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用举例表述观点。在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样的话,你的观点就更能深入人心。如果你在会议上说“最近公司的开支有点超标”,那么许多人会打着呵欠,心想:“瞧,又开始唠叨了”。这样的表述引不起听者的重视。而如果在表述观点的同时,加进几个颇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有一次,一位老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曾经要求欧洲各办事处的职员往美国打电话时使用美国直拨线路。只要另外加拨7个数字,就能为公司节省不少开支。实行这个制度以后,仅在欧洲网球锦标赛期间,公司就在国际电话费上节省了800美元。
这当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这位老板在公司会议上引用这个例子时,不仅使职员了解到如何去节省开支,而且也使他们体会到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③例子多多益善。如果你手头有10个例子,你就要把它们全部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使当你讲了3个例子之后,大家已经领会了你的意思,你还是要用更多的例子来强调一下,以便大家对你所讲的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
④开展自上而下的检讨。对于出现的问题,在调查解决的时候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如果你发现一位低层主管的开支账目有问题,不要亲自去追究低层主管的责任,而是应该去找管理他的高级主管。这样一来,达到的效果是双重的。这位又悔又恼的高级主管回到自己部门以后,肯定会更加严厉地责成每个部门成员严守公司的规定。
能创富还需会消费
前文我们已经谈到了节俭的问题,其实质讲的就是财富创造与财富消耗的均衡问题,这也是我们在随后的小节中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即会理财还需要掌握消费的技巧。
很多年轻人做生意时往往不屑一顾于中国传统中的节约观,认为那一套太小家子气,成不了大器。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这一点。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办法,就是居家度日也未必能用上,怎么能拿来做生意呢?我们应当想到要不生搬硬套,活用其中的道理,对经营生意还是大有帮助的。
无论做什么生意,必要的开支是免不了的。常言道小财不出,大财不入,就是此理。如果一毛不拔,该花的不花就会因小失大,什么也做不成。
但是,怎样分辨什么是必要的开支,什么是浪费的开支呢?这首先得从你生意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拿生意场上许多人摆阔买豪华车来说,如果你生意需要,买车当然是必要的,如果并没有很大需要,买个车要花钱,请司机,车子养护要花钱,你又何苦来着?要知道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是不能乱花的。
再则,还得看你是否从一项开支中得到应有的收益。能提高经营效率吗?能有效地盘活资金吗?能带来必要的利润吗?等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必要的开支,就应痛痛快快开支,决不含糊,如果达不到期望效果,这项开支就应坚决砍掉。华伦巴菲特是当今全球首富之一,他的秘诀,就是善于投资。和美国其他小孩一样,他也是从送报生开始做起的,但是,他比别人更早懂得金钱的未来价值,所以,他珍惜得之不易的每分钱。比如当他看到店里卖的500元一台的电视机时,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500元价格,而是10年后500元的未来价值。因此,他会选择把钱拿来做投资,而不是买电视机。这样的想法使他不会随意花钱去购买不必要的物品。会不会开支,是判断生意人是不是精明的标准之一。有些人一味吝啬,该花钱的时候不花,本来要开支1000元的,总想省点钱用800元对付过去,结果最终钱没少花,还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在生意上因小失大。而一些精明的生意人,该开支的,大大方方拿出来,绝不含糊,显得慷慨大方,钱花得有效果,而且也给人有气派的好印象。对于不该花的钱,他绝对是铁公鸡一个,一毛不拔。这才是能有大作为的生意人。
古人曰:“小富在俭,大富在天。”意思是小富在于靠勤俭节约,大富在于把握机遇。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有小富了,才能大富,否则,你即使机遇再好,也往往会因为没有起步资金而眼睁睁看着发财机会擦身而过。在现实当中,即使是大富巨富,我们发现,他们和他们的公司也非常注意节约,杜绝不必要的开支。
松下电器如今风靡全球,它的前身是干什么的呢?谁想到它是靠制造和销售双头插座而发展起来的呢?这都是松下专心致志、勤奋工作、千方百计努力降低成本,以及不断发明创新、立志向上的心血结晶。
当公司创业初期,只有20来名从业人员,松下亲自去东京推销双头插座,然而到后来,单靠自己偶尔去东京已经不够了,所以他派17岁的井植岁男(日后的三洋电机老板)常驻东京。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筹建办公室,井植岁男只好暂住别人家中,他在早稻田附近的学生宿舍落了脚。此后每天大清早就往东京市内跑,有订单马上就向大阪汇报。
井植借住了学生宿舍,一到夏天,蚊子就多起来了。于是他买了一床3日元多的麻制蚊帐,向大阪汇报后,却收到了松下严厉的批评信:
想想现在的松下电器具制造所和你的身份,我不管是什么理由,用3日元买一个蚊帐是奢侈的,1日元左右的棉蚊帐就应该足够了,这些不必要的开支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虽然是后来的松下电器老板与三洋电机老板,两个人年轻时交往的一段有趣插曲。但从中却能真切地体现出松下在创业中的那种严格、勤俭与朴素的风格。一个艰辛创业的人应有的品格,便从这1日元的棉蚊帐里看出来了。
百万富豪的方法
托马斯斯坦雷和威廉丹科都是拥有博士头衔的市场调查问题专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他们最近出版了一本具有轰动效应的畅销书——《百万富豪距你不远》。这本书在出版后数十周内一直排在《纽约时报》和《商业周刊》等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该书所描写的当代美国百万富豪的一般形象,与我们在大多数媒体中所见到的以及我们所想像的大为不同。他们多半生活俭朴,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他们在致富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些常人忽视了的东西,以该书的主要作者斯坦雷为例,他就属于这样一类的新时代的百万富豪。尽管这本畅销书的简装版版权费就为他创造了100多万美元的财富,但是这位百万富翁仍然居住在他那个1982年建造的四居室的房屋里,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以下是斯坦雷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采访时就美国百万富豪的成功之道所发表的精彩言论。
——百万富豪是怎样走上致富之道的呢?
——收入完全不同于财富。对此,我们必须了解。当今的富豪们大多收入丰厚,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注意积敛财富,杜绝随意挥霍。他们中的多数生活在他们所能够承受的生活水平之下。我们调查过的百万富豪的年平均收入为13万多美元,可是绝大多数每年花费都不超过10万美元。在美国,百万富豪的年均花费在6万到10万美元之间。
——百万富豪的一般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常人也许难以置信,许多百万富豪的生活方式非常俭朴,甚至比普通家庭更俭朴。我认识的一个富豪,其家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他从来没有买过一辆新车。他们有4个孩子,但他却只有一套3居室的住房。他的两个儿子睡的是上下铺,而他自己则驾驶着一辆有了5年历史的沃尔沃车。这对于一般的美国人来说都是不可想像的。我认识的另一位富豪是一个50岁开外的医生。自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他总共才驾驶过两辆车,他的第一辆车行驶了近30万公里,然后才在6年前买了他的第二辆二手车。还有一位富豪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饭,他的妻子为他准备午餐,他自己用一个牛皮纸袋将其带到公司里去吃,30年过去了,他的节俭生活为他省下了不少金钱。
——节俭的生活方式真的就那么有意义吗?
——节俭的财务计划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研究过的那些富豪们可以在无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平均维持其生活16年。有一个售卖和租赁建筑设备的富豪告诉我,当他看到那些与他谈生意的主管们时,他想要是这些主管们的孩子被人绑架,他们甚至拿不出1万美元去赎回自己的孩子,可见那些人财务状况是何等的糟糕。这儿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财务计划具有何等的重要性。我曾经与一个非百万富豪的人交谈过。他,年纪在50岁左右,是一个大型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圣诞节前的一个星期被告知,他要在圣诞节的头一天到丹佛市的分公司报到。他如果有足够的积蓄,就可以拒绝这种不愉快的安排,因为他有三个孩子,现在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他的太太更是喜爱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但是因为积蓄有限,他们的存款中仅仅只有三个月的工资,最后不得不搬家去了他们全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而真正的百万富翁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妨碍财富积累的最大天敌是什么?
——在不必要的开支上浪费,比如在衣物、外出就餐等无实用价值的方面上花费过多。如果你是一位医生、律师、会计师或工商管理硕士获得者,你总会觉得自己理当生活在一定水平之上——有一个与你身份相符的居住环境,有一辆价值不菲的轿车等。我们就曾经拜访过这样的一位人物,他拥有许多套价值在2000美元以上的西装。我私下问我自己,在他走出服装店之后这些每套2000美元的西装还值多少钱呢?我还认识一个年轻的股票经纪人,他年收入为8万美元,他想买一幢豪华的别墅,我看过他的账单,他要购买的东西的价值正好是在银行能够贷款给他的最大限额边沿。我向他谈起了我认识的另一对职业夫妇,他们的年收入也在8万美元之上,但是,他们却乘巴士去单位,视加班工作为家常便饭。是不是有了一个经纪人的职业和一个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历,就意味着必须享受奢华的生活呢?其实不是的。美国半数以上的百万富豪住在中产阶级、蓝领阶层集中的地方或乡村地区,就像我们曾经采访过的一个富豪那样,当我们走进他家时,我们没能从他的衣橱里找到一套西装,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惊讶。他穿着一条破旧的牛仔裤,驾驶着一辆10年以上的二手车,而他的一些高中同学,现在却住着豪宅、驾着豪华车、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对此这位先生告诉我们,他的这些同学并没有积存什么财富,他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他们:“有名无实。”真正的富翁们大多是非常节俭的,正好与那些大手大脚乱花钱财却并没有多少积蓄的人形成有趣的对比。大量事实都证明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人是很少能富起来,即使侥幸富起来了,也很难保持,最终也会破败下去。
信用消费量入为出
信用消费俗称借钱消费,它是指消费者凭个人信用在购买商品时,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款项,即可满足消费愿望,剩下的钱日后分期偿还。它一般适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等。由于信用消费既能帮助消费者在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消费愿望,又能刺激生产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信用消费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
然而,信用消费并非人们想像的“购买——消费——享受——还钱”那么一个简单的程序,若计划不当,消费者就会处于“前松后紧”、“入不敷出”的生活窘境。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信用消费呢?前提是要确保自己在信用消费期内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是“量入为出”,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再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不赞成“寅吃卯粮”的提前消费行为。而信用消费则支持让消费者“寅吃卯粮”。对此,消费者个人在信用消费期内必须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否则很难保证按期偿还欠款,以致造成信用危机。在今天大多数人职业较稳定,预期收入较有把握的情况下,分期付款购买物虽属“寅吃卯粮”,但实际上仍是“量入为出”,只不过是量“未来”的“入”为“今天”的“出”而已,只要不是入不敷出,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认真计算在信用消费形式下商品的价格。提前享受是有代价的,一般来说,商家的信用消费承诺不是无偿的,分期付款的商品价格通常要比付现交易的商品价格高。若消费者个人经济条件不很优越,对某种商品不是急于消费,就应考虑放弃信用消费。
据调查,选择分期付款这种购物方式的消费者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急于购买某种商品但短期又无法凑齐货款的工薪阶层;另一类是一些做生意的人,他们计算后觉得尽管分期付款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但如将延期付款省下的钱款用于做生意及各种投资,投资回报率通常都会大于利率水平,这也有利于盘活资金。
由此可见,合理使用信用消费会有双重的好处,实现了提前消费,改善了生活质量;又可以将由此调节出来的资金投往收益回报更大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懂得如何用边际原理指导理财。
成功的家庭理财不仅在于“增收”,还在于“节支”。经济学中的“边际原理”,可以帮助您管理好家庭支出。
消费商品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经济学家称这种需要的满足为“效用”。效用总是和资源的稀缺性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一杯水大多时候微不足道,在沙漠中却意味着生命,同样1000元钱,对很多普通工人来说,是全部的生活来源,而对于老板族来说,恐怕不过是一顿简单的便饭。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指消费而言,人们对已有物品的消费越多,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所能提供的效用越少。在日常家庭理财中,运用“边际原理”指导家庭支出,应把握以下原则。
1.支出有计划。
现实中不少家庭往往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也花,能少花的多花,结果将大量金钱花在不必要的开支上。尤其是对于家庭打算购买的大件商品和大笔开销,应该提前计划,什么季节买最划算,买什么标准的既经济又实惠。这样,有了一定的目标和计划,便可以有目的地到市场上了解行情,进行对比,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2.有钱不买闲。
从边际原理中可以看出,闲置的消费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可能起负作用。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意味着浪费,因此,不能冲动地因为流行、降价而买回实际并不适合的商品,正所谓“有钱不买半年闲”。
3.不攀比,求实用。
现在商品的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时尚潮流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从录像机到VCD再到DVD,人们不断地淘汰更新,也不知浪费了多少钱。所以消费观念应以稀缺消费为前提,缺什么才花什么,立足在适用、耐用和实用上,而攀比赶时髦,既浪费了原来的,又增加了新的支出。
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
如何消费才有好的心情呢?
1.花钱花得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