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动不动就一千多年的时间,时间好像很久远,所以很少人再提它。
不提及不代表没人知道,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进入过后园的人。
后园,不是游子闺后面的园,它并不在游子闺的后面,而是在它的……上面。
余秋白,这个今天大陆的巅峰强者,并没有留下过多少美谈佳话,他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似乎就已经这么强。圣境,这个在苏笙看来就像一个梦不到的梦。余秋白跨入圣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进入离恨天。
他踏入离恨天时,很多人围观,见证了那个时刻。
但是他很快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很狼狈,衣衫褴褛,而且有些失意。
但是他路线很明晰。
他来到了中州,走进了游子闺,这个看名字可以给游子带来安慰的地方,可以带给他“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从离恨天下来之后,他的手上多了一把断剑,而一直伴随着他的青吴剑却不在身边,明眼人自然知道那柄断剑并非青吴。青吴剑意盎然,可破日月,可掀骇浪,是一把圣境强者的配剑。
而这柄断剑,只是断剑。
当时的游子闺只有三层楼,余秋白就住在三楼,三楼就住着他一个人,没有客人,没有仆人,没有陪侍,因为没人敢不要命的靠近他,所以只有他一个人,一柄断剑。
故事到这里就没人知道接下去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两个月后,余秋白出资扩建了游子闺,增盖了四楼、五楼、……十楼,那柄断剑就插在十楼——后园之内。
后园,自成一片空间。
不久后,他本人在游子闺的附近创建了“鸿蒙书院”,一直发展至今。
游子闺的生意一直很好,但是同样生意很好的丽春院不在了,春梦楼变成了废墟,怡红院变成了茶楼,……只有游子闺,依然存在。
因为余秋白放了样物件在此,让游子闺成了整个大陆“游子”的归宿,各路修真者都来过游子闺,归元境、玉虚境、清虚境、太虚境甚至圣境,很多人看过断剑,只是远远的站在后园的边缘看,强大之圣境者,曾当着众人的面拿起过那柄断剑,可是,那真的只是柄断剑。
来过后园的人都知道,后园其实是为断剑修建的“家”,里面的假山,泉水,鸟鸣,清涧,都只是断剑的陪伴。
余秋白为何如此,世人有这个疑问,余秋白给世人解答了这个疑问,同时却带来了更大的疑问。
“不是我要让它在这里,是它自己选择在这里,所以我在鸿蒙书院陪着它。”
这个答案很诚实,这个消息很令人震惊,余秋白果然是个谦谦君子,光明磊落,他修炼的不愧是浩然正气,天地间最为纯正之气。
……
张简的确是带着苏笙等人走进了游子闺,这是他的待客之道。而他本人,早早的进入了后园。其实进入后园的入口并不仅仅是游子闺的前面,它还有一个后门,那个后门是游子闺的后门,但是与游子闺无关,无关风与月,只是通往后园的门。
第二天清晨,也是茶花会的第二天。苏笙依然无事,有点身份之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无名小卒在此时更加显得他们是无名小卒,他们很闲。按照上头的交代,大概两日后论道会就会开始,到时各种讲道笔记会陆续传出,而讲道会的最后一场,将定在后园,这是往年的传统。
“张简!是张简。这臭……”林兆等人今日没有外出,思维还流连在昨晚的莺歌美艳中,琴声依旧悠扬,但是看到张简,他们立刻有了反应,其中一名弟子呼喊道。
“各位三清山的师兄弟,昨晚玩得可好吗?”张简只是狡黠的一笑,回答道。
“好,怎么会好,你把我们骗进,骗进……”
“进了——青楼,妓院,窑子。都是男子汉,有什么不好说的,各位师兄弟长途跋涉来到我鸿蒙书院,带各位娱乐一番,是我应尽的地主之宜。昨晚听张妈妈说,各位玩得并不十分尽兴,我这做师弟的也很自责,不知哪里安排不周?”张简说得冠冕堂皇,丝毫没有歉意。
林兆身后的弟子正待发作,被林兆伸手拦下,“感谢张师兄昨夜的款待,只是我们乡下人,不懂这种享受,所以早早的走了,也没跟张师兄大声招呼,好生惭愧。”
“不敢,不敢,我昨夜在后园待得忘了时间,惭愧惭愧。”双方没有做过多的纠缠,互相行礼之后,各走一道。
“林兆,你说他小子去后园,把我们丢在大厅,这小子真会享受。”
“后园是不是有很多像无情姑娘一般的人啊。哎呦,谁打我”
“你才是个臭小子,被无情姑娘给迷住了。”
“我只是随便一说,后园肯定比大厅好!”
……
大家走在百书院的走道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开着玩笑,苏笙本也参与其中,可是听到了“无情姑娘”,一阵心事涌上心头,放不下斩不断。直到大家开始各自练功,才不得不将此事抛在一边。
苏笙的修为,好像也谈不上“修为”二字,在这群人中垫底,虽然前不久侥幸通了第五脉,但是他的身体并没有因此好转,每天的修炼时间依然短暂,剩下三脉遥遥无期。而向林兆等其他弟子,都已经是第七脉,甚至像林兆已经隐隐有了洗尘脱凡的感觉,他日灵池洗髓,一朝攻破元神境,真正踏入修真者的行列。
林兆今年十六,十六岁若是能进入元神境,也算中等天赋。天才如白芷心,十三岁已经有了突破元神初海的能力,两者一比,真是天差地别。而苏笙已经完全失去了可比性,但是他绝对没有失去修者的决心。
说实话,鸿蒙书院的灵气并不充裕,这可能正应征了余秋白当年的话:他选择此地只是为了守护。但是他的目的仅仅是守护?
时间对于需要他的人总是过得很快,完成了一天的修炼功课,在附近的街道小逛一圈,一天就结束了,苏笙等人自然之道,此地并不是自己的归宿,等完成抄书任务,自己还要回到三清山,完成自己的洗尘脱凡,开辟自己的元神初海,实现自己的修真梦想。
论道会如期开始。
参加茶话会的人不多,有多少人,苏笙不得而知,但是论道会开始,周围走动的人明显的多了起来,走在去往论道会的路上,听鸿蒙书院的学生说,巫神山和天运寺没有参加茶话会,但是今日的论道会他们都来了,而巫神山的队伍再次成为了谈论的焦点。
参天阁,坐落于鸿蒙书院的中轴线上,位于书院的后部,参天阁为后期修建,所以周围庭园布局又自成一体系,参天阁就在庭园的最高处,假山环绕,溪涧流淌,茶花护阁,风景优美,更兼鸿蒙书院千年来的文气萦绕,令参天阁成为了悟道圣地。
参天阁共八层,每层的布局类似,第一层为传经层,也就是苏笙等人今日开始整理十年论道会积累下来的笔记之地,第四层为小憩区,安排论道者休息之处。其他为论道层,论道的话题有提前准备的,也有临时突出的,更多的是以往论道中并没有解决或者是比较经典的话题,像如何破虚入圣最是困难,论道时探讨最多的还是此类话题。参加论道会的有古州大陆的各个修真宗门和名望家族,而如何安排其间顺序就由鸿蒙书院负责。
参天阁的一楼,可以容纳五百多人,各门各派的少年弟子被安排在此,苏笙等人坐在正对大门右手边靠墙位置,坐定后,苏笙看了看周围,其实从服饰上就可以判断每个集体,明显点的直接可以看出是哪个门派。比如天运寺,皆是光头的小沙弥,再比如巫神山,具为妙龄少女,少女周围还有眼馋的少年。只是苏笙他们离巫神山等人坐的稍远,而起她们在前,苏笙等人在后,只能看看背影,真是一件不幸之事。
苏笙的正前方,皆是穿黑衣黒靴的男子,年纪不大,但是人群中却有几个的头发已是白黑参半,令人看去顿觉森森冷气袭来。“他们是鬼门关之人,因为地处西北深山,所以身上寒意浓浓,修炼的功法也是以寒为主。”苏笙悄悄的高速周围的同门师兄。
“那群披着青蓝色衣袍的应该就是澹台家族,澹台家住以蓝色作为族中高贵之色,因为蓝色包容磅礴,不同蓝色代表着不同的等级,澹台峰主来中州只是也是身穿蓝色,大概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澹台家族之人。”苏笙又继续介绍道。
这些知识都是苏笙从藏书阁的书中所得,各个地域都有当地的地志,有些门派比较有明显特征,一眼就能辨识出,与书中记载一对应便能得出八九不离十的结论。
一楼大厅一片安静,大家有话也是窃窃私语,听不到多少声音,更多的是要保持住门派的矜持,不可喧哗。
随着时间的推移,楼上的论道已经开始,逐渐激烈,而一本本最新的讲道笔记也陆续被传到了一楼传经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