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位扎着两个小羊角辫,脸蛋胖嘟嘟的,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的小女孩正在郑俨然家的门楼下和邻居的几个小孩玩石子。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站着一位背着行李穿着灰布军装的中年人,只见他身材高大,国字脸,脸色黝黑。他弯下腰问道:“小朋友,这是村长的家吗?”
“这是俺的家,你是谁啊?”那个脸蛋胖嘟嘟的女孩回道。那个人仔细地瞧了瞧她的眉毛和眼睛,满脸慈爱地说道:“我是你大(北方农村地区对爸爸的俗称)啊!你妈妈在哪里?”那人问道。
那个小女孩赶紧跑进房里,朝着正在纺棉线的妇人说:“妈妈,大回来啦。”
“秀英,不好乱讲,你大还在外面呢,哪有回来啦!”那妇人说道。
“妈妈你看,就是那个人说是我爸爸。”秀英伸出小手一指。那妇人顺手望去,看到的正是她日思夜想的男人。那妇人叫了一声“俨然”,丢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子来跑过去,一下子扑到他怀里。
他就是郑俨然,一转眼,他已经在外三年多了。
“你终于回来啦!”高凤莲说到这里满眼都是激动的泪水,这两年丈夫不在家,她经历的坎坷和磨难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原来,郑俨然跟随解放军某部队听从了领袖的号召,为了解放南方准备渡江作战,这条命令还没有传到下面,郑俨然的部队已经开到合肥。这天,他和一个外号瓜皮的士兵到街上执行巡逻任务,走到一条胡同口时,瓜皮看到前面走着一位商人打扮的人,他腰中的皮带非常好,是用上好的牛皮做的,瓜皮看中了,直接上前拦着这个商人索要他的皮带,可这个商人脾气很倔,说什么也不给。恼怒的瓜皮端起枪就想把他打死,郑俨然拦住了他,他拉住商人到一边劝他,这个当兵脾气倔,这兵荒马乱的被他打死也是白死,何必为了一根皮带把自己的命送掉。那商人听了,解下皮带给了郑俨然,他说我给你也不给他,说完就走了。郑俨然把皮带又递给了瓜皮。
两人第二天夜里巡逻回来,听说部队又准备打仗,并且这次过长江打到南方去。临睡前,郑俨然去解手,回来时被瓜皮叫住了。瓜皮小声地说道:“上面说要过长江打仗,你知道不?”
“知道啊,打就打了,当兵的还怕打仗?”郑俨然不解地看着这位战友。
“全国马上解放了,咱们一过长江,老蒋彻底完蛋了。你知道被逼急了,兔子也咬人啊,所以长江以南肯定还有恶仗要打,咱不能死在胜利的前头,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等着咱回去呢!”瓜皮说道。
瓜皮这么一说,郑俨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刚出生几天就出来当兵了,已经都三年多了,还不知道她现在长什么样子,万一死在南方……他的心不禁也动了,没有回答瓜皮的话。
“不如趁队伍开拔,我们趁机逃回老家去,怎么样?”瓜皮问道,郑俨然想了一下,也认为快胜利了,把命送了不划算,就是胜利了,还不是一样回家种田,就答应了。
三天后,两人趁部队开拔的混乱就逃了出来,作为逃兵抓住要枪毙的,所以二人尽拣小道往被走。二十天后到漯河两人才分了手,瓜皮去了河北。郑俨然连夜转回了家,走到家门口看见女儿在门口玩石子。
郑俨然回家后安定下来,一心一意地经营自己的小家,种着土改后分到的几亩薄田。夫妇二人对自己的女儿秀英视倍加宠爱,只要有担挑或推小车的游村小贩,糖果之类的吃食,每次就会买很多,以至于那些卖糖果的小贩每次来了,必定在院子外又是吆喝又是频繁地打小鼓,以引秀英前来买东西;左邻右舍的乡邻也都知道了,每到那些小商贩过来,就隔着墙头喊秀英,卖糖的来了,赶紧叫你妈去。由于秀英吃糖过多,老是牙疼,不满二十岁牙齿就大半脱落了,最后没有办法,只有重新镶嵌。
又过了两年,期间高凤莲又生了一个男孩,但没有过两岁就因为打摆子(发疟疾)而夭折了。高凤莲知道这个孩子又保不住了,也没有再管他,哭声持续了一整天,等哭声停止了,这个孩子也咽了气。郑俨然把这个孩子的尸体埋在村南的一颗棵树下。
中国的大地上一个新的政权从长期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了,一切都百废待举,各地都需要有知识的人才。而农村中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上过陈州府中学堂的郑俨然派上了用场,被太康县棉花厂接收,做了工人。每个月回家一次,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地好了起来。尝到有知识的甜头后,郑俨然和高凤莲商量:“秀英虽是女儿,但到了上学的年龄也要去学点知识,总比当睁眼瞎的文盲强,识文断字以后还是有用的。”
高凤莲同意了,因为她也读过私塾,《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都学过,所以她知道读书的好处。郑俨然把家里的半袋绿豆背到镇里卖了,用卖的钱送女儿到五里口镇上的小学读书。期间,高凤莲又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玉林。这玉林一直长到三四岁都没有生过病,真是一位幸运儿。因为郑俨然要到工厂上班,高凤莲又忙于地里的活,抽不时间照顾玉林,只好让上了二年级的秀英下学来照顾弟弟,秀英虽心里不愿,也不得不离开她喜欢的学堂。
当了两年多棉纺工人的郑俨然在一天夜里跑了回去,高凤莲问怎么夜里回来了。郑俨然说棉纺工厂不让抽大烟,受不了就回来了。高凤莲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她知道可能丈夫抽大烟被抓了,被工厂除了名,不得已才回来。还安慰地说道,既然回来了,一家人又可常常在一处了,也是好的。自从郑俨然不当了工人,家里经济上拮据了不少。高凤莲就一锅蒸三样馍馍:好面馍(北方农村把面粉做的馍馍俗称好面馍)、****玉米馍(芯为玉米粉外用面粉包裹称之****玉米馍)、高粱馍(内掺有野菜)。当然他们的儿子玉林吃好面馍;女儿秀英吃****玉米馍,高凤莲和丈夫就吃高粱馍。
郑俨然回来后,高凤莲可以腾出手里照顾儿子玉林了,夫妻二人又打算让秀英去上学,但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看过书,郑俨然很是担心秀英跟不上,但秀英热情很高,表示一定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因为秀英身材高就直接上了四年级,秀英很珍惜上学的机会,起早贪黑的补习功课,半学期后学习成绩居然赶了上来,数学、语文还考了双百分,老师直夸秀英聪明。
不久,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社运动在农村开始了,以前土改分给村里每户的田地又被收了回去。同时收走的还有锅碗瓢勺,农村人开始了过上一起干活记工分、一起吃大锅饭的社会主义生活。
太康县管水利的领导要整修沟渠,为了便于灌溉农田,所以到县乡各地抽些男丁义务开挖水渠。一般村里每户的义务役都在麦耕之后的农闲时间进行,这次的义务挖渠赶在了初冬时节。郑俨然也在抽丁之列,因为开挖的地方离郑家庄比较远,郑俨然就带了干粮和被褥就走了。他走了没几天,就下了一场大雪。两个月后的深夜,郑俨然被四个人拉着架子车送了回来,原来他得了重病,高凤莲看到他全身都用厚棉被裹了,上前一摸额头,热得烫手,可能得了风寒,赶紧摸黑到村代售点买冰糖,可已买完了。高凤莲只得到一里多地的张庄代售点,深夜敲开了门才买到,连夜熬绿豆冰糖汤。
喝完绿豆冰糖汤后,郑俨然出了一身的大汗,病情似乎见轻了,也可以喝点稀粥了。高凤莲看丈夫的病有了起色,心里很是高兴。或许高兴得太早了,第二天似乎病情更加严重了,郑俨然脸色发青,闭眼不语,唤他不应。高凤莲只得连夜套了骡车回娘家,请娘家亲戚中的郎中,姓张名逊安,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中医,抡起辈分,他还是高凤莲的表叔,这个表叔在东夏镇一带是非常有名的老郎中。
高凤莲的表叔张逊安来到后,顾不上其他,就给郑俨然号脉,又写了一个药方递给高凤莲,让她到镇上去买中药。已经十几岁的秀英在一旁看这位头发花白,留着白胡子的老头,但见他把开水倒进杯子里看,随手从衣服口袋里摸出几根干甘草放进去。秀英看着一杯开水不多时从无色就变成了金黄色,再看这老头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品尝。那张逊安看着可爱的秀英怯生生地望着自己,就满脸慈祥地冲她笑笑,说道:“我是你表爷,不要害怕。”
由于家里大人都忙呢,秀英开始自己动手,替妈妈烧饭。高凤莲抓药回来后交给张逊安,他打开药材的包裹,取出药材,把其中的药材捡了出来,给高凤莲说道:“很多医院不认识药材,搞混后给病人服下,不但病不好,还会加重病情。”
挑好药材后,就熬了中药,给郑俨然服下,两日后病情好了大半,张逊安要继续留下观察郑俨然的病情,一住十来天,而秀英也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让这老郎中的脾胃特受用。在郑俨然病好后,非常喜欢秀英的张逊安就写了一本治疗孕妇和儿童的医书留给了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