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科长王明坤和机要科长韩正夫一前一后,急匆匆地走进陈再道的宿办室。王明坤来到陈再道面前,将手里的一份情报递给陈再道,说:“陈司令,刚才接到内线人员报告:敌人从明天开始,将在全冀南区推行一次‘治安强化运动’。详细情况这情报上都有。”
陈再道接过情报,认真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各位首长:
一个月前,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强化运动”计划。这是敌人企图以单纯军事征服中国失败后提出的新阴谋,也是敌人过去所推行的“治安肃正”的进一步发展。
敌人根据华北各地的“治安”情况,划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准治安区(即游击区)”、“未治安区(即抗日根据地)”。对三种地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施统治和进攻。对敌占区,侧重于“清乡、强化保甲、划小村治,清查户口,颁发良民证,建立自卫团、警备队,组织爱护村,实行“连坐法”等,以加强殖民统治。对游击区或接敌区,着重于“蚕食”、封锁,以特务与武装相结合,恐怖与怀柔兼施的办法,步步向根据地“蚕食”,先求其“点”、“线”的巩固,再扩大到“面”的占领。对根据地则调集兵力,连续进行扫荡,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妄图以此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达到消灭抗日军民的目的。
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将在三月三十日到四月三日,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主要是在其占领区内,整顿、扩大和加强伪政权、伪组织,进一步扩充、训练伪军和警备队:在各县建立“大乡制”,加强清查户口,实行保甲制、连坐法,进一步奴化和控制老百姓。
以上就是敌人最近的行动计划。请首长提前做好安排,加以防范。
陈再道看完情报,神情严肃地说:“敌人的手段越来越阴险毒辣了,我们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韩正夫接着说:“另外,我们还接到另一个内线人员的报告:敌人为了配合他们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从平汉路、津浦路沿线调集日军二千余人,伪军一千多人,加上各据点的日伪军,共四千多人,从三月三十一日起,分别对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军分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请首长尽快通知各军分区,提前做好防范。”
“好。”陈再道立刻向身边的通讯员吩咐说:“快去通知宋政委他们,到我这里来开会。”
“是。”通讯员迅速向外跑去。
不一会儿,宋任穷、王宏坤、范朝利、刘志坚先后走进屋来。陈再道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刚才获得的情报,然后才说:“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宋任穷沉思着说:“敌人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看似平常,其实这一招很厉害。我们常说,老百姓是水,子弟兵是鱼。只有畅游在广大群众的深水里,我们才能活动自如。可是现在,敌人想在群众身上做文章,想控制和奴化群众,使群众不敢支持我们。这就是说,敌人要把我们赖以生存的深水抽干,使我们难以活动自如。”
“是啊。”刘志坚说:“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残酷。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王宏坤说:“看来敌人也不是‘吃干饭’的。我们想消灭敌人,敌人也千方百计地想置我们于死地。”
范朝利说:“敌人这一招虽然很厉害,但这是软办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会儿半会儿地还不会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对付敌人的分区扫荡。”
王宏坤点点头,说:“敌人这次是集中兵力分区扫荡,我们应该避实击虚,灵活机动地打击、袭扰、消耗扫荡之敌。”
刘志坚说:“我建议,立即向各军分区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他们根据敌人分区扫荡的特点,做好充分的反扫荡准备,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
“好。”“我同意。”大家都表示赞成。
于是,由宋任穷起草了一个紧急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各部队、各军分区:
根据可靠情报,敌人将于三月底四月初,在全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进一步对冀南老百姓进行控制和奴化。届时,我们的行动将更加困难,环境将更加残酷。希望各部队和各军分区首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另外,敌人为了配合“治安强化运动”,调集大量兵力,从三月三十一日开始,对冀南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军分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希望各有关部队和军分区,立即行动起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反扫荡作战中去。
冀南军区司令部
通知拟好后,立即由通讯员连夜送到各军分区。
随后,他们又向军区司令部侦察科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迅速搞清敌人扫荡第四军分区的路线和范围,以便决定军区党政军机关的转移方向。
很快,侦察科的内线人员和各部队侦察员,纷纷传来情报:敌人在第四军分区调集了南宫、威县、巨鹿等地的日伪军,一千四百多人,从四月三日开始,分三路对南宫以南、广宗以东、武城以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大扫荡。这个区域正是军区党政军机关现在活动的段芦头一带。
于是,陈再道和宋任穷立即命令活动在这一地区的新七旅,迅速做好反扫荡准备;同时带领军区党政军机关,趁黑夜向北转移了三十公里,进到了南宫东北的枣强境内,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接到军区首长的命令,易良品立刻召集其他首长商议对策。经过分析和研究,他们发现敌人是分三路向这一带合围,其中从巨鹿赶来的那一路,路途最远,兵力也最少。于是他们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从巨鹿赶来的这一路敌人。
易良品判断,巨鹿的敌人可能在四月二日赶往扫荡区域,于是便将部队提前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广宗县北部的件只、槐窝一带,准备伏击敌人。他们将伏击地点选在了件只与槐窝的中间路段。这段道路的南北两侧都是茂密的树林子。道路前两年被抗日群众挖成了道沟,日军占领后又强迫老百姓填起来,但有些路段没有填平,坑坑洼洼,十分难走。伏击地点就选在最难走的那段路上。日军在这段路上行走需要小心翼翼,这样会大大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易良品的作战部署是:第十九团埋伏在道路南的犁树林里,第二十团隐蔽在道路北面的枣树林里,第二十一团埋伏在东面不远处的道路两旁,等这里打响后,他们从东面往西攻击,将敌人往西赶,只要将这一路敌人赶回巨鹿,敌人的合围圈就难以形成。
四月二日早晨,新七旅三个团提前埋伏在预定位置。易良品随第一团埋伏在道路南面的犁树林里。他蹲在最前面的一个掩体里,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道路上的动静。
上午十点半左右,一个侦察员跑来报告:“敌人来了。离这里只有一里路。”
“准备战斗!”易良品立刻下达命令。
战士们马上各就各位,子弹上了膛,手榴弹拧下了顶盖:只等敌人到来。
几分钟后,敌人露了头。最前面是几十个伪军,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小心谨慎地往前走。后面是一队日军士兵,日军小队长骑着高头大马,摇头晃脑地走在士兵中间。紧跟其后的是一百多个伪军,然后是三四十辆马车,队尾还有一百多名伪军断后。队伍足有一百米长。很快,前面的伪军进入了埋伏圈。
易良品低声说:“等日军进来后再打!”
不大功夫,日军全部进入了包围圈。
“打!”易良品大喊一声,率先打响了第一枪。
负责埋地雷的战士立刻拉着了导火索。然而地雷却没有响,成了哑雷。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只有靠枪来打。霎时间,机枪、步枪、手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像雨点般向敌人仍去。爆炸声此起彼伏,阵地上烟雾弥漫。
枪炮声一停,阵地上烟雾还未散去。战士们便从树林里蜂涌而出,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冲进敌群。
十九团团长李定灼一冲到路上,就有两个鬼子迎面向他扑来。他一抬手“啪啪”两枪,先用手枪打死了一个鬼子,然后又灵活地一闪身,躲过了另一个鬼子的刺刀。那鬼子因用力过猛,踉跄了好几步,险些摔倒。等那鬼子转回身又冲上来时,李定灼已经从地上拣起了那被打死的鬼子的长枪,与冲上来的鬼子战在一处。
那鬼子身材不高,但十分粗壮,拚起刺刀来也很凶猛。李定灼知道,硬碰硬自己不一定是对手,便采取“以巧拔千斤”的办法来对付他。那鬼子一连刺了两枪,都被李定灼巧妙地躲过;鬼子顿时就 急了,大叫一声,高高举起长枪,一个“力劈华山”,向李定灼劈来。李定灼沉着冷静,两眼瞅着鬼子的刺刀,一动不动。刺刀离他头顶只剩一米多远时,他将身躯往右一偏,躲过鬼子的刺刀。就在鬼子劈空,刺刀往下猛落的当口,李定灼长枪一转,双手用力,刺刀向鬼子左胸狠狠地插进去。力量之大,速度之快,都是罕见的。长长的刺刀从鬼子左前胸进去,从右后胸出来,露出好长一截儿。那鬼子一声闷哼,栽倒在地。李定灼又冲上去连刺两刀,结果他的狗命。
李定灼站起身,这才发现不远处,有两个人正打得难解难分。李定灼冲上去,想帮助一下自己人,可等他赶到跟前,那两个人已经抱在一起,在地上上下翻滚。李定灼站在一旁,一时无法下手。这时,有一个人被摁在下面,并被掐住了脖子。李定灼仔细一看,那被掐住脖子的人正是二十团副团长余品轩。他立刻向上面那鬼子猛刺一刀,又抡起枪托向鬼子头上砸去。那鬼子一声也没吭,便歪倒在一旁。李定灼把余品轩从地上扶起来。
这时,第二十一团的战士在缴了东面那些伪军的枪械之后,也向这里冲来。日军见抵挡不住,只好率领残兵败将向西退去。战士们追了约有半里地,便停止了追击。
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五十多人,伪军三十多人;俘虏伪军六十多人。成功地将这一路敌人赶回巨鹿。
……
接着,新七旅又在地方武装以及游击队、民兵的配合下,对其他两路敌人进行了连续的袭扰和打击。主力部队与游击队、民兵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他们时而声东击西,时而“围点打援”,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至四月八日,各路扫荡的日伪军先后被迫撤回原地。
……
四分区反扫荡作战结束后,陈再道又率领军区党政军机关回到了段芦头一带。这时,其他三个同样遭到敌人扫荡的军分区首长,都赶来向军区首长汇报他们反“扫荡”的情况。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汇报说:“我们第一军分区,敌人调集了临漳、成安等地的日伪军四百多人,从四月一日开始,对临漳、成安以东地区进行扫荡。我分区的第二十六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敌人展开了连续的袭扰和攻击,不断消耗敌人。至五日晚上,敌人因受不了我军不分昼夜的袭击,除一部留在成安县东部漳河店村掩护修路外,其余分别返回原地。”
三军分区司令员高厚良汇报说:“敌人调集邯郸、永年、曲周等地的日伪军五百多人,自三月三十一日起,分别向我分区曲周以南的安儿寨、北马店合击。新八旅第二十三团于北马店侧击扫荡之敌,将敌击溃。第二十二团第二营,攻克永年县城附近的府南桥据点,将守敌歼灭。扫荡曲周县西南部娘娘寨的敌人,也遭到新八旅部队的连续打击。至四月八日晚,扫荡三分区的各路日伪军,分别退回县城。”
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敌人从阜城、景县、武邑等地调集日伪军四百多人,从四月七日起,对我分区德石铁路以北地区进行扫荡。我分区第二十七团和各县、区地方武装,积极打击、消耗敌人。迫使敌人于八日撤回各县城。”
……
最后,陈再道总结说:“这次反扫荡作战,野战军与军分区部队以及游击队和广大民兵,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各主力部队,分散一部或全部,加强与领导地方武装,开展全面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经过连续七昼夜苦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分区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