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时候学说话时,时常表达错误。当然,他们不是故意调皮,而是还不能真正掌握表达方法。孩子还常常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让大人哭笑不得。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往往会笑话、斥责孩子。其实,这样做有损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表达有误的情况下,家长不能以责备和嘲笑的方式对待孩子,要以包容的心态,通过各种生活场景,及时引导孩子,让他意识到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性,还要及时告诉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怎么说,让他在纠正错误中学到新的知识,获得进步。
孩子说话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表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1.把“A”说成“B”
孩子双眼盯着桌子上的苹果,嘴里却喊着梨。孩子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生活阅历有限,缺乏对相似物体的区分能力。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只要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是苹果就好。最好再让孩子重复说几遍,加深孩子的记忆。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故意指鹿为马,那就不能听之任之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许这样说。”
2.盲目地模仿
3岁的涛涛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叫我‘小涛涛’呢?”妈妈笑着说:“那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你呀!”涛涛想了想,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管我的汽车叫‘小汽车’?”妈妈回答说:“当然可以了!只要你喜欢!”涛涛听妈妈这么说,像受到鼓励似的,歪着脑袋想呀想,终于说道:“小妈妈,我的小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涛涛的话,把妈妈搞得哭笑不得。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因为好奇或觉得好玩,经常会滥用一些词。他们是故意的吗?当然不是。可以让他们这么说吗?
绝对不能。如果发现孩子这么说,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么说是不对的,然后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说。
为了减少孩子说话的错误表达,家长可以让孩子多与别人接触,学习别人是怎么说话的。另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表演节目,训练孩子说话,表演如何去别人家做客等。这样做,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让孩子学习如何说合适的话,孩子就不至于因为紧张或是其他原因,闹出各种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