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国破家亡的威胁近在眼前,太子毕竟监国多年,不见得会做出这么愚蠢的决定罢。”
梁谦桐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充满了自信:“此事你我皆知,可天下人不知!天下都知道太子与汉王争斗,且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因此汉王因某种阻碍不能抵御外敌,众人会想也不想就把这责任归咎在太子身上,无论太子做与没做!连皇帝都会这么认为,这就是素行不良,人言可畏。”
罗钰凝视着他,一时没有说话。
“汉王不能抵御外敌,自然灰头土脸。倘若太子因为内斗,而陷国家君父于险境,作为一国之君的父亲会多么失望。子因母贵,母亦因子荣,倘若太子受皇帝的训斥,身为太子生母的皇后又会是多么惶恐其实倘若她们没有权利也就罢了,因为没权利的升斗小民,再慌乱也只是闹点儿不着边的笑话罢了,有权之人的慌乱却能造成可怕的灾难。而当他们积少成多,一点一滴消耗掉皇上的亲情与信赖以后……这太子也就基本当到头了。”
“太子与皇后乃是亲生母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太子受到多大的创伤,想必皇后都会感同身受。”
“且谦桐听说当年罗贵妃受冤之事,虽然最终是皇帝默许,先前却是受了宫人的挑拨,皇后的陷害。侯爷身为人子,断没有为母杀父的道理,但倘若皇后太子自取灭亡,侯爷又何乐而不为?天下人见了也只会说天理昭彰!罗贵妃得以正名,且仇雠自高处跌落,她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皇上当初遭受蒙蔽,到时理亏气短。侯爷不计前嫌,为国为民御敌,孝义之名高涨,兼之手握重兵。只要操作得当,便是父子相认,亦是皇帝迁就侯爷,而不是侯爷委曲求全。而只要侯爷得到正式皇子的名义,日后继承大宝就好办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罗钰在心里头咂摸梁谦桐的话,条分缕析之后,发现他的计策是顺应人心,环环相扣,不动声色而得以形势逆转,除掉大敌。因此更是佩服他的眼光毒辣,看问题之长远深刻。
罗钰不是犟地有些迂的那种人,相反,从小历尽艰难险阻,他的性格中很有见机行事的圆滑一面。既然用迂回一些的办法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就不会为了赌一口气而硬是舍近求远,撞得头破血流。
罗钰心中大悦,能够得到这种人才,简直是意外之喜。
不过他心中还有一丝疑惑,便直言问道:“梁先生如此才华,罗钰实在不能明白,为何当初清河王还会身死?”
“不瞒侯爷,当初谦桐看出朝堂危机,曾劝王爷起兵谋反,或者至少拥兵自重。”梁谦桐直言不讳——通过一番交谈,他已经了解了这位威名天下的东海侯爷的性格。聪明人眼里不揉沙子,最好不要在这位面前耍滑头。
“可惜王爷当时已经身患重病,无力起兵。他是用自己的死安了上面人的心,好留住谦桐与郡主两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