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堂上更是一片哗然,郑芝龙皱眉喝道:“冲儿,此乃公堂之上,不可胡言乱语,什么赌赛,你帐下要一群和尚来做什么?”
郑冲朝郑芝龙长长一揖道:“父亲,少林院僧众之中,习武的武僧极多,平素许是抱打不平惯了,因此时常替百姓们打抱不平,却将国法置于身后,此乃大大的不该。不过僧众们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也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独来独往惯了,不知王法之故。今趟若是能按赌赛之果,将独杖禅师以下阖寺武僧皆归于军中帐下,这些武僧都是好武艺之人,日后再与红夷血战,军中便平添了一番助力。而武僧都到了我帐下,少林院便只剩下些不会武艺的僧众,继续礼佛念经,也不必封闭寺院,以免福清百姓没了个烧香拜佛的地方,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郑冲一番话看似是说给郑芝龙听的,其实却是在说给吴炳。少林院之所以侍强孤傲,不将法度放在眼中,多半便是仗着寺内有许多武僧之故。假如阖寺武僧都投到郑氏帐下,少林院只剩下些不会武艺的文弱和尚,自然也就不会再敢和官府叫板,也就不会成为地方一个不安定的因素了。
吴炳听明白了,他想到封寺,迁移僧众,其实也是有隐忧的,那便是地方百姓的反对。少林院在福清地方上,还是有许多百姓信众支持的,强行封寺,只恐引起民众反抗,激起民变,那也是不好的。听了郑冲的话后,吴炳沉吟片刻,反倒觉得郑冲这个办法最为妥帖,不过当堂改判,有些打脸啊。
便在这时,杨邦翰忽然开口道:“堂尊在上容禀,我朝自正德至天启年间,各部军中遇紧急战事,多有募民间义勇乡兵的,各处募有僧兵的更是不在少数。当年抗倭之时,便多有招募南少林武僧之举。此趟我朝正与红夷交战,亦如当年抗倭一般,郑总兵并郑守备提招募少林院武僧入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当堂改判,也无不妥。”
郑冲听了暗赞杨邦翰厉害,这番话说得极有水平。一来说了招募僧兵,在大明朝并不是头一遭新鲜事。二来说了,此刻还在与红夷交战,当堂改判,乃是顺应战局,并非朝令夕改。
大明朝自土木堡一役之后,各地卫所军制便已经是分崩离析,于谦守北京时,便已经多有招募民间义勇乡兵参战的了,否则大明朝在土木堡一战损失数十万军队,于谦哪里又变出许多军马来守卫北京?
这些招募的义勇乡兵都不像卫所制那样,士兵是世袭的,打完战之后,可以解散,各回各家。自明英宗之后,明朝卫所制出来的兵,基本已经无法满足作战需要。明朝后期著名的戚家军、俞家军皆是临时招募的。
是以,明朝中后期的地方军便包括在京外的卫所军、边兵和民兵。卫所军配置于各军事重镇。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九个军镇,这九个军镇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乡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
而这些义勇乡兵中,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苗兵、狼兵等土司兵,由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也属地方军。遇有战争,地方军常应召出征,战争结束后仍回原地。
当下吴炳下定决心颔首道:“既然博文与独杖禅师有赌约在先,那不知禅师可愿履行赌约,应郑守备招募,至郑守备帐前效力?”
独杖禅师这时候也冷静了下来,官府要封寺可不是开玩笑的,能去军中效力,也不算是给南少林这块金字招牌丢脸,便已经算是有个极好的台阶下了,当下急忙道:“贫僧愿赌服输,承蒙郑施主不计前嫌,还肯接纳我等武僧,也令少林院不必封寺,贫僧自然愿意至郑施主军前效力!”
吴炳看了看独杖禅师,皱眉道:“但按律法,诬告官员,是要流放三千里的,这独杖禅师若是不用流放,去了军中,只怕有违律法……”
郑冲急忙笑着说道:“知府大人明鉴,我水师常出海作战,一去便是数百、上千里,今后禅师随军征战,便也是流放三千里了啊。”
当下吴炳也不啰嗦什么,便道:“好!便改判为,独杖禅师领少林院阖寺武僧投郑守备军前效力,但独杖终身不得再回少林院!少林院内不许留下一个武僧,其余僧众可继续留下!”
听得吴炳改判之后,郑冲稍稍松了口气,但看了看昏晕在地上的郑大一眼,还是咬牙又道:“知府老爷明鉴,此人虽假冒本官,但所幸也并未得逞,且看他一副窝囊样子,也不似会勾结红夷之人,还望知府老爷能从轻发落。”
此言一出,吴炳脸色顿时难看起来,郑芝龙立时喝道:“冲儿,公堂之上不得胡言乱语!”
杨邦翰也猛朝他打眼色,示意他收回适才的话。但郑冲却暗暗咬牙后朗声又道:“知府老爷,此人所犯之罪,确实无可辩驳,但还望知府老爷念在此人年少无知,上天有好生之德,可否免了死罪,从轻发落?”
吴炳冷冷一哼道:“一派胡言,国法岂容私相授受?你退下,不得再说!”
当下郑冲只得轻叹一声,退到郑芝龙身旁,不再言语。堂下一众围观百姓听了却纷纷赞道:“好个仁义的郑家公子,这人想害他,他却开口替这人求情。”“这般心善的富家公子,确实不多见的啊。”“郑公子还是个官,可惜是个武官,否则这般心善之人,管治地方,便是我等福气了啊。”
吴炳也不理会堂下窃窃私语,当堂念了判词,命人犯画押之后,便将昏晕的郑大收监,等候秋决。独杖禅师则由衙役看管起来,待得郑冲那里准备妥当,便协同郑冲一道去少林院收编阖寺武僧。
至此一场闹剧式的悲剧收场,当郑冲看着昏死过去的郑大被如狼似虎的衙役拖走的时候,心头忍不住有些怅然。作为始作俑者,是郑冲自己一手摧毁了这个人,将本该属于这个人的身份、亲情、财富全都抢夺得一点不剩,便连姓名也毫不客气的抢了过来。虽然郑冲是胜利者,但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还隐隐有些不安。
退堂之后,吴炳请郑氏父子、杨邦翰至内堂叙话。在内堂各自坐定之后,吴炳笑着夸赞了郑冲一番,在少林院处置之事上,他想的办法的确是照顾了各方面的里子和面子。
少林院没有被封寺,而是去掉了那些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的武僧们,可将平民信众们的不满减到最低。独杖禅师也不用流放,武僧被官军收编,还博个为国效力的好名声,也算保住了面子。而官府则去掉了一块心病,又不会引起民变,也得了里子,保住了面子。
但夸赞一番之后,吴炳便沉下脸来道:“少林院一事上,博文提点得好,让本官免去很多麻烦。但后来怎么就糊涂起来?当堂为那贼人求情起来?”
郑冲一愣,暗想这吴炳还真是变脸大师,刚才还热情洋溢的夸奖自己,怎么一转脸又说起自己的不是来了?当下坦然道:“若按法度,假冒他人,罪不至死,更何况他并未得逞,也没有什么危害。下官也是一时怜悯此人罢了。”
吴炳皱眉道:“做官可不有怜悯之心,这官面上的事,本就是不能兼顾所有人等。他假冒你的身份,虽然未能得逞,但此人终不能留下,否则难保日后不会有人翻出此事来说!你懂了吗?”
吴炳的话已经够明白的了,郑冲明白了。什么是做官?做官就是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志去欺凌少数人。或许这话说的有些偏激,但却无可厚非。就好比征三饷,谁都知道三饷是用来对抗满清建奴和闯贼的,但强征三饷,却是苦了自耕农,而放过了商人和士绅们。士绅有功名在身,他们的田地是可以免税的,所以明末做官的人都是在把士绅商贾阶层的意志强加给贫苦百姓。
又好比这趟吴炳重处郑大,他是不希望郑氏因此人而生乱,导致郑氏军心不稳,从而令整个东南海面上再受红夷侵扰。为了八闽百姓,吴炳只能选择杀掉郑大,以绝后患。否则等朝中闽党的政敌反应过来,翻出此案来大做文章,那闽党便会很难受了。
郑冲当下起身来,恭恭敬敬朝吴炳一揖道:“多谢吴知府指点,下官明白了、”吴炳叹口气道:“你初涉官场,当中许多关节厉害还不知道,只望你今后记住,为官之道,在乎守正二字,何谓正?便是于国于民有利之事皆为正,旁的细枝末节,即便是再凄惨十倍之事,也皆可视为不见!知道了么?”
郑芝龙也道:“此乃吴知府的金石良言,你当谨记之!”郑冲连忙诺诺应了。
随后郑芝龙与吴炳说起政务来,郑冲听得气闷,便借口起身净手,来到衙门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