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08800000037

第37章 两大逻辑原则(2)

以上说明了莱布尼茨的“概念”以及一个概念被包含在另一概念中意指什么。现在我们来看看莱布尼茨为什么宁愿要人的概念包含动物的概念这样的命题,而不愿要动物的类包括人类的类的命题。Couturat论证说,是因为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过分尊重而使莱布尼茨宁要内涵的观点而不要外延的观点。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他采纳内涵的方法的唯一理由是因为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就不是他的功劳。他自己明确提出了另外一个好得多的理由,即概念并“不依赖个体的存在”。这足以表明,他是要把普遍的肯定命题看作是没有现在所称的“存在含义”的东西,就是说,看作不是断定所谈论的东西的存在。例如,如果某人说“每一个明智的人都是幸福的”,这就暗示了有完全明智的人存在。命题“完全明智的人的类被包括在那是幸福的存在的类之中”这样的命题也是如此。这隐含着如果完全明智的人存在,这个命题就是真的。然而人们希望说,即使没有完全明智的人存在,这个命题也是真的。在莱布尼茨看来,那么这就是在说,一个完全明智的人的概念包括了幸福的概念,而无论前一概念是否有实例。

这样,全称肯定命题的真就不依赖于它的主词所表示的东西的存在。在谈到全称否定命题,莱布尼茨认为也同样要被理解为关于概念的,而不是关于存在着的事物的。这样,如果我说“没有一个人是动物”,我并不把这理解为关于存在着的人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以“笑者”为例明确说明全称肯定命题不包含存在的含义。他指出,“每一笑者都是人”是真的,即使没有一个人笑;而“有某人是笑者”则不是真的,除非某人实际上笑了。“前者说的是可能,后者说的是现实。”对于全称否定命题,既然莱布尼茨已经论证过,说每一个虔诚的人都是幸福的,就是说幸福的概念被包含在虔诚的概念之中,那么他也就可以说,如果说没有虔诚的人是痛苦的,那就是在说痛苦的概念被排除在虔诚的概念之外。显然,以这种方式看待全称否定命题,那么说在每一全称命题中谓词的概念被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就不是真的。这也许就是莱布尼茨为什么有时暗示只有在全称肯定命题中才可以说主词概念包含谓词的概念。然而,全称否定命题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来处理,使它们不涉及排除,即说在每一这样的命题中,否定谓词的概念被陈述为被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例如,没有虔诚的人是痛苦的可以被看作是不痛苦的概念被包含在虔诚的人的概念之中。这就使莱布尼茨说在每一全称命题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谓词的概念被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成为可能。

关于特称命题,其中的量词“有些”是含糊的。它能用来指“唯有某个”,也能用来指“不是没有一个”。莱布尼茨有时论证说,有些S是P,是否认没有S是P,而说有些S不是P,是否认每个S都是P。在这里,“有些”意指“不是没有一个”。有时他又给了特称命题另一种解释。以特称肯定命题“有些金属是金”为例。他论证说,说有些金属是金,是说附加了某个其他概念的金属概念包括金的概念。更一般地说,“如果一个命题是特称肯定的,那么谓词不被包含在就其本身看的主词概念之中,而是被包含在带有某种附加的主词概念之中,即包含在主词的某个种之中。”显然,莱布尼茨在这里使用了广义的“包含”或“包括”。例如,如果某人说金属的概念加上了在王水中是可溶的概念,作为结果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就被说成是与金的概念等同的。在莱布尼茨看来,前一概念也可以说成是包含金的概念。另一方面,这段话中使用的“种”暗示莱布尼茨把特称肯定命题看作是关于在“唯有某个”的意义上的“有些”。例如,如果金被说成是金属的一个种,这就意味着某种金属是金,某种不是。这一点可以通过另一事实确证,这个事实可以把我们引到莱布尼茨关于特称否定命题的解释。在他看来,说“唯有某个S是P”与说“唯有某个S不是P”是相等的。前者隐含着后者,后者隐含着前者。就是说,当“有些”意指“唯有某个”时,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是相等的。他论证说,说有S是P是说带有某种附加东西的S概念包括P的概念,同样,说有S不是P是说S缺乏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是P的概念中所需要的。例如,说某金属不是金是说这种金属的概念缺乏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对于金的概念来说是需要的;就是说,某种东西不用它的概念包含所有构成金的概念的概念,就能是一种金属。莱布尼茨所说的缺乏某种东西是指“某种东西,而不是每一种东西”。如果金的所有概念被说成是缺乏金属概念,那就会说,金属的概念被排除在金之外,这个命题就不是一个特称否定,而是一个全称否定,即“没有金属是金”。这个特称否定的定义,显然不是根据包含,因为某种东西缺乏主词的概念,是与包含相悖的。然而,莱布尼茨给了另一个定义,根据这个定义,说某金属不是金,是说某金属是非金。这就把包含表达为“具有某种附加的金属的概念包含非金的概念”。

在直言命题中,莱布尼茨还讨论了单称命题。他把单称命题看作是全称命题的一种形式。他在早年的《论组合术》中就讨论了这个问题,其中的讨论是与他成熟时期的观点相一致的。他论证说,如果某人说苏格拉底是索夫罗尼斯柯的儿子,这是与说“无论谁是苏格拉底,他是索夫罗尼斯柯的儿子”或“每一个苏格拉底都是索夫罗尼斯柯的儿子”相同的。假设苏格拉底没有兄弟,那么可以说每个索夫罗尼斯柯的儿子都是苏格拉底。这样,当一个人断定一个单称命题时,他正在说谓词的概念(在否定命题中是一个否定的谓词)被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正如一个人断定一个全称命题时的情形一样。然而,莱布尼茨并不否认像“每一个人都是有死的”命题与像“苏格拉底是有死的”命题之间的逻辑区别,尽管在这两种情形下有死性的概念被说成是被包括在主词的概念中。这种区别在于主词的概念本身,苏格拉底的概念是莱布尼茨所称的“完全的”东西,而人的概念则不是。

关于直言命题以外的其他命题(主要是模态命题、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莱布尼茨认为它们都是以直言命题为前提条件的。他把模态命题看作是断定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他很少谈论这类命题本身,他的有关思想包含在有关必然真理或可能性的讨论之中。关于假言命题,他的观点大致是这样的:尽管有假言命题,但它们能被看作主谓形式的命题。他认为从命题“A是B”可以推出命题“C是D”。命题“A是B”能被看作是一个项,即“A是B的事实”或“A的B性”。命题“C是D”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命题:A是B的事实是或包含C是D的事实;或者说,A的B性包含C的D性;或者A的B性是C的D性。”关于选言命题,他宣称命题“上帝要么是一个,要么一个没有”是与命题“如果上帝不是一个没有,它就是一个;如果上帝不是一个,他就是一个没有”相同的。以上莱布尼茨关于各类命题的分析表明,他关于命题的基本看法在于,各类命题都可以归结为主词—谓词结构,它们谓述的本性在于谓词以某种方式包含在主词之中。关于这一点他自己曾明确地作过规定。他说:“命题是那样的东西,即就两个术语或事物的两种属性而言,它述说其中称作谓词的术语或性质,以谓词必须运用于主词所运用的每一事物之中这样的方式被包含在另一被称作主词的术语或性质之中。而这样说,要么(1)是直言的,要么(2)是有条件的,即作为称作前件的另一命题的后件。这样,每一个命题要么述说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要么述说后件包含在前件之中。”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莱布尼茨认为命题不同于命令、询问,它是有真假意义的。讨论命题的真假问题,构成了莱布尼茨的真理理论。

在莱布尼茨看来,真理在于谓词是在主词之中。或者说,真理的本性在于这样的事实,即谓词是在主词之中,或者说,一个真命题是其谓词被包含在主词之中的命题。对此他作过许多直接的论述。如他说:“如果一个断定的谓词是在主词之中的,它就是真的;因此,在每一个真的肯定命题中,无论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全称的还是单称的,谓词的概念以这样的方式被包含在主词之中,即任何一个像上帝一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知觉到谓词是在主词之中的。”又说:“如果谓词被包含在主词中,即如果通过解析A和B(这是通过代替其他相等的、作过更多分析的术语实现的)看来谓词的值或概念被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那么一个简单命题就是真的。”“一个肯定的真理是其谓词在主词之中的命题;所以在每一个真的必然或偶然、全称或特称的肯定命题中,谓词的概念都以某种方式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莱布尼茨是把谓词在主词中,或谓词的概念被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作为真理的基本标准,这通常被称为莱布尼茨关于真理的“谓词在主词中的原则”。在他看来,谓词包含在主词中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明显地包含,另一种是隐含地或实际地包含。同一命题就是属于前一种情形。这些命题既包括“A是A”、“每一个A是A”或“每一事物都是其所是”这样的主词和谓词完全同一的命题,也包括像“白人是白的”这样的主词谓词并非完全同一的命题。由此看来,他是把“同一”这一术语看作是与“重言”同义的。他之所以把它们称作“同一的”,是因为“它们似乎只是重复同一件事,而丝毫没有教给我们什么”。这就是说,同一命题谓述自身的某种东西。这类命题莱布尼茨称之为第一真理,因为他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蕴涵着完全的谓词和完全的主词具有同一性。除同一命题以外的所有其他命题属于第二种情形,它们的谓词不是明显地而是隐含地或实际地包含在主词中。在莱布尼茨看来,这类命题可以借助定义或通过概念分析归结为第一真理。

因而同一命题与其他真理的区别只在于:“在同一性命题中,这种联结(指命题项之间的联结———引者)和主词对谓词的包含是明显的;在所有其他命题中,这种联结和包含是隐含的,并且必须通过对概念的分析(这种分析构成一种先天的证明)来揭示。”既然所有真的肯定命题都是主词包含谓词,那么它们就是分析的;按照西方的传统观点,它们也就是必然的。然而事实上存在着另外一类命题,即偶然命题,这类命题不是分析的,而是综合的。这样看来,莱布尼茨似乎否认偶然命题的真理性。但是这个结论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以上所述也已表明,他事实上承认偶然命题的真理性。他的逻辑学是要给他的形而上学的个体性原则提供论证,而提出这种原则的目的之一是要给意志自由提供依据。意志自由是与绝对必然性相冲突的,它必须以偶然性或莱布尼茨所谓的假设的必然性为基础。莱布尼茨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真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必然真理与偶然真理的理论。

莱布尼茨指出,自由和偶然性怎样才能与因果链条、天意相一致,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他说,他自己也曾经非常接近那些认为每一件事物都是绝对必然的人的意见,但是,当他考虑到那些既不存在、也将不存在、也没有存在过的可能的事物时,他从这个悬崖退了回来,“因为不能否认许多故事,特别是我们称之为小说的故事,可看作是可能的,即使它们在上帝已经选择的特定宇宙系列中实际上没有发生”。“由于这样地认识到了事物的偶然性,我就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清楚的真理概念问题。”这就是承认有两类真理,即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莱布尼茨指出:“有两类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前者是永恒的、必然的真理,后者是存在的、偶然的真理。

同类推荐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本书将中国哲学经典《庄子》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西方思想流派作比较,挑战性地重读《庄子》,阐明了《庄子》中的讽刺批判性、身心治疗、幽默的哲学意义,以及庄子对儒家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从个人层面看,如何理解真诚,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如何寻求真我,庄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反主流的游心之路。从社会层面看,在新媒体时代重读庄子,也有助我们辨明真相、寻求理性。
  •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他发起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改革,他缔造了春秋首霸和与古雅典相媲美的社会文明,他的思想是一盏被一个民族世代传递着的思想明灯。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热门推荐
  • 仙界缉捕达人

    仙界缉捕达人

    荡澜山石壁处飞剑痕迹已浅,打斗发生在一月之前,陈寻摸了摸剑痕,吹落手里的灰尘,“飞剑材质七巧铁,出手修士实力在乘海境后期,法决带着潮汐之力,应是云海宗修士。”得出结论的同时,陈寻开启了法眼仙识天赋,一道虚幻神秘的眼睛自他背后几米处开启!麓山宗一群弟子出门历练数月不归,宗主请缉捕司寻踪,一弟子祭出灵犀之羽,灵犀之羽漂至空中数日不落,飞舞间带着炫灵之彩,最终在数万里外的残破法阵中找到目标!陈寻是缉仙门传人,在缉捕司任职,仙界缉捕查案,经验重要!天赋也重要!!!
  • 纵横娱乐圈

    纵横娱乐圈

    本书已A签,肯定会完本的,请放心收藏。一个有着做歌手梦想的中国人项俊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而去打工,最后出了意外而重生了,切看他如何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完成自己前世的梦想,怎样在娱乐圈内叱咤风云,成为国际顶级巨星。本书群号:60595074!欢迎各位书友来参加讨论本书情节和不足之处,你们的建议就是我进步的源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没那么优秀

    我没那么优秀

    因为太优秀被人逃婚,王也立志做个普通人,可是他不明白,像他这么出色的男人,不管躲到哪里,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你们都有金手指,我不需要!我,王也,本身就是他人的金手指!
  • 撒娇老婆别任性

    撒娇老婆别任性

    因游戏一次活动认识的一群人。在活动中。比赛中。生活中。发生一次次的爱恋和误会。导致分开。经历重重考验然而有一些人在一起然而有一些人还在寻找
  • 午夜牛郎

    午夜牛郎

    偶然邂逅,她记不住他,而他却对她一见钟情,再见时竟然得知她因失恋而去找牛郎!而且每次都要点最贵的!好吧!既然她要最贵的,那他就牺牲色相,当最贵的牛郎来让她钦点!什么?她没钱来嫖男人了?没关系!那他就免费奉送自己让她嫖!
  • 庶女也高傲

    庶女也高傲

    庶女出生又怎样,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哪怕对方是皇族最高不可攀的王爷,该追的她也照追不误。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 听我的故事和我爱的人

    听我的故事和我爱的人

    虽然她一直都不相信一见钟情这种东西,她也不相信毫无杂质的爱情。高二时因为与对方不经意的擦肩,她从开始讨厌到后来的依赖。年少时的爱情总是经不起考验,多年后她们都在寻找彼此,却不知早已不再是当初的彼此了。
  • 该怎么去爱你

    该怎么去爱你

    致我最爱的他可能你不会看到但我会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