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有些人买到价钱过于便宜的东西,心中反而感到不安。好像大多数人都是见到便宜就买,果真如此吗?事实上不然。闹区里有两家酒吧对门营业,因此一场场热烈的竞争就展开了。降价促销自然是最迅速、最有效的攻势,其中一家以八折为号召,另一家即标榜七五折;这家买大送小,那家也不甘示弱地买一送一;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原本一瓶30元的啤酒及一盘18元的小菜,此时却只要5元便可享用,真是名符其实的牺牲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两家酒吧必定是高朋满座,事实上,情况却恰恰相反。在刚开始时的确吸引了顾客上门;慢慢地便产生了负面效果。原因何在?顾客原本都有贪小便宜的习惯,但对于低于意料中很多的价格却无法接受,因为太便宜反让人有不信任的感觉,似乎啤酒掺水或是服务不周等不安油然而生,反而希望能付合理的费用以享受应得的服务品质。现在,你到北京西单的铺当(其实,各地都如此)上去看,许多玉器珍珠、玛瑙堆在一起,任你去挑去捡,每件8元,买者却甚少,许多人心里都会想如此便宜的玉器珠子不假即劣,还是远离的好。现在价格方面,也应给顾客一个充分的理由接受廉价产品,否则反而会乏人问津。
消费者在购物时是有一定准备的,自己在内心中先做一番估计,如果价格与自己推测的相去不远,便会购买;若高于自己的估价,则不易产生购买欲望;反之,若低于太多的价格,也是无法被接受的。
我们在购买高价物品时,常特别依赖他人的判断。
许多人经常在购买昂贵物品或要支付巨款时犹豫不决,不敢贸然行事,也不知是小气缘故,还是出于慎重,常因不能当机立断而错失许多机会。
但也有大方支付巨款投资的情形,比如,如果是一家颇负盛名、规模很大的公司来劝你购买时下最热门、远景最看好的某某会员证(而且是由几个大企业家投资兴建的)之时,你有可能只略看过宣传单及简介即买了下来。
如果必须支付巨款时,人们大多比较依赖别人的意见,这种倾向非常高,因为购买高价位物品时常会发生是否正确、会不会被骗等不安心理。若参考他的意见,则可减少担心,且可将责任分摊他人,以求在失败时可推卸部分责任,以求得心理安慰。而且,寻求值得依赖的人或可靠的人推荐物品,心理上也觉得较能接纳。广告界就经常利用此种心理,特意去找影视名星拍广告,效果确实不错。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日不敷出的窘境。因此如何“开源”、“节流”以及正确评估投资风险非常重要。
首要的是,应避免在理财时犯下面三种错误。
①拥戴名牌。名牌产品虽然很吸引人,不过却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想买,还是等身价提高时再考虑。
②买车背车债。汽车只会折旧不会增值,办贷款还要付高额利息,从理财角度衡量实在很不聪明。
③借钱投资。你才刚进入投资市场,还是一个投资新手,借钱投资可能让你未赚钱先赔钱。千万记住:此招乃投资中的一大忌,不碰为妙。
年轻人越早开始储蓄投资,存的金额越多,就越容易提早帮自己累积到一笔资产,同时,最好采取如定期储蓄、定额基金之类的强迫投资法,以使自己有效地提高财富水平。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理财时也因为求学时对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工具接触较少,常不知如何适当搭配,而错失获得较高报酬的机会,因此提供以下几种年轻人可以选择的理财方式:(1)某些通过接触、学习、能够熟悉的投资项目;
(2)某些简单易于操作的投资工具;
(3)投资自己;
(4)选择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工作;
(5)综合存款账户;
(6)能维持1——2个月的生活费即可;
(7)强迫储蓄投资;
(8)定期定额投资基金;
(9)保险;
(10)寿险与意外险;
(11)年终奖金;
(12)单笔投资绩优股票或基金。
当然各种投资工具都有投资风险,而且风险性和获利性往往是成正比的。
根据理财专家针对各个年龄层所做的风险承受度的分析结果得出:“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此一公式,可作投资时的参考,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年龄是23岁,依公式计算你可承担风险比重是77(100-23=77),代表你可以将闲置资产中77%,投入风险较高的积极型投资(如股票),剩余的23%做保守型的投资操作(如定存)。记住,年轻人拿多少闲钱去投资,有如下公式可算: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
试着节省生活费用
从表面上看来,建议你节省一年或几年生活费,似乎跟这本书的讯息——不要忧虑——恰好相反。毕竟,节省是为了预防万一,岂不也是建筑在忧虑和恐惧上吗?这全看你怎么想。
有一位超级成功的财经专家解释,他曾经在致富前,为自己做过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存下两年的生活费。虽然,这需要极大的牺牲、纪律、辛勤工作和耐心——他足足花了五年才存下这么多钱——却回收到莫大的红利,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基本上,这么做给了他极大的安心,如果没有这项财经保障,他很难得到他所需要的冒险自由,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道理很简单,攒下几年生活费,让他免去了忧虑,可以追求梦想和有趣的机会。
有一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一家电脑公司得到一份工作。由于他施行了储存足够的积蓄策略,所以可以毫无所惧地接受这份工作,包括相当少的基本薪水和一大堆公司股票,以及自由买卖指定股票的权利。他没有任何顾虑。如果这项冒险成功了,那就太棒了。如果没成功,至少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不过,这个人并非这项工作的第一人选。别人才是第一人选。可是那个人没有任何积蓄。他极度聪明又有才气,还有一份高薪。可是,就像大多数人,他的生活完全仰赖薪水支票。他有一大笔房屋贷款,他和他的妻子都开豪华的车子,他们喜欢精致的餐厅,两个小孩都上私立学校。他们花掉了大部分的收入。虽然这份工作机会听起来好像是他这一生中最好的机会,他还是决定婉拒——太冒险了!他太担心了。事后回想起来,他说:“如果我早年有足够存钱的话,我就没有后顾之忧。我肯定会接受那份工作。”
长话短说,接受这份风险的那个人在十年内累积了巨大财富。他冒险的心理能力把他变成了千万富翁。另一个人,那个也想要这份工作可是太担心的仁兄,至今六十好几了只好靠着退休金过日子。他的机会因忧虑而大大受限。
这个故事的教训显而易见。除非你极端幸运,想要创造财富通常需要冒一些风险。不过,如果你绝对、彻底依赖一份安全、固定的薪水过日子,如果你害怕少了一个月的薪水就会恐慌,你必然错过许多大好机会。
现在就开始节俭吧:减少假期;开一辆比较便宜的车、住比较便宜的房子、节省衣物开销;少进城去玩几个晚上;还有许多奢侈品,甚至必需品——就可以换来银行中的两年生活费积蓄。惊人的是,当你的生计无须仰赖日复一日的努力时,你会更有创造力——适当的进取心,以及实验新的或不寻常机会的意愿。所以,从今天开始,就开始储蓄未雨绸缪的生活基金。几年后你就可以花用它——或者送掉它。事实上,你大概可以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成功老板商道个案】
富兰克林的精妙算账法
富兰克林有一套特别的时间算账方法,可以给我们以深深启示:“假如一个人每天能挣10个先令。但他玩了半天,或躺在沙发上消磨了半天,他以为自己只花掉了6个便士而已。其实不对,他失掉了他本身应该挣得的5个先令。钱能生钱,而且它的子孙还会有更多的子孙……如果谁毁掉了5先令的钱,那就是毁掉了它所能产生的一切,也就是说,毁掉了一座英镑之山。”
富兰克林的这段名言,通俗而又直接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须把握时间的价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3000名经理作了调查研究,发现凡是有成就的经理都能做到精于安排时间。《有效的管理者》一书的作者杜拉克说:“认识你的时间,是每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有效的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