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事物只存在于人们丰富的想象之中,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都有着不足。欣赏并活用他人的长处,包容并活用他人的短处,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真实想法,尊重自己的对手,包容他人的过失,如此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人的真心,更有对手的尊敬,还有事业上的成功。
欣赏他人长处,活用他人短处
对于他人的短处,我们是“包容”还是“利用”,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短处,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在四川乐山凌云寺内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副对联强调的是对己要随时随地看到无知无识,对他人要尽量找出长处。人生一旦有了这种包容的气度,也才能闲庭信步笑看四季的花落花开。
包容,其最重要的是容人,这是容言、容事的根本。实际上,人无完人,一个人越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那他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就越明显,正所谓“有高山,始有低谷”。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成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去世以后,蒋琬开始主持朝政。蒋琬有个叫杨戏的属下,此人性情孤僻,讷于言语。蒋琬同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杨戏的行为,在蒋琬面前说他的坏话:“杨戏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听了却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赞扬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批评我,他也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因此,他只好不说话了。事实上,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此后,人们开始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蒋琬因为有宰相的度量,才会包容怠慢自己的杨戏。这份宽和待人的胸怀不仅使蒋琬能够识人、得人,更使得蜀国社会安定,国力得到了增强。
包容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精神。包容他人就是要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并且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长处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平相处。
唐太宗李世民与贤臣魏征的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同李世民争夺皇位时,魏征替李建成出谋划策,可是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此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魏征的罪,杀他的头。可是李世民并没有那么做,他非常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不仅释放了魏征,还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一代名君,他尊贤爱才,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的优秀品格。这种品格正是成大事者所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包容的前提是赏识。只有会赏识的人才有容人的气度,也只有具有赏识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能包容的人。
林肯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在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时,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包容,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在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的包容显现了非凡的作用。
当时,有人向总统举荐了非常有军事才能的格兰特,可是遭到了整个国会的反对。他们指责说:“格兰特不仅嗜酒如命,还脾气暴躁,不适合领导军队。”林肯却力排众议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看一个人时,更多的是要看到他的长处,而不应当只盯着他的短处。格兰特将军英勇善战,这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呀。”
由于林肯的坚持,格兰特临危受命,指挥士兵迎战南方军队。果然,他以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指挥军队很快扭转了局面,大败南方军队,从而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过分苛求别人的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包容别人的缺点,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现实中,也曾有许多人对于短处的态度只是“容忍”,而没有去利用。
深圳有一家涂料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性格测评,可是,公司并没有根据员工的优点来安排工作,而是依据每个人的短处来安排工作。比如,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当质检员,让争强好胜的人去抓生产,让好出风头的人去搞市场公关,让斤斤计较的人去管仓库等等。
对此,有人产生了疑惑和顾虑。但是公司领导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个人的短处是可怕的,仅仅“容忍”是不够的,“短处”可以说是工作中潜在的炸弹,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利用“短处”,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危害,“容人之长,用人之短”,能够保证人尽其才。
这家公司只所以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根本就在于“容人之长,用人之短”的用人理念。但实际上,“用人之长”是所有明智者的共识,“用人之短”却未必能被人所了解和接受。只有心怀包容之心,才能活用他人的短处,才能够做好自己的事业。
【包容术】
现代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真正憎恶别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挥对方的长处。”其实,卡耐基说的“憎恶”可以被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攻击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自己能量,从而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
礼让待人是种谦恭风度
包容的睿智不只体现在处理日常生活的琐事上,还表现为在对待人生的气度上。遇事礼让丝毫无损自身的尊严,反而有助于超越平庸。
在生活中,遇事不能礼让的例子很多:马路上,有些人会为了抢路而互不相让;工作中,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算计而心情郁闷;家庭中,夫妻之间会因为家庭琐事而大吵大闹等等。事实上,这种结局许多时候都是自己在不自觉地导演着:愤怒代替理智,针锋相对,以毒攻毒,冤冤相报,无尽无休,直到身心疲惫,两败俱伤。其实,当我们都静下心来,仔细回味时,不妨问问自己在是是非非中究竟争的是什么?是钱?是面子?还是争个心理平衡?那我们最后争到了吗?即使争到了,我们快乐吗?这快乐又可以维持多久呢?或许你有“理”,或许你争到了“理”,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仅靠一个“理”字不能解决问题的,与其争“理”,倒不如去争个“礼”。
2004年8月23日,当时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地进行。28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的观众,然而在落地的时候,他却向前移动了一步,就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失误,裁判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出现了奥运史上少有的情况: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和不满。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裁判只好重新给涅莫夫打了9.762分。但是,这个分数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使嘘声再次响成一片。
面对这样的场景,涅莫夫表现出了他非凡的风度和胸襟。他再次回到赛场,首先举起右臂向观众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接着,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将双手下压,请求和劝慰观众保持冷静,以便给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
正因为涅莫夫的包容,才让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尽管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最终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虽然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用自己的包容征服了现场的观众。
为了生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工作而奔忙,为生活而奔波,还要同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在千头万绪的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面对磕碰时,你是盛气凌人、咄咄逼人呢?还是以礼待人、自我反思认错呢?要知道,两种态度、两种选择,不仅反映了当事者不同的自我修养和气度,还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假如磕碰双方各让一步、争相认错,就有可能化暴戾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最终获得“双赢”的结果。
在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的双方是中国选手马琳与白俄罗斯选手萨姆索诺夫,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比赛进行至第二局时,双方争夺得不相上下。当比分打到4:4的时候,马琳一记凶猛扣杀,萨姆索诺夫奋力救球,来球刚好沿边出界,但没有落到台面上。或许是因为球速太快,导致裁判员看错了,结果判萨姆索诺夫得分。
随后,马琳很温和地向裁判员示意,球未擦到球台,应该是自己得分。而且萨姆索诺夫也真诚地向裁判员示意,自己不该得分。后来,镜头反复回放,球确实是出界,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裁判员依然坚持了原判。对此,马琳很无奈,只好表示服从裁判。当时,观众席上出现了哗然一片,一阵骚动。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轮到马琳发球。就在此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所有观众都十分清楚地看到:萨姆索诺夫在完全可以接好发球的情况下,故意将发过来的小球轻轻地推到了网下。萨姆索诺夫就是用这种“自杀”输球的方式,回赠了马琳一分,从而维护了比赛的公平。
看台上的观众非常感动,他们立即对萨姆索诺夫此举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马琳也对他连连点头致意。当时,电视转播解说员立即对这场比赛进行了非常简洁且精彩的评论:乒乓绅士。
不错,萨姆索诺夫确实是一个绅士,他的绅士风度表现在他对对手的高度尊重,也表现在他对体育公平性的无私捍卫,更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觉坚守。
最后,当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将落下帷幕时,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获得了体育传统道德风尚奖。
萨马索诺夫确实是一个“乒乓绅士”,他的行为很令我们感动,他的高尚人格也值得人们去敬仰。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彼此设置的壁障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更多的隔膜与矛盾。那么,人究竟怎么才能友好相处呢?答案不言自明,那就是包容。只有包容才能造就出人间的温暖和阳光,只有包容才能使人们永葆和睦、和平与和谐。
【包容术】
包容是是自身修养的一种至高的境界,这不仅仅体现在处理日常生活的琐事上,也体现在胸襟、气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气度上。其实,忍让待人和以德报怨不是怕人,而是一种谦恭风度和崇高境界。遇事礼让丝毫无损自身的尊严,反而有助于穿越生命中的平庸。
成功靠朋友,更要靠对手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自己的竞争对手随时随地都会出现。这些对手可能是自己的敌人,也可能是自己的朋友或同事。在竞争中,你总会感受到对手给你带来的压力,这逼迫你不得不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去,并想方设法成为胜利者。击倒一个对手有时候非常简单,可是没有对手的竞争又非常乏味。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加的压力。正是将这些压力转化为想方设法战胜困难的动力,人们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直保持着危机感,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当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呢?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是这样回答的:“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他们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可见,反对者的存在,能让你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使你做事更周全,也能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更使你激发出生命的潜能。
一种动物倘若没有对手,身体机能就有可能退化;一个人倘若没有对手,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变得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倘若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的怠惰而丧失活力和生机;一个行业倘若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也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
只要是与“球王”贝利同场踢过球的人,不论是他的队友,还是对方球队的球员,都会被他精湛的球技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被对方球员重重地“铲”伤过,甚至因伤有好几年都不能上场踢球,可是贝利从来没有想过要报复对方。
他有一句名言:“报复对方的最好方法,就是再进一个球!”这是因为他清晰地记得他父亲在他小时候对他说的一句话:“踢球靠的是技术取胜,而不是靠下流的‘小动作’。不管在何时何地,你都要尊重你的对手,而且,你自己也要做一个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贝利的确做到了。他在经历了无数人生的辉煌和荣耀后,成为了一个尊重对手,也值得对手尊重的“一代球王”。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将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把他们看成是眼中钉和肉中刺,恨不得马上将其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你反过来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福分,也是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时刻刻存在危机感,更会激发起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
成功靠朋友,持续成功靠对手。在你的朋友中,不仅要有一位递给你手帕帮你拭去泪水的人,还应有一位肯用利剑刺你并迫使你奋起的人。学会珍惜你的对手,他将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18世纪的时候,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二人是一对宿敌。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他们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