相连的朝那也就错不了。萧关为高平县(今固原县)东南之要塞,关故址在高平之东南约15公里。高平因其城险固,西汉时号称“第一城”,为安定郡最早之郡治所在。从第一城高平、萧关、朝那,经过今平凉、华亭一线,到秦时的回中宫,再经汧水河谷到汧县(今陕西陇县),这一条路线就是秦始皇以来著名的“回中道”。它既是匈奴从西边南侵的惯道,也是中国北上抗击的西部军事要道。皇甫家族屡出统兵名将,抗击匈奴,战绩辉煌,史书赞曰:“功在国家,利在桑梓。”桑梓是家乡的代称,说明皇甫家乡确在这一带。生活在这兵家必争之地,皇甫家族习武练兵,屡出名将,就不足为奇了。
萧关故址既明,萧关、朝那塞为相连之地,萧关之东南便是朝那。若从高平算起,高平东南约21公里便是朝那(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算出)。笔者对照现代《中国地图册》,在固原县东南约20公里处应当是朝那旧址的方位上,恰有一乡名“古城”。宁夏、固原的同志若能在“古城”周围做些调查,则“古城”内恐能发现朝那、百泉县或皇甫家族的遗迹。
五、今平凉县大致不含朝那县旧城址
今平凉县在汉晋时期都没有置县,直到十六国时期为前秦所置。东汉时,在今平凉之西北20公里有安定郡辖下的泾阳县。而泾阳县之西25公里才是朝那县。其间,在泾阳县西20公里还有乌支县。这样,在平凉与朝那之间还横亘着泾阳、乌支二县,今平凉县约包括泾阳、乌支二县全境,亦大致上不含有原朝那城旧址,因为朝那距固原只有21公里,而距平凉则有45公里之遥。
概上,皇甫谧的籍贯——安定郡朝那的位置,应在固原县东南,其他说法皆非。固原县历史上属甘肃领辖,直至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时,才改辖于宁夏。从历史习惯上说“皇甫谧是甘肃人”,还是可以的。不过他的籍贯,从1958年以后应说是在今宁夏固原。
此文原系23年前旧作,为1983年7月在兰州举行的“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全国学术纪念会”而写。参加了大会交流,并于1987年初公开发表。此文的核心论点“皇甫谧并非甘肃灵台人”,不是笔者首创,此前数年已有人提出过。笔者只是作了考辨。重要之处在于:笔者最早指出:“朝那”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约20公里的“古城”乡,对这一“‘朝那’系固原东南的‘古城’说”,宁夏的同志大约未曾注意,也未见回应。不料沉寂了20余年后,于2005年秋冬发生了甘宁掀起皇甫谧争夺战。除了《宁夏日报》介入外,《工人日报》《华兴时报》等国内媒体亦介入关注。《兰州晨报》于2005年11月25日起予以全面报道。
作为甘肃方面最早的反对派,特别是年初受到了报纸上不点名的指责后,为避嫌,笔者自然不便与宁夏方面联系。于是主动约见了《兰州晨报》的记者,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又提议两省区在皇甫谧出生地问题上搁置争议,在皇甫谧文化方面共同开发,而两省区均应立即停止建陵园之类举动,但记者的采访报道未见发表。
不料此后宁夏同志主动联系上门,后又有笔者的两名学生邀我参加甘肃方面的皇甫谧研究计划。权衡再三,笔者认为,两省区“争抢”的要害在于皇甫谧的出生地,此问题不辨明,“官司”还得打下去。笔者也有了一些新的资料,既然甘肃方面不愿发表我的看法,笔者也不知道有无对此感兴趣的第三方中立的媒体,迫不得已,答应为宁夏方面写文章。同时也答应我的两名学生,为他们提供咨询或写点东西,但不正式加入课题组,也不署名。至此,我背着压力,并且放下我准备终身致力的中华民族起源史的研究,先为皇甫谧再写点东西。于是,首先将“朝那考辨”一文的要点重整如下。
1.朝那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的古城(原文已发表过,这次除有补充外,论证过程文字从略。以下各条同此)。
2.甘肃灵台县朝那镇跟皇甫谧籍贯无涉。
3.甘肃华亭县、镇原县等县志所载皇甫谧系该县人,并非捕风捉影争抢名人,因为这些地方确与古朝那有涉,然当须详考。笔者已有新著《古朝那新考》论及之,即将发表。
4.“灵台说”虽源自宋《元丰九域志》,但该书在朝那、皇甫谧墓问题上显然失考,后世之史地学者依从者几无。当代发表了公认结论、并作为普及推广的工具书《辞海》《辞源》都不认同“灵台说”。至1999年最新修订本《辞海》,依然坚持“朝那在固原东南”说,因为这个结论,是由谭其骧先生领衔的百余专家教授数十年考订的成果《中国历史地图集》内载明的,当然极具权威性。
5.“灵台说”在现代中医界,尤其是针灸学界盛行并作为定论,有其原因。笔者认为,此问题不考查清楚,不论史地学界如何考证、如何权威,当发行量很大的中医教科书、中医工具书依然宣扬“灵台说”的时候,不仅影响很广,并且反因为果,许多人拿中医学书、针灸学书来反证皇甫谧就是灵台人。考虑到中医群体的庞大,而其教科书仍在年复一年地宣扬着“灵台说”,制造着一代又一代的认定“灵台说”的中医药人员,故笔者不惜时间精力,遍阅中医书以追本溯源,终于查到源头。
6.中医“灵台说”盛行的由来。
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医文献中涉及皇甫谧籍贯时只有“安定郡朝那”一说,并无“今灵台”或类似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北京中医研究院(现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院内设有中医文献研究所,负责人为陈邦贤先生。陈老于1956年出版了其大作《中国医学史》,书中介绍皇甫谧时,将安定郡朝那注解为“今甘肃灵台县”。以陈邦贤先生的权威地位,历年的中医院校教科书莫不直接引用。“文化大革命”后,出书者蜂起,中医书中较具代表性的有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大型中医工具书《中国医学大辞典》等,然在皇甫谧条下皆引用陈邦贤先生之书而无考订。尤其是多种教科书,如《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等等,介绍皇甫谧而莫不沿用“灵台说”。
故而源自陈邦贤先生的中医“灵台说”,在中医学界沿用已经50年。其实,陈先生出书前一年,1955年的《中华医史杂志》曾分期介绍历代名中医,其中一期列表对比数位医家,于皇甫谧名下注为“今甘肃灵台县”。此实为中医“灵台说”的肇始者。唯作者二人名望远不及陈邦贤先生,此后亦不见有人引用此文,故其影响不大。笔者疑其为陈先生属下或助手(当时无作者介绍,若笔者所疑有误,在此向二位作者致歉)。陈先生出书时年已68岁,使用助手查找或撰写有关资料是可能的。故笔者文内说“灵台县是西魏朝那而不是皇甫谧的籍贯东汉朝那,大约是陈邦贤先生或其助手弟子当年将两个朝那偶然混误而失察。”在20世纪50年代初,尚无权威史地工具书,身为中医工作者,在史地学上有失误无可厚非。
解开中医针灸学界的“灵台情绪”,上述查证不知足否?
7.固原县即今固原市历史上属甘肃领辖,直至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固原地区才划拨宁夏。从历史习惯上说,“皇甫谧是甘肃人”,是可以的。以行政区划的变更说“今宁夏固原”,是学术的严谨。但皇甫谧未必出生在古城(古朝那)。有新资料表明,皇甫谧可能出生在今甘肃某地(容另文再详述。但肯定不是灵台县)。
这里要强调的是,籍贯未必是出生地。本文从标题到内容,“朝那”只指皇甫谧籍贯,而人的籍贯与出生地并不总是相同。要说谁是哪里人,依籍贯还是依出生地,尚无定准,有时还很难。如李白,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自幼随父居住在四川江油青莲乡,并在那里成长和成才。李白的出生地却在西域碎叶城(原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论籍贯,李白是甘肃人;论居住成长地,李白是四川人;若论出生地,李白却是吉尔吉斯人。甚至李白的民族属性也疑是西域某民族。但最简要地介绍李白,就是“中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而无人争论。这里,“历史认同性”起着重要作用。
可见,籍贯、出生地、长期居住地(赖以成长、成名之地)、历史认同性,需要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判断才能对名人作出“是哪里人”的结论。因此,就皇甫谧的“归属”,尚需学者继续发掘新资料。
8.不宜结论为“今宁夏彭阳县”,而应坚持“今宁夏固原东南”。
战国时,秦国置北地郡,同时置朝那县,隶属北地郡。这些资料,并不是甘肃马坤范先生所说“朝那在秦是否为县制,正史无记载”(笔者在《古朝那新考》中将详述)。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北地郡中划出一部分,置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朝那县改辖于安定郡。安定郡同时所辖的还有彭阳县,这个古彭阳位于古朝那东南(今甘肃镇原东南)。
东汉时,安定郡辖下仍同时并有古朝那、古彭阳二县。对这“同时并存”的县名,若现在结论作“朝那为今宁夏彭阳县”,在读史时会发生混误:“朝那就是彭阳”!何况这“今彭阳”是1983年才成立的“新彭阳”,跟古彭阳相距百余里之遥。
新《辞海》(1999年)注解朝那时,今彭阳县早已成立,但新《辞海》仍不使用“今彭阳”。历史上朝那、彭阳同时并立,说朝那是今彭阳,容易引起混乱。固原(高平)辖朝那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认同性原则,结论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为妥。
为了不湮灭“古城”,笔者建议:古城镇恢复古名朝那。
(原文载《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