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进攻冀南的同时,还调集济南、德州、禹城的日军,分三路合围范筑先的游击司令部所在地——聊城。
十三日上午,范筑先在聊城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迎击日军的作战方案。他首先向大家介绍说:“日军从济南、德州、禹城调集重兵,分三路向聊城合围而来。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工作在范筑先身边的共产党员姚第鸿第一个发言:“我们应该在日军到来之前撤出聊城,然后以游击的方式打击敌人。这样既能保住聊城不被破坏,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员伤亡。”
范筑先摇着头说:“我不赞成这个主张。韩复榘畏敌怯战,日本人还没到,就弃城跳跑。我们把人家骂得一文不值。现在日本人真打到聊城了,我们也和韩复榘一样,不等日本人来到就弃城而逃。这不是我们自打耳光吗?”
共产党员张郁光说:“我们是为了避免和敌人硬拚,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消灭敌人。这和韩复榘的畏敌怯战,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码事。”
“不都是不敢和敌人拚命吗?”范筑先固执地说:“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我不能不战而逃。我决定留在聊城,就是要和日军拚命的。”
“和日军拚命也要拚得更有价值,也要讲究策略。……”姚第鸿还想和范筑先争辩,被范筑先的高级参议员、共产党员袁仲贤拦住了。袁仲贤说:“既然范司令不赞成提前撤出聊城,我们就采取别的方案。”
大家都问:“别的什么方案?”
袁仲贤没有回答,而是转身望着范筑先:“范司令,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首先把各机关人员、各学校学生全部转移到农村,把枪支弹药都运到城西南的张炉集,把所有的群众都撤到城外。……”
范筑先点点头,表示认同。
袁仲贤接着说:“然后,组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留在城内负责城防,等敌人进攻时从里面往外打;其他部队全部撤到城外,隐蔽起来。敌人进攻时从外面往里打。这样就对敌人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
“这个方案我赞成。”范筑先接受了袁仲贤的提议。
大家也都表示同意。
……
于是,范筑先任命军法处处长刘佩之为城防司令,率游击营和第二支队的两个连负责城防,待日军进攻聊城时,从里面向外打击敌人。他自己则一方面动员群众尽快撤出聊城,一方面迅速将部队调出聊城,隐蔽在城外,准备内外夹击敌人。……
十四日上午九时,日军先头部队的步炮兵三百余人、汽车坦克十余辆,在飞机配合下,逼近聊城近郊。此时,各机关、学校的人员已陆续撤出聊城。
就在范筑先也准备出城时,国民党山东省民政厅长李树春,突然乘汽车从临清赶来,与范筑先大谈整编部队的问题,之后又要求范筑先陪他吃饭,一直拖到下午四点才离开。
这时,张郁光、姚第鸿已经带领部分人员撤到城外。忽然,一个公署的工作人员跑过来说:“范司令还在城里。”
张郁光着急地说:“说好的一块出城,老司令怎么没出来?”
那工作人员说:“范司令让我们先走,说他随后就到。不知怎么回事,到现在也没有见到他。”
张郁光和姚第鸿商议说:“可能是有什么事耽误了,咱们进去看看吧。”
“好。”姚第鸿马上向大家说:“你们先走。老司令还在城里没有出来,我们进去看看。”说完,便和张郁光一道向城里跑去。
赶到城里,只见范筑先也正准备出城。姚第鸿焦急地说:“老司令,你怎么还在这里呀?”
范筑先笑着说:“有点事,耽误了。”
张郁光说:“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啦!”
“好!这就走!”
……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跑进来说:“报告范司令,日军的火力封锁了出路,我们已经出不去啦。”
范筑先沉思一下,果断地说:“也好。那我们就留下来,和这些守城的将士一道守城。”
“对!”“就这么办!”张郁光、姚第鸿也都下了决心。
于是,他们立即进行了守城作战的部署。游击营、卫队营、手枪连、传令队的官兵立刻进入作战状态。
在城东关布防的民军第一路在日军还未攻打聊城时就放弃阵地逃走,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也趁机以追赶民军第一路和调集部队为名,从北门带着游击营的一个连溜出城外,整座城池陷入日军包围中。下午四时,日军首先从南门攻城,游击营同日军在南门展开激战。在日军爬城的危机时刻,范筑先、姚第鸿、张郁光率五十余人赶来增援,连续打退日军数次进攻,毙伤日军数十人,守城部队也伤亡三十余人。
十四日黄昏,日军攻占聊城东关,随后在猛烈炮火配合下,由三个方向爬城。范筑先、姚第鸿急率传令队赶到东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此时通往各县的电话线尚未被日军切断,范筑先用电话命令各县派部队火速支援。但是在东南方向的第五、六、二十一支队均被寿张、阳谷、东阿的“忠孝团”部分反动武装所阻止;高唐驻军由于日军的围攻,也不能来援;在大峰山活动的第十支队二团,接到****鲁西特委军事部长王幼平“聊城危机,火速来援”的急信后,由团长刘致远率五个连火速奔赴聊城,但一时还未到达;驻冠县的第十支队奉命在金滩镇阻击大名的日军,也不能前来增援。
当夜十二时,通往各县的电话线被日军切断,东关的敌人又开始进攻。范筑先和张郁光、姚第鸿急率传令队到东门督战,并命令刘佩之从传令队、执法队、武术队中挑选出30多名战士,从西门隐蔽突围。由于日军机枪封锁,突围失败。
十五日拂晓,范筑先把司令部转移到光岳楼下,指挥部队四门防守。此时,攻城日军增至7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再次向东门守军发起猛攻。范筑先和姚第鸿再次赶到东门督战。经过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战斗中,范筑先左臂被炮弹炸伤,三十余人壮烈牺牲。上午九时,日军用大炮平射,将东门轰开后,蜂拥入城。范筑先由东城门上退至光岳楼下,继续组织部队同日军展开血战。战斗中,范筑先的腿骨被日军飞机打断,警卫人员要背他到德国天主教堂办的医院急救。范筑先沉吟一下,含着眼泪说:“我已年过半百,死就死了。你们还年轻,以后抗日还要靠你们。我在这里掩护,你们快走!”
警卫人员哭着说:“我们不走。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范筑先凛然一笑:“哪有死在一起的道理。你们快走!”
警卫人员:“我们坚决不走!”
范筑先急了:“你们走不走?再不走,我先毙了你们,我再自杀!”
几个警卫人员见拗不过,只好哭着走了。
此时,范筑先已经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当日军从四面八方向他冲来时,他毅然举起手枪,自戕殉国。同时殉国的还有七百多守城将士和我党派去的张郁光、姚第鸿等人。
噩耗传出,举国悲痛。国民政府在重庆举行追悼会,******亲自题写挽联。******闻讯后黯然神伤,为失去这位杰出的同盟者扼腕叹息。****中央在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并由主要领导人题写挽联。
朱德、彭德怀题写的挽联是:
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
吾荠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董必武、吴玉章题写的挽联是:
三友见精神,松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气苍,
直到岁寒全晚节;
一门尽忠烈,夫殉职,妻为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
共纾国难绍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